书城经济经济学会撒谎:为什么经济学家是靠不住的
15199600000012

第12章 平均收入被增长

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北京市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4715元。与2007年职工平均工资39867元相比增长了4848元,涨幅达12.17%。

但在这份统计数据的背后,很多人感觉工资低于全市水平,工资被增长。

由于各单位所处行业、隶属关系、单位性质、所在区域、经济效益及个人所在的岗位不同等诸多因素,工资水平客观上存在较大差异。这主要是因为以下因素造成平均收入被增长,统计数据说了谎。

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异较大。个别单位职工年均工资高达上百万元,有的单位年底基本工资都不能兑现,而公布的职工平均工资是一个平均数,反映的是全市职工工资的平均水平。部分单位职工工资水平在低位徘徊或增长比较缓慢,尚未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因此,在这些单位工作的职工感觉公布的平均工资水平偏高。金融证券等行业则高居平均工资榜首。平均工资最低的仍是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而最高平均收入与最低平均收入相差上百万。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职工平均工资较高的行业中,证券业、银行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保险业、烟草制品业和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等行业年平均工资超过10万元;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专业技术服务业等行业在8至10万元之间。

行业内部也存在较大差异。如工资水平较高的证券业,收入高的单位职工年均工资超过百万元,收入低的单位职工年均工资不到5万元。

职工平均工资不包括个体户。2008年全市职工平均工资反映的是国有、集体、各种合资、合作、独资公司以及私营单位职工工资的平均水平,不包括个体工商户。采用的是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2008年全市共调查了13.8万个法人单位,包括企业、事业、机关和社会团体等组织机构类型。

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是由统计部门根据每个单位上报的数据汇总计算得来,即用各单位全年的职工工资总额合计除以同口径的职工年平均人数,计算出职工年平均工资。

而平均数的谎言在各个地方上演,利用统计撒谎的妙处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房地产商费尽心思大力宣传,你所居住的小区是高档小区,你邻居的年均收入是20000元;而该区域的税务部门却反复向政府强调,这里居民的平均年收入只有2000元,是该减减税了。

到底谁在说谎?事实上,他们都是诚实的。两个数字都是正规的平均数,来自相同的居民,根据相同的收入,计算方法也完全正确,奥妙何在?

统计的花招就是两次分别使用了不同的平均数,“平均数”这个词宽泛的含义帮了大忙。当一个人希望用数据影响公众观点,或者向其他人推销广告版面时,平均数便是一个经常被使用的伎俩,虽然偶尔是出于无心,但更多的时候是明知故犯。

平均数通常与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相互混淆,从而影响人们对事情的判断。均值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中位数是将数据排序后,位置在最中间的数值,即将数据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大于该数值,一部分小于该数值;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所以,当你被告知某个数是平均数时,除非能说出它的具体种类——均值、中位数、还是众数,否则你对它的具体含义仍知之甚少。在希望数值较大时,使用的20000元是均值,也就是附近居民收入的算术平均数。你只要将所有家庭的收入加起来并除以家庭总户数便可得到这种算术平均数。数值相对较小的是中位数,它告诉我们一半家庭的年收入超过2000元,另一半家庭的年收入不及2000元。还有就是众数——所有家庭收入序列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收入。例如,附近的居民中年收入为3000元的家庭数是最多的,那么收入的众数就是一年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