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学的诡计
15197700000002

第2章 序篇诡计多端,千万不要和经济学家过招(1)

为什么象牙威胁到大象的生存,

而牛肉却保证了黄牛的繁衍

在非洲一些国家,偷猎者们为了取得象牙而大肆捕杀大象,大象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为什么象牙的商业价值会威胁到大象的生存,而牛肉的商业价值却保证了黄牛的繁衍呢?

为了对付偷猎,部分国家,如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已经把猎杀大象并出售象牙作为违法行为。但这些法律一直很难得到执行,偷猎行为仍在发生,大象种群在继续减少。

而另一些国家,如博茨瓦纳、南非、纳米比亚和津巴布韦,则采取另外的方式。他们通过法律允许人们捕杀大象,但只能捕杀作为自己财产的大象,这样一来大象便成为私人物品。人们有了保护自己土地上大象的激励了,结果在这些国家,大象的数量开始增加,在南非甚至出现了大象猛增的情况。

非洲国家制定的不同法律,其根源在于对经济学的掌握程度。大象之所以被猎杀,是因为象牙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但并不是所有具有商业价值的动物都面临着这种威胁。比如黄牛,作为有价值的食物来源,没有人会担心黄牛灭绝。这是因为对牛肉的大量需求,使人们大量饲养黄牛,从而保证了这种动物的繁衍延续。

经济学帮助我们找到了答案。因为大象是公共资源,而黄牛却是私人产品。大象遍布在非洲的热带草原中,不属于任何人,每个偷猎者都会尽可能多的猎杀它们,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偷猎者人数众多,每个偷猎者都想获得别人没有的利益,大象就会被疯狂地猎杀。而黄牛是私人放养的,每个养牛人为了赚钱都会维持自己牛群的数量。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非洲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南非等国的法律制度,将大象私有化。在这样的制度保护下,大象的灭绝得到了有效控制。

鸡虽然被宰杀,而且数量之大,但鸡从来没当过濒危物种。但这就引出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物种濒临灭绝,有的却没有?

2007年,环保组织“海洋守护者协会”用已故澳大利亚“鳄鱼猎手”史蒂夫·欧文的名字重新命名它的一艘反捕鲸船。这艘长53米的船只原以绿色和平组织创始人之一、加拿大人罗伯特·亨特命名,誓言采取一切必要手段阻止日本的年度捕鲸活动。一旦日本被起诉到国际法院,按照国际法院的临时禁令,日本应当在听证会开始前立即停止所有捕鲸行为。

2009年12月11日,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这样警告日本:如果日本不立即停止以科研名义从事捕鲸活动,将对日本提起国际诉讼。陆克文当天接受澳大利亚媒体采访时说:“我们不接受日本所谓捕鲸是出于科研目的之类说辞,我之前说过,如果这事无法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我们就把日本告上国际法庭,我是认真的。”

日本以研究之名进行的南极捕鲸作业。2009年预计要捕杀935头小须鲸和50头长须鲸。虽然1986年国际法院已经禁止商业捕鲸,但在科学研究的名义下,捕鲸还是允许的。

但是在日本,鲸鱼肉在市场上广为销售。日本人捕鲸的真正目的就是用来销售鲸鱼肉以牟利。日本外务大臣冈田克则表示,日本不打算停止在南极海域捕鲸活动。冈田只字不提捕鲸是出于科研目的,辩称从事捕鲸是因为食用鲸肉是日本文化一部分。“我认为饮食是一国文化中重要元素,因此有必要相互尊重并认同彼此文化。”

日本商业捕鲸有4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捕鲸、食鲸国。1986年国际《禁止捕鲸公约》生效,世界各国宣布放弃商业捕鲸,包括日本。但日本从1987年开始打着“科学研究”的旗号,绕过国际公约,重新开始大规模捕鲸。因为日本捕鲸,鲸的数量已经急剧减少,濒临灭绝。

其实不仅仅是澳大利亚政府谴责日本捕鲸,几乎每年环保主义者都会上街游行,谴责国际捕鱼业对许多大型海洋哺乳生物的生存造成了威胁。可从来没有人上街抗议,号召大家拯救小鸡。这是为什么呢?

鲸鱼的数量锐减,是因为鲸鱼不属于任何人。它们在公海里巡游,而好几个国家拒绝遵守保护鲸鱼的国际条约。日本捕鲸人绝对理解自己目前的做法会威胁到鲸鱼的生存,进而损害自身的生计。可每个捕鲸人也都知道,由于鲸没有主人,自己捕不着的鲸鱼,最终会被别的人捕获。因此,捕鲸人无法从自我限制中获益。

反过来看,世界上大多数的鸡都是有主人的。如果你今天杀掉了自己的一只鸡,明天你就会少了一只鸡。如果养鸡是你的谋生手段,那么,你必然有着强烈的动机,要使送去市场卖的鸡和新养的鸡在数量上保持平衡。

鸡和鲸鱼都有经济价值。人们对鸡能享有可靠的所有权,但对鲸鱼却不能。这一事实解释了前者繁衍不息、后者濒于灭绝的原因。

在产权明确的前提下,物可以得到物主的保护,即使物主鸡本身很弱小也不要紧,社会和法律会为物主提供产权保护。有了产权的保护,社会的经济秩序就可以建立起来。虽然宰杀的牛和鸡比猎杀的大象和鲸鱼要多得多,但是,市场仍然能够保证牛肉的供应。我们永远不会担心牛会灭种,牛群、鸡将永远繁衍下去。而大象、鲸鱼的命运可能就比较惨了点,濒临灭绝。

为什么美国人愿搬家,而中国人却要买房

从前,有个地主有很多地,找了很多长工干活,地主给长工们盖了一批团结楼住着。一天,地主的谋士对地主说:东家,长工们这几年手上有点钱了,他们住你的房子,每月交租子,不划算,反正他们永远住下去,你干脆把房子卖给他们,起个名堂叫做——公房出售!告诉他们房子永远归他们了,可以把他们这几年攒的钱收回来。地主说:不错,那租金怎么办?谋士说:照收不误,起个日本名儿,叫物业费!地主很快施行了,赚了好多钱,长工们那个高兴啊!

过了几年,地主的村子发展成城镇了,有钱人越来越多,没地方住,谋士对地主说:东家,长工们这几年手上又有钱了,咱们给他们盖新房子,起个名堂叫做旧城改造,他们把手上的钱给我们,我们拆了房子盖新的,叫他们再买回去,可以多盖一些卖给别人,地主按照某士的话又施行了。这次,有些长工们不高兴了,地主的家丁派上用途了,长工们只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地主又赚了好多钱。

又过了几年,地主的村子发展成大城市了,有钱人更多了,地主的土地更值钱了。谋士对地主说:东家,咱们把这些长工的房子拆了,在这个地方建别墅,拆出来的地盖好房子卖给那些有钱的大款还能赚一笔。地主说:长工们不干怎么办?谋士道:咱给他们钱多点儿,起个名堂叫货币化安置,咱再到咱们的猪圈旁边建房子,起个名堂叫经济适用房,给他们修个马车道让他们到那边买房住,地主说:他们钱不够怎么办?谋士说:从咱家的钱庄借钱给他们,一年6分利,咱这钱还能生钱崽,又没风险。地主又施行了,长工们拿到钱,地主的经济适用房到现在才建了一间,长工们只好排队等房子,直到现在,还等着呢!

于是,长工们开始闹事了。地主有点慌,忙问谋士怎么办?谋士说:赶紧通知长工们,房子要跌价了,别买了,租房住吧,正好把我们的猪圈租给他们。结果,这么多年后,长工们的钱全没了,还在租房住,直到永远!

这虽然是一个笑话,但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深受“房”事的困扰,无论是买还是租,中国都充当着房奴的角色。

曾经有一个故事讲在中国一个老太太要存够了一辈子的钱老了才能住上房子,而美国老太太住了一辈子的房子才付清贷款,但实际上在美国,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我们熟悉的故事中“美国老太太”一样贷款买私房,也有不少人像“中国老太太”一样攒钱买房,甚至攒了钱也不买房而是租房。至于住房面积,发达和中等发达国家城市普通百姓也不追求宽敞,韩国城市里面积小于59平方米的小型住宅达到40%,日本普通人家的住房面积,大都是六七十平方米;而德国前总理施罗德,为了省租金,租住两室的公寓,女儿来了就加一张床,一间房睡三个人。比德国、日本和韩国穷得多的中国,现在城市里造的新房八九十平方米的房型都算是小的,动辄100多平方米,没有钱节衣缩食借巨债购买,这是多么荒谬的事!

在南京“对话中国”高层论坛上;外交名嘴龙永图,与戴着一丝方巾的美国前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女士为中国百姓住房问题的“偏头痛”“把脉听诊”:“最主要的症结在于,老百姓没有改变观念,每个人都想买房,其实这种观念是非常错误的。”

龙永图在拿美国人人均占有住房作比时说:“美国三成人群买房,六成人群租房,实际拥有住房的人并不多。”他认为:“大部分中国人应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解决租房问题,百姓的目标是‘有房子住’,而不是总是将注意力一股脑儿扑在‘高房价’上。”

比尔结婚十三年来一共搬了六次家。当比尔的妻子在迈阿密找了一份导游的工作,于是杰西举家迁到了迈阿密,这是他们的第五次搬家。美国人热爱家庭,人到了哪里,家就必须迁到哪里,房子可以换,家可以搬,就是夫妻不能分居。他刚从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搬到这里。

比尔的妻子辞去了迈阿密导游的工作,而同时比尔在洛杉矶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不到两年时间,杰西从美国西海岸搬到东海岸,又从东海岸搬回西海岸,这位老兄真是够能折腾的了。

很多美国人都有像比尔这样因工作而搬家的经历,很多美国企业诸如微软、可口可乐都会为从外地搬来的员工支付搬家费。美国人一生平均要搬十几次家。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当地税收少、生活成本低、更换了工作,甚至那个地方的餐馆多味道好,都会成为美国人搬家的理由。

美国人搬家不怕麻烦,甚至乐此不疲。美国人刚参加工作时收入不高,一般是租住小房子,工作几年收入高了点就立刻换租大一些的房子,等有钱付首付款了就贷款买房,收入再增加了,毫不犹豫地把小房子卖掉再买大房子。如果再发达了进入中产阶级的行列,就搬到条件更好的地方去住。

在美国搬家没有任何限制,没有户口制度,搬家不必经过任何人的批准,甚至也不需要到警察局去报告一声。搬家也很方便,有专门的搬家公司,有的专管本市搬家,有的则经营往外地的搬迁。搬家时,人们几乎100%地都用汽车作搬运工具,人们可以利用专门的搬家汽车。但家具一般是不搬的,多半就地卖掉。搬完之后,再按房间的大小、色调和风格重新购置。

搬家之所以方便,主要因为美国有住房市场。在住房市场条件下,通过房租水平的升降,供应和需求永远是平衡的。换句话说,在美国,你只可能感到房租贵,而不会租不到房子住。相比中国,租房更容易。同时西方发达国家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保护租客的利益,严防出租方滥涨价,所以在伦敦、纽约,有些房屋的租金甚至是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水平。

就业的灵活性必将引起人口的流动,如果没有住房市场,人口的流动将受阻。

为什么小孩会说真话,而专家最有可能欺骗我们

一位奢侈的国王每天只顾着穿衣服,不管其他任何事,最后竟然还受骗,穿着……不,是什么都没穿去游行!没有人去揭穿谎言,甚至还夸耀,最后一个孩子天真的一句话才结束了这场闹剧。为什么周围的大臣、贵族不说出皇帝没有穿衣服,小孩却说出了真话。

专家通常指对某一事物精通,或者说有独到的见解的人。在百度百科关于“专家”这一词条上,网友把“专家”解释为“专门欺骗大家”和“指常常与人唱反调,以此来提高自己声望获取利益的人群”、“专家=专门欺骗大家”。这个戏谑的等式,得到很多人的共鸣。

一项针对美国无家可归者的研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世纪80年代早期,一位名叫米奇·斯尼戴尔(MitchSnyder)的人开始为美国无家可归者奔走,他宣称美国当时至少有大约300万人无家可归。公众立刻对这件事情产生了关注。至少有超过1%的人无家可归?这听起来确实有些太离谱了,可既然这是专家的统计数据,那应该是不会错的。于是这个话题立刻引起了全美公众的关注。斯尼戴尔甚至跑到国会力陈此事的严重性。据说他还曾经在大学演讲的时候告诉听众,说每秒钟会有45名无家可归的人死去,也就是说,美国每年都会有14亿无家可归的人死亡(当时的美国人口总数为2.25亿)。假设斯尼戴尔口误或者可能是记者引用错误,假设他的意思是每45秒钟就有一个无家可归的人死亡,那每年死亡的人数仍旧可以达到70.1万——几乎是美国每年死亡总人数的1/3。最后,当有人质问斯尼戴尔该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时,他终于承认自己是在捏造,因为当时记者们一直追问他具体的数据,他不想让他们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