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蒙牛:经营人心之道
15196500000008

第8章 人品至上(2)

可以清晰地看出,在蒙牛的选才标准中,“德”位于“才”之前。牛根生所说的不能用的三种人在自身的品德修养上,或多或少有所欠缺。这样的人可能在短期之内体现出他的才干,为公司创造价值。但他的德行对于企业和其他员工来说,却是长期的影响。道德上的缺陷影响到其他人,可能会产生工作态度的改变;影响到企业,可能会使企业行为产生偏颇,从而使品牌受损。

员工的品德修养往往是外界认识企业,认知品牌的最直接的途径。一个商场的某个售货员对待顾客的态度,直接反映到顾客的印象之中,形成对整个商场的最初认知,极易在客户脑中形成一个难以扭转的印象。如果这名售货员态度刻薄冷淡,即使能够完成当前的交易,恐怕也难有回头的买卖,更谈何顾客的忠诚度。商场的形象会因为这一次偶然的交易,在这名顾客的心目中一跌千丈,最终损失的还是商场的利益。

对于像蒙牛这样的生产型企业来说,员工的品德修养同样重要。蒙牛强调“质量就是人品”,把这话反过来说,同样是一个并行不悖的真理:人品就是质量。员工能够融入企业文化之中,对待所经手的工作程序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才能保证出品的每一袋牛奶、每一盒冰淇淋的高品质。而企业的管理层的道德品质,则直接影响企业的重大决策是否符合社会期待,是否契合公众诉求,是否尊重员工利益,从而影响产生的决策是否有利于企业的进步。可以这样说,员工的品德修养要契合企业文化,同时,员工的品德的集合沉淀,就形成了真实的企业文化。

蒙牛“内幕”:

蒙牛用才的三级火箭理论

企业的用人是有“阶段性”的,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是不一样的。就像火箭在不同的阶段使用不同的燃料并抛弃前一阶段的废弃物一样,企业也应该在不同的阶段使用适合该阶段的人才,让不适合该阶段的人才退出岗位。

在《蒙牛的用人观》一文中,牛根生拆解“储备干部”四个字,形象地道出蒙牛对于员工品德修养的衡量标准。

“储备干部”=“处备干布”

什么叫“储备干部”?根据谐音,我把储备的“储”改为相处的“处”,干部的“部”改为布置的“布”,这样就成了“处备干布”。

第一,“处”。从今天开始,你们将相处更难处的人,处理更难办的事。过去你经营好自己就可以了,现在你得经营好一个团队。如果没有做好这个准备,没有建立这个心态,那么,我建议你和人力资源打招呼,趁早把自己换下来。否则,从今天开始,你就难上加难了!

第二,“备”。你们是不是准备好了要干更苦更累的活?是否准备好了献出自己的智慧成就他人的功劳?你们是否准备好了为别人的失误承担连带责任?这个事情如果你没准备好,那就真的有问题。

第三,“干”。你要干什么呢?要干他人干不了的、也不愿意干的、甚至是干了以后费力不讨好的事。要是没有这个特点,这个岗位就没有理由非你不可。

第四,“布”。设计和布置他人想也没敢想,或者想了不敢去做的事和物。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能不能打开局面,能不能带出一个李云龙所说的“嗷嗷叫”的团队,就看你敢不敢涉难事、碰难题、攻难关。

这是我理解的“储备干部”,等于“处备干布”。

“有才无德,近于小人;有德无才,近于愚人;与其有才无德近于小人,不如有德无才近于愚人。”这是曾国藩的用人观,他认为“德为本质、才为功能”,德如水之养育众生,才如水之载物溉田。在操守、学识、才具之中,操守居于首位。这种思想也被当代的许多企业所沿承。

“德才兼备,德为先”是惠普的用人原则,即考核一个人的标准,一个是“德”,一个是“才”。惠普在经营过程中,非常注重“德”。在惠普,“德才兼备”绝对不是一个象征意义的口号,而是有很多具体的指标和要求。重用什么人,提拔什么人,就体现出公司对人才的态度。提拔的都是德才兼备的人,其他人就会努力往这个方向走。

惠普要求员工在经营活动中必须时刻牢记公司的职业道德规范,不能急功近利、不择手段,否则即使完成了任务,也可能以牺牲客户的利益为代价,或者对竞争对手不公平。惠普认为一个出色的员工不仅要得到自己公司的认同,也应当受到用户和竞争对手的尊重。惠普是这样对“德”进行定义的:“德”就是企业提倡的价值观念。价值观念的背后就是对好坏、对错、善恶的评判,比如,惠普认为,在经营过程当中,即使是为了公司的利益,也不可以牺牲正直,也不可以违法,这就是惠普的基本价值观念。

当然,德才兼备德为先,却也不能忽略“才”的重要性。牛根生提到的能用的三类之中,后两类强调的就是人才之“才”。企业在注重员工品德修养的培养的同时,不能忽视员工知识技能的提升。两者齐头并进,培养使用“德才兼备”的员工,才是用人之道的至高境界。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说起来简单的一句话,做起来却并不容易。要有容人之量,能够容忍他人的失误,不予指责;遇到问题之时,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看看是否自己也对问题的产生负有责任;同时,要对自己高标准、高要求,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最后,通过自身的努力,将问题解决,以改变自己来改变别人,改变世界。

在蒙牛,同样道理的口号还有很多,例如“调整自己最简单,改变别人难上难”,“要自责,不要指责”,“放射自己的光,但不要吹熄别人的灯”、“从最不满意的客户身上,学到的东西最多”……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要从自己身上发现缺点,而不是抓着别人的小辫子不放,施咎于人。要与自己的缺点较劲,使得自己越来越完善,让思想和思维变得更成熟。什么问题都从自身开始考虑,是哪里出了问题,自己能否作出改变,自己还需要做什么?而不是在出现问题时先去埋怨别人,指责他人的不是,把自己择得一干二净。

蒙牛“内幕”:

蒙牛名言

尊重人的品德,重视人的智慧,

承认人的价值,珍惜人的感情,

维护人的尊严,提高人的素质。

思路决定出路,布局决定结局,

吨位决定座位,心态决定状态,

脑袋决定口袋,心胸决定功勋。

古人一日三省其身,就是一个自我修养的过程,就是一个使自己转变的过程。通过转变,人会更成熟,更从容,在和别人共事与合作的过程中,在和环境的共处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不再拘束,而是变得游刃有余了。时刻审视自己的人是一个自助的人,一个勇敢的人。他需要对自己“伤痛处”痛下“杀手”,需要自己往自己的“伤口”上撒盐……但是,这些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是不会白白承受的,当他们在努力改变自己的时候,会发现自己与理想的目标越来越近。

在蒙牛,有着这样的规定。你领来的客人踩了绿地,你须代他向希望工程捐款50元,理由是,客人不知道企业的规矩,但你不是不知。如果你没有向客人及时告知,责任在你;告知了客人没执行到位,还是等于你没执行到位。

古人说:“勉人为善,谏人为恶,固是美事,先须自省。”别人做了好事,对他进行勉励赞扬,别人做了坏事,对他进行规谏劝告,这当然是好事。但是必须事先自己反省自己。如果是自己平时也做不到的事,却要去规谏别人,非但不会被别人听取,反倒要被别人鄙薄。这就好比是自己在朝为官,有被人称颂的地方,才可以用自己在朝为官的方法教诲别人;自己处理政事卓有成效,才可以用自己处理政事的方法来教诲别人;自己的才学被人所尊崇,才可以用自己进德修业的要领来教诲别人;自己的品性德行被人尊重,才可以用自己的操行来教诲别人。如果说自己尚且做不到,却要去教诲别人,岂不被别人耻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