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星云大师开释人生
15191300000008

第8章 修心禅(5)

“我妻子一定会大声斥责孩子,孩子一定会委屈地抱怨妈妈没有把水杯放在安全的位置,然后,他们可能会争吵起来……”

“如果发生在我家里,我妻子一定会先跑过去看孩子有没有被划伤或烫伤,然后对孩子说:‘对不起,妈妈把杯子放得太靠边了,幸好没有伤到你!’然后,我的儿子一定会说:‘妈妈,对不起,是怪我自己太不小心了,没有吓到你吧!’”李先生说道:“你瞧瞧,我的家人都乐于争当‘坏人’呀!”

在这个故事中,争当“坏人”、主动认错的李家人过得快快乐乐,而一味推诿责任、不肯认错的张家人却每日争执而不得安宁。在星云大师看来,主动承认错误是获得安宁生活的重要法门,它和佛教主张的忏悔修持是一样的,也是佛教和世俗观念都极为推崇的美德。

“认错是改正的一半”,另一半是什么呢?那就是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去弥补自己的过错,这样不仅可以将为错误付出的代价最小化,还可以让别人认识到你改正错误的决心和诚意,就像前面故事中的年轻人不但主动向经理承认了错误,还提出了解决的方案:由自己来弥补一万元的亏空,这样的态度自然比空认错、不解决问题更容易令人接受。

可以平凡,不能平庸

上天没有能力把我们变成圣贤,上天也不能使我们成为贩夫走卒,成圣希贤都要靠自己去完成,所谓“没有天生的释迦”。

——星云大师

平凡与平庸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前者如一颗使用中的螺丝钉,虽不起眼,却真真切切地发挥作用,实现价值;后者就像废弃的钉子,身处机器运转之外,无心也无力参与机器的运作。

平凡者纵使渺小却挖掘着自己生命的全部能量,平庸者却甘居无人发现的角落不肯露头。虽无惊天伟绩但物尽其用、人尽其能,这叫平凡;有能力发挥却自掩才华,自甘埋没,这叫平庸。

世间生命多种多样,有天上飞的,有水中游的,有陆上爬的,有山中走的;所有生命,都在时间与空间之流中兜兜转转。生命,总以其多彩多姿的形态展现着各自的意义和价值。

“生命的价值,是以一己之生命,带动无限生命的奋起、活跃”,智慧禅光在众生头顶照耀,生命在闪光中见出灿烂,在平凡中见出真实。所以,所有的生命都应该得到祝福。

“若生命是一朵花就应自然地开放,散发一缕芬芳于人间;若生命是一棵草就应自然地生长,不因是一棵草而自卑自叹;若生命不过是一阵风则便送爽;若生命好比一只蝶,何不翩翩飞舞?”梁晓声笔下的生命皆有一份怡然自得、超然洒脱。芸芸众生,既不是翻江倒海的蛟龙,也不是称霸林中的雄狮,我们在苦海里颠簸,在丛林中避险,平凡得像是海中的一滴水、林中的一片叶。海滩上,这一粒沙与那一粒沙的区别你可能看出?旷野里,这一抔黄土和那一抔黄土的差异你是否能道明?

每个生命都很平凡,但每个生命都不卑微,所以,真正的智者不会让自己的生命陨落在无休无止的自怨自艾中,也不会甘于身心的平庸。

你可见过在悬崖峭壁上卓然屹立的松树?

它深深地扎根于岩缝之中,努力舒展着自己的躯干,任凭阳光暴晒,风吹雨打,在残酷的环境中它依旧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积极的姿态。或许,它很平凡,只是一棵树而已,但是它并不平庸,它努力地保持着自己生命的傲然姿态。

有这样一个寓言让我们懂得:每个生命都不卑微,都是大千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一只老鼠掉进了一只桶里,怎么也出不来。老鼠吱吱地叫着,它发出了哀鸣,可是谁也听不见。可怜的老鼠心想,这只桶大概就是自己的坟墓了。正在这时,一只大象经过桶边,用鼻子把老鼠吊了出来。

“谢谢你,大象。你救了我的命,我希望能报答你。”

大象笑着说:“你准备怎么报答我呢?你不过是一只小小的老鼠。”

过了一些日子,大象不幸被猎人捉住了。猎人用绳子把大象捆了起来,准备等天亮后运走。大象伤心地躺在地上,无论怎么挣扎,也无法把绳子扯断。

突然,小老鼠出现了。它开始咬着绳子,终于在天亮前咬断了绳子,替大象松了绑。

大象感激地说:“谢谢你救了我的性命!你真的很强大!”

“不,其实我只是一只小小的老鼠。”小老鼠平静地回答。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绽放光彩的刹那,即使一只小小的老鼠,也能够拯救比自己体型大很多的巨象。故事中的这只老鼠正是星云大师所说的“有道者”,一个真正有道的人,即使别人看不起他,把他看成是卑贱的人,他也不受影响,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人格、道德,不一定要求别人来了解、来重视。他依然会在自我的生命驿旅中将智慧的种子撒播到世间各处。

有人说:“平凡的人虽然不一定能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对他自己而言,能在生命过程中把自己点燃,即使自己是根小火柴,只能发出微微星火也就足够了;平庸的人也许是一大捆火药,但他没有找到自己的引线,在忙忙碌碌中消沉下去,变成了一堆哑火药。”

也许你只是一朵残缺的花,只是一片熬过旱季的叶子,或是一张简单的纸、一块无奇的布,也许你只是时间长河中一个匆匆而逝的过客,不会吸引人们半点的目光和惊叹,但只要你拥有自己的信仰,并将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极致,就会成为成功驾驭生活的勇士。

你所拥有的,才是真正的财富

知足是天下第一富。

——星云大师

人人都渴望得到财富,而财富究竟为何物,怎样的人生才算是幸福的人生?星云大师在《求财富祈愿文》中向佛陀祈求七种财富:

第一种,祈求您给我健康的身体。

第二种,祈求您给我慈悲的心肠。

第三种,祈求您给我智能的头脑。

第四种,祈求您给我勤俭的美德。

第五种,祈求您给我宽广的胸怀。

第六种,祈求您给我内心的智能。

第七种,祈求您给我世间的因缘。

这七种财富,都是我们通过自我修炼能够获得的,并且是真正的、自在的不会拖累己身的财富。

人生走到暮年,已垂垂老矣,只有回忆占据内心时,历数一生的喜怒哀乐以及繁华落寞,怎样的来路才会让人感觉到充实呢?若将财富得失的心态抛至脑后,我们很容易发现自己原来一直如此富有。

从前有一个青年总是哀叹自己命运不济,生活多舛,既发不了财也求不到一官半职,终日愁眉不展。一天,他在路上偶遇了一个老和尚,看到老和尚一脸的平静祥和不由得叹了口气。

老和尚拦住青年,问他为何叹气,青年说:“我看到你开心的样子觉得很羡慕。为什么我总是这么多的烦恼?为何我既没有一技之长而又一贫如洗?”

老和尚说:“年轻人,你明明很富有啊!”

青年问:“富有?我除了烦恼什么也没有。”

老和尚并没有急着解释,而是继续问他:“那么,假如有人给你一千两银子,换你十年的寿命,你换吗?”

“当然不换!”

“给你五千两银子,换你的健康,你换吗?”

“还是不换!”

“给你一万两银子,换你的生命,你换吗?”

“不换!”

老和尚顿时笑了:“年轻人,到现在为止你至少拥有一万六千两银子了,难道还不够富有吗?”

青年人的烦恼来自于未能真正认识到自己所拥有的财富,他只是看到了自己缺少的东西,却从未看到自己所拥有的东西。若能知足,则一切烦恼自会迎刃而解。

人常说,知足常乐。知足是一种处世态度,常乐是一种释然的情怀。知足常乐,贵在珍惜,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抱怨不贪求。当我们都在忙于追求、拼搏而失去方向的时候,知足常乐,这种在平凡中渲染的人生底色所孕育的宁静与温馨,对于风雨兼程的我们是一个避风的港口。真正做到知足常乐,人生会多一份从容,多一些达观。

做人要知道满足,要懂得珍惜,不可贪得无厌。每个人出生时不可能都含着一把通向富贵、幸福之路的钥匙,但是每个人都拥有一双勤劳的手,不要把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寄托在上天的恩赐上,美好的生活应该靠勤劳的双手去创造。

对于一个不知足的人来说,天下没有一把椅子是舒服的,他也永远无法看到自己所拥有的青春、能力、经验、激情、教养、信念……这时候,不满之心就像是一团熊熊烈火,柴放得越多,烧得越旺;火烧得越旺,人就越有添柴的冲动。于是,人奔来奔去,忙里忙外,既无暇休息,也体会不到忙碌的乐趣。

星云大师说,知足是天下第一富。人如果不知足,虽在天堂却犹处地狱;能够知足的人,虽卧荒地也如天堂。

无法看到自己所拥有的,就无法珍惜,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情绪,既能够摧毁有形的东西,也能搅乱我们的内心世界。擦亮眼睛,看看我们所拥有的财富:生命、时光、理想、热情、知识、亲情、友谊……你有拥有的,才是你真正的财富。

星云法语

“学习吃亏”能养德,“人我互调”能慈悲;“当然如此”能自在,“享有就好”能常乐。

金钱可以买得到奴隶,但买不到人缘;金钱可以买得到群众,但买不到人心。金钱可以买得到鱼肉,但买不到食欲;金钱可以买得到高楼,但买不到自在。金钱可以买得到美服,但买不到气质;金钱可以买得到股票,但买不到满足。金钱可以买得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金钱可以买得到床铺,但买不到睡眠。

为了完成自己,任何考验都得忍受;为了解决纷争,任何责任皆得担当。

皈依三宝是平等的精神,因为生佛一如,无高无下;受持五戒是自由的尊重,因为不侵犯人,彼此受益。

用智慧确定方向,方向必到;用意志克服困难,困难必解。

有田不种,必无收成;有钱不用,必空积聚。

有些人以为金钱第一,有了钱什么都行得通,甚至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其实,不论财务富到什么程度,终归要销毁散失。

我常常觉得一个人不必以拥有很多物质为满足。试看天上的日月星辰,其数无量,可以供我们自由欣赏;宇宙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争妍斗丽,可以供我们随意观看;东西南北的道路,任你奔驰;士农工商各类阶层,随你交往。

人生中,感动是一时的,感恩是一世的;荣耀是一时的,影响是一世的;委屈是一时的,成就是一世的。

以力服人,时间短暂,功效浅;以德感人,时间久长,功效深。与其用力服人,不如用德感人;与其用力做事,不如用德做事。

成功的里面,包含了多少辛酸;名人的双肩,承受了多少压力;荣耀的背后,付出了多少代价;伟大的成就,奉献了多少牺牲。

人无全功,人无全能,物无全用,心无全善。

我们应该把财富的范围扩大,财富不限于金钱、汽车或别墅;这种财富是无常的。钱财非万能,家里的经济虽然不宽裕,但是在精神修养上能够提升,如懂得欢喜、知足,就是无价之宝!

真正的舍,要像蜡烛一样,虽然自己牺牲了,但只要他人得到光明就够了;真正的舍,又要像朝露一样,明知自己瞬将灭亡,但还是用微弱的力量滋润万物生长;真正的舍,更要像太阳的光热一样,太阳的光热,照抚着大地,没有条件,没有代价,不希望万物对他报酬,觉得这是自己应尽的义务。

坚持慈悲与道德的人,大半是给人欺负的对象,多少人因为对慈悲与道德发生怀疑,所以动摇了人生的态度。我却深信为人奉献的决心,我更相信最后的成就是属于有慈悲心和有道德力的人。

回首来时路,这一生中纵遇惊涛骇浪,山穷水尽,心中仍能一保常态,充满信心与希望,故能视顺逆一如,虽有挫折,但从未有失败之感。

不畏苦乐,品味宽心的幸福

平常一般人总喜欢把苦和乐,难和易,分得很清楚,因此,苦的时候难过,乐的时候欢喜;有收获的时候雀跃鼓舞,困难的时候伤心颓丧。假如一个人能够把这些对待的事情调和,不偏激、不极端,那么生也好、死也好、苦也好、乐也好、难也好、易也好,这不是很洒脱自在的生活吗?

——星云大师

深刻体验苦,才能透彻体会乐

天边无际的众生,由于自爱的本能,无不希求安乐、逃避痛苦,即便我们觉得微不足道的蚊蚁,也是日日都在寻求安乐。

——星云大师

佛教讲“离苦得乐”,这几乎是所有人毕生的追求,就连蝼蚁也概不例外。但是,苦是人生的本质,人们置身苦海就必然会沾染上苦的味道。星云大师眼中圆满的人生并不意味着一个人一辈子没有吃过苦、没有失过恋,而是要做到经历过、体验过、面对过那苦的滋味,最终能够超越苦的感觉。

苦为乐、乐为苦,苦与乐的感受全在于一心。达摩面壁,凡人皆称其为苦修。有谁知道达摩祖师在静修中心归空灵、慧及宇宙,体肤之苦尽皆化为心灵的极乐,并无半点苦楚可言。

佛说:离苦得乐,苦与乐乃是生命的盛宴。佛还说:涅槃寂静。活在世间的众生,总是感慨苦多于乐,要离苦才能得乐。因此,佛学是离苦得乐的哲学。只有深刻体验苦,才能透彻体会乐!

有这样一个关于“苦”的古老的故事:

有一群弟子要出去朝圣。师父拿出一个苦瓜,对弟子们说:“随身带着这个苦瓜,记得把它浸泡在每一条你们经过的圣河,并且把它带进你们所朝拜的圣殿,放在圣桌上供养,朝拜它。”

弟子们走过许多圣河圣殿,并依照师父的教诲去做。回来以后,他们把苦瓜交给师父,师父叫他们把苦瓜煮熟,当做晚餐。晚餐的时候,师父吃了一口,然后语重心长地说:“奇怪呀!泡过这么多圣水,进过这么多圣殿,这苦瓜竟然没有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