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没有如果,只讲结果:打造不找借口的一流执行者
15185700000008

第8章 过程≠结果——扫除对结果认识的五大误区(1)

生活中很多人有这样的认识误区,就是把过程等同于结果,认为完成了任务就有了结果。其实,“做了”并不等于“做对”、“做好”。企业更注重的是结果,结果比过程更重要。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追求更快、更好的结果,才是企业最终想要的。

完成任务≠结果:对结果负责而不是对任务负责

很多人有这样的误区,认为自己只要完成了领导交代的任务,就是得到了结果,实际上并非如此。在职场中,我们必须要明白一个基本的不等式:

完成任务≠结果。

任务只是结果的一个外在形式,它不仅不能代表结果,有时还会成为我们工作中的借口和障碍。任务与结果的差别是很多企业的通病:有时候并不是员工不尽力,大家似乎都在工作,企业却拿不到结果,导致销售下降、质量波动、人心浮动、没有业绩。同样,这也是员工们的疑惑:我那么努力,完成了任务,为什么老板还是不满意?其实,关键在于你没有把重点放到结果上,被“完成任务”的假象迷惑了。

很多人只是完成任务,而没有得到结果。我们要懂得一个基本道理:对结果负责,是对我们工作的价值负责;而对任务负责,是对工作的程序负责。

两个故事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

故事一:

有一个小和尚担任撞钟一职,半年下来,觉得无聊之极,认为自己的工作缺乏挑战和新意,只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

有一天,主持让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一职。

小和尚很不服气地问:“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

老主持耐心地告诉他:“你撞的钟虽然很准时,也很响亮,但钟声空泛,没有感召力。钟声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因此撞出的钟声不仅要洪亮,还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

故事二:

一个七八岁的瑞士小男孩在一家超市的厕所里待了很久还不出来,他妈妈非常焦急。一位男记者刚好经过,小男孩的妈妈恳求记者进去找他。记者发现小男孩正满头大汗地修抽水马桶,想把马桶冲干净。男孩说,马桶冲了好几次都没冲干净,我怎么可以走呢?

在第一个故事中,小和尚撞钟是任务,唤醒沉迷的众生是结果。小和尚有苦劳,却没有功劳。因为小和尚在这里仅仅是在完成任务——撞钟,但主持想要的结果不是撞钟,而是唤醒沉迷的众生。

这为我们的工作带来这样的启示:要取得让领导满意的结果,我们就应当关注自己工作的核心价值,而不是把目光放在任务是否完成上。

第二个故事中,小男孩对自己所做的事真正负起了责任。如果在工作中,你对待每件事都能像这个小男孩一样,那么可以肯定地说,你所在的公司将会走在同行的最前头,你将赢得所有人的尊重和赞誉。如果你做事情只为完成任务而对结果不负责任,那你丢失的就不仅仅是工作了,更是自己的声誉。

结果力训练

对待工作,不要仅把流程做完,更重要的是,取得了什么样的结果,产生的效益有多大。那么,如何成为一个追求结果的人呢?

1.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

如果你想改变不够理想的现状,获得加薪、提升的机会,你必须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尽自己的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

2.要懂得用心为客户提供服务

好的服务才是创造结果的原因,想要更多的回报,那就用心为客户服务,为公司创造价值。比如,当你需要确保按照客户要求的时间交货时,如果把“赶上交货的时间”定义为这项工作的结果,你就有可能被这个期限压得焦头烂额。服务客户才是这件事真正的结果,明确了这一点,你能自发地产生责任感,付出努力,拥有热情和应变能力,最后收获这一结果。

3.不忽视工作中的小事

每个人所做的工作都是由一件件小事构成的。在工作中,我们不能因为是小事就敷衍应付,轻视责任。可能由于你在工作中的一个疏忽,就会引起大问题或大麻烦,导致不好的结果。

好态度≠好结果:重功劳不重苦劳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员工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最终的结果没有达成或者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时,管理者往往鉴于员工良好的工作态度而不再去追究。

员工的态度好,管理者可以给予适当的赞扬,不过好态度并不等于就有好的结果。态度好是态度问题,结果不好是职场原则问题,我们必须在公司里推行这样的职场原则,即态度不等于结果。好的态度加好的能力才可能产生好的结果。

管理学专家姜汝祥在《结果决定一切》一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好态度当然是非常重要的,有好态度,才会有好结果;态度对了,你就成功了50%。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好态度=好结果”却是一个陷阱。员工是为企业创造结果的,是用结果和自己的职位和薪水交换,而不是和态度交换。如果没有好结果,好态度是没有意义的。

史中易是某房地产公司的员工。他工作非常勤奋,每天都工作到很晚,上级交给他的工作总是能很好地完成。有一次公司要推广一个新项目,急需印制3000份宣传册,但是负责印刷的人员出差在外,史中易主动请缨,负责宣传册的印制工作。

他首先找了三家设计公司,并对他们的服务和收费情况作了比较,最终挑了一家比较好的,与这家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接下来的几天,他忙里忙外,不断在印刷厂、设计公司和公司之间奔波,协调处理各项事务,宣传册终于按时完成了。

可是交付后发现,宣传册有错误,时间紧迫,史中易只好加急重新印制装订宣传册,为此公司损失了2万多元。

公司规定,凡是由于个人原因导致公司损失的,视情况个人要承担损失。对于如何处罚史中易,公司内部有很大的争议,很多人主张批评一下史中易,或者稍加处罚就可以,毕竟这不是史中易的分内工作,他只是替别人完成任务。如果史中易不是自己要求做,他就不会犯错,多做了事反而要受处罚,以后谁还愿意多做事?

最后,公司给予史中易这样的处理:史中易没有提供合格的结果,造成公司经济上的损失,公司处罚史中易承担损失的1/4。但同时,他主动工作的精神值得肯定,公司决定给予他更多的发展机会,以鼓励他主动承担责任的精神。

史中易积极主动地做事,从态度上讲是很好的,但是结果不好,让公司蒙受了损失。从态度角度来说,应该奖励他;从结果角度来说,就该惩罚他。努力做事和得到好的结果不是一回事,老板需要的是结果,好态度不等于好结果。

结果力训练

一切忙碌都是为了得到预期的结果。我们不能为了忙碌而忙碌,为了行动而行动,这样做就陷入了一个劳而无获、瞎忙活的怪圈。为了避免怪圈,我们要做到以下两点:

1.养成一个得到结果的习惯

心中要始终坚守“只要结果”的信念,把每件事做到令老板满意。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认真做事的习惯。

2.关注自己做了什么

很多人只关注自己“做了什么”,而不关注自己“做到了什么”,他们只懂得统计自己的工作量,而不知道老板和公司真正需要的结果是什么,也就很难取得让老板满意的执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