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25岁知道就晚了:步入社会的年轻人要做的50件事儿
15185500000013

第13章 尽快适应职场不成文的规定

“无规矩,不成方圆”,但并不是所有的规矩都是明文规定的,年轻人在职场中混,就要了解职场中不成文的规定,尽管这些没有人跟你说,但是你要懂得没必要去实践,只需要遵守。

不要掉进越位犯规的陷阱里

在任何一个社会里,都存在着较为森严的等级制度,在这种制度下,每一个等级范围内的人都只能履行其分内的职责。同样,在职场中也有这样的规矩,任何一个公司的组织机构都是按一定顺序逐级排列的,而且是固定不变的。每一个员工都会有两种上司,即直接上司和更高层的管理者。而一个员工通常只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为其直接上司服务并对其负责。言外之意就是,如果这个员工越过了他的直接上司而找到更高层的管理者去汇报工作或提出建议和意见,就属于“越级”行为,这是职场中的大忌。然而,由于这只是一种不成文的规定,总有一些人忽略和蔑视这种规则,甚至是“冒公司之大不韪”去触犯这种规则,最终尝到了苦头而悔恨不已。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刚刚参加工作时,经常会不自觉地越过自己的上司,直接找高层领导办事。这样既得罪了顶头上司,高层领导也说不定会为了你的顶头上司而“出卖”你,到最后你两头不讨好。所以,一定要记住,即使你的上司只是个“九品芝麻官”,也一定不要越级办事。

刘山和陈诚是同一部门的普通工作人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精明果断,办事能力颇强。但该部门的主管是个拖拖拉拉、优柔寡断的人。对此,心高气傲的刘山早就颇有微词。公司向该部门下达了新的业务指标,主管反复考虑,瞻前顾后,一直无法提出具体的计划和方案。心怀不满的刘山直接向总经理打报告,提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案。而为人低调的陈诚则选择跟主管共同商量,拿出相应的对策和方案。在陈诚的启发下,主管凭借自己丰富的实战经验,很快提交了一套同样出色的方案。最终,公司采纳了主管的方案。不久,主管获得提升,陈诚在主管的推荐下接替了他的位子。而怨气冲天的刘山因为工作不顺利离开了公司。

刘山忽视了一点:在很多情况下,主管的能力不一定比下属强,但这不能改变主管与下属之间从属的关系。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无私地奉献给主管,刘山可能认为这样太冤,心理上难以平衡,而事实上,只有主管得到提升,你才能有出头之日。若你在紧急关头及时“救驾”,你的主管会视你为得力干将,对你另眼相看。一旦有机会,你得到提升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越级越权,企图盖过上司的风头,在上司的上司那里表现自己,这种行为会严重损害直接上司的感情,给自己以后的晋升带来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除非万不得已,千万不要越级。

公司像一部复杂而精密的机器,每一个部件都在固定的位置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以保障整部机器的正常运转。然而有一部分人为了突出自己,老是喜欢搞越级活动,这些人大部分都对自己的顶头上司有某种不信任或者不服气。这样做的后果是扰乱了公司的正常工作程序,造成人为的关系紧张,反而会影响工作的效率,更影响自己的晋升之路。

在其位要谋其政,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要小心谨慎,尽量少插手、不插手。遇到自己不熟悉的工作时要多请示,否则,往往会不自觉地做出越权行为,好心办错事。“雷池”不可轻越,万事谨慎为先。

一个员工的“越级”行为,往往会引起其直接上司的怀疑、妒忌和不满,进而影响正常的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另外,更高层的管理者通常也不喜欢这种“越级”行为,因为它破坏了公司的正常秩序,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员工即使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非要“越级”不可,那也要讲究技巧,绝不可滥用。

随便请假不是无足轻重的小事

经过层层选拔,凯特终于获得了一家著名汽车公司一个分公司的前台的职位,由于前台事务琐碎,不来客人时又几乎无事可做,凯特因此觉得来不来上班都一样。

工作不久凯特恋爱了,如同所有恋爱中的女孩一样,她认为只有时刻和男友在一起才幸福。为此她经常找借口向上司请假,一月之内竟然请了四天!她的男友也曾提醒过她:“你别老缺勤,这样说不定老板会炒你的鱿鱼!”她却不以为然地说:“没事儿。我的上司还夸我很漂亮呢!他才舍不得炒我呢!更何况我就是去了也没有事可做啊,前台只要有个脸蛋就行了。请几天假哪有那么大的影响!”

不幸的是,与凯特估计的正相反,上司对她下了最后通牒:“如果你无视你的职责,恐怕你不得不另谋高就了!”

凯特的事例告诉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永远别把请假当做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对待。那种总爱说“我真有事,要扣工资就扣好了”的员工,无论到哪个单位,都不会有老板欣赏的。

“我常缺勤,可我有才能!”不要妄想用这样的话应付老板,要知道,缺勤请假可是升职路上的一大障碍。

不要随便找个借口就去找老板请假,比如身体不好、家里有事、孩子生病……这样次数一多,任何一个老板都无法接受。

只要一有事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私人小事就请假,还自我安慰说:“反正我把工作做完了,就算今天没来,明天我会多做一点的,没什么大不了。”那往往会给你日后的工作带来麻烦,甚至严重影响你在老板心中的印象和你的前途。

有两个女孩,她们都是某公司销售科的业务骨干。当公司要在她们当中选拔一个人担任销售部经理时,便对她们的业绩进行了考核,发现她们业绩相当,协调性、创造性等各项条件也不相上下。

在这种情况下,老板很难判断到底谁比较好。因为一旦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就很可能会引起下属的不满,有失公平。这时,最容易用来作为判断标准的就是出勤率。

于是,由于其中一个女孩多请了几次假,失去了宝贵的升职机会。

其实,老板并非不准员工请假,作为自然的人,难免要生病;作为社会的人,有事也同样不能避免。但是如若总是随便请假,如果换作你是老板,你也不会高兴。

员工经常缺勤请假,从某种意义上说明员工缺乏忠诚敬业的精神,这样必定会给老板留下不良印象。

在现今的公司制度下,因为分工越来越细,个人应该分担的责任相对已减少。但正因为分工很细,你一旦脱离岗位,很可能影响到整个团队工作的进程,如同一个链条一样,需要各个岗位的配合才能完成。

除了不能随意请假外,也切不可做一个先斩后奏的“自由主义者”。请假按规定应于事前向上级主管报批,待获得允许后,才能离开工作岗位。

请假的方式和频率,往往也成为公司评价一个人的重要依据。公司将以此评定一个人的工作态度,进而直接影响到你的考核成绩。所以无论如何,不可肆无忌惮地想请假就请假,要多为老板和公司着想,以免留下不良的记录,影响自己的业绩考核和升迁。

同事的心事,看破别说破

在职场中,尤其是和同事之间,有的事不必弄得太明白,只要大家心知肚明就可以。俗话说:“看透别说透。”事情说得太白,反而会伤和气,或显得太无聊。懂得此术,在工作中自会百难可解。

在一次会议上,张教授遇见一位文艺评论家。互通姓名后,张教授对这位文艺评论家说:“久仰久仰,早就知道您对星宿很有研究,是位大名鼎鼎的天文学家。”评论家半天没有反应过来,以为张教授搞错了,忙说:“张教授,您可真会开玩笑,我是搞文艺评论的,并不研究什么天文现象。您是不是弄错了?”张教授正言答:“我怎么是跟您开玩笑呢?在您发表的文章里,我时常看到您不断发现‘著名歌星’、‘舞台新星’、‘歌坛巨星’、‘文坛明星’等众多的星宿,想来您一定是个非凡的天文学家。”一席话说得这位评论家尴尬不已,最后什么也没说,坐了一会儿就走了。

俗话说:“看透别说透,还是好朋友。”否则的话会伤了对方的面子,而伤了面子就会得罪人,那样于人于己都不好。下面这个故事中的老姜就很明白其中的道理。

一日,老姜在县上巧遇好友老刘。寒暄之后,老刘说道:“我正想去找你,恰好你来了。”

“有啥事我能帮上忙的?”老姜好奇地问。

“A镇的朱某起诉B镇的周某的赔偿一案,是你们受理的吧?”

“是啊。”

“周某是我的老乡。他是复员军人、共产党员,这人……”老刘说。

老姜插话笑道:“你不必介绍他的政治面貌了,我们又不是选拔干部。如果看政治面貌,那么,若遇上一件书记告贼的民事案子的话,岂不是连审判程序也不必进行,直接判书记胜诉就行了吗?”

“对对对。”老刘连连点头。

“大凡人们总爱把犯过错误的人看扁,而犯过错误的人又不敢激烈申辩自己的正确主张。你是明理之人,如果你为他辩护,便可以维护他的合法权益。你说对吗?”老姜说。

“言之有理。”

一番说笑后,二人便分手了,他们之间没有因此而产生半点隔阂。

年轻的我们为人处世,虽需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同时也要做一只闷嘴葫芦,这样才能万无一失。第一则故事中的张教授以为自己看得挺明白,于是就对人大加评判;而第二则故事中的老姜则不同,他明白看透不说透的道理。这两种人在处理事情时的结果也自然不同了。

谁都会有出错的时候,如果只是一味地泄私愤、横加批评,总是数落对方“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总是这样”、“你这样做太不应该了”等,是不太妥当的。

人非圣贤,难免会做一些不恰当的事。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把握好分寸,即使看破别人的心思也不要去点破。保全别人的面子,这是生存的法宝。因为你不去点破他人的心思,充其量是落得被他人埋怨的下场,而不至于引发更不好的结果。

因此,当某人行事真有问题时,他的内心有时会有反省,会觉得抱歉、恐慌、不知所措,此时如果你再批评他,他会因为你的谴责而羞愧难过,有的甚至从此一蹶不振,无法再树立自信。如果换种语气,换个方式,比如“从今以后,你会做得比这次好”或者“我想下次你一定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等,那么对方不仅会感激你对他的信任,也会感受到你的真诚。更重要的是,他会有改正错误的信心,会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更加小心。

职场中的年轻人切忌逞强逞能,因为聪明人最易成为众人的靶子。看透不点透才是真正的明哲保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