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唐诗精品鉴赏
15178900000010

第10章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712),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弘农(今河南灵宝)人。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武则天时,以文才为宫廷侍臣,颇受恩宠。后因结交张易之获罪,贬泷州参军。中宗景龙中(708)转考功员外郎,与杜审言、薛稷等同为修文馆学士。又以受贿罪贬越州长史。睿宗景云元年(710)流放钦州。玄宗先天元年(712)赐死。有《宋之问集》。

题大庾岭北驿[1]宋之问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2];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3]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4]。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5]。

注释:[1]驿:驿站。[2]阳月:农历十月。[3]殊:实。[4]瘴:南方湿热蒸郁之气。[5]陇:据沈德潜云疑作“岭”字。

鉴赏:这是宋之问被流放岭南途经大庾岭时所作,题于岭北驿的一首诗。宋之问是武则天时著名的宫廷诗人,与沈俭期齐名,颇受宠幸。后武则天退位,宋之问因结交张易之,被贬为泷州(今广东罗定东)参军。由宫廷近臣骤然沦为罪谪之人,且远离家乡和亲友,只身远流岭南,他心中的痛苦哀伤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当他来到大庾岭北驿时,从而写了此诗。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诗人告别了亲友,告别了生活了很久的长安,来到了大庾岭。想到越过岭去,就彻底地告别了故乡所在的中原,进入蛮荒的岭南,看到南飞的大雁,想起大雁飞到此处便不再南去的传说,不禁写下了前两句诗。大雁南飞,飞到此处就不再飞了,但作者自己却被流放到大雁都不飞去的地方。大雁的南飞既有限度,也有返期,而作者自己却要继续南行,何年何月才能回来一点也不知道,这是三、四句的意思。开头四句通过人与雁的对比,写出了自己抛家别亲,远赴荒蛮之地的悲苦凄凉心情,五、六句是写景。江上潮水下落,林间雾气弥漫,暮色渐浓,周围的一切越发显得荒凉,显然是作者心境的写照。结尾两句是对明天早晨的预想:大庾岭梅花已开,作者想象明日度岭南行,回望故乡时,看到的将不再是家乡的风物,而是庾岭高处的梅花了。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依惜别的情感。

宋之问在这首诗里表达的感情无外乎谪悲、乡愁,并无特别之处。但其构思布局、写景言情的艺术手法是非常奇特的。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1]。

注释:[1]来人:指从家乡来的人。

鉴赏:这首诗是写长期在外的人即将回家时的感受。本诗又传李频作。从本诗的地名和表达的心情来看,比较符合宋之问的情况。宋之问因为攀附张易之曾被贬岭南。本诗可能为他从贬所泷州(今广东罗定)逃归时路过汉江时所作。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这两句主要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前一句写空间上的隔绝,后一句写时间上的隔绝。而作者传达的感受是时间和空间上的隔绝的叠加。这自然加强了自己贬谪之后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作者困居贬所,无依无靠,孤苦零丁的情态也一目了然。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两句描写自己即将回到家乡时的内心感受。写得既别出心裁,却也在情理之中。本来常年在贬所生活,现在终于回来了,应该急切地想知道自己家乡亲人的情况,应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作者却道出了不同寻常之语,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其实这很符合作者的经历和感情。作者贬居岭南好多年,而且音书俱绝,他在想经历了这么久的年月,家乡的亲人们是否还依然健在,有没有因为自己的贬谪而受到牵连。“不敢”句也符合他从贬所私自逃回的特殊处境。正如杜甫所写的:“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因此“情更切”变成了“情更怯”,“急欲问”变成了“不敢问”。这是在“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的情况下产生的心理感受。前两句为后两句的原因,后两句更曲折地表达了前两句的心情。

宋之问的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就是因为它生动地道出了久居他乡的人回家时共同的内心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