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生活离不开经济学
15178000000003

第3章 经济是什么——最负盛名的十大经济学原理(2)

这时,TCL将眼光瞄准了饮料行业。饮料与冰箱的销售旺季一样,消费者对饮料的要求就是爽口,清凉,而把饮料放进冰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样就等于间接的肯定冰箱的性能。这时,TCL把目光定位在了农夫山泉上,农夫山泉的品牌打的响,宣传工作做的成功,而且能够大胆的接受新思想,执行力也非常强。所以成了TCL的首选联姻对象。

TCL为农夫山泉提供了搭乘产品推广的便车,实施了捆绑销售的方式,不仅如此,TCL还答应了农夫山泉的过分要求——在自己的活动和媒体广告中,与农夫山泉共享传播资源。但是,TCL并不吃亏,因为以往,这些传播价值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让这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闲置资源与农夫山泉进行资源交换岂不是更好。

TCL还想搭乘农夫山泉在样式广告的快车,跟着农夫过把“奥运”瘾。为了让农夫山泉答应这个要求,TCL在大型的“户外SHOW”活动中一同邀请了农夫山泉,在“户外SHOW”中,TCL将农夫山泉的饮料放进冰箱,为购买冰箱的消费者提够免费的饮料品尝,来宣传自己冰箱的“新鲜”效果,而农夫山泉借助此活动大力地宣传了自己的饮料。双方各自获得了自己的利益。

TCL冰箱开发了自己的媒体和“户外SHOW”为农夫山泉提供了推广的资源,为他们节省了很多费用,而农夫山泉则为TCL冰箱提供了央视广告和其他的活动推广资源,让自己的产品得到了生动化体验。在这次异业联姻中,双方的彼此获利是因为对自己营销决策的微调。这是一种销售方式的创新,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经济学原理:理性人考虑边际量(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the margin)。

边际量是边际变动导致的结果。

经济学家用边际变动(marginal change)这个术语来描述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边际变动是围绕你所做的事的边缘的调整。

这个原理是说:只有当边际效益大于边际成本时,我们才会进行边际变动,而这时体现的就是双方的互惠互利的合作原则。

TCL冰箱和农夫山泉的例子就是根据双方各自的缺点、优点和欲求,双方都做出边际变动,从而达到各自的目的。饮料业要想自己实施促销效果非常好的“户外SHOW”,就会花费大量的成本;而TCL的大型“户外SHOW”则为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销售机会。而用农夫山泉的赠送等方式,为TCL“户外SHOW”增强现场气氛,同时很好的展示了自身产品“新鲜”的特点。而双方做出的变动都是举手之劳,还能收获很大利益,何乐而不为呢?

边际变动是导致边际量变动的重要原因,它不仅存在于企业间,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是如此。比如,临近考试的学生,可能会更愿意多抽出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来复习功课,因为多付出一小时的结果可能会使你更顺利的通过考试;假如你平时每天都是6点半起床,但是明天出差要赶火车,你就将不得不提起起床了,而不是按照平日的时间起床而误了火车,而这种边际变动会使你的边际量增加,是一种有利于自己的变动。

经济学的边际变动无处不在,只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就会发现它的存在,而且了解这一理论有助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更好的做出边际调整,使自己的选择更有价值。

经济学家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

大卫·李嘉图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近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奠基人。出生于伦敦,幼年在英受教育,12岁时赴荷兰留学,2年后返英,即结束学生生活,随父经商。21岁时即任交易经纪人,27岁时,偶然阅读《国富论》,对经济学发生兴趣。从此一面经商,一面研究经济问题,师承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放任主义,他同马尔萨斯多次展开论战,但友谊与日俱增,传为佳话。1817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23年突患耳疾去世,年仅51岁。

安全带成了杀手——激励反应

没有人对“激励”无动于衷,当然激励包括好的激励和坏的激励,一种激励可能是不经意间的,或者短时间不会有明显的表现效果,但是人们对“激励”所做出的反应会证明一切,这就是昆曼要告诉我们的又一经济学原理: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汽车安全带(safety belt),在所有人的印象中都是救命、保障安全的象征。如今,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迅猛,马路越来越多,汽车也越来越多,因而乘车存在的潜在风险也就加大了。各种大小车祸时有发生,于是安全成了大家共同重视的话题。

而实际上,早在100多年前,欧美国家的马座上就有了安全带,目的是为了防止乘客从马车上被颠簸下来。到了1922年,安全带开始运用到跑车上,美国福田汽车的生产也于1955年安装上了安全带,又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美国于1968年出台了相关法律,规定轿车前排和乘员都必须使用安全带。从此,世界上轿车的安全带浪潮兴起,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

可是,20世记60年代末期,却有人提出了一个让众人对汽车安全问题极为关注的想法,此想法来自于拉尔夫·纳德尔(Ralph Nader)的著作《任何速度都不安全》。此书一出,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讨论,而国会对此的反应是:通过立法的方式强制汽车生产公司生产安全带等系列安全设备,而安全带则成了一个安全的象征符号。

无可厚非的是,车祸发生时,汽车里的人更安全了,大大降低了伤亡的概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安全带的确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这种直接影响也正是国会要求汽车生产时配备安全带的最主要动机。

但是,政府出于对安全的考虑,出台的安全带法律却给汽车安全问题带来更多的车祸,这个法律到底是如何影响车祸次数的增多和伤亡人数的增加呢?1975年,经济学家萨姆·佩兹曼(Sam Peltzman)在一篇发表的文章中表明:汽车安全法有许多隐藏的影响,根据佩兹曼的研究证明,安全带法律实质上在减少了每次车祸死亡人数的基础上增加了车祸的发生次数。其最终的净结果是驾驶员死亡人数减少,而行人死亡人数和不安全因素却在增加。

我们来看,驾驶员因为有安全带的保护而变得更加安全,安全带降低了伤亡概率,即驾驶员付出的车祸代价得到明显减少。同时,这种安全设施的增加会改变驾驶员的心态,因为驾驶员们有了安全保障设备,难免会在开车时变得不那么小心,甚至无所顾忌,随心所欲。这样一来,就会造成更多的车祸。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安全带的出现反而增加了车祸的次数,安全开车程度的下降对行人会造成更多的伤害,而导致驾驶员驾驶的安全警惕心理放松的正是安全带的出现和安全带法律的实施。安全心理的放松必然会导致车祸次数的增加,形成了一个潜在的恶性影响循环,由此可见,安全带的法律措施更倾向于增加车祸的次数和行人的不安全因素。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安全带法律就是政府采取的一种激励制度,减少车祸人员伤亡数量是一种激励反应,而安全带隐藏的影响也是一种激励反应。

激励反应就是人们面对激励所做出的反应和回复(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当政府(公共政策)意识到为汽车配备安全带可以减少车祸时的伤亡人数这一利益时,出于安全的考虑,就选择了配备安全带的措施,这就是不配备安全带和配备安全带比较得出的比较成本,而强制性的手段让所有驾驶员的行为发生了变化——系安全带。人们行为的变化实际上就是一种激励反应,然而我们忽略的是,政策对事情的隐藏影响——车祸数量的增加,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激励反应。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激励在决定行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公共政策会使人们做出一定的激励反应,而且往往还会隐藏着一种不明显的效果。

实际上,佩兹曼通过对汽车安全带法律的分析来阐述经济学的激励反应只是一个普通的例子,除此,生活中还有很多的激励反应,比如,一个爱心的呼吁就是激励人们献出爱心的选择成本,而人们因为爱心呼吁献出爱心就是一种激励反应;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就是激励人们遵守交通规则的选择成本,而行人们的自觉遵行为则是回报激励做出的反应;小学老师在孩子本子上画的一朵红花就能激励孩子们更大的学习热情;商场的降价促销激励了更多人的购买行动;公司为了激励员工而采取的团体旅游活动让员工更加激情的投入到工作中就是员工对公司激励所做出的反应,诸如此类,数不胜数。

生活中,工作中,激励无处不在,我们也会在被激励的同时激励着别人。懂得激励与被激励,生活才会在良性氛围下变得更精彩。

经济学家

罗伯特·托马斯·马尔萨斯(ROBERT THOMAS MALTHUS)

马尔萨斯1776年出生在英国萨里郡多金附近。他就读于剑桥大学耶稣学院,是一位优秀的学生。他毕业于1788年,同年被委任为英国国教牧师。1791年他获得硕士学位,1793年成为耶稣学院的一名牧师。1798年,马尔萨斯出版了代表作《人口原理》 1804年马尔萨斯结婚,时年38岁了。1805年他被任为海利伯利东印度公司学院历史和政治经济学教授,他在余生中一直担任此职。马尔萨斯晚年享有很多荣誉。1834年他在美国巴斯去世,终年六十八岁。让生活变的更美丽——贸易经济贸易无处不在,就在你端起茶杯、拿起手机的那刻,贸易就已经存在了。你手上的瑞士手表,你身上穿的红豆西装,脚上踏的金猴皮鞋……我们美好的生活离不开贸易。我们身边很多的美好都是贸易所给予的。这些被我们忽略了的生活细节却被伟大的经济学家昆曼先生所总结: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

请回想一下这一天的生活。

清晨,你一觉醒来,身上盖着由新疆生产的棉花而在江苏缝制的棉被;洗漱完毕,便收到了由大兴安岭的树木制造的纸而在北京印刷的早报;来到餐桌前,喝上一杯由巴西产的咖啡豆而在中国加工制作的咖啡;整理完毕,开上一辆由十几个国家各自生产的配件组装成的汽车去上班。

中午,闲暇休息,你打开由中国生产却安装着美国研发的系统软件的电脑玩游戏;玩厌倦了,又用中国的网络来浏览世界各地的趣闻。

晚上,公司聚会,你们去了一家由中国人投资而意大利人当主厨的意式餐馆;又喝了几瓶由西班牙生产而在中国进行包装的红酒……

这样的一天似乎充满着浪漫和趣味,而装点这一美好生活的不是别的,恰恰是贸易经济。一个人从早到晚,甚至连睡觉的时候都离不开贸易,比如,江苏缝制的新疆棉花的被子、中国用巴西咖啡豆加工制作的咖啡、中国生产的装有美国电脑游戏软件的电脑等等。这些都隐藏着由合作而产生的贸易经济,那什么是贸易经济,为什么要实行贸易经济呢?其实很简单,因为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

“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是昆曼提出的又一重要经济学原理,是真真切切贴近我们生活的原理,它与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密切相关,是一个我们不得不知的原理。要想认识它的好处,首先我们需要认识一下何为贸易,何为贸易经济。

贸易就是指自愿的货品或服务交换。贸易经济则指通过货品及服务的流通与交流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经济。解释这一经济概念或许用一个老生常谈的例子最为合适——牧羊人和农夫的故事。

牧牛人和农夫都很喜欢吃牛肉和土豆。我们假设他们每周工作40小时,于是就会有两种情况:

①牧牛人和农夫都既生产牛肉又生产土豆。牧牛人生产一斤牛肉的时间是60分钟,生产一斤土豆的时间是40分钟;而农夫生产一斤牛肉的时间是120分钟,生产一斤土豆的时间是20分钟。40小时后,牧牛人所得牛肉为40斤,土豆60斤;农夫所得牛肉为20斤,土豆120斤。

②牧牛人和农夫都各自在擅长的领域进行生产,牧牛人生产牛肉,农夫生产土豆。于是他们各自的效率都有所上升,牧牛人生产一斤牛肉只需30分钟,农夫生产一斤土豆也只需10分钟。40小时后,牧牛人得到了80斤牛肉,农夫得到了240斤土豆。

也许有人会认为第一种情况更好,既能得到牛肉还有土豆可吃。其实不然,可不要忘了贸易经济的存在。

如果1斤牛肉可换得4斤土豆,牧牛人拿出20斤牛肉就可获得80斤土豆,而自己还剩了60斤牛肉,从而得到60斤牛肉、80斤土豆,而农夫也得到了20斤牛肉、160斤土豆。这样牧牛人就多得了20斤牛肉、20斤土豆,而农夫也多得了40斤土豆。

从此他们两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生产,再也不用忙了这头再顾那头。专心致志地生产一种产品,不仅效率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而这种分工合作的最大好处就是他们各自的生产成本被降低了。归根结底是贸易经济使他们两人得到的更多,从而改善了他们原有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