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浪漫言情乱世红颜(牡丹篇)
151700000167

贵妃慧,巧解困局

今夜虽然朱子谦传的谕令依然是暗香宫侍寝,不过他却只带贴身太监一名趁着夜色悄然来至清然宫,因为他收到了苏柔云的一个发着荷香的淡白信笺,信笺上一首情诗充满哀怨:

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月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首情诗,道尽哀怨凄婉之情,令朱子谦失神的许久,终于他还是迈步向清然宫行来,一近宫室,满池荷香便扑面而至,而清然宫内却静静地,只有微光透出,太监欲喊,却被朱子谦适时制止,吩咐道:“你不必进去了,在此等我便可。”

太监忙应了一声,呆在宫外。朱子谦缓步进得宫来,发现整个宫室之中静悄悄的,只有壁上几盏荷花灯发着微光,一抬眼,便见苏柔云正卧在湘妃榻上在读着什么,几个侍女站的远远的,只有一个贴身侍女立在身侧,似乎在伺侯着笔墨茶水。站的远远的侍女首先发现了皇帝的到来,都张口欲呼,朱子谦一摆手,她们忙悄悄退了出去。而一直伺候着蕴贵妃的贴身侍女淩波刚刚放下一杯参茶在桌上,刚一抬眼就看见了皇帝,眼中满是惊喜也欲行礼,不过朱子谦也是挥挥手,淩波回头看了苏柔云一眼,微笑着退了出去。而苏柔云也似乎依然沉浸在书中,没有回过神来。朱子谦走到苏柔云旁边,见她手中正拿着一部诗集看得津津有味,苏柔云低着头吩咐:“淩波,去把李清照的诗集来。”半晌,也未见淩波搭言,又说道:“凌波!”刚一抬头,一部诗集正在眼前,而眼前之人却非淩波,而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皇帝陛下,但是她却并未起身,也未迎上去,而是在湘妃榻上扭过头去,口中说道:“你还来这清然宫做什么?干脆把我贬到掖庭算了,也强过在这个地方活受罪。”

朱子谦听了这段大不敬的话却不生气,只是轻轻坐在榻边:“柔儿,你是在怪我?”

听不到回答,只听见苏柔云的啜泣之声,朱子谦又叹了一下:“我之所以这样,是不想害了你啊。”

苏柔云猛得转过头来,扑到朱子谦怀里:“三哥!”朱子谦抚着她的头,二人静静抱在一处,过了许久,苏柔云不再哭泣,抬起头来:“三哥,听说云歌被你关了起来?却是为何?”朱子谦面上立即风云密布:“云歌对朕大不敬,若不处置他,我这帝王颜面何存。”

“陛下,不知云歌说了什么令陛下如此着恼呢?”

“还能有什么,他说朕羁留华容公主,贪色误国!”

“哦,原来是这样,那陛下到底喜不喜欢华容公主呢?”苏柔云一张粉面,醋意顿现。朱子谦听了这满是醋意的话,不怒反笑,戏谑道:“柔儿还是如此啊。”

“陛下!!!三哥!!!”苏柔云扭捏道:“那华容公主姿容高贵,不同凡俗,便是我这个女人也有些目弦,难保三哥不对她动什么心思。”

朱子谦点点她的鼻头:“你啊!其实呢,朕也承认华容公主的确是美丽,不过朕可不想在朕的后宫之中多这样一个敌国公主,那我南朝还有何秘密可言!”说完看了看苏柔云又道:“不过呢,此刻我们与南朝关系紧张,朕听说这中兴朝皇帝只有一子两女,而且对他们都视若珍宝,因此。。。”说完阴狸地看了苏柔云一眼。苏柔云略沉思了一下:“陛下,臣妾到有一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朱子谦说:“柔儿甚少管这前朝之事,今日的话,朕可要听听。”

苏柔云眼波扫了朱子谦一眼:“依臣妾之议,云歌心仪这华容公主早就街知巷闻了,因此不若陛下就封云歌个王位,以云家的贡献也不为过,然后再代其求婚,想来华容公主之父也不会疑心,这样既留住华容公主,又扰挌了云家的忠心。不知陛下意下如何呢?”

朱子谦哈哈一笑:“还是我的柔儿聪慧,解了朕的心忧。”

“陛下夸奖了!”

“你不知道,今日皇后也来找过联,也是为云歌求情,不过朕怎能将这个人情卖给她呢?这个谢相现在已是尾大不掉,若再与云家联手,朕将何以自处!!哼。”

苏柔云忙上前:“陛下,皇后之意恐怕也是为您好。”

“好了,咱不提她,提她更令朕烦心。“

“对啦,听说华容公主今天晕倒了,不知情形如何?”

“情形不明啊,”朱子谦皱着眉头,然后又怒道:“皇后管理后宫不力不说,如今如此重要的客人也生了病,她难辞其咎。不过,看这楼东林甚有些本事,明天朕便派他去给公主诊断,应该会有效果。”

苏柔云点点头:“嗯,陛下勿烦,陛下坐一下,臣妾去弹奏一曲,为陛下解忧。“说完欲起身,朱子谦却拉住她,让她坐在自己膝上:“柔儿,今日朕来是有好消息要告诉你。”

苏柔云好奇回首:“哦?“

朱子谦一笑,附耳过来。。。。。。

苏柔云笑道:“陛下,这是真的么?”

“自然是真的,朕金口玉言岂会骗你。”

苏柔云脸泛红霞:“陛下。”

朱子谦戏谑一揽:“柔儿,如此美景良辰,岂能辜负。”苏柔云的脸儿更红了,娇艳得快滴出血来,朱子谦抱起她走入床帐之中。

次日晨,朱子谦便于朝堂之上宣布:云歌不仅无罪开释,而且因其忠义被封为清亲王。令满朝文武尽皆侧目。云歌自行回到家中,见老父慈母皆愁眉满目,二个侍妾也在一旁垂泪,见云歌回来,都惊喜不已,不想还有更大的惊喜在后边,一个太监捧着恩旨:“因云家忠义满门,尽心佐政,向来对朝庭贡献良多,云歌更是直誎忠臣,因此特赖封为清亲王。。。。。”,一家人又惊又喜,忙叩谢天恩,然后扶太监落座领赏,传旨的正是皇帝的亲随太监,云老夫人略一笑,刚要探问,这个太监就笑道:“郡主,此事多赖贵妃之功,郡主可该谨记啊。”说完也不多言,就领赏告辞而去。

一家人面面相觑,满面疑惑,这是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