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
15168000000032

第32章

按:商务印书馆《百衲本二十四史》影印本。

旧唐书二百卷(明刊本)

题:“监修国史推诚守节保运功臣特进守司空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谯国公食邑五千户食实封四百户臣刘昫等奉敕修”。有闻人诠、杨循吉、文徵明《序》。此本旧藏稽瑞楼,陈氏传录叶石君校本。《目录》後有题记云:“辛丑岁三月十九日借得钱遵王所藏至乐楼钞本校起,至九月初五日毕功。叶万记。”

唐书三卷(宋刊残本)

此嘉祐刻本。每半叶十行,行十九字。板印楮墨甚精,惜仅存《历志》十七卷下、十八上、下两卷,其“策实(脱”百“字)一十一万三百四十三”一条,不同他本作“一十三万”,与《旧史志》合。又注文“凡四分一为少”,“凡”、“为太”,不作“分”、“为大”,潜研钱氏尝以意校正诸本之误,暗与宋本合。旧为汲古阁藏书。(卷首有“毛褒”、“华伯”二朱记。)

唐书二百二十五卷(宋刊本)

《本纪》、《表》、《志》题:“翰林学士兼龙图阁朝散大夫给事中知制诰充史馆修撰判秘阁臣欧阳修奉敕撰。”《列传》题:“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龙图阁学士朝请大夫守尚书吏部侍郎充集贤殿修撰臣宋祁奉敕撰。”每半叶十行,行十九字,首行大名在下,前有曾公亮《进书表》,卷末列修史官衔名,刊修官为宋与欧,编修官为刘义爰,吕夏卿,宋敏求、王囗、范镇,提举为曾公亮,校对校勘为吴申、文同、陈荐、裴煜诸人。内多元时补版。是本旧藏毛氏,汲古刻本殆所自出,而校雠未善,舛误殊多。如《文宗本纪》“大和元年”,监本、汲古本俱作“太和”,则与魏、晋、後魏年号雷同。潜研钱氏尝据《唐石刻》辨《新》、《旧史》之失,岂知宋本原不误也。又《历志》“策实百一十一万三百四十三”不作“一十三万”,小注“凡四分一为少”,“凡”、“为太”,不作“分”、“为大”。《地理志》“岩州常乐郡”不作“长乐”,足订诸本之误,信旧本之可贵也。(卷中有“东吴毛晋”及“毛表印信”、“毛奏叔氏”诸朱记。)

五代史记七十四卷(宋刊本)

题:“欧阳修撰,徐无党注。”每半叶十行,行十八字。“匡”、“徵”、“贞”字皆减笔。板式甚工。旧为汲古阁藏书。毛氏刻本即从此出。(卷首有“毛凤苞印”、“子晋氏”、“毛表奏叔”、“建安杨氏传家图书”诸朱记。)

五代史记七十四卷(元刊本)

此元时宗文书院刻本,明万历间余有丁校刻。南雍本即从此出。义门何氏谓胜於汲古本也。有陈师锡《序》。

宋史四百九十六卷(明刊本)

题:“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前中书右丞相监修国史领经筵事都总裁臣脱脱等奉敕修。”前有阿鲁图等《进书表》及咨浙江等处行中书省《刊板劄》与修史官衔名。案:此书虽成於元,而藏诸内府,未列学官,海内稀有其本。明成化间广督桂阳朱英得钞本於漳浦陈布政,为序而刊之。经始於成化辛卯十月,刻成於庚子四月。凡《本纪》四十七,《志》一百六十二,《表》三十二,《列传》二百五十五。开卷首行大名在下,犹仍旧式。是本旧为邑中钱氏藏书。卷首记云:“岁庚寅四月朔日阅始。”其第一百七十九卷後记云:“十月初二夜,半野堂火,时方雷电交作,大雨倾盆,後楼前堂,片刻煨烬,乃异灾也。”《绛雲》一炬,藏书无遗,殆即其时此书方校阅,故幸而获留也。(卷首有“牧翁”朱记。)

辽史一百十六卷(元刊本)

题名与《宋史》同。前有至正三年修史诏旨,及《三史凡例》、《史官衔名》、《进书表》。此元刻十行本,行廿二十字。明监本脱讹甚多,不逮是本也。

金史一百三十五卷(元刊本)

题名亦与《宋史》同。前有《进书表》及史官衔名。中书省令锓梓印造咨文。此元至正间杭州路刊本。每半叶十行,行二十二字。明监本卷三十三及卷七十八俱有阙文,此本尚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