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续修台湾府志
15154300000041

第41章

一、崇诗学。诗以理性情,学者所宜习。顾自「乐府」、「杂拟」以及五、七言、古近诸体,派别各殊,格律亦异。今天子覃敷文教,更定取士程序。自丁丑试贡士于礼闱,易二场表判加试八韵诗一首。厥后着为令甲:凡直省乡试以及学臣科、岁两试,或八韵、或六韵皆得谐声比律,学为应制体。比年以来,士之喁喁向化者,谅必无不扬风扢雅,以蕲至古之立言者矣。顾馆阁及省试诗,并称应制体。昔人尝取少陵「题画」『冕旒俱秀发,旌旗尽飞扬』句,为馆阁诗定式;又取东坡「论书」『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句,为省试诗定式。然吾观省试诗,较馆阁尤为不易。盖三条烛烬,排比声病诸律,既足以窘缚才思;而风流婉丽、铿訇锺吕之音,非沐浴于高文典册中者,亦易展发其声华。故古人于试帖诗罕所惬心;即今读「文苑英华」所载唐省试诗十卷,惟沈、宋、元、白诸巨公庶几完好外,其余多瑕瑜不掩,则地有以限之也。诸生倘欲习之有素,宜取唐人试帖如「国秀集」、「中兴闲气集」、「近光集」、近代试帖如「玉堂集」、「和声集」、「依永集」等书,朝夕讽咏,心和手柔,自足以鼓吹休明而无鄙野之讥矣。

一、习举业。今人分举业与理义之学为两段事,谓举业有妨于理义之学;此说非也。盖举业代圣贤立言,必心和气平,见解宏通;自纲常名教以及细微曲折之理,万有毕备。然后随题抒写,汨汨然来。此正留心理义之学者,乃可因之以发其指趣。朱子曰:『使孔子在今日,也须应举』。正此意也。至夫闱中应制文字,作者阅者针芥相投,尤必浑厚严整,敛才就法,使不失对扬之体;盖其慎也。乃世之论者,动以墨卷为腐烂不堪之物,斥曰墨腔;相与菲薄,摇唇弩目而共戒之;此其末流之失,非国家设科取士之意本然也。不知文字但论是非,不关墨义。若果是,则房行是而墨卷亦是也;若果非,则墨卷非而房行亦非也。使不论题义当否,但以墨卷体式为戒;则将不顾题中精神命脉、篇中段落结构,自谓扫去一切,反成唐突可笑,矫枉则失其正矣。今愿与世之习举业者,息心静气,守前辈之金针、发先儒之阃奥,精实确当,卓然不磨;则以为拜献之先资可也,以为经传之羽翼亦可也。如必以传世、售世分文章之低昂,理学、举业分学术之真伪,使学者工夫有两样做法,亦浅之乎视学业耳。

崇文书院(原在东安坊府旧义学。康熙四十三年,知府卫台揆建。乾隆十年,巡道摄府事庄年重修。十五年,台湾县知县鲁鼎梅改建海东书院,以旧海东书院为崇文书院。今并改):在东安坊府署东偏。乾隆二十四年,知府觉罗四明新建(碑记见「艺文」、书院膏火田见后「学田」)。

玉峰书院:在诸罗县治西门内。旧本县学文庙址。乾隆二十四年,知县李倓改建。

白沙书院:在彰化县学宫右(即县义学)。乾隆十年,淡水同知事摄彰化县曾曰瑛建。二十四年,知县张世珍重修。

明志书院:在竹堑城北兴直庄夹龟仑、八里坌两山之间,旧永定贡生胡焯猷宅。乾隆二十八年捐置义学,署同知胡邦翰详建书院(碑记见「艺文」)。

社学

台湾县社学:在东安坊二;康熙二十二年,知府蒋毓英建。在镇北坊一;康熙二十八年,巡道王效宗建。

凤山县社学:在土墼埕。康熙二十八年,知府蒋毓英建。

诸罗县社学:一在县内红毛井、一在新化里、一在善化里、一在开化里、一在安定里、一在打猫后庄、一在斗六门庄。以上七所,康熙四十八年,知县刘作揖奉巡抚张伯行文建。

彰化县社学:在半线庄。统系康熙四十八年奉文建。

土番社学

雍正十二年,巡道张嗣昌建议:各置社师一人,以教番童;令各县学训导按季考察。

台湾县土番社学:一在新港社口(今废)、一在新港社内、一在隙仔口(今废)、一在卓猴社、一在大杰巅社。

凤山县土番学社:一在力力社、一在茄藤社、一在放囗〈纟索〉社、一在阿猴社、一在上淡水社、一在下淡水社、一在搭楼社、一在武洛社。

诸罗县土番社学:一在打猫后庄、一在斗六门庄、一在目加溜湾〔社〕、一在萧垄社、一在麻豆社、一在诸罗山社、一在打猫社、一在哆啰嘓社、一在大武垄头社、一在大武垄二社、一在他里雾社。

彰化县土番社学:一在半线社、一在马芝遴社、一在东螺社(旧眉里社另有社学,今附此)、一在西螺社、一在猫儿干社、一在大肚社(旧柴坑仔社另有社学,今附此)、一在大突社、一在二林社、一在大武郡社、一在南社、一在阿束社、一在感恩社、一在迁善社、一在南投社、一在北投社、一在猫雾捒社、一在岸里社、一在猫罗社、一在阿里史社。

淡水厅土番社学:一在淡水社、一在南嵌社、一在竹堑社、一在后垄社、一在蓬山社、一在大甲东社。

学田

台湾府学田:一在凤山县囗〈鱼〉港庄:一百五十八甲一分六厘七毫。除管事辛劳田十五甲、甲头田五甲、本庄土地祠香灯田二甲、给赏孤老田二甲,实田一百三十四甲一分六厘七毫。年输正供一十九石九斗二升,折实粟二十四石道斗;实收租粟七百八十一石道斗。一在台湾县二赞行:七甲七分一厘八丝五忽。年输正供粟三十八石五斗二升九合七勺三撮,学租粟四十四石道斗;内乾隆二十囗年被水冲陷田囗甲囗分零,年减征租粟二十四石,今实收学租粟二十〔石〕道斗。一在凤山县荆蓁林:四甲二分。年输正供粟一十八石八斗,学租二十四石道斗。以上俱康熙四十九年,巡道陈璸置。乾隆三年定:每年拨给台湾县学粟八十石,余为文庙、各祠香灯、祭祀以及月课、修葺诸费。

海东书院田:一在彰化县大武郡保社北庄内二抱竹庄:计水田九十一甲七分三厘,折一千零九亩九厘零。每年除完正供粟一百六十石六斗六升六合零外,实收租粟五百七十三石二斗二升三合零。乾隆五年,拔贡生施士安捐置。一在彰化县佳里秀庄:共计田五十甲,年征租粟二百七十石。旧系万寿宫香灯田,乾隆十七年巡道金溶拨置。一在台湾县罗汉门外庄:年征租粟二百一十五石八斗,折番银二百一十五圆、另银六钱四分。乾隆二十五年,典史陈琇、监生陈丕、武生陈有志等同捐置。一在彰化县德兴庄犁分二张:水田十甲。每年除完正供、耗羡、丁饷等费外,另收田底租二百石,折官斗实粟一百七十石。乾隆二十七年,原任海宁州州同施士龄捐置。

崇文书院田(旧系台湾府义学田):一在诸罗县芦竹角海丰仑:三十七甲一分四厘四毫。每甲纳租粟八石道斗,年共收粟二百九十七石一斗五升二合。除纳正供并运载船脚工纲粟一百一十五石五斗六升外,实存粟一百八十一石五斗九升二合道斗,以为师生膏火之资。康熙四十五年,知府卫台揆置。一乾隆十六年彰化岸里社原通事张达京、德化通事林秀俊呈请:每年各愿捐谷四百石,共八百石。每石折银四钱,共银三百二十两,分春夏秋冬四季缴充膏火。巡道金溶给匾奖之,勒石以志。

明志书院田:在兴宜庄。水田八十甲,年收租谷六百零六石六斗零(年输正供、杂费统在内),为书院膏火。乾隆二十八年,永定贡生胡焯猷捐置。

台湾县学田:在永康里嵌顶。下则园一片,年输正供外,存粟二十一石有奇。

凤山县学田:一在赤山庄:下则园二十甲。一在嘉祥里:下则园二十甲。并康熙二十六年,教谕黄赐英置。一在硫磺水土番园:中则园九十甲六分零。康熙四十八年,知县宋永清置。一在兴隆庄:下则园四甲三分。康熙四十八年,知县宋永清置。一在兴隆庄莲池潭尾,洼地二十甲。乾隆二十三年,知县秦其煟置。一在攀桂桥仙坑口:洲田一片未丈);佃庄济等十二名年认纳租粟二十四石。乾隆二十七年,知县王瑛曾置。一在港东里关帝港:田囗甲。乾隆二十八年,知县王瑛曾置。

诸罗县学田:在目加溜湾。康熙四十五年,摄县同知孙元衡拨置洲园四十甲为义学膏火。后被水冲陷;乾隆五年,知县何衢清出,止存园六甲六分七厘五毫二丝,充为文庙香火。

彰化县学田:一在猫雾捒保(土名凹饼庄)计下则田五十九甲八厘零。年共征租粟囗囗囗囗囗石囗斗囗升零,折收银囗百囗十囗两囗钱囗分零。内除完纳正供、耗羡、匀丁等费外,实剩租银一百四十一两二钱一厘零,充为义学师生束修、膏火之费。雍正六年,知县汤启声置。一在猫雾捒保(土名阿河巴庄):计囗则田一十六甲七分。年供征租谷囗石囗斗零,折收银囗十囗两囗分囗零。除完纳正供、耗羡、匀丁等费外,实收租银六十两。乾隆囗囗年,本庄业户张振万名下张达京捐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