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水经注疏
14953700000307

第307章

胶水之左为泽渚,东北百许里,朱脱胶字,讹作水之左东北为泽水渚百许里,赵同,戴增改。会贞按:百许里字究有误。谓之夷安潭,潭周四十里,朱潭下衍之泽二字,赵同,戴删。会贞按:《元和志》,夷安泽在高密县北二十里,周回四十里,多麋鹿蒲苇。《寰宇记》,东西百余里,灌田万顷,民尤赖之。《齐乘》二,谓之都泺。叶圭绶曰,今高密县北二十里之百脉湖及东北二十里之都泊,皆古夷安泽。亦潍水枝津之所注也。会贞按:即《潍水》篇水有故堰云云,下注夷安泽者也。胶水又东北径下密县故城东,孙星衍曰:下密疑当为高密。守敬按:下密见《潍水》篇,在今昌邑县东。胶东今平度州治,不得先径下密而后径胶东,故孙氏疑下密当为高密。然高密在夷安之西南,又不得先径夷安,而后径高密也。惟以此句移于径胶阳县一段后方合。又东北径胶东县故城西。守敬按:汉县曰郁秩,属胶东国,后汉改为胶东,属北海国,魏因,晋、[《晋志》属济南,误。《宋志》引《太康志》属北海,而《地形志》云,晋属齐郡,岂偶度属齐欤?]宋属北海郡,今平度州治。汉高帝元年别为国。全云:按此实项王事也。盖分三齐,而以故王田市国于胶东。守敬按:《汉志》胶东国下文。《项羽传》,羽徙齐王田市为胶东王。王先谦曰,胶东王都即墨县,《水经注》不见即墨。而以汉事系后汉所置之胶东县下,又不称其国名,斯为谬矣。景帝封子寄为王国,守敬按:《史》、《汉表》中二年封。王莽更之郁袟也,戴云:按袟,今《汉书》作秩,戴改秩。今长广郡治。会贞按:《地形志》,长广郡,晋武帝

置,治胶东城。伏琛、晏谟言胶水东北回达于胶东城北百里,流注于海。

又北过当利县西北,入于海。守敬按:汉县属东莱郡,后汉、魏、晋、宋因,后魏属长广郡。《地理志》,当利有当利城。在今掖县西南三十六里。

县故王莽更名之东莱亭也。朱脱名字,赵、戴增,戴之下又增为字。又北径平度县,守敬按:汉县属东莱郡,后汉废,在今平度州西北六十里。汉武帝元朔二年,封菑川懿王子刘衍为侯国,赵云:按《汉表》作行,此从《史表》。王莽更名之曰利卢也。县有土山,会贞按:山在今平度州西北,与掖县接界。胶水北历土山,注于海。海南,土山以北,悉盐朱《笺》曰:,《玉篇》作 ,音亢,云盐泽也。《北史》楊義臣以遼東還兵,入豆子 討賊。 写作囗,又省作。会贞按:王念孙谓坑,胡朗反,以音亢为非,详见《续汉杂志》四之四。相承,修 不辍。会贞按:《禹贡》青州海滨广斥。金氏曰,斥卤可 为盐,故齐有鱼盐之利。今登州千里长沙是其地。今考《汉志》东莱郡曲成、东牟、囗县、昌阳、当利,北海郡都昌、寿光,琅邪郡海曲、计斥、长广并有盐官,则产盐处甚多,此特指其一处言之耳。北眺巨海,杳冥无极,天际两分,白黑分别,所谓溟海者也。朱谓下衍之字,戴、赵删。会贞按:《列子 汤问》,终发北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庄子 逍遥游》作冥海。《释文》,梁简文帝云,窅冥无极,故谓之冥。东方朔《十洲记》云,水黑色,谓之冥海,无风洪波百

丈。故《地理志》曰:胶水北至平度入海者也。戴删者字。守敬按:今本《汉志》作东至,误,当以此正之。平度,后汉已废,故《经》言过当利入海,郦氏仍从《汉志》 之。今胶河自胶州西南,北流,经高密县旧合今百脉湖,又北即今北胶河,经平度州昌邑县,至掖县西入海。今自高密县东北,合都泊,会南胶河,东南入海。赵云,按《周礼 职方》,九薮具载,《水经》独缺 养。《汉志》琅邪郡长广县有莱山、莱王祠,奚养泽在西。秦《地图》曰,剧清池,幽州薮。《寰宇记》云,莱州莱阳县,本汉昌阳县地,故长广城在县东五十里,有莱王祠,奚养泽在西。《方舆纪要》云,豯养泽,其地属幽州。《录异记》,莱阳县东北有芦塘,方八九顷,深不可测,今涸。地近高密,故宜附见卷中。又幽州之山镇曰医无闾。《汉志》辽东郡无虑县,应劭曰:音闾。师古曰,即所谓医无闾在今广宁城西五里也。不特此也。《汉志》东莱郡睡县之罘山祠居上山,声洋丹水所出。丹水东北入海。声洋水,《寰宇记》谓之清阳水侧近与海畔之罘山对。《方舆纪要》云,清阳水即清阳河,在登州府福山县东十里,北注于海。声、清音相近。黄县有莱山松林,莱君祠。临朐县有海水祠。师古曰,齐郡已有临朐而东莱又有此县,盖各以所近为名。《寰宇记》,汉故城去海三十里,去海神祠约五六里。曲成县参山、万里沙阳邱山,治水所出,南至沂入海。全氏曰,曲成阳邱山之治水,何以得至沂入海?《说文》云,治水出东莱曲成阳邱山南入海,不云至沂也。此水但当于胶、潍之闲入海,不应闲关二千里,历济、淮二渎,至沂入海。自《续志》、《晋》、《魏史》、《志》及李氏《元和》、乐氏《太平》、王氏《元丰》诸《志》,又皆无曲成治水之目[四六],则大可疑者,窃谓出阳邱山者,非治水也,乃沽水也。《左氏传》,姑、尤以西。杜元凯曰,姑,大沽水也,尤,小沽水也。《魏书 地形志》东莱郡长广县有沽

水。[四七]《寰宇记》云,沽、尤即齐界。然则《汉志》所云南至沂者,亦非沂也,乃计斤之脱误耳。汉之曲成,在今掖县,小沽水出焉。其东则黄县,大沽水出焉。径福山而招远,而莱阳,至于平度、即墨之闲,而合流三百余里,自东而南,直趋胶州之麻湾口,明世议海运口者之道也。故其时尝有议东引沽河者,其入海之处,正汉计斤县地。东莱之水,未有大于沽河者,亦未有古于沽河者,次之则清阳水耳。《汉志》、《说文》皆误以为治水,而沽之名隐矣。此与泰山郡南武阳冠石山之治水,截然不同,故分疏之如此。赵又曰,按《地理志》琅邪郡黔陬,故介国也。计斤,莒子始起此,后徙莒,有盐官。师古曰,即《春秋左氏传》所谓介根也,语音有轻重。东汉废介根入黔陬,又析置葛卢。故《续志》东莱郡下云,黔陬,侯国,故属琅邪,有介亭。刘绍《补注》云,《左传 襄公二十四年》,伐莒,侵介根。杜预曰,县东北计基城号介国,计基即计斤也。又葛卢有尤涉亭,即姑、尤之水入海之处。全氏以《汉志》沂为计斤,凿然可据。囗县有百支莱王祠。昌阳,应劭曰,昌水出。师古《注》引此文于千乘郡博昌县下。不夜县有成山日祠。师古曰,《齐地记》云,古有日夜出,见于东莱,故莱立此城,以不夜为名。是皆表表著名,卷中一不及之,似脱去东莱一郡之水而不可考矣。

校记

[一]「今 河出临朐县南。沂水县北之沂山」按:《明一统志》卷二十四青州府:「沂山在临朐县南一百一十五里,亦名东泰山。」

[二]「大弁山」按:朱《笺》本「弁」讹作「弃」。。《笺》云:宋本作「大弁」。杨《疏》未录。《明一统志》卷二十四:「大弁山在沂水县西北一百九十里,与雕崖山连麓,俗讹作太平,因其顶平八九十里也。」

[三]「左合岘水」按:《通鉴》晋义熙五年胡《注》标点本作「右合岘水」。

[四]「薨于明帝永平十五年,不及章帝时也,正当以此订《传》之误,朱氏反以此为误,疏甚」按:朱《笺》是,杨氏失考也。《章帝纪》「建初六年春二月,琅琊王京薨」,是其证。《传》云:「立三十一年薨」,「三」乃「四」之误,古三四字积画为之。此当改《传》之误。《章帝纪》不误。

[五]「寻坤维,西南流,此以卦名代。而注 」按:南流上脱「西」字,坤卦在西南,离卦在南,今订补。

[六]「《史记 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曰」按:沈钦韩《疏证》云:「曰字衍。」

[七]「盐氏……监当作盐」按:《秦本纪》昭襄王十一年至盐氏而还。《正义》按:「掌盐池之官,因称氏。」以此证之,监官城当作盐官城。

[八]「建陵县故城东……今 阳县西北一百五里」按:《方舆纪要》二十二,《清一统志》七十二均云一百里。宋《寰宇记》则作「一百五里」耳。

[九]「魏正光中,齐王之镇徐州也」按:《魏书 萧宝夤传》:「神龟中出为都督徐南兖二州诸军事、徐州刺史。正光二年征为尚书左仆射。」神龟纪元凡二年,宝夤之镇徐州在此期间。观道元之 此事似有追 意。则《水经注》之成书不在此年之前。正光纪元亦仅五年即改元孝昌矣,道元为

宝夤所杀在孝昌三年,《水经注》成书当在此五六年间也。

[一〇]「建武五年,耿弇追击张步至巨昧水上……作昧与此同误。《通鉴 注》作眛」按:标点本《通鉴》四十一仍作「昧」,《后汉书 光武帝纪》及《耿弇传》并同。章怀《注》亦作「昧」。

[一一]「考道元孝昌三年遇害」按:「三」原文作「二」,道元以孝昌三年冬十月遇害,钞胥讹作「二」,今订。

[一二]「《郊祀志》逢作蓬,云,宣帝祠蓬山石社石鼓于临朐」按:标点本《汉书 郊祀志》此事有师古《注》云:「《地理志》蓬山作达山也。」「达」字是「逢」字之误,《地理志》作「逢」。标点本漏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