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水经注疏
14953700000295

第295章

水出琅邪东莞县西北山。守敬按:《周礼》,青州,其浸沂、 。《汉志》,术水出琅邪郡东莞。颜《注》,术水即 水也。《水经》称,出东莞县西北山。据《注》似西北下有大弁二字,但古无 水出大弁之说。惟《说文》 水出下有阙文,岂即阙大弁山等字乎?《齐乘》一,唐沈亚之《沂水杂记》讹作太平山,今人讹作大屏。《明 地理志》沂水县西北有大弁山,今 河出临朐县南、沂水县北之沂山。[一]东莞县详《沂水》篇。

大弁山[二]与小泰山连麓而异名也。守敬按:小泰山详巨洋水及《汶水》篇。引控 流,积以成川。东南流径邳乡南,南去县八十许里。城有三面,而不

周于南,故俗谓之半城。守敬按:《续汉志》,东莞有邳乡。《左传 隐八年》杜《注》,东莞县北有邳乡。《元和志》引伍缉之《从征记》,大岘去半城八十里。与此合观之,是邳乡在大岘之南八十里,在东莞之北八十许里,在今沂水县北。 水又东南流,左合岘水,[三]朱合讹作右,赵据《通鉴 注》[按晋义熙五年。]校改。戴改同。水北出大岘山,守敬按:《通鉴》,晋义熙五年,刘裕伐南燕。或谓裕曰,燕人若塞大岘之险云云,即此。《初学记》八引伍缉之《从征记》,大岘直度山二十五里,崖 峭曲,四岳三涂,不是过也。《地形志》,盘阳有大岘山。《元和志》,大岘山在沂水县北九十里。《齐乘》,大岘在大弁东南,即穆陵关。在今临朐县东南一百五里,沂水县东北一百二十里,岘水则出山南者也。东南流径邳乡东,东南流注于 水也。守敬按:水东南流,至今沂水县东北入 河。

东南过其县东。

水左与箕山之水合。会贞按:《齐乘》一作琪山、琪水。水出东诸县西箕山,戴以出东为讹,乙作东出,全乙同。赵县改城,云:《汉书 地理志》无东诸县而诸县别有东诸城,见《潍水》篇。会贞按:皆非也。《注》本有东出、出东两例,说见《浊漳》篇,此指《潍水》篇之诸县,东诸二字文连意不属,谓东方之诸县耳。赵氏牵涉东诸城,谬甚。《隋志》,东莞有箕山。《一统志》,箕山在莒州北一百里。与《潍水》篇之箕屋山非一山也。刘澄之以为许由之所隐也,更为巨谬矣。会贞按:许由所隐之箕山

见《颍水》篇,各书皆言在阳城,无言在诸县者,故郦氏斥刘说之谬。其水西南流注于 水也。会贞按:水在今莒州北。

又东南过莒县东。

《地理志》曰:莒子之国,盈姓也,少昊后。守敬按:见城阳国莒县下。盈、嬴同。《春秋世族谱》,莒国嬴姓,周武王封兹舆期于莒,初都计,后徙莒。《世本》自纪公以下为已姓。按《郑语》史伯又云曹姓。《列女传》四曰:齐人 梁殖会贞按:《文选 洞箫赋 注》 梁字,殖名。袭莒,战死。其妻将赴之,道逢齐庄公,朱作桓公,赵载《笺》曰:《列女传》作庄公,此云桓公,字之 也。戴改。公将吊之。 梁妻曰:如殖死有罪,朱脱死字,赵据孙潜校增,戴增同。守敬按:《寰宇记》引《列女传》有死字。君何辱命焉?如殖无罪,有先人之弊庐在下,戴改弊作敝。妾不敢与郊吊。公旋车吊诸室。妻乃哭于城下,七日而城崩。守敬按:七,《列女传》作十。《文选 洞箫赋 注》引同。《后汉书 刘瑜传 注》、《类聚》六十三、《御览》四百八十七引与此同。故《琴操》云:殖死,妻援琴作歌曰: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哀感皇天,城为之堕,朱讹作坠。赵改隳,云:隳,许规切。本作隓,《说文解字》,败城阜曰隓。徐锴曰,俗作隳。非是,今相承通俗用之。戴改堕。守敬按:《广韵》堕,许规切。《寰宇记》引《琴操》作隳,

《名胜志》作堕。即是城也。其城三重,会贞按:此以下五句,《元和志》、《寰宇记》同,惟三重作三里,误。《名胜志》重作面,无 悉二字,尤误。 悉崇峻,惟南开一门。内城方十二里,会贞按:《齐乘》四作内城周二十里,子城周十二里,《方舆纪要》同。郭周四十许里。《尸子》曰:莒君好鬼巫而国亡。会贞按:《寰宇记》引《尸子》说,章宗源辑《尸子》采此《注》至守崄全国句,似误。无知之难,小白奔焉。会贞按:《左传 庄公八年》,齐连称、管至父因无知以作乱,鲍叔牙奉小白奔莒在先。乐毅攻齐,守崄戴作险。全国。会贞按:《史记 田齐世家》,燕将乐毅败齐,入临淄,愍王出走遇杀。子襄王保莒城。后田单破燕军,迎襄王入临淄。秦始皇县之,会贞按:汉县为城阳国治,后汉属琅邪国,魏、晋属城阳郡,后属东莞郡,宋、后魏因。今莒州治。汉兴以为城阳国,会贞按:《汉志》城阳国故齐,文帝二年别为国。封朱虚侯章,会贞按:《史》、《汉 诸侯王表》,文帝二年封。治莒。会贞按:见《汉志》。王莽之莒陵也。光武合城阳国为琅邪国会贞按:《续汉志》,琅邪国,建武中省城阳国,以其县属。以封皇子京,雅好宫室,穷极伎巧,壁带饰以金银。朱壁讹作璧,戴、赵改。明帝时,朱《笺》曰:《后汉书》是章帝。此云章帝,字误。守敬按:明字不误。《京传》作肃宗,肃乃显之误也。据《传》,建武十七年封琅邪王,立三十一年薨。则薨于明帝永平十五年,不及章帝时也。正当以此订《传》之误,朱氏反以此为误,疏甚。[四]京不安莒,移治开阳矣。朱开讹作闾,

《笺》曰:《后汉书》云,移治开阳。戴、赵改开。守敬按:见《后汉书 光武十王传》。开阳见《沂水》篇。

水又南,袁公水东出清山,守敬按:《一统志》谓之青山,称,旧《志》居民以山为利,农具、 丝、薪炭之所出。在今莒州东北八十里。寻坤维西南流,此以卦名代。而注 。[五]戴改寻作遵。守敬按:水西水在今莒州东北。 水又南,浔水注之,水出于巨公之山,会贞按:莒州南六十里有马鬐山,《方舆纪要》即巨公山。《注》云,浔水出巨公山。《一统志》则谓浔水在莒州东南流经马鬐山也。西南流,旧堨以溉田,朱溉下有渚字,赵同,戴删。会贞按:《方舆纪要》引此,无渚字。东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会贞按:《一统志》称旧《志》,浔水西南流过灰子泊,盖即此。浔水又西南流入 。会贞按:水自今莒州东南,西南流至州西南入 河。

水又南与葛陂水会。守敬按:《明 地理志》,莒州西南有葛沟店巡检司,葛沟即葛陂水也。水发三柱山,朱柱作注,赵从《方舆纪要》校改。戴改同。守敬按:《一统志》,三注山在日照县西南五十里,而以《沂州府志》作三柱为讹,又谓县北亦有三柱山,非葛陂水所出。窃以柱字为是。西南流径辟城南,朱讹作辟城城南,戴改上城字作土,赵删下城字。守敬按:王念孙曰,《史表》作辟,《汉表》作辟土,盖辟亦作壁,传写析为二字也。郦从《史表》作辟城是,惟城下衍城字耳。戴依《汉表》误字,改作辟土城,大非。赵删一城字,是也。城在今莒州南。世谓之辟阳城。守敬按:赵以此辟阳为审食其之所

封,见《浊漳》篇。《史记 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曰:[六]汉武帝元朔二年,封城阳共王子节侯刘壮为侯国也。朱节讹作刘,戴、赵改。全云:《索隐》以为属东海,而善长曰城阳,此从《史表》。守敬按:刘壮为城阳共王子,《史》、《汉表》同,则壮所封自应与城阳近。辟阳为葛陂水所径,在城阳之东南,与东海地相接,故《汉表》在东海。且《史表》亦无在城阳明文,全氏何以知郦从《史表》耶?其水于邑,守敬按:于,《名胜志》,作阏。积以为陂,谓之辟阳湖,西南流注于 水也。守敬按:《一统志》,葛陂水在莒州南一百里,今湮。叶圭绶以州南之陈旺河当之。

又南过阳都县东入于沂。

水自阳都县守敬按:县见《沂水》篇。又南,会武阳沟水。水东出仓山,守敬按:《齐乘》一作苍山,云在沂州南。在今赣榆县西。山上有故城,世谓之监官城,非也。守敬按:《地形志》,义塘郡归义有盐仓。考《史记 秦本纪》,昭襄王十一年,盐氏,徐广曰,盐一作监。盐、监形近易混,此仓山上之监官城,以《地形志》证之,监当作盐。[七]即古有利城矣。守敬按:《汉志》东海郡有利成县,见《淮水》篇游水下,在今赣榆县西六十里。此有利即利成乡名,郦氏载于 水,盖城在利成之西也。汉武帝元朔四年,封城阳共王子刘钉为侯国也。全云:按本《表》曰东海,而善长以为城阳。守敬按:《史》、《汉表》同。《注》 武阳沟水所径,在阳都之东南,全氏岂以阳都属城阳遂谓善长以有利

属城阳乎?其城因山为基,水导山下西北流,谓之武阳沟。又西至即丘县注于 。守敬按:水在今赣榆县西北。 水又南径东海郡即丘县,《地形志》,即丘有即丘城,又龙沮有即丘城。盖两县地相接也。守敬按:汉县属东海郡,后汉属琅邪国,魏、晋因,宋为琅邪郡治,后魏因,在今兰山县东南五十里。故《春秋》之祝丘也。守敬按:《汉志》即丘,颜《注》引孟康曰,古祝丘。《续汉志》即丘,《春秋》曰祝丘。桓公五年,《经》书:齐侯、郑伯如纪,城祝丘。守敬按:庄四年杜《注》,祝丘,鲁地。《左传》戴增曰字。齐、郑朝纪,欲袭之。守敬按:杜《注》,齐、郑将袭纪,故城祝丘。汉立为县,王莽更之曰就信也。《郡国志》曰:自东海分属琅邪。守敬按:《续汉志》,即丘,故属东海。阚骃曰:即、祝,鲁之音,朱即讹作郎,戴、赵改。守敬按:明钞本作即,谓鲁音以祝为即也。盖字承读变矣。

水又南径东海厚丘县,守敬按:汉县属东海郡,后汉、魏、晋因,宋省,齐复置,属北东海郡,后废。在今 阳县北六十里。王莽更之曰祝其亭也。朱无曰字,戴、赵增。赵之上并增名字。分为二渎:会贞按:分于今 阳县西北,合下文观之,则渎者,有水、无水之通称也。一渎朱脱此二字,赵同,戴增。会贞按:此一渎是右水。西南出,今无水,世谓之枯 。朱 讹作水,《笺》曰:当作枯 。戴、赵改。会贞按:明钞本作枯 。 右水暂止。一渎会贞按:此一渎是左水,故下称左渎。南径

建陵县故城东。守敬按:汉县属东海郡,后汉废,在今 阳县西北一百五里。[八]汉景帝六年封卫绾为侯国,朱六作八,卫作石,《笺》曰:孙云,《史记 年表》景帝六年,卫绾封建陵侯。赵云:《史》、《汉表》俱言六年,又云,《史》、《汉表》、《传》皆是卫管。全、戴改。守敬按:《史记》本传亦是六年,惟《汉书》本传略之。又《景帝纪》作赵绾,亦误。王莽更之曰付亭也。

水又南径建陵山西。朱脱建字,全、赵、戴增。戴云:今考《魏书 地形志》,建陵县有建陵山。赵云:《方舆纪要》,建陵山在海州 阳县西北百里,与山东郯城县接境。山南北长而东西狭,上多陵阜,汉因以名县。守敬按:《地形志》又云,郯县有建陵山,盖山分属建陵、郯县也。顾说实本《寰宇记》。魏正光中,朱光讹作元。赵改云:正元,曹魏高贵乡公纪年,此是拓跋魏孝明帝正光年中事也。齐王即萧宝夤。《魏书 萧宝夤传》云,神龟中,出为都督徐、南兖二州诸军事、车骑将军、徐州刺史。正光二年,征为车骑大将军,是也。全、戴改同。齐王之镇徐州也,[九]会贞按:州治彭城,见《囗水》篇。立大堨,会贞按:明钞本、黄本并作堰。遏水西流,两渎之会,会贞按:谓左水及新渠初出之交也。置城防之,曰曲 戍。会贞按:《梁书 武帝纪》,普通五年,北伐,破曲木。《通鉴》因之。胡《注》当作曲 ,即此戍也。在今 阳县西北。自堨流三十里,朱自下脱一字,赵增戍字,戴增堨字。西注 水旧渎,谓之新渠。会贞按:此左水改流合右水。旧渎自厚丘西南出,朱脱旧渎二

字,赵同,戴增。会贞按:此再 右水。左会新渠,南入淮阳宿预县,注泗水。会贞按:县见《泗水》篇,此就晋、宋之县言,与《汉志》至下邳注泗同,盖汉下邳之地,后为宿预地也。《地理志》所谓至下邳注泗者也。会贞按:下邳见《泗水》篇。右水自厚丘西南出,下注泗,盖自今郯城之 河,别流行墨河之道。今墨河上流不与 河通,西南至宿迁县西北入运河。《经》言于阳都入沂,非矣。 水左渎会贞按:此再 左水。自大堰水断,故渎东南出,桑堰水注之。会贞按:《齐乘》二引此作桑 ,云, ,乌侯切,则于氏所见本异。水出襄贲县会贞按:县见《沂水》篇。泉流东注 渎,会贞按:水当在今宿迁县北。又南,右合横沟水,朱右讹作左,戴、赵同。会贞按: 水左渎南流,横沟水自渎右东入之,则是右合,非左合也。今订。水发渎右,东入 之赵改水。故渎。会贞按:水亦在今宿迁县北。又南暨于遏。朱作堰,《笺》曰:旧本作暨于渴,盖堨字之误也。赵改堨。戴改遏,云:考《注》内堨亦通称遏。守敬按:明钞本作遏。其水西南流,径司吾山东。会贞按:俗作峒峿山,又讹作峒峿山。《明一统志》,峒峿山在宿迁县北七十里。宋绍兴末,首领张荣屯此山以拒金人。明宿迁即今县治。又径司吾县故城西。会贞按:汉县属东海郡,后汉属下邳国,魏属下邳郡,晋属临淮郡,后省。《通鉴》梁普通五年,魏东海太守韦敝欣以司吾城降,即此。在今宿迁县北六十里。《春秋左传》 执锺吾子朱吴讹作楚,戴、赵同。守敬按:《左传 昭三十年》,吴执锺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