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御选语录
14900300000033

第33章 前集上(4)

肅宗到。師指石獅子云。陛下。這石獅子奇特。下取一轉語。帝曰。朕下語不得。請師下語。師曰。山僧罪過。後耽源問。皇帝還會麼。師曰。皇帝會且置。你作麼生會。

師問紫璘供奉。佛是甚麼義。曰。覺義。師曰。佛曾迷否。曰。不曾迷。師曰。用覺作麼。

供奉註思益經。師曰。凡註經。須會佛義始得。曰。若不會佛意。爭解註經。師令侍者盛一椀水。中著七粒米。椀面安一隻箸。問奉。是甚麼義。奉無語。師曰。老僧意尚不會。何況佛意。

師問禪客。從何方來。禪客曰。南方來。師曰。南方知識如何示人。曰。彼方知識直下示學人。即心是佛。佛是覺義。汝今悉具見聞覺知之性。此性善能揚眉瞬目。去來運用。徧於身中。挃頭頭知。挃脚脚知。故名正徧知。離此之外。更無別佛。此身即有生滅。心性無始以來未曾生滅。身生滅者。如龍換骨。蛇蛻皮。人出故宅。即身是無常。其性常也。南方所說。大約如此。師曰。若然者。與彼先尼外道無有差別。若以見聞覺知是佛性者。淨名不應云。法離見聞覺知。若行見聞覺知。是則見聞覺知非求法也。僧又問。法華了義。開佛知見。此復若為。師曰。經云開佛知見。尚不言菩薩二乘。豈以眾生癡倒。便同佛之知見耶。僧又問。阿那箇是佛心。師曰。牆壁瓦礫是。僧曰。與經大相違也。涅槃云。離牆壁無情之物。故名佛性。今云是佛心。未審心之與性為別不別。師曰。迷即別。悟即不別。曰。經云。佛性是常。心是無常。今云不別。何也。師曰。汝但依語。而不依義。譬如寒月。水結為冰。及至暖時。冰釋為水。眾生迷時。結性成心。眾生悟時。釋心成性。若執無情無佛性者。經不應言三界唯心。宛是汝自違經。吾不違也。問。無情既有佛性。還解說法否。師曰。他熾然常說。無有間歇。曰。某甲為甚麼不聞。師曰。汝自不聞。曰。誰人得聞。師曰。諸聖得聞。曰。眾生應無分耶。師曰。我為眾生說。不為諸聖說。曰。某甲聾瞽。不聞無情說法。師應合聞。師曰。我亦不聞。曰。師既不聞。爭知無情解說法。師曰。賴我不聞。我若得聞。則齊於諸聖。汝則不聞我說法。曰。師但說無情有佛性。有情復若為。師曰。無情尚爾。況有情耶。曰。若然者。南方知識云見聞覺知是佛性。應不合判同外道。師曰。不道他無佛性。外道豈無佛性耶。但緣見錯。於一法中而生二見。故言非也。曰。佛身無罣礙。今以有為窒礙之物而作佛身。豈不乖於聖旨。師曰。大品經云。不可離有為而說無為。汝信色是空否。曰。佛之誠言。那敢不信。師曰。色既是空。寧有罣礙。曰。佛性一種。為別。師曰。不得一種。曰。何也。師曰。或有全不生滅。或半生半滅。半不生滅。曰。孰為此解。師曰。我此間佛性全無生滅。汝南方佛性半生半滅。半不生滅。曰。如何區別。師曰。此則身心一如。身外無餘。所以全不生滅。汝南方身是無常。神性是常。所以半生半滅。半不生滅。曰。和尚色身豈得便同法身不生滅耶。師曰。汝那得入於邪道。曰。學人早晚入邪道。師曰。汝不見金剛經。色見聲求。皆行邪道。今汝所見。不其然乎。曰。師亦言即心是佛。南方知識亦爾。那有異同。師不應自是而非他。師曰。或名異體同。或名同體異。因茲濫矣。只如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名異體同。真心妄心。佛智世智。名同體異。緣南方錯將妄心言是真心。認賊為子。有取世智。稱為佛智。猶如魚目而亂明珠。不可雷同。事須甄別。

常州僧靈覺問曰。發心出家。本擬求佛。未審如何用心即得。師曰。無心可用。即得成佛。曰。無心可用。阿誰成佛。師曰。無心自成佛。成佛亦無心。曰。無心即成佛。和尚即今成佛未。師曰。心尚自無。誰言成佛。若有佛可成。還是有心。有心即有漏。何處得無心。曰。既無佛可成。和尚還得佛用否。師曰。心尚自無。用從何有。曰。茫然都無。莫落斷見否。師曰。本來無見。阿誰道斷。曰。本來無見。莫落空否。師曰。無空可落。曰。有可墮否。師曰。空既是無。墮從何立。曰。山中逢見虎狼。如何用心。師曰。見如不見。來如不來。彼即無心。惡獸不能加害。曰。寂然無事。獨脫無心。名為何物。師曰。名金剛大士。曰。金剛大士有何體段。師曰。本無形段。曰。既無形段。喚何物作金剛大士。師曰。喚作無形段金剛大士。曰。金剛大士有何功德。師曰。一念與金剛相應。能滅殑伽沙劫生死重罪。得見殑伽沙諸佛。其金剛大士功德無量。非口所說。非意所陳。無人能破壞者。更不須問。任意游行。獨脫無畏。常有河沙賢聖之所覆護。所在之處。常得河沙天龍八部之所恭敬。河沙善神來護。永無障礙。何處不得逍遙。

僧問。古德云。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有人不許。云是邪說。亦有信者。云不思議。不知若為。師曰。此蓋普賢。文殊境界。非諸凡小而能信受。皆與大乘了義經意合。故華嚴經云。佛身充滿於法界。普現一切羣生前。隨緣赴感靡不周。而常處此菩提座。翠竹既不出於法界。豈非法身乎。又般若經云。色無邊。故般若亦無邊。黃花既不越於色。豈非般若乎。深遠之言。不省者難為措意。於是禪客作禮而去。

僧問。若為得成佛去。師曰。佛與眾生。一時放却。當處解脫。曰。作麼生得相應去。師曰。善惡不思。自見佛性。曰。若為得證法身。師曰。越毗盧之境界。曰。清淨法身作麼生得。師曰。不著佛求耳。曰。阿那箇是佛。師曰。即心是佛。曰。心有煩惱否。師曰。煩惱性自離。曰。豈不斷耶。師曰。斷煩惱者。即名二乘。煩惱不生。名大涅槃。曰。坐禪看靜。此復若為。師曰。不垢不淨。寧用起心而看淨相。曰。禪師見十方虗空是法身否。師曰。以想心取之。則是顛倒見。曰。即心是佛。還用修萬行否。師曰。諸聖尚皆具二嚴。豈可撥無因果耶。

師將涅槃。辭代宗。代宗曰。師滅度後。弟子將何所記。師曰。告檀越造取一所無縫塔。帝曰。就師請取塔樣。師良久曰。會麼。帝曰。不會。師曰。貧道去後。弟子應真却知此事。乞詔問之。後詔應真問前語。真良久曰。聖上會麼。帝曰。不會。真述偈曰。湘之南。潭之北。中有黃金充一國。無影樹下合同船。瑠璃殿上無知識。

耽源應真禪師

麻谷問。十二面觀音豈不是聖。師曰。是。麻谷與師一摑。師曰。想汝未到此境。

圭峰宗密禪師

山南溫造尚書問。悟理息妄之人不復結業。一期壽終之後。靈性何依。師曰。一切眾生。無不具有覺性。靈明空寂。與佛何殊。但以無始劫來。未曾了悟。妄執身為我相。故生愛惡等情。隨情造業。隨業受報。生。老。病。死。長劫輪迴。然身中覺性未曾生死。如夢被驅役。而身本安閒。如水作冰。而濕性不易。若能悟此性即是法身。本自無生。何有依托。靈靈不昧。了了常知。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然多生妄執。習以性成。喜。怒。哀。樂。微細流注。真理雖然頓達。此情難以卒除。須常覺察。損之又損。如風頓止。波浪漸停。豈可一生所修。便同諸佛力用。但可以空寂為自體。勿認色身。以靈知為自心。勿認妄念。妄念若起。都不隨之。即臨命終時。自然業不能繫。雖有中陰。所向自由。天上人間。隨意奇托。若愛惡之念已泯。即不受分段之身。自能易短為長。易麤為妙。宗密有八句偈顯示此意。於尚書處誦之。偈曰。作有義事。是惺悟心。作無義事。是狂亂心。狂亂隨情念。臨終被業牽。惺悟不由情。臨終能轉業。情中欲作而察理不應。即須便止。情中不欲作而照理相應。即須便作。但由是非之理。不由愛惡之情。即臨命終時。業不能繫。隨意自在。天上人間也。通而言之。但朝暮之間。所作被情塵所牽。即臨終被業所牽而受生。若所作所為。由於覺智。不由情塵。即臨終由我自在而受生。不由業也。當知欲驗臨終受生自在不自在。但驗尋常行心於塵境自由不自由。

無名老宿

師曰。祖師九年面壁。為訪知音。若恁麼會。喫鐵棒有日在。祖師九年面壁。何不慚惶。若恁麼會。更買草鞋行脚三十年。

百丈懷海禪師

馬祖一日問師。甚麼處來。師曰。山後來。祖曰。逢著一人麼。曰。不逢著。祖曰。為甚麼不逢著。曰。若逢著。即舉似和尚。祖曰。甚麼處得這消息來。曰。某甲罪過。祖曰。却是老僧罪過。

師謂眾曰。有一人長不喫飯不道飢。有一人終日喫飯不道飽。

師一日侍馬祖行次。見一羣野鴨飛過。祖曰。是甚麼。師曰。野鴨子。祖曰。甚處去也。師曰。飛過去也。祖遂把師鼻扭。負痛失聲。祖曰。又道飛過去也。師於言下有省。

師令僧。去章敬處。見伊上堂說法。你便展開坐具。禮拜。起將一隻鞋。以袖拂却上塵。倒頭覆下。其僧到章敬。一依師旨。章敬云。老僧罪過。

有僧問。抱璞投師。請師一鑑。師曰。昨夜南山虎齩大蟲。曰。不謬真詮。為甚麼不垂方便。師曰。掩耳偷鈴漢。曰。不遇中郎鑑。還同野舍薪。師便打。曰。蒼天。蒼天。師曰。得與麼多口。曰。罕遇知音。拂袖便行。師曰。百丈今日輸却一半。

南泉普願禪師

師玩月次。僧問。幾時得似這箇去。師曰。王老師二十年前亦恁麼來。曰。即今作麼生。師便歸方丈。

師問黃檗。定慧等學。明見佛性。此理如何。檗曰。十二時中不依倚一物。師曰。莫是長老見處麼。檗曰。不敢。師曰。漿水錢且置。草鞋錢教阿誰還。

師與魯祖。歸宗。杉山四人離馬祖處。各謀住菴。於中路相別次。師插下拄杖云。道得也被這箇礙。道不得也被這箇礙。宗拽拄杖打師一下。云。也只是這箇。王老師說甚麼礙不礙。魯云。只此一句語。大播天下。

陸大夫向師道。肇法師也甚奇怪。解道。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師指庭前牡丹花曰。大夫。時人見此一株花。如夢相似。陸罔測。

僧問。師歸丈室。將何指南。師曰。昨夜三更失却牛。天明起來失却火。

師示眾云。喚作如如。早是變了也。如今師僧須向異類中行。歸宗云。雖行畜生行。不得畜生報。師云。孟八郎漢又與麼去也。

師問僧云。夜來好風。僧云。夜來好風。師云。吹折門前一株松。僧云。吹折門前一株松。次問一僧云。夜來好風。僧云。是甚麼風。師云。吹折門前一株松。僧云。是甚麼松。師云。一得一失。

師云。三世諸佛不知有。貍奴白牯却知有 大溈智云。三世諸佛既不知有。貍奴白牯又何曾夢見。灼然須知向上有知有底人始得。

師問維那。今日普請作甚麼。對曰。拽磨。師曰。磨從你拽。不得動著磨中心樹子。那無語。

師在方丈與杉山向火次。師曰。不用指東指西。直下本分事道來。杉山插火箸叉手。師曰。雖然如是。猶較王老師一線道。

鹽官海昌齊安國師

僧問。如何是本身盧舍那。師曰。與老僧過淨瓶來。僧將淨瓶至。師曰。却安舊處著。僧送至本處。復來詰問。師曰。古佛過去久矣。

歸宗智常禪師

師嘗與南泉同行。後忽一日相別。煎茶次。南泉問曰。從來與師兄商量語句。彼此已知。此後或有人問畢竟事。作麼生。師曰。這一片地大好卓菴。南泉曰。卓菴且置。畢竟事作麼生。師乃打翻茶銚。便起。南泉曰。師兄喫茶了。普願未喫茶。師曰。作這箇語話。滴水也難銷。

幽州寶積禪師

上堂。夫心月孤懸。光吞萬象。光非照境。境亦非存。光境俱亡。復是何物。

上堂。禪德。可中學道。似地擎山。不知山之孤峻。如石含玉。不知玉之無瑕。若如此者。是名出家。故導師云。法本不相礙。三際亦復然。無為無事人。猶是金鎖難。所以靈源獨耀。道絕無生。大智非明。真空無跡。真如凡聖。皆是夢言。佛及涅槃。並為增語。禪德。直須自看。無人替代。

上堂。三界無法。何處求心。四大本空。佛依何住。璿璣不動。寂爾無言。覿面相呈。更無餘事。珍重。

石鞏慧藏禪師

師問西堂。汝還解捉得虗空麼。西堂曰。捉得。師曰。作麼生捉。西堂以手撮虗空。師曰。汝不解捉。西堂却問。師兄作麼生捉。師把西堂鼻孔拽。西堂作忍痛聲曰。太煞拽人鼻孔。直欲脫去。師曰。直須恁麼捉虗空始得。

鵝湖大義禪師

唐憲宗詔入麟德殿論義。有法師問。欲界無禪。禪居色界。此土憑何而立禪。師曰。法師祇知欲界無禪。不知禪界無欲。曰。如何是禪。師以手點空。法師無對。帝曰。法師講無窮經論。祇這一點。尚不奈何。師却問諸碩德曰。行住坐臥。畢竟以何為道。有對。知者是道。師曰。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識識。安得知者是乎。有對。無分別者是。師曰。善能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安得無分別是乎。有對。四禪八定是。師曰。佛身無為。不墮諸數。安在四禪八定耶。眾皆杜口。

伊闕伏牛自在禪師

上堂曰。即心即佛。是無病求藥句。非心非佛。是藥病對治句。僧問。如何是脫灑底句。師曰。伏牛山下古今傳。

興善惟寬禪師

僧問。狗子還有佛性否。師曰。有。曰。和尚還有否。師曰。我無。曰。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和尚因何獨無。師曰。我非一切眾生。曰。既非眾生。莫是佛否。師曰。不是佛。曰。究竟是何物。師曰。亦不是物。曰。可見可思否。師曰。思之不及。議之不得。故曰不可思議。問。道在何處。師曰。祇在目前。曰。我何不見。師曰。汝有我故。所以不見。曰。我有我故即不見。和尚還見否。師曰。有汝有我。展轉不見。曰。無我無汝。還見否。師曰。無汝無我。阿誰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