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宋元学案
14819800000024

第24章 庐陵学案(全氏补本)(5)

丁,字公点,苏州人。嘉佑进士,以经学倡后进,尤长于《易》、《春秋》,为文自成一家。官太常博士。元佑中为左正言,五上章论何正臣治狱残酷,巧诋刻深,甚于罗织。党锢事载国史。着有《文集》二十卷。(参《姑苏志》。)

直讲张先生巨

张巨,字微之,晋陵人。嘉佑中举明经,荐为国子监直讲。王荆公新法行,乃引去,时论高之。先生尝从安定学,复与蒋之奇、胡宗愈、丁同学《易》于欧阳公,着《易解》十卷。

简修胡先生宗愈

胡宗愈,字完夫,晋陵人,文恭从子。举进士甲科,为光禄丞。文恭得请杭州、英宗问子弟谁可继者,以先生对,召试学士院。神宗立,累迁至同知谏院。王介甫用李定为御史,先生言:「御史不因荐得,是殆一出执政意。即大臣不法,谁复言之﹖」苏颂、李大临不草制,坐绌,先生又争之。介甫怒,出判真州。元佑初,以吏部右司郎中进起居郎、中书舍人、给事中、御史中丞,请删差法。哲宗尝问朋党之弊,对曰:「君子指小人为奸,则小人指君子为党。陛下能择中立之士而用之,则党祸熄矣。」明日,具《君子无党论》以进。拜尚书右丞。于是谏议大夫王觌论其不当,而刘安世、韩川、孙觉等合攻之,朝廷依违。踰年,出觌润州,而言者愈力,乃罢为资政殿学士、知陈州。徙成都府,蜀人安其政。召为礼部尚书,迁吏部。卒,年六十六。赠左银青光禄大夫,谥简修。(参史传。)

文公王临川先生安石(别为《荆公新学略》。)

文定曾南丰先生巩

曾巩,字子固,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公见而奇之。中嘉佑二年进士第,调太平州司法参军。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为实录检讨官。出判越州,迁知齐州,累徙襄州、洪州、福州,最后徙明、亳、沧三州。先生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先生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遂留判三班院。上疏议经费,帝曰:「巩以节用为理财之要,世之言理财者未有及此。」帝以《三朝》、《两朝》各自为书,将合而为一,加先生史馆修撰专典之,不以大臣监总。既而不克成,会官制行,拜中书舍人。时自三省百执事,选授一新,除书日至十数,人人举其职于训辞,典约而尽。寻掌延安郡王笺奏。故事命翰林学士,至是特属之。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先生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平生嗜书,家藏至二万余卷,手自雠对,虽白首不倦。又集古今篆刻为《金石录》五百余卷。所著文集曰《元丰类稿》(云濠案:《四库书目》釆录《元丰类稿》五十卷,其《续稿》四十卷、《外集》十卷并佚。其文开阖驰骋,应用不穷,然言近旨远,要其归必止于仁义,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吕申公尝告神宗,以先生为人,行义不如政事,政事不如文章,以是不大用云。(参史传。)

附录

叶水心《习学记言》曰:曾某不附王安石,流落外补,汲汲自纳于人主,其辞皆谄而哀。要之,其文与识皆未达于大道。

问:「南丰云:『有知之之明,而不能好之,未可也,故加之以诚心好之。有好之之心,而不能乐之,亦未可也,故加之以至意乐之。』用工夫却在诚心、至意上否﹖」陈潜室曰:「此用《论语》意,从致知上发源,皆先儒所不道。南丰屡屡言之,度越诸公远矣。但其说乐处,语不莹耳。乐者,极至之意,是他『知』『好』工夫到后,自见此境界耳。若用一物以乐之,即非所以为乐。」(《木钟集》。)

文忠苏东坡先生轼

文定苏颍滨先生辙(并见《苏氏蜀学略》。)

王回,字深父,侯官人。先生敦行孝友,质直平恕,造次必稽古人所为,而不为小廉曲谨以求名誉。由进士为卫真簿,有所不合,称病自免。作《告友》曰:「古之言天下达道五者,名以其义行而人伦立,其义废则人伦亡。然而父子、兄弟之亲,天性也;夫妇之合,人情也;君臣之从,众心也。虽欲自废,而理势持之。惟朋友者,举天下之人莫不可同,亦举天下之人莫不可异。同异在我,则义安所卒归乎﹖是其渐废之所由也。亲非天性也,合非人情也,从非众心也;群而同,别而异;有善不足与荣,有恶不可与辱。大道之行,公于义者可至焉;下斯而言,其能及者鲜矣。是以圣人崇之,以列于君臣、父子、夫妇、兄弟,而壹为达道也。夫人有四肢,所以成身,一体不备,则谓之废疾。而人伦缺焉,何以为世﹖姑求其肯告吾过而乐闻其过者,与之友乎!」退居颍州,久之不肯仕,在廷多荐者。治平中,以为忠武军节度推官、知南顿县,命下而卒。先生在颍川,与处士常秩友善。熙宁中,秩上其《文集》,补其子汾为郊社斋郎。(参史传。)

(梓材谨案:焦秘阁传云:「同门如曾南丰、王深父,皆以文学名。」故以先生次南丰。)

教授徐先生无党

徐无党,永康人。从欧阳永叔学古文词,永叔尝称其文日进,如水涌山出;又云其驰骋之际,非常人笔力可到。尝注《五代史》,妙得良史笔意。皇佑中,以南省第一人登进士第,仕至郡教授。别附

文穆蒋颖叔之奇

蒋之奇,字颖叔,宜兴人。举进士。元佑初,累拜翰林学士,兼侍读。坐责守汝州,徙庆州。徽宗立,拜知枢密院事。崇宁元年,知杭州。以弃河、湟事夺职,降中大夫,以疾告归,提举灵仙观。三年,卒。尝入元佑常籍。后录其陈绍述之言,尽复官职。谥文穆。(参史传。)

(梓材谨案:谢山为《文穆端研记》云:「文穆在熙宁、元佑、崇宁推为博闻强识之儒,曾在禁林,记诸典章文物之旧,曰《逸史》,至数百卷。是亦北宋一魁儒也。惜其受知庐陵,因患『奸邪』之目,转劾庐陵,为瑜不揜瑕耳。」)

焦氏门人(庐陵再传)

侍讲吕原明先生希哲(别为《荥阳学案》。)

庶官吕先生希绩

待制吕先生希纯(并见《范吕诸儒学案》。)

刘氏家学

佥枢刘先生奉世

刘奉世,字仲冯,新喻人,邍父子。天资简重,有法度。以进士历官至枢密直学士、佥书院事。坐党籍累贬,谪居沂、兖。以赦归,复端明殿学士。优于吏治,尚安静。文词雅赡,最精《汉书》学。常云:「家世唯知事君、内省不愧、恃士大夫公论而已。得丧,常理也,譬如寒暑加人,虽善摄生者不能无病也,正须安以处之。」(参史传。)

刘氏门人

县令王先生回(见上庐陵门人。)

江季恭先生端礼(别见《安定学案》。)

曾氏家学

文昭曾曲阜先生肇

曾肇,字子开,南丰人,南丰先生之弟也。举进士,累官至龙图阁学士。坐党籍,安置汀州数年,归润而卒。先生天资仁厚,而容貌端严。自少力学,博览经传,为文温润有法。其调黄岩簿也,邵安简公闻其贤,请为州学教授,四方之士闻风踵至,授经无虚席。后更十一州,类多善政。(云濠案:先生着有《曲阜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奏议》十二卷、《尚书讲义》八卷、《迩英殿故事》一卷、《元佑外制集》十二卷、《庚辰外制集》三卷、《内制集》五卷,又《曾氏谱图》一卷。杨龟山状其行。)绍兴初,谥曰文昭。(参史传。)

曾氏门人

通判李先生撰

李撰,字子约,吴县人。受业南丰,官至通判袁州。以兴学校为先务,有文翁、常兖风。(云濠案:先生着有《毛诗训解》二十卷、《孟子讲义》十四卷、《文集》五十卷、《史赞论》五卷。龟山杨文靖公志其墓。)子弥逊、弥大、弥正。

正字陈后山先生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