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著
謝靈運《羅浮山賦序》曰:客夜夢見延陵茅山在京之束南,明旦得洞經所載羅浮山事云。茅山是洞庭口,南通羅浮,正與夢中意相會,遂感而作《羅浮山賦》。
《梁武帝記》齊中興元年十二月乙酉,甘露絳茅山,彌漫數里。
《周氏玄通記》:梁天監十二年甲午臘月望,甘露降周子良解舍壇前松樹。
陶真人請雨墨詞
華陽隱居陶弘景、道士周子良詞:竊尋下民之命,粒食為本,農功所資,‘在於潤澤。頃亢旱積旬,苗稼焦個,遠近嗷嗷,瞻天雀息,百姓祈請,永#1無感降。伏聞雨水之任有所司存,願哀憫黔首,霖垂霑渥,吁#2風召雲,膚寸而合,使洪潦溢川,水陸咸濟,則白鵠之詠復興於今。共伸至誠,稽顆詞請,謹詞。天監十四年太歲乙未六月二十日,詞詣句曲華陽洞天張理禁趙丞前。
沈約上隱居書
先生糠枇流俗,超然獨遠,列霓羽帶,總轡雲霞。方當名書絳闕,身游玄關,憑星夕外,望日朝飧,而至理深微,曖然難睹,雖欲下風問道,未知厥路。若夫棲遲閒遠,咀嚥瓊芝,出入清都,師友靈聖,循崖返跡,無缺惟心。
庾肩吾謝隱居責木煎啟
竊#3以綠葉抽條,生於首峰之側,紫花縹色,出自鄭巖之下;山精見書,華神在錄;木榮人謝,盡採擷之難,啟旦移申,窮的瀝之劑,故能競爽雲珠,爭奇水玉;百邪外禦,六府內充,自非身疲掌硯,役倦攀桃,豈可立致還年,坐生羽翼?臨沅丹井,方覺可捐,酈縣菊泉,無勞復汲。庶得遨遊海岸,追涓子之塵,馳騖霍山,共陳王為倡。遙俗輕施,尚日難酬。出世鴻恩,寧知上報。
又謝木蒸啟
味重金漿,芳瑜玉液,足使芝慚明麗,丹愧失#4容。坐致延生,伏探銘戴。
《唐史》:天寶七載五月,詔後漢天師張道陵冊贈太師,梁貞白先生陶弘景冊贈太保。
良常山蒼龍溪新宮銘
良常西麓,源澤束泄。新宮弘弘,崇軒轍轍。雕泯盤礎,鏤檀煉集。碧瓦鱗差,瑤階舫截。閣凝瑞霧,樓橫祥霓。縐虞巡徽,昌明捧闡。珠樹規連,玉泉矩折。靈颼遐集,聖日頫晰。太上游儲,無極便闕。百神守衛,諸真班列。仙爺鵠立,道師冰#5潔。飲玉成漿,饑瓊為屑。桂旗不動,蘭喔互設。妙樂競奏,流鈴問發。天籟虛徐,風簫泠澈。鳳歌諧律,鶴舞會節。三變玄雲,九成絳雪。易遷徒語,童初詛說!如毀乾坤,自有日月。紫陽真人山玄卿撰,五雲閣吏蔡少霞書。
《唐史》:敬宗即位,年詔浙西造銀糙具進。觀察使李德裕奏云云昨奉五月二十三日詔書令,訪茅山真隱,將欲師處謙守約之道,發務實去華之美。寧無人上塞丹詔而率土已偃皇風?豈止微臣獨懷扑賀?
黃華老人雪溪堂法書,刻李贊皇真蹟。茅山初置紫陽觀,劫書於揚州龍興觀李天師舊院取得,送還紫陽觀。開成二年七月二十七日,淮南節度使、檢校戶部尚書、兼揚州長史李德裕。
宋會安諸遣使投龍簡處建道場三晝夜,設醮一百二十分。若遣使或差官,致祭設齋醮所須之物,並檢舉及時辦集,若使人過有須索差擾,隨處具奏。江南道名山:衡、廬、茅、蔣、天目、天台會稽四明括蒼、縉雲金華、大庾武夷。唐地誌亦云。
《宋史》:章聖皇帝遣中使禱茅山,遇異人言:王真人已降生,當為宋第四帝。使問:王真人何人?日:燧人氏。章懿李后夢羽衣數百從一仙官自空下。及仁宗生,官中火光屬天。上五六歲,常手持桃木,以筋鑽之日:試鑽火耳。章聖言所謂燧人,信不虛也。
二十七代養素宗師,宣和問,洞賓呂公數從游,嘗授言日:修性者先伏其心,修命者先澄其神,神清心正則邪不干矣,心不能自伏則內生奸火,猶丹砂不死見火則飛者矣。
唐玄宗行書有賜李含光劫二批答、李含光表修齋二批答、李含光表謝賜批答、李含光表投璧批答、李含光表起居批答、李含光表香信批答、李含光表謝修功德。、肅宗行書有賜李含光劫一.一批答、李含光表修齋批答、李含光表修功德批答、李含光表錫。縑見《宣和書譜》。
德壽殿紫石茶磨賜凝神菴
御製銘日:截漢玉,琢蒼筠。鉛運頂、汞成塵。嘉祐中陳倩知句容,校修句曲山記,近歲士人曾徇重述。
玉晨觀入門有二壇,其左即長史壇,刻云貞白先生立,其右云是隱居埋名壇也。
三清殿後,沐髮老君像甚古。
周真人池,道士王宜言字子誼,號王自在,年七十,汴人徽宗屢授道,官不就。
丹砂泉,出叢篠訪外龍,松根盤如龍,枝如覆屋,嘗有道人結菴其下。
喜客泉,太元菴嘉祐下六則語見《周益公集》。乾道三年游山,記後湖蘇庠隱居畫像,贊:蕊珠妙言,字照編簡。雲霾三館,其人則遠。世衰道喪,完節者鮮。臨終之歎,作世和扁。
特賜玉印劍還山省割
皇帝聖旨裹:江浙等處行中書省,准中書咨集賢院呈,延祐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也先帖木兒怯薛第三日嘉禧殿有時分對保兒赤峻南大卿燭赤刺禾里仄留守等本院官,曲木太保叔固大學士、陳大學士、曹大學士奏三茅山掌教真人文書裹。說將來在先亡宋徽宗時分,賜與本山元符宮宗師玉印一顆,上面刊著九老仙都君的篆文,更玉靶法劍一口,是與他代代宗師傳度法錄用的印劍與龍虎山張天師的印劍一般。有至元十二年軍馬渡江時分,有翟宗師將玉印、玉靶劍藏了,在後不知著落。至元十六年,許宗師尋得玉靶劍了。延祐四年七月十八日餉午時.分,見一個白面兔鼠走入宮裹法堂後磚石穴中,尋不見兔兒,只見有印一顆,隨即刷洗,認辨得即係祖傳的玉印。為那般上呈,與俺集賢院文書來,後頭那裹建康路總管府,將這印劍解赴行省。如今差官將到這裹,有那印劍,是他本宗祖來傳度法錄好事裹行用的。有怎生可憐見呵?將這印劍發回他本山宗師收掌,依舊好事裹行用。怎生奏呵,奉聖旨。昨日省官每也這般說來,印和劍將到這裹放著,有這是先生每法錄裹頭用的,恰待教人與的張上卿去,既這般呵,如今喚將張上卿這裹來,分付與他,交他發付與三茅山宗師收掌,依舊流傳法錄好事裹用者,憊與省家文書,交那裹官司知道。著一麼道聖旨了也,欽此。除外具呈照詳都省咨請,欽依施行准此。省府除已行下建康路欽依施行外,合下仰照驗,欽依施行。須議剖付者。
古剖付三茅山掌教真人,准此。
上清傳真圖序
夫高棲林嶺,必先抗青雲之誌,涵濡玄味,必遠尋丹水之源。凡學有傳,孰大於道;是以古之學道者以得師為急,為師者以得人為難。而況仙者非有求於人,道者初不假於外,准當爰清爰靜、歸心歸誠,所冀真靈感應耳。信者功德之母,惑者進修之賊,可不慎歟?華陽洞天,自漢三茅君飛昇于此,魏晉而降,仙者接武,神君仙人之所主治,雲倨霞佩之所遊集,蓋地上之天宮,人問之仙境。故昔人謂道門華陽猶儒門沬泗,欲以凡言讚歎,彌覺費辭。上清玉虛真人劉君大彬命工傳寫祖師真像,自紫虛元君凡四十五代,俾孟頫又作小傳,附書其後,藏之山中,以貽來葉,俾知傳授之緒,希心存目注、無墜玄風。竊惟玆山之靈異、斯道之顯楊,皆自貞白真人陶君著書立言,網羅搜訪,不遺餘力。故茅魏.遐躅,尚獲彷彿於無言之表,揚許舊邊猶可追想於既逸之餘。慨然遠懷,神情飛越。嗟乎,安得從陶真人於雷平柳汾之問,執弟子禮,以供筆硯之役乎?庶幾考槃硼阿,鑑性泓潭,草衣木食以終餘年,誌願畢矣。豈敢覬長生不死神仙輕舉耶,延祐七年庚申歲九日,前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趙孟頫序。
#1永:笪本作『久』。
#2吁:笪本作『呵』。
#3竊:原本作『切』,據笪本改。
#4失:原作『夫』,據笪本改。
#5冰:原作『水』,據笪本改。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