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医宗金鉴
14664900000205

第205章

再以布自地阁缠绕头顶以固之。

宜内服正骨紫金丹,外贴万灵膏。

待能饮食后,去布,只用布兜其下颏,系于顶上,二三日可愈。

若双脱者,治法同前。若欠而致脱臼者,乃突滑也,无妨。

脱臼者,俗名吊下巴。欠者,俗名打哈气。

按、方剂:正骨紫金丹:见颠顶骨伤万灵膏:见囟骨伤注:

头部

篇名:上编 外治法分类:灵枢经骨度尺寸头发以下至背,骨长二寸半。(自后发际以至大椎项骨三节处也。)按、方剂:头部折法:以前发际至后发际,折为一尺二寸;如发际不明,则取眉心,直上后至大杼骨,折作一尺八寸,此为直寸。

横寸法:以眼内角至外角,此为一寸,头部横直寸法,并根据此。

注:

击扑损伤应刺诸穴-

篇名:上编 外治法分类:经义『素问·缪刺论』曰: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腹中满胀,不得前后,先饮利药,此上伤厥阴之脉,下伤少阴之络,刺足内踝之下,然谷之前,血脉出血,刺足跗上动脉。不已,刺三毛各一痏,见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

按、方剂:注:此言恶血为病,有缪刺之法也。

人因堕坠,致恶血留内,腹中满胀,前后不通,当先用利药。

如上伤厥阴肝经之脉,下伤少阴肾经之络,当刺内踝之下,然谷之前,有血脉令出血者,盖以此属少阴之别络,而交通乎厥阴也。

兼刺足跗上动脉,即冲阳穴,乃胃经之原也。

如病不已,更刺三毛上大敦穴左右各一痏,见血立已。

缪刺者,左刺右大敦,右刺左大敦也。

但足跗动脉、上关冲脉、少阴、阳明三经,只宜浅刺,不可出血不已也。

击扑损伤应刺诸穴-

篇名:上编 外治法分类:经义『灵枢经·寒热病篇』曰:身有所伤,血出多,及中风寒,若有所堕坠,四支懈惰不收,名曰体惰。取其小腹脐下三结交。三结交者,阳明太阴也,脐下三寸关元也。

按、方剂:注:此言身有所伤,血出多者,及中风寒者,破伤风之属也。

或因堕坠,不必出血,而四支懈惰不收者,皆名体惰也。

关元任脉穴名,又足阳明、太阴之脉皆结于此,故为三结交也。

击扑损伤应刺诸穴-

篇名:上编 外治法分类:经义『灵枢经·厥病论』曰:头痛不可取于腧者,有所击堕,恶血在内,伤痛未已,可侧刺不可远取之也。

按、方剂:注:经言恶血在内,头痛不可取其腧者,盖头痛取腧,以泄其气,则头痛可愈也。

若有所击堕,恶血在内,而取腧以泄其气,则是血病治气矣,故勿取其腧焉。

若所击扑之囗肉伤痛不已,虽用刺法,亦只于所伤附近之侧刺之,以出在内之恶血而已。

若仍按经远取诸腧,以疗头痛,则不可也。

击扑伤后入房伤脾

篇名:上编 外治法分类:经义『灵枢经·邪气脏腑病形篇』曰 :有所击扑,若醉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

按、方剂:注:有所击扑,乃伤其外体也。

如醉后入房,或汗出不知避忌当风,则邪客于肌肤,伤其内体矣。

是皆伤脾之因也。

击扑损伤脉色-

篇名:上编 外治法分类:经义『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肝脉搏坚而长,色不青,当病坠,若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

按、方剂:注:此言肝脉有刚柔,而病亦以异也。

肝脉搏击于手,而且坚且长,其色又不青,当病或坠或搏,而血积于胁下,令人喘逆不止也。

正以厥阴之脉,布胁肋,循喉咙之后;其支别者,复从肝贯膈上注肺,今血在胁下,则血之积气上熏于肺,故令人喘逆也。

击扑损伤脉色-

篇名:上编 外治法分类:经义『金匮要略』曰:寸口脉浮,微而涩,然当亡血,若汗出。设不汗出者,其身有疮,被刀斧所伤,亡血故也。

按、方剂:注:经言: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盖二者皆当脉浮微而涩。

今诊之如此,是有枯竭之象,而无汗出之证,非亡血而何?故知有金伤或击扑而亡血之证也。

又论曰:肝脉搏坚而色不变,必有击堕之事。

因囗肉无破,则恶血必留胁下,兼致呕逆,根据经针刺然谷足跗,或三毛等穴出血,或饮利药使恶血开行,当自愈也。

若脉浮微而涩,当知亡血过多,根据经于三结交关元穴灸之,或饮大补气血之剂而调之,则病已矣。

攀索

篇名:上编 外治法分类:器具释义攀索者,以绳挂于高处,用两手攀之也。

按、方剂:注:

颠顶骨

篇名:上编 外治法分类:头面部颠者,头顶也。其骨男子三叉缝,女子十字缝。

一名天灵盖,位居至高,内涵脑髓,如盖,以统全体者也。

或磞撞损伤,如猝然而死,身体强硬,鼻口有出入声气,目闭,面如 土色,心口温热跳动者,此证可治。

切不可撅拿,并扶起盘坐,盖恐惊乱之气上冲,或从伤处,或从七窍 走泄,必伤性命也。

惟宜屈膝侧卧 先将高醋调混元膏,敷于顶上,以定痛消肿,活血拔毒。

再将草纸卷点着,令烟气熏其口鼻,再燃煤淬入醋内,使热气熏蒸 口鼻,如无煤之处,烧铁淬之亦可,以引五脏血脉,使之通和。

待其口中呻吟有声,即以童便调八厘散温服,可以气转阳回。

外用手法,推按心胸、两肋、腋下、腹上。

并轻托内腕攒筋,频频揉摩,即掌后高骨,寸关尺诊脉处也。

夫冲撞损伤,则筋脉强硬 频频揉摩,则心血来复,命脉流通,即可回生。

常服正骨紫金丹。

复外用散瘀和伤汤,洗去前敷之混元膏,再换敷混元膏。

服丸药后,或大便色黑干燥,此乃肠胃存有瘀血,或有耳聋者,俱 服加减苏子桃仁汤,以逐瘀血,健脾胃,养精神。

兼用导气通瘀锭塞于耳中。

饮食宜素粥汤饮,忌气怒油腻面食。卧处宜净室,勿令人喧乱。

若伤重已死者 用白布缠头,以木棍轻轻拍击足心,再提发令其直正,安定颈骨,舒其筋络。

外敷混元膏,内服紫金丹。

若地车马损伤颠缝者,其邪坠而下,多在左,而少在右,因右手利便 而然也,其治法同磞撞诸伤。

如顶骨塌陷,惊动脑髓,七窍出血,身挺僵厥,昏闷全无知觉者,不 治。

按、方剂:混元膏治打扑损伤,骨碎筋翻,瘀血凝聚,消青紫肿痛等证。

羚羊血五钱没药五钱漏芦三钱红花三钱大黄二钱麝香三钱升麻三钱白芨五钱生栀子二钱甘草二钱明雄黄五公 白敛三钱共为细末,用高醋熬成膏,敷于顶上。

八厘散治跌打损伤,接骨散瘀。

苏木面一钱半两钱一钱自然铜(醋淬七次)三钱乳香三钱 没药三钱血竭三钱麝香一分红花一钱丁香五分 番木鳖(油炸去毛)一钱共为细末,黄酒温服,童便调亦可。

正骨紫金丹治跌打扑坠闪错损伤,并一切疼痛,瘀血凝聚。

丁香木香瓜儿血竭儿茶熟大黄红花各一两当归头莲肉白茯苓白芍各二两丹皮五钱甘草三钱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三钱,童便调下,黄酒亦可。

散瘀和伤汤治一切磞撞损伤,瘀血积聚。

番木鳖(油炸去毛)红花生半夏各五钱骨碎补甘草各三钱葱须一两水五碗煎滚,入醋二两,再煎十数滚,熏洗患处,一日十数次。

加减苏子桃仁汤治瘀血内聚,心经瘀热,大肠不燥者。

苏子三钱苏木(末)一钱红花一钱桃仁(炒)麦冬橘红各三钱赤芍竹茹当归(酒洗)各二钱水三钟,煎一钟,渣二钟,煎八分,温服。

导气通瘀锭专治耳聋奇方。

用不去油巴豆一个,斑蝥三个,麝香少许,以葱涎蜂蜜和捻如麦粒形,丝棉裹置耳中,响声如雷,勿得惊惧,待二十一日,耳中有脓水流出,方可去锭,奇妙无比。

注:

叠砖

篇名:上编 外治法分类:器具释义叠砖者,以砖六块,分左右各叠置三块,两足踏于其上也。

用法释义: 凡胸腹腋胁,跌打碰撞垫努,以致胸陷而不直者。

先令病人以两手攀绳,足踏砖上,将后腰拿住,各抽去砖一个,令 病人直身挺胸,少倾又各去砖一个,仍令直身挺胸,如此者三,其 足着地,使气舒瘀散,则陷者能起,曲者可直也。

再将其胸以竹帘围裹,用宽带八条紧紧缚之,勿令窒碍。

但宜仰睡,不可俯卧侧眠,腰下以枕垫之,勿令左右移动。

按、方剂:注:

囗骨

篇名:上编 外治法分类:四肢部囗骨者,肩端之骨,即肩胛骨臼端之上棱骨也。

其臼含纳臑骨上端,其处名肩解,即肩囗与臑骨合缝处也,俗名吞口 ,一名肩头。

其下附于脊背,成片如翅者,名肩胛,亦名肩髆,俗名囗板子骨。

以上若被跌伤 手必屈转向后,骨缝裂开,不能抬举,亦不能向前,惟忸于肋后而 已。

其气血皆壅聚于肘,肘肿如椎,其肿不能过腕,两手脉反胀,瘀血 凝滞。

如肿处痛如针刺不移者,其血必化而为脓,则腕掌皆凉,或麻木。

若臑骨突出 宜将突出之骨,向后推入合缝,再将臑筋向内拨转,则臑、肘、臂 、腕皆得复其位矣。

内服补筋丸,外贴万灵膏,烫洗用海桐皮汤,或敷白胶香散,或金 沸草汁涂之亦佳。

按、方剂:补筋丸此药专治跌仆踒闪,筋翻筋挛,筋胀筋粗,筋聚骨错,血脉壅滞,宣肿青紫疼痛等证。

五加皮蛇床子好沉香丁香川牛膝白云苓白莲蕊肉苁蓉菟丝子当归(酒洗)熟地黄牡丹皮宣木瓜各一两怀山药八钱人参广木香各三钱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弹子大,每丸重三钱,用好无灰酒送下。

加减补筋丸当归一两熟地黄白芍药各二两红花乳香白云苓骨碎补各一两广陈皮二两没药三钱丁香五钱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弹子大,每丸重三钱,用好无灰酒送下。

白胶香散治皮破筋断。

白胶香一味,为细末敷之。

金沸草根捣汁涂筋封口,二七日便可相续止痛。一贴即愈,不用再涂。

万灵膏:见囟骨伤海桐皮汤:见两颧骨伤注:

囗骨

篇名:上编 外治法分类:四肢部囗骨,即膝下踝上之小腿骨,俗名囗胫骨者也。

其骨二根 在前者名成骨,又名骭骨,其形粗。

在后者名辅骨,其形细,又俗名劳堂骨。

若被跌打损伤,其骨尖斜突外出,肉破血流不止,疼痛呻吟声细,饮 食少进,若其人更气血素弱,必致危亡。

宜用手法,按筋正骨,令复其位,贴万灵膏,以竹帘裹住,再以白缠 之,先服正骨紫金丹,继服健步虎潜丸。

按、方剂:万灵膏:见囟骨伤正骨紫金丹:见颠顶骨伤健步虎潜丸:见胯骨伤注:

恶血已留复因怒伤肝

篇名:上编 外治法分类:经义『灵枢经·邪气脏腑病形篇』曰:有所堕地,恶血在内,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胁下,则伤肝。

按、方剂:注:人因堕坠,血已留内,若复因大怒伤肝,其气上而不下,则留内之血,两相凝滞,积于胁下,而肝伤矣。

法当先导怒气,勿积于肝,则肝可以无伤,然后饮以利药,以破恶血,则胁下无留血矣。

提法

篇名:上编 外治法分类:手法释义提者,谓陷下之骨,提出如旧也。其法非一: 有用两手提者。

有用绳帛系高处提者。

有提后用器具辅之不致仍陷者。

必量所伤之轻重浅深,然后施治。倘重者轻提,则病莫能愈;轻者重 提,则旧患虽去,而又增新患矣。

按、方剂:注:

发热

篇名:下编 内治杂证法分类:发热伤损之证发热者:若因出血过多,脉洪大而虚,重按之全无者,此血虚发热也,用 当归补血汤。

脉若沉微,按之软弱者,此阴盛发热也,宜用四君子汤加炮姜、 附子。

若发热烦躁,肉囗筋惕者,此亡血也,宜用圣愈汤。

如发热汗出不止者,此血脱也,宜用独参汤。

血脱之证,其脉实者难治,细小者易治。

按、方剂:当归补血汤黄耆(炙)一两当归三钱 水煎服。

圣愈汤人参川芎当归熟地黄生地黄耆(炙)各等分 水煎服。

四君子汤,独参汤:俱见伤损出血注:

腕骨

篇名:上编 外治法分类:四肢部腕骨,即掌骨,乃五指之本节也。一名壅骨,俗名虎骨。

其骨大小六枚,凑以成掌,非块然一骨也。

其上并接臂、辅两骨之端,其外侧之骨名高骨,一名锐骨,亦名踝骨 ,俗名龙骨,以其能宛屈上下,故名曰腕。

若坠车马,手掌着地,只能伤腕;若手指着地,其指翻贴于臂上者,则腕缝必分开。

伤腕者,壅肿疼痛,法以两手揉摩其腕,内服正骨紫金丹,外贴万灵 膏。

若手背向后,翻贴于臂者,以两手捉其手背,轻轻回翻之,令其复位 ,仍按摩其筋,必令调顺,内服人参紫金丹,外敷混元膏。

按、方剂:正骨紫金丹、万灵膏、混元膏:见颠顶骨伤人参紫金丹:见山角骨伤注:

跗骨

篇名:上编 外治法分类:四肢部跗者,足背也,一名足跌,俗称脚面,其骨乃足趾本节之骨也。

其受伤之因不一,或从陨坠,或被重物击压,或被车马踹砑。

若仅伤筋肉,尚属易治;若骨体受伤,每多难治。

先以手法轻轻搓摩,令其骨合筋舒 洗以海桐皮、八仙逍遥等汤,贴以万灵膏 内服舒筋定痛之剂,及健步虎潜丸、补筋丸。

按、方剂:海桐皮汤:见两颧骨伤八仙逍遥汤:见玉梁骨伤健步虎潜丸:见髋骨伤补筋丸:见囗骨伤注:

腰柱

篇名:上编 外治法分类:器具释义腰柱者,以杉木四根,制如肩担形,宽一寸,厚五分,长短以患处为 度,俱自侧面钻孔,以绳联贯之。

用法释义: 凡腰间闪挫岔气者,以常法治之。

若腰节骨被伤错囗,膂肉破裂,筋斜伛偻者,用醋调定痛散,敷于 腰柱上,视患处将柱排列于脊骨两旁,务令端正;再用蕲艾,做薄 褥覆于柱上,以御风寒,用宽长布带,绕向腹前,紧紧扎裹,内服 药饵,调治自愈。

按、方剂:注:

腰骨

篇名:上编 外治法分类:胸背部腰骨,即脊骨十四椎、十五椎、十六椎间骨也。

若跌打损伤,瘀聚凝结,身必俯卧,若欲仰卧、侧卧皆不能也,疼痛 难忍,腰筋僵硬。

宜用手法,将两旁脊筋,向内归附膂骨,治者立于高处,将病人两手 高举,则脊筋全舒,再令病人仰面昂胸,则膂骨正而患除矣。

内服补筋丸,外贴万灵膏,灸熨止痛散。

按、方剂:止痛散止痛消肿,活血通经,避风驱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