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梦归田园:孟浩然传
14647900000010

第10章 红尘有缘识韩女(3)

然而,回到现实,却让浩然不由犯起难来。

男女婚姻之事,自古就是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和襄客欲结连理,在父母面前却如何去说?要是让父母亲知道了襄客是知名襄汉的青楼歌女,他们对这门亲事定会断然拒绝。在这两难之间,孟浩然百思无解,只是日日空自焦急。

时间转眼到了中秋,中秋月圆之夜,是象征人间团圆之夜,然而,自己却和襄客远隔关山万重,这种相思之苦紧紧地缠绕在浩然的心头,让他感到了一阵从未有过的凄怆和压抑。

如水的月华从庭院中的大槐树下,星星点点地洒进院落,在孟家做事的长工、仆从们都各自回家,与家人团聚去了,院落里显得有些空荡荡的。孟老爷和孟夫人与浩然和洗然把几张方椅桌凳搬到院中的大槐树下,在桌上摆了茶果点心,当然,这中秋之夜最少不了的,是从襄阳城里买回来的上好的中秋月饼。

在这中秋月圆之夜,孟浩然本是很想在父母面前把自己和襄客的事说出来,可是他也知道,自己在他们面前却不能去说。

现在唯一的办法,只能是找个媒人去说。由于襄客家居郢州,只要媒人能够帮自己把襄客歌女的身份在父母面前隐瞒下来,这门亲事也不是没有一点儿希望。可是,到哪里去请媒人,来父母面前提自己和襄客的亲事呢?

不知不觉已是月过中天,父母和弟弟洗然都回房里睡了,院子里就只剩下浩然一人,他现在可以独自静下来好好地想一想自己和襄客的事情了。

月影西斜,时辰已经是下半夜了,孟浩然坐在自家庭院的大槐树下,夜露已下,大槐树下的青石板上湿湿的,在如水的月色映照下,泛着点点光亮。中秋夜寒,惊鹊栖息不定,点点飞萤也不时地飞过院庭灰褐色的屋顶,一闪一闪地落到了对面厢房门楣的卷帘上。夜深人静,远处传来邻家的舂谷声声。都这么晚了,怎么也还有人没有睡下呢?

中秋之夜,襄客此时是不是已经睡下了呢?与她分别,一转眼已经很长时间了,特别是在接到她从郢州寄赠来的那首《摽有梅》后,浩然更是每天都在为自己和她的婚事着急,可是,着急又有什么用呢?眼看着时间就这么一天一天地耗下去,自己和襄客的佳期,到底要推迟到哪一天哪一年呢?一重重烦恼如同一座座大山,往浩然的心里压来。想到自己与她的相遇、相识、相知,孟浩然愁肠百结,心痛难当。

置身于无可奈何之中,孟浩然却无人相诉。于是,心乱如麻的他只好无奈地掀帘入屋,他秉烛提笔,赋情于诗,在感物思人的思绪之中,写下了《秋宵月下有怀》这首诗,借此表达他心中那份思人不见空对月的无奈心境:

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就在孟浩然徒自焦急时,他几经打听,方才得知家住襄阳城里的桓子,与自己的父亲有过文墨之交,并且在过去,他也曾与远在郢州的韩襄客的族亲家人相熟。

知道了这个消息,孟浩然欣喜若狂,于是,他背着父母,带着厚重的礼品,来到桓子府上,请桓子前往涧南园为自己与襄客保媒,并要他在父母面前隐瞒襄客曾经委身青楼之事。

桓子本就是个书香之人,他觉得浩然与襄客郎才女貌,两情相悦,能够玉成姻缘,本是好事。可是,要让他在孟老爷夫妇面前隐瞒襄客的身世经历,却又让他感到很是为难,因为这涉及一个读书人的行为品性。尽管桓子心里也十分清楚,如果不在孟老爷夫妇面前对襄客的经历稍作隐瞒,他们根本就不可能答应这门亲事。

面对桓子的犹豫不决,浩然只能对他苦苦相求。

帮人牵线搭桥,应该说是件积德行善的好事。现在又是闻名荆襄的浩然苦苦相求,自己能够眼看着帮得上忙而不帮吗?再说了,襄客她不就是做过歌女吗?既然他们二人心心相印,只要他们日后缔结连理,夫妻恩爱,有谁还会去在乎她的过去呢?

经过再三权衡,桓子最终答应了浩然的请求,决定前往涧南园,在浩然的父母面前为他们二人保媒。

由于桓子在孟老爷夫妇面前隐瞒了襄客在襄阳的身世经历,加之他们对桓子的信任和了解,孟老爷夫妇很爽快地就答应下了这门亲事,并且他们选定吉日,让桓子代表孟家前往郢州去给浩然提亲,行纳采之礼。

唐代的婚姻程序沿用周制,遵从“六礼”。所谓六礼,就是指:一、纳采。俗称作“请亲”或“启媒”,就是由媒人为男女两家通言,男家使媒人奉纳采之礼到女家去。纳采是六礼之首礼,《仪礼·士昏礼》上说:“昏礼,下达纳采。用雁。”古代纳采礼的礼物只用雁。以雁为礼,取用雁是候鸟,每年秋分时节南去,春分时节北返,来往有时,从不失信。喻男女婚前互守信约,婚后夫妻坚贞不渝。由于雁是飞禽,不易得,后人则以鹅代雁,谓之“雁鹅”。纳采是全部婚姻程序的开始。二、问名。俗称“合八字”,即问请女方的生辰八字。三、纳吉。合“八字”得吉后,由媒人复告女家。四、纳征。俗称“压定”或“下彩礼”,即纳聘金。五、请期。男家择定结婚吉日,以告于女家之礼。六、亲迎。吉期至,婿亲往女家迎新妇。

到了桓子从孟家正式前往郢州提亲这天,孟老爷夫妇才让洗然把浩然从屋后的草庐叫回到涧南园宅,让他面见桓子,并且向他讲明请桓子前往郢州去为他提亲之事。

孟浩然闻知消息,惊喜不已。

孟家早就差人逮了一只幼鹅,又是添红,又是挂彩,把它收拾得像个公主,装进笼子。孟老爷夫妇又让人备好了一匹披红挂彩的高头大马,让桓子骑着高头大马到郢州请亲。这样好让远在郢州的韩家,能够感觉到襄阳孟家殷实的家境和他们对请亲礼仪的隆重和讲究。

望着桓子牵着高头大马登船前往郢州而去,孟浩然觉得自己与韩襄客的亲事已经有了眉目,想到自己也许很快就能与心仪之人缔结连理,携手白头,他情思难抑,赋诗一首:送桓子之郢城过礼

闻君驰彩骑,躞蹀指南荆。

为结潘杨好,言过鄢郢城。

摽梅诗已赠,羔雁礼将行。

今夜神仙女,应来感梦情。

韩襄客自襄阳回郢州之后,对孟浩然日日思念。特别是她向浩然寄出那首《诗经》里的《摽有梅》之后,更是每天都在家里盼望着来自襄阳的消息。

时间一晃又是好多天过去了。

这天一早,韩襄客对镜梳妆,空自无神。从襄阳到郢州,这几百里的山高水长,难道就真的能把自己和浩然之间的佳音隔断吗?

韩襄客懒懒地从梳妆镜前站起身来,她走上前去打开闺房的一扇轩窗,一阵凉风扑面而来,让她不由打了个寒战。韩襄客没精打采地抬起头向窗外看去,深秋的山野里草枯菊残,一片萧索。这时,却有两只欢蹦乱跳的喜鹊在窗外两棵落光了叶子的楸树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她和浩然的婚事,因为桓子的远道而来,终于有了眉目。

桓子来到韩家门前,翻身下马,没有直接登门,而是从马项上取下装着幼鹅挂了绸彩的笼子,站在韩家的大门前,通报韩襄客的母亲韩夫人,代表襄阳涧南园的孟老爷前来登门为儿子孟浩然提亲。

按照旧时纳采的礼仪,代表男家行纳采之礼的媒使来到女家门前,不能直接登门,而是候在女家门外通报女家主人。女家主人在得到通报之后,不管答不答应,都要亲自出大门迎接,宾主互作揖让之后,媒使这时才正式向女家主人表达行纳采之礼的意思。纳采之礼,没有丝帛绸缎,只有一只装在笼子里的活雁,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鹅代雁。女家主人若是有应亲之意,既行答礼,收下大雁,并置酒宴盛情款待媒使,这就表示男女双方已经达成了缔结姻缘的初步意向。女家主人若无应亲之意,即言语婉拒,不行答礼,不收大雁,双方缔结姻缘的意愿也就到此为止。

韩襄客的母亲韩夫人,早就听女儿说了她和孟浩然的事,现在门外有来自襄阳涧南园孟家的媒使前来为浩然提亲,韩夫人自是答应。于是,便一脸笑意地从院子里迎出来。

桓子见女家主人迎出,忙按照纳采的礼仪,向韩夫人鞠躬行礼,而后朗声说道:“襄阳涧南园孟家之子孟浩然英才贤俊,心正貌端,欲求贵府之女缔结连理。孟家孟老爷有先人之礼,使襄阳桓子驰彩骑登门行纳采之礼,请韩夫人纳采。”桓子说完,他向前半躬着身子,双手捧着装有幼鹅的笼子,向前齐眉举过头顶,等着韩夫人回话。

韩夫人敛衽还礼,按照旧时的纳采礼仪言道:“韩家之女生性娇顽,又弗能教。韩家也正欲将她嫁入夫家接受管束,今日她命里有此姻缘,如此妇家不敢违辞。且问妇家敢纳采否?”

桓子对曰:“敢纳采。”

于是,韩夫人敛衽走上前去,接过了桓子捧在手里装着幼鹅挂了绸彩的鹅笼子。做完了这些纳采的礼仪程序,韩夫人忙把桓子迎进屋内,二人嘘寒叙暖,各问家事,又将韩襄客叫来见过桓子之后,摆酒设宴,对桓子盛情款待。

孟韩两家的亲事,由此就算初步定了下来。接下来,还要做的便是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一步步的婚姻程序。

婚事稍定,孟浩然感到心里似乎石头落地,心情也渐渐变得松闲平静下来。

在孟家屋后的岘山上,有一座道观,在道观里有一个从蜀地来的道士叫参寥子。参寥子来到襄阳之后,听说了浩然文不为仕之事,对浩然很是钦佩,于是,下山前来寻访,二人由此结识。

这天,心情爽朗的孟浩然循山脊而上,不知不觉便走出了好远,抬头一看,参寥子修道的道观,就在前面不远的山峦之间。

道观四周古树参天,浓荫蔽日。孟浩然一路前行,上了两道九级石阶,走进了道观的朱漆大门。他走进大殿上过香火,转身走出大殿,一眼便看见好友参寥子在对他相视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