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山河长吟
14643700000004

第4章 金卷:长安风度(3)

上了楼,进馆最先看到一个“白鹿书坊”,出售陈忠实的各种著作以及陕西其他作家的新作。“陈忠实文学馆”以图片展览和文字说明为主,首先是序言大厅,有前言、馆主的巨幅照片、著作年表及获奖目录。主馆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的标题是:踏过泥泞五十秋——陈忠实的生活道路;第二部分的标题是:独开水道也风流——陈忠实的创作历程;第三部分的标题是:一部民族的秘史——陈忠实与《白鹿原》;第四部分的标题是:原下的日子——陈忠实近年生活与创作;第五部分的标题是:历史与世界——多维视野中的陈忠实及其创作;第六部分的标题是:一个原,两个人——白鹿原,陈忠实与周延波(周延波系西安思源学院院长,作者注)。

使“陈忠实文学馆”显出生动来的,是一组泥塑人物群。这是青年陶艺家李小超根据小说《白鹿原》中“白灵满月”一节的场面创作的,一院子的乡下人围着一张张方桌坐席吃饭,人物动态各异,男女老少夸张变形,使生活气息更浓郁原始。

我在墙壁上看到陈忠实书写自己的一首诗,很有意味,就抄了下来,内容是:“忆昔悄然归故园,无意出世图清闲。骊山北眺熄烽火,古原南倚灼血幡。魂系绿野跃白鹿,身浸滋水濯汗斑。从来浮尘难化铁,十年无言还无言。”这首诗道出了陈忠实的某些心态,他为了创作《白鹿原》,躲在乡下老屋一住就是数年,奈得住寂寞与清苦,终于结出硕果。

作家存世靠得是创作,作品才是无言的丰碑。

“陈忠实文学馆”是2006年12月启动兴建的,这样规模的当代作家文学馆全国不多,这无疑提高了西安思源学院的学术品位和文化含量,周延波院长说:“大楼起而大师至,大师至则大学兴”,真是一种卓见。

下课的铃声响了,学生们涌出教室,图书馆前的喷泉开始运作,水雾流动,造型独特,那种现代园林精巧的工艺智慧与巍峨壮观的图书大楼形成和谐的氛围。

思源学院围墙外就是倾斜下去的坡沟,校园则像一个高高在上的现代山寨。

站在图书大楼的顶层,可以俯瞰周围的远景,视野十分开阔。向西望去,古都西安的高楼密密麻麻层迭排列,呈现出一种国际大都市的宏伟气派。特别高跃的,是电视塔的塔尖,还有体育场的西北第一高楼的楼顶。向南望去,则是山的脊线,近处黑灰的凝重的是沟壑那边的少陵塬,其后浅灰的稍远的蒙胧的起伏的山齿则是秦岭了。

夕阳用金色涂抹着世界。

白鹿书院处于一个地理的高度同时也处于一个精神的高度。

这是我参拜后的感受。

2007年9月21日晚于含光门

西安文化地图之五西安老城内的朝圣之地

冬日的早晨,有些薄雾笼罩着世界。今天是周末,起床时我有了一个想法,步行去城内的各个宗教寺院看看,来个身边的朝圣之旅。吃了早餐出发,9时许,太阳挤破雾纱露出了有点儿朦胧的笑容。我居住的朱雀门,离五星街上的天主堂最近,那么就由近及远、由西向东开始吧。

天主教圣地——天主教南堂

天主教堂的高大巍峨是令人震惊的,站在气势宏伟的大殿前、走进宽阔华丽的颂经堂,环境促使人产生一种敬仰之情。古城西南处五星街上的天主教南堂,是西安地区天主教的总堂,系主教坐堂处。南堂始建于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6年),堂面高17。45米,教堂占地面积700多平米,教堂以西欧罗马式与中国宫殿式相结合,用砖、木、石材料建成,堂内外既有雕刻,又有壁画,属于中西合璧的典型。

南堂过去自已办有学校、医院等服务设施,解放后由政府接管。今年城市建设规划后,学校迁走了,教堂周围一下显得宽阔起来(据说总面积有100多亩)。一些修女们在广场上打扫卫生,看来以后的环境会更好。前不久过圣诞节,南堂搞了一次教友音乐晚会,据说挺不错的。

南堂除了为西安教民服务,还与海内外联系筹资,支持陕南贫困地区的赈灾、救济、教育等事业。

每天早6时,晚7时,周日的12时,教堂里免费举办讲习活动,前来听讲的民众很多,其中有不少是青年人。

在教堂里,不管男女老幼,职位高低,穷人富人,大家都是平等的。忘掉化外红尘,忘掉一切纷争,心灵得到解脱。哪怕是暂时的,有这块净土总能给人一些安慰和舒缓。

佛教尼寺——云居寺

云居寺(又称西五台)与我供职的单位同在莲湖路上。我们藏在莲湖公园后边,云居寺藏在洒金桥街口古都大酒店后边,都属闹市中的净土。

云居寺之大让人叹奇,东西长约一华里,在狭长的台地上,沿地势起伏建了五座佛殿,相传是唐太宗李世民为其母修的朝佛燃香之地。

云居寺一边重建,一边接待信众。每月的农历初二至十一,十六至二十五,都在寺后新修的壮丽的内观禅院(又称佛学院)举办为期10天的内观禅修学习班,信众可自由报名参加,每天交住宿及伙食费100元,修习和听课是免费的。

云居寺开展的内观禅修活动,其规模在国内独一无二。究竟什么是内观禅修呢,寺内有说明:“每个人都在追求安详与和谐,但紧张的生活却让我们疲惫的身心无法安顿。生命宛若一串连续不断的忧虑之锁链,并因此而使得我们的步伐失掉其原本的安然,多想也为心灵放一个假……内观(Vipassana)是印度最古老的禅修方法之一。其意思是如实观察,也就是观察事物真正的面目,它是透过观察自身来净化身心的一个过程。开始的时候,借着观察自然的呼吸来提升专注力,等到觉知渐渐变得敏锐之后,接着就观察身和心不断在变化的特性,体验无常、苦、以及无我的普遍性实相。不管什么人、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修习,没有任何限制、不会因为种族、背景和宗教的不同而有所冲突。内观,让我们去认识和体验生命中的奇迹,让疲倦的心灵去旅行。”

云居寺的住持吉祥法师曾远赴印度、泰国、缅甸求法,在内观法的禅修上有深切体悟。

云居寺的南侧,将修建一座占地约35亩的唐式府院,前台计划修建一条约200米长的唐人文化街。将来,这里会是西安城内最大的风景独特的佛教旅游区。

藏传佛教圣地——广仁寺

广仁寺最近很热闹,前不久从西藏迎请回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佛像和文成公主像,就供奉于寺内,瞻仰的民众很多。

广仁寺在西北城角,沿玉祥门内的顺城巷往北走到头就是。该寺创建于清康四十四年(1705年),至今有两百多年历史,是全国唯一的绿度母主道场。当时,西藏、蒙古、青海、甘肃等地区的活佛、喇嘛前往京城路过陕西时,均住寺瞻礼。

广仁寺系藏传佛教黄教密宗,寺内用藏语诵经咒,每逢农历十月二十四和二十五日,举行纪念宗喀巴成道日灯会,钟鼓齐鸣,梵呗振耳,灯火辉煌,香烟缭绕。

广仁寺面积不大,只有16亩,但寺内的大雄宝殿、藏经殿、法堂三重殿堂,以及两侧的配殿、厢房、跨院等画栋雕梁,十分富丽。院内苍松翠柏,花草葱茏,环境优雅。

广仁寺里保存着文成公主当年带走的佛像的莲花宝座,栽植着百年双叶柏等奇树,点燃着灿灿不灭的长明灯。

唐贞观15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带着印度国王送给唐王朝的国宝释迦牟尼12岁等身佛像,远赴西藏和亲。文成公主赴藏后终身未能再回故乡,死后在藏传佛教中被认为是绿度母化身,受到藏族同胞极大崇敬。如今,等身佛像和文成公主像重回西安,其意义十分深远。

伊斯兰教圣地——清真大寺

从鼓楼内北院门民俗文化小吃街向西拐进化觉巷,穿过琳琅满目的工艺品店铺,就到了清真大寺。此寺是中国建筑最早、规模最大、保存较为完善的清真寺之一。寺内有四个院落,占地1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布局上采取了中国传统的中轴建筑为主、左右建筑对称为辅的的形式,寺内处处是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因而整座寺庙既有中华民族的传统风格,又有伊斯兰教清真寺的格调和特点。

据说,西安有六万多穆斯林,大都居住在清真寺周边。这儿有浓郁的宗教气息,还有比较完整的生活系统,回民办有幼儿园、学校、医院、浴池、饭馆等等,西安有名的小吃,像羊肉泡馍、灌汤包子等诸多美味,都是回民经营的。

前几天是开斋节,西半城的小巷里彩旗飘扬,戴着白帽子的人们纷纷走向清真寺,气氛热烈而又肃穆,挺感染人的。

佛教古寺——卧龙寺

从端履门拐进柏树林街,中部东侧一条小巷里,是卧龙寺,系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卧龙寺历史上以禅宗道场为主,所以门匾上写着“卧龙禅寺”,但也传播其他宗派的经典、教义,被称作“各宗并弘道场”。

卧龙寺创建於汉灵帝时(168—189年)。隋朝时称“福应禅院”,距今已一千八百多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避难西安,太后施银千两重修殿宇,并建立石牌坊一座,宏大精美。慈禧还亲书“慈云悲曰”、“三乘迭耀”匾额赐寺,并为山门书额“敕建十方卧龙禅林”。当时西藏、蒙古的喇嘛、王公们千里迢迢送来各类真品、佛像,其中佛像均诏令送卧龙寺供养,所以,卧龙寺曾经是很辉煌的。如今,寺内还珍藏着佛足迹碑、唐吴道子画观音像碑、明洪武十五年卧龙历史碑、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年)颁赐藏经碑、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年)重修碑等碑石以及古印度贝叶经、宋咸平年间所铸铁钟、西藏喇嘛留赠的大理石香炉等,皆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现在的卧龙寺面积不大,只有15亩,从南往北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法堂等五座殿堂,寺内古木葱郁,雀群在枝间停歇,进香拜佛的人们络绎不绝。

站在卧龙寺内充满古意的院落中,我恍若进入了另一个境地,因为院外数十米处便是车水马龙的街道,想起在西安这座拥有数百万人口的热闹的大都市里,竟然隐藏着好多处幽静的宗教圣地,也是一种奇迹。

道教圣地——湘子庙

南门里西侧的湘子庙街,众人是知道的。但湘子庙,许多人过去不清楚。今年10月,此庙修复后开放,以宏扬湘子文化的全真道观而成为热闹的朝圣之地。

其实,此庙历史悠长了。据有关资料记载,传说湘子庙是“八仙”中的韩湘子出家得道成仙之地,创建于宋,道教界亦说创建于五代,金元时毁于战火,现在湘子庙的格局是定于明代的。自明末到民国初,湘子庙一直香火鼎盛,后经战乱,其殿堂或被占或遭毁。

修复后的湘子庙面积很小,占地2亩半,东西长88米,南北最宽处7米,但形状特别,像一只船泊在街中。街道从前边过来,被菱形山门广场一分为二,人们捧庙而居成巷。现庙内有韩湘子“化苦为甜”的“香泉”,有一年两度花开的古槐,有奇特的“混元石”和“阴阳石”,还有灵官殿、湘祖殿等。

湘子庙是西安老城内现存的惟一道教祖师庙。谓之“一脉道源”。

天临傍晚,我的朝圣之旅结束了。西安是个文化气息浓厚并包容性很强的古城,各种宗教都在这儿有所发展,都在这儿寻找到教义的响应。其实朝圣,重在心灵的虔诚和感受,不一定就要去国外、去西藏、去远方、去名山大川才行,身边的圣地,同样会给我们带来精神的抚慰。

有空就去这些圣地走一走吧,在那清静肃祥的环境中,在那香火飘拂的殿堂里,你灵魂中的浮尘,多少会被过滤过一些。

2006,11,18日

西安文化地图之六西安人的景观大道

西安城南的秦岭峰峦下,有一条宽敞的公路像素练一样系在山脚。它东去出美玉的蓝田,西触宝鸡的眉县,全长百余公里。

这条路上平时车不多,是新手练车的好地方。

这条路风景优美,一边是高耸的终南山,一边是宽旷的关中平原。路两旁生长着繁密地绿化带,在夏秋时节,翠色入眼润心,芳香扑鼻醒脑,一派江南的秀媚。

每逢节假日,这条幽静的素练就飘动起来,人们要经过它进山游玩,要在它旁边的农家乐里娱乐休闲。汽车欢叫着,笑语碰撞着,饭菜飘香着,大大小小的轻轻重重的花纹斑驳的各种鞋底与路面频频相吻,纠缠不休。

我称它是西安人的景观大道。

圣山名寺

环山路的南边,是终南山。它属于秦岭南麓的一部分,是世界闻名的宗教圣山。从古到今,无数的佛教信仰者打远方奔向此山,投师学佛或者隐居静修。我曾在山上遇到台湾、新加坡等处来的一些居士,他们住在山崖下、茅棚间,孜孜苦悟,涵养精神。终南山的风景并不奇绝,但这儿沉淀的文化传统,山野气息,幽僻环境,博厚和神秘,构成了巨大的吸引力,悠久不衰。

沣峪口进去十几里就是净业寺,律宗的祖庭,其地势在长安的寺院中最高,沿着陡峭的石阶爬到半山,出一身汗,才进得寺门。前殿房子不多,但寺后的布局别具一格,有柴门、小院、棋亭、斋室等等,宛若仙境。现在的住持本如法师知识渊博,厦门大学艺术系的高材生,他的思维比较鲜活,颇得南怀瑾的赏识。

子午大道北行数公里是香积寺,净土宗的祖庭,在长安神禾原的西南边缘。旁临潺潺河谷,面朝茫茫畴野,近些年在本昌法师的主持下,广举善事,得到各方面的援助,振修了门庭,立起了牌坊。我每次去香积寺,总要在院门前的场头停留片刻,抬头眺望,终南山晴晰在目,那峰岭之间有烟雾弥起,我仿佛看到森林中执著攀援的云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