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小说艺术技巧
146415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小说这种文学体裁,诞生于诗歌、散文之后(在西方还晚于戏剧),算得是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秋葩”。但后来者居上,早在几百年前,这颗“新星”,就以满月行天之势,吸引着世界上最广大的读者群。进入20世纪以来,虽然日益受到电影、电视及各种通俗读物的猛烈冲击,它却不仅没有像某些悲观论者所预言的那样,出现什么“危机” ,反而像吞服了仙丹圣药似的,依然青春焕发,以勃勃生机,辉耀于世界文苑。并且不断以更加新颖、奇妙的姿致,突现于读者面前,使人耳目一新,刮目相看。

在复苏的我国叙事文学的花圃中,各类小说更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蔚为大观,为“文艺复兴”的新文坛,平添了无限春色。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随着小说的兴旺繁荣,自然引起了广大文艺理论工作者研讨小说艺术规律的兴趣。有的做宏观的鸟瞰,有的做微观的审视,有的侧重理论的研究,有的偏好技巧的探索,也有的现身说法,剖露自身的创作经验与心得——他们见仁见智,孜孜以求,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贡献出许多极有价值的文章及专著,使我们从中获得了极大的教益。

但是,毋庸讳言,我国对小说理论的研究,仍属薄弱环节。诸如:小说的性质与定义,小说的美学特征,小说主题的功能,典型性格的意义,情节在小说创作中的地位,小说结构的主要凭依等等问题,至今尚未取得统一的认识。有些问题甚至众说纷纭,各持一词。有些本来已经十分明确的问题(如人物的塑造,情节的价值,结构的根据等),近年来,在一些“创新派”小说家和理论家的笔下,又成了问题。

有鉴于此,本人才不揣浅陋,愿意同广大小说爱好者一起,对有关小说艺术的许多有争论的问题,共同进行一番探讨,力求在理论上有所前进和提高。另一方面,又用较多的篇幅,对小说创作技巧,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和剖析。

高尔基曾对初学写作者说过这样一番话:“应当研究文学劳动的手法和技巧,只有在掌握了这种技巧的条件下,才有可能赋予材料或多或少完美的艺术形式。”鲁迅虽然讲过“不相信小说作法之类”的话,但他并不否认小说技巧,更不反对研究小说技巧。他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么写’。”他还引用惠列赛耶夫在《果戈理研究》中的话说:“应该这么写,必须从作家们的完成了的作品去领会。那么,不应该那么写的一面,恐怕最好是从那同一作品的未定稿本去学习了。在这里,简直好像艺术家在对我们用实物教授。恰如他指着每一行,直接对我们这样说——‘你看哪,这是应该删去的。这要缩短,这要改作,因为不自然了。在这里,还得加些渲染,使形像更加显豁些’。”鲁迅认为:“这确是极有益的学习方法。”(《不应那么写》,《鲁迅论文学和艺术》第844~845页)

本书正是遵循高尔基及鲁迅等前辈作家的教导,在探讨小说理论的同时,更侧重小说创作技巧的研究。在方法上,以古今中外“有定评的大作家”的作品为范例,抉精发微,从中借鉴“应该怎样写”的方法,并从反面了解“不应该那么写”的道理。以帮助读者提高欣赏水平和写作技巧。

本书在行文中,尽量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并附有专章,对中西小说的几个重大问题,做了比较研究。俾使对这方面比较陌生的朋友,加深了解。

《小说艺术技巧》是个很大的论题。短短篇幅,实难全面周详,只能借一斑而窥全豹,借涓滴而见大海。书中牵涉既广,加之水平有限,估计疏漏必多。敬祈专家、同好及朋友们教正。

作者

1987年7月于潍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