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留学生以拒俄为契机,正式成立“军国民教育会”以来,东京的革命浪潮便如火如荼了。盛夏来临之时,东京的天热得像一个大蒸笼,同学们纷纷赤膊上阵,顾不得太多的体面。然而弘文学院对学生的规定越来越苛刻,他们不准学生赤膊,连沈鸿庆这样老实的学生也开始反感起来。
这晚自修结束后,寿昌田向沈鸿庆和同屋同学们抱怨起学院里的那些“速成班”。他说:“那些‘速成师范’、‘速成警务’,换汤不换药,教育质量反而下降,我们应该向学院提意见去。”寿昌田话音刚落,同屋的王建国马上回应道:“好啊,我们明天向学院提意见去。我们路远迢迢是来学真东西的,怎么就不给我们原定的正规教育?”王建国这么一说,寝室八个同学七嘴八舌起来,每个人都表示出了不满和愤怒。
几天后,同学们谁也没想到学院监督不仅没有听取他们的建议,反而颁布了十二条新规定。其中一条是“无论临时告假归国及暑期归国者,每月须纳金六元半”。这分明是欺负身在异国的穷学生。沈鸿庆正想着暑期回家一趟呢,见到这一新规定影响了自己的利益,便伙同几个学生会干部一起向学院交涉去了。学生会干部个个能说会道,伶牙利齿。然而面对奸刁的监督,能说会道伶牙利齿也没有用,监督断然拒绝了修改规定,并威胁道:“如果你们不同意,可以退学,我不强留。’
学院监督的话一出口,便激怒了沈鸿庆和学生会干部。第二天他们在学院召开学生大会,同学们义愤填膺道:“我们要退学,我们要退学。”同学们退学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这下学院有关负责人慌了神,连连出来打圆场。最后同学们以胜利告终,大大地鼓舞了留学生的士气。
经过集体退学事件后,学院在实行新教育方面有所改进。新教育的一个最重要方面是体育,体育不仅增强体质,更重要的是增强一个人的精神气质。弘文学院院长嘉纳治五郎,是日本柔道运动的创始人。那年春天他在学院开立了他的柔道讲道馆,招收中国留学生参加训练。消息一传出,周树人、许寿裳、寿昌田、沈鸿庆、王建国等三十多名中国留学生报了名。
第一次在柔道讲道馆里上课,嘉纳治五郎对柔道侃侃而谈,仿佛给同学们一块登堂入室的敲门砖。他说:“柔道结合了日本的柔术和中国的武术,有利于锻炼人的灵敏反应能力。它不用任何武器,在打斗中要借用对方的力量,将对手按住、压住或打倒。”接着他又说他为这项运动写的座右铭是“精力善用,自他共荣”。
由于在一起学习柔道,沈鸿庆与周树人很快熟悉了起来。有一天练习完柔道,他和周树人大汗淋漓地往寝室走,但不乏聊天的兴致。周树人一边走一边说:“日本人虽然个子小,但可能正是因为个子小,就特别强调精气神的涵养。他们做事有一种认真的劲头,而中国人却马马虎虎,萎靡不振。西方人将中国人说成东亚病夫,同在东亚的日本人却脱颖而出,正在朝着健康、富强的目标迈进。他们是中国人的榜样,中国人应该在这些方面,向日本人学习。其中办事认真是首先要学习的。”沈鸿庆第一次和周树人聊天,发现周树人一开口便能讲到要害处,够厉害的。他一下子不知如何回答,便道:“中国人马马虎虎,萎靡不振已是劣根性,绝非我们这代人能改变得了,就是下一代人也很难改变,但我们要积极努力地去改变。”周树人赞同地点点头。
对沈鸿庆来说,学习柔道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虽然他长得斯斯文文,但正如周树人所说,一个人“精气神的涵养”很重要。为了练习柔道,沈鸿庆定做了两套白色的练功衣裤。幸亏他的辫子早就剪掉了,不像那些留着辫子练柔道的同学老是出洋相。譬如:王建国那条长辫子就是最碍事的,尽管他一圈一圈地把它盘在头顶,但进入扭打练习时,稍不留意辫子就散落下来了。这时候他不得不停下来整理散乱的辫子。于是尚武的场所,仿佛变成女人梳妆的闺阁了。
有一回,沈鸿庆和王建国练习扭打。两个人抱作一团,沈鸿庆故意将王建国的辫子抓散了。王建国心里觉得很羞辱,盘好了辫子又和沈鸿庆扭打起来。这一次是动真格的。自这一次沈鸿庆和王建国扭打后,王建国终于把辫子剪掉了。剪辫子的呼声越来越高,使得清廷驻日管理学生的监督姚文甫大怒,扬言要停了剪辫子学生的官费,遣送回中国去。这激起了不少学生的愤怒。
学习柔道的这段时间,沈鸿庆常和周树人在一起。尽管在训练中没有多少时间交谈,但有着一种默契的快乐。沈鸿庆发现周树人训练起来动作灵敏,生龙活虎,很有精气神;停下来休息时,也爱和同学们开玩笑。不过多数时候,他喜欢独自呆着,一脸严肃思考的样子。
那天训练休息时,沈鸿庆和周树人坐在地上随便闲聊着。聊到历史上中国人的生命太不值钱,尤其是做异族奴隶时,两颗年轻的心,相对凄然。周树人的眼睛直直地望着远方,仿佛要把那世界望穿了。一会儿,训练又开始了,他们拍拍屁股,站到了队列中。许寿裳站在一边笑嘻嘻地调侃道:“你们在说什么悄悄话?”沈鸿庆说:“你别嫉妒,难道只能你和豫才说悄悄话?”
回到寝室,沈鸿庆在信箱里看到了父亲的来信。父亲没有像先前来信那样责备他剪辫子的事,倒是一味催促他早日回家。看来父亲还是能走出顽固保守的状态,吸收一些革命信息和思想的。这让沈鸿庆感到安慰,心里仿佛是春天的树木盛开着缤纷的花朵。于是吃完晚饭,沈鸿庆急急地赶到图书馆抄《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记》。他明白自己不会像某些留学生那样在实行革命行动中搞武装暴动,抑或是造炸弹,甚至进行暗杀活动;也不会像陶成章、魏兰和龚宝铨那样回国去创建武装起义革命根据地。他的革命行动就是做好《浙江潮》的编辑,把手抄的《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记》托人秘密带回国内去,唤起同胞的民族自觉。
大约到子夜时分,沈鸿庆抄得手骨酸痛地从图书馆出来。月亮明晃晃地悬在天边,微风带着浓浓的醉意吹拂着树叶,天空突然呈现出广袤无垠的空间。沈鸿庆心旷神怡,但一股乡愁浓浓地袭上他的心头。他想起了妻子和女儿,想起了父母和弟弟。尤其,小女儿家寅还没有见过面,让他想得心碎。他想这世界切不断的是血脉的联系,是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