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明伦汇编官常典翰林院部
14638500000007

第7章 名臣列传(2)

唐一

令狐德棻

按唐书本传德棻宜州华原人父熙隋鸿胪卿其先

乃炖煌右姓德棻博贯文史大业末为药城长属乱

不就官淮安王神通据大平宫起兵立总管府署德

棻府记室高祖入关引直大丞相府记室武德初为

起居舍人迁秘书丞帝尝问丈夫冠妇人髻比高大

何邪德棻对曰冠髻在首君之象也晋之将亡君弱

臣强故江左士女衣小而裳大宋武帝受命君德尊

严衣裳随亦变改此近事验也帝然之方是时大乱

后经籍亡散秘书湮缺德棻始请帝重购求天下遗

书置吏称录不数年图典略备又建言近代无正史

梁陈齐文籍犹可据至周隋事多脱损今耳目尚相

及史有所冯一易世事皆汨暗无所掇拾陛下受禅

于隋隋承周二祖功业多在周今不论次各为一王

史则先烈世庸不光明后无传焉帝谓然于是诏中

书令萧瑀给事中王敬业著作郎殷闻礼主魏中书

令封德彝舍人颜师古主隋大理卿崔善为中书舍

人孔绍安太子洗马萧德言主梁太子詹事裴举吏

部郎中祖孝孙秘书丞魏征主齐秘书监窦琎给事

中欧阳询文学姚思廉主陈侍中陈叔达太史令庾

俭及德棻主周整振论撰多历年不能就罢之贞观

三年复诏撰定议者以魏有魏收魏淡二家书为已

详惟五家史当立德棻更与秘书郎岑文本殿中侍

御史崔仁师次周史中书舍人李百药次齐史著作

郎姚思廉次梁陈二史秘书监魏征次隋史左仆射

房元龄总监修撰之原自德棻发之书成赐绢四百

匹迁礼部侍郎兼修国史累进爵彭城县子转太子

右庶子太子承干废坐除名为民召拜雅州刺史又

坐事免会修晋家史房元龄奏起之预柬凡十有八

人德棻为先进故类例多所诹定除秘书少监永徽

初复为礼部侍郎弘文馆学士监修国史迁太常卿

高宗尝召宰相及弘文学士坐中华殿问何修而王

若而霸又当孰先德棻曰王任德霸任刑夏殷周纯

用德而王秦专刑而霸至汉杂用之魏晋以降王霸

两失若用之王为先而莫难焉帝曰今兹何为而要

对曰古者为政清心简事为本今天下无虞年谷丰

衍惟薄赋敛省征役为要又问禹汤桀纣所以兴亡

对曰传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

忽焉然二主惑嬖色戮谏者造炮烙之刑此其所以

亡也帝悦厚赐以答其言迁国子祭酒崇贤馆学士

爵为公以金紫光禄大夫致仕卒年八十四谥曰宪

时又有邓世隆顾引李延寿李仁实皆以史学称当

邓世隆

按唐书本传邓世隆者相州人隋大业末王世充兄

子太戍河阳引为宾客秦王攻洛阳遣书谕太世隆

报书夸慢洛阳平亡命变姓名号隐元先生栖白鹿

山贞观初召授国子主簿与崔仁师慕容善行刘顗

庾安礼敬播俱为修史学士世隆内负罪居不聊太

宗遣房元龄谕曰尔为人作书各忠其主耳我为天

子尚甘心匹夫邪毋有后疑改著作佐郎历卫尉丞

初帝以武功定天下晚始向学多属文赋诗天格赡

丽意悟冲迈十三年世隆上疏请加集录帝谦不许

终著作郎

褚亮

按唐书本传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曾祖湮父玠皆

有名梁陈间亮少警敏博见图史一经目辄志于心

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语异之后王召见使赋

诗江总诸词人在席皆服其工累迁为尚书殿中侍

郎入隋为东宫学士迁太常博士炀帝议改宗庙之

制亮请依古七庙而太祖高祖各一殿法周文武二

祧与始祖而三余则分室而祭始祖二祧不从迭毁

未及行坐与杨元感善炀帝矜己嫉才因是亦贬西

海司户时博士潘徽贬威定主簿亮与俱至陇山徽

死为敛瘗人皆义之后为薛举黄门侍郎举灭秦王

谓曰寡人受命而来嘉于得贤公久事无道君得无

劳乎亮顿首曰举不知天命抗王师今十万众兵加

其颈大王释不诛岂独亮蒙更生邪王悦赐乘马帛

二百段即授王府文学高祖猎亲格虎亮恳愊致谏

帝礼纳其言王每征伐亮在军中尝预秘谋有裨辅

之益贞观中累迁散骑常侍封阳翟县侯老于家太

宗征辽子遂良从诏亮曰畴日师旅卿未尝不在中

今朕薄伐君已老俯仰岁月且三十载眷言及此我

劳如何今以遂良行想君不惜一子于朕耳善居加

食亮顿首谢及寝疾帝遣医中使候问踵相逮卒年

八十八赠太常卿陪葬昭陵谥曰康遂良自有传初

武德四年太宗为天策上将军寇乱稍平乃乡儒宫

城西作文学馆收聘贤才于是下教以大行台司勋

郎中杜如晦记室考功郎中房元龄及于志宁军谘

祭酒苏世长天策府记室薛收文学褚亮姚思廉太

学博士陆德明孔囗达主簿李元道天策仓曹参军

事李守素王府记室参军事虞世南参军事蔡允恭

颜相时著作郎摄记室许敬宗薛元敬太学助教盖

文达军谘典签苏勖并以本官为学士七年收卒复

召东虞州录事参军刘孝孙补之凡分三番递宿于

合下悉给珍膳每暇日访以政事讨论坟籍榷略前

载无常礼之间命阎立本图像使亮为之赞题名字

爵里号十八学士藏之书府以章礼贤之重方是时

在选中者天下所慕向谓之登瀛洲

李延寿

按唐书本传李延寿者世居相州贞观中累补太子

典膳丞崇贤馆学士以修撰劳转御史台主簿兼直

国史初延寿父太师多识前世旧事常以宋齐梁陈

齐周隋天下参隔南方谓北为索虏北方指南为岛

夷其史于本国详佗国略往往訾美失传思所以改

正拟春秋编年刊究南北事未成而殁延寿既数与

论撰所见益广乃追终先志本魏登国元年尽隋义

宁二年作本纪十二列传八十八谓之北史本宋永

初元年尽陈祯明三年作本纪十列传七十谓之南

史凡八代合二书百八十篇上之其书颇有条理删

落酿辞过本书远甚时人见年少位下不甚称其书

迁符玺郎兼修国史卒尝撰太宗政典调露中高宗

观之咨美直笔赐其家帛五十段藏副秘阁仍别录

以赐皇太子云李仁实魏州顿丘人官至左史着格

论通历等书行于时

顾引

按唐书本传引苏州吴人父览仕隋秘书学士引永

徽中累迁起居郎兼修国史以撰太宗实录劳加朝

散大夫弘文馆学士论次国史加朝请大夫封余杭

县男终司文郎中子琮武后时为天官侍郎同凤阁

鸾台平章事卒后曰琮不幸令虽不举哀然朕以股

肱特废视事一日

崔融

按唐书本传融字安成齐州全节人擢八科高第累

补宫门丞崇文馆学士中宗为太子时选侍读典东

朝章疏武后幸嵩高见融铭启母碣叹美之及已封

即命铭朝觐碑授著作佐郎迁右史进凤阁舍人时

有司议关市行人尽征之融上疏谓周官九赋其七

曰关市以市多淫巧而关通末游欲止抑之故加税

耳然唯敛工商而不及往来今一切通取则事不师

古且四人异业旧矣复动而摇之市者兼受善恶也

若甚则细人无所容细人无所容久必为乱天下之

关必险道市必要津豪宗恶少在焉闻一旦变法或

致骚动恐南走蛮北走狄今江津河浒列铺率税检

覆稽留加主司僦略邀丐则商人废业魏晋齐隋所

不行况陛下乎如有师兴费广虽倍筭商旅加敛齐

人可也后纳之张易之兄弟颇延文学士融与李峤

苏味道麟台少监王绍宗降节佞附易之诛贬袁州

刺史召授国子司业与修武后实录劳封清河县子

融为文华婉当时未有辈者朝廷大笔多手敕委之

其洛出宝图颂尤工撰武后哀册最高丽绝笔而死

时谓思苦神竭云年五十四赠卫州刺史谥曰文膳

部员外郎杜审言为融所奖引为服缌麻六子其闻

者禹锡翘禹锡开元中中书舍人赠定州刺史谥曰

贞翘礼部尚书赠荆州大都督谥曰成孙巨右补阙

亦有文名曾孙从

刘子元

按唐书本传子元名知几以元宗讳嫌故以字行年

十二父藏器授古文尚书业不进父怒楚督之及闻

为诸兄讲春秋左氏冒往听退辄辨析所疑叹曰书

如是儿何怠父奇其意许授左氏逾年遂通览群史

与兄知柔俱以善文词知名擢进士第调获嘉主簿

武后证圣初诏九品以上陈得失子元上书讥每岁

一赦或一岁再赦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又言君不

虚授臣不虚受妄受不为忠妄施不为惠今群臣无

功遭遇辄迁至都下有车载斗量把推囗脱之谚又

谓刺史非三载以上不可徙宜课功殿明赏罚后嘉

其直不能用也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

踵相及子元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

苏味道李峤见而叹曰陆机豪士之流乎周身之道

尽矣子元与徐坚元行冲吴兢等善尝曰海内知我

者数子耳累迁凤阁舍人兼修国史中宗时擢太子

率更令介直自守累岁不迁会天子西还子元自乞

留东都三年或言子元身史臣而私著述驿召至京

领史事迁秘书少监时宰相韦巨源纪处讷杨再思

宗楚客萧至忠皆领监修子元病长官多意尚不一

而至忠数责论次无功又仕偃蹇乃奏记求罢去因

为至忠言五不可曰古之国史皆出一家未闻藉功

于众唯汉东观集群儒纂述无主条章不建今史司

取士滋多人自为荀袁家自为政骏每记一事载一

言阁笔相视含毫不断头白可期汗青无日一不可

汉郡国计书上太史副上丞相后汉公卿所撰先集

公府乃上兰台故史官载事为广今史臣唯自询采

二史不注起居百家弗通行状二不可史局深籍禁

门所以杜颜面防请谒也今作者如林傥示褒贬曾

未绝口而朝野咸知孙盛取嫉权门王劭见雠贵族

常人之情不能无畏三不可古者史氏各有指归故

司马迁退处士进奸雄班固抑忠臣饰主阙今史官

注记类囗监修或须直辞或当隐恶十羊九牧其令

难行四不可今监者不肯指授修者又不遵奉务相

推避以延岁月五不可又言朝廷厚用其才而薄其

礼至忠得书怅惜不许楚客等恶其言诋切谓诸史

官曰是子作书欲致吾何地始子元修武后实录有

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不听自以为见用于时而志不

遂乃着史通内外四十九篇讥评今古徐坚读之叹

曰为史氏者宜置此座右也又尝自比扬雄者四雄

好雕虫小伎老而为悔吾幼喜诗赋而壮不为期以

以述者自名雄准易作经当时笑之吾作史通俗以

为愚雄着书见尤于人作解嘲吾亦作释蒙雄少为

范逡刘歆所器及闻作经以为必覆酱瓿吾始以文

章得誉晚谈史传由是减价其自感慨如此子元内

负有所未尽乃委国史于吴兢别撰刘氏家史及谱

考上推汉为陆终苗裔非尧后彭城丛亭里诸刘出

楚孝王囗曾孙居巢侯般不承元王按据明审议者

高其博尝曰吾若得封必以居巢绍司徒旧邑后果

封居巢县子乡人以其兄弟六人俱有名号其乡曰

高阳里曰居巢累迁太子左庶子兼崇文馆学士皇

太子将释奠国学有司具仪从臣着衣冠乘马子元

议古大夫以上皆乘车以马为騑服魏晋后以牛驾

车江左尚书郎辄轻乘马则御史劾治颜延年罢官

乘马出入闾里世称放诞此则乘马宜从服之明

验今陵庙巡谒王公册命士庶亲迎则盛服冠履乘

辂车他事无车故贵贱通乘马比法驾所幸侍臣皆

马上朝服且冠履惟可配车故博带褒衣革履高冠

是车中服囗而镫跣而鞍非唯不师于古亦自取惊

流俗马逸人颠受嗤行路太子从之因着为定令开

元初迁左散骑常侍尝议孝经郑氏学非康成注举

十二条左证其谬当以古文为正易无子夏传老子

书无河上公注请存王囗学宰相宋璟等不然其论

奏与诸儒质辩博士司马贞等阿意共黜其言请二

家兼行惟子夏易传请罢诏可会子贶为大乐令抵

罪子元请于执政元宗怒贬安州别驾卒年六十一

子元领国史且三十年官虽徙职常如旧礼部尚书

郑惟忠尝问自古文士多史才少何耶对曰史有三

长才学识世罕兼之故史者少夫有学无才犹愚贾

操金不能殖货有才无学犹巧匠无楩楠斧斤弗能

成室善恶必书使骄君贼臣知惧此为无可加者时

以为笃论子元善持论辩据明锐视诸儒皆出其下

朝有论着辄豫殁后帝诏河南就家写史通读之称

善追赠工部尚书谥曰文六子贶餗汇秩迅回

按大唐新语刘子元直史馆时宰相萧至忠纪处讷

等并监修国史子元以执政秉权事多掣肘辞以着

述无功求解史任奏记于至忠等其略曰伏见每汲

汲于劝诱勤勤于课责云经籍事重努力用心或岁

序已奄何时辍手纲维不举督课徒勤虽威以判骨

之刑勖以悬金之赏终不可得也语云陈力就列不

能者止仆所以比者布怀知已历囗群公屡辞载笔

之官欲罢记言之职者正为此耳当今朝号得人国

称多士蓬山之下良直差肩芸阁之间英奇接武仆

既功亏刻鹄笔未获麟徒殚太官之膳虚索长安之

米乞以本职还其旧居多谢书请避贤路文多不

尽载至忠惜其才不许宗楚客恶其正直谓诸史官

曰此人作书如是欲置我于何地子元着史通二十

篇备陈史册之体

按册府元龟刘子元为著作郎修史元宗开元四年

十一月与吴兢撰修睿宗实录二十卷则天实录三

十卷中宗实录二十卷以闻

吴兢

按唐书本传兢汴州浚仪人少厉志贯知经史方直

寡谐比惟与魏元忠朱敬则游二人者当路荐兢才

堪论撰诏直史馆修国史迁右拾遗内供奉神龙中

改右补阙节闵太子难奸臣诬构安国相王与谋朝

廷大恐兢上言文明后皇运不殊如带陛下龙兴恩

被骨肉相王与陛下同气亲莫加焉今贼臣日夜阴

谋必欲置之极法相王仁孝遭荼苦哀毁以陛下为

命而自托于手足若信邪佞委之于法伤陛下之恩

失天下望芟刈股肱独任胸臆可为寒心自昔剪伐

宗支委任异姓未有不亡者秦任赵高汉任王莽晋

家自相鱼肉隋室猜忌子弟海内麋沸验之覆车安

可重迹且根朽者叶枯源涸者流竭子弟国之根源

可使枯竭哉皇家枝干夷芟略尽陛下即位四年一

子弄兵被诛一子以罪谪去惟相王朝夕左右斗粟

之刺苍蝇之诗不可不察伏愿陛下全棠棣之恩慰

罔极之心天下幸甚迁起居郎与刘子元徐坚等并

职元宗初立收还权纲锐于决事群臣畏伏兢虑帝

果而不及精乃上疏曰自古人臣不谏则国危谏则

身危臣愚食陛下禄不敢避身危之祸比见上封事

者言有可采但赐束帛而已未尝蒙召见被拔擢其

忤旨则朝堂决杖传送本州或死于流贬由是臣下

不敢进谏古者设诽谤木欲闻己过今封事谤木比

也使所言是有益于国使所言非无累于朝陛下何

遽加斥逐以杜塞直言道路流传相视怪愕夫汉高

祖赦周昌桀纣之对晋武帝受刘毅桓灵之讥况陛

下豁达大度不能容此狂直耶夫人主居尊极之位

颛生杀之权其为威严峻矣开情抱纳谏诤下犹惧

不敢尽奈何以为罪且上有所失下必知之故郑人

欲毁乡校而子产不听也陛下初即位犹有褚无量

张廷珪韩思复辛替否柳泽袁楚客等数上疏争时

政得失自顷上封事往往得罪谏者顿少是鹊巢覆

而凤不至理之然也臣诚恐天下骨鲠士以谠言为

戒挠直就曲斫方为刓偷合苟容不复能尽节忘身

纳君于道矣夫帝王之德莫盛于纳谏故曰木从绳

则正后从谏则圣又曰朝有讽谏犹发之有梳猛虎

在山林藜藿为之不采忠谏之有益如此自古上圣

之君恐不闻己过故尧设谏鼓禹拜昌言不肖之主

自谓圣智拒谏害忠桀杀关龙逢而灭于汤纣杀王

子比干而灭于周此其验也夫与治同道罔不兴与

乱同道罔不亡人将疾必先不甘鱼肉之味国将亡

必先不甘忠谏之说呜呼惟陛下深监于兹哉隋炀

帝骄矜自负以为尧舜莫己若而讳亡憎谏乃曰有

谏我者当时不杀后必杀之大臣苏威欲开一言不

敢发因五月五日献古文尚书帝以为讪己即除名

萧瑀谏无伐辽出为河西郡守董纯谏无幸江都就

狱赐死自是謇谔之士去而不顾外虽有变朝臣钳

口帝不知也身死人手子孙剿绝为天下笑太宗皇

帝好悦至言时有魏征王珪虞世南李大亮岑文本

刘洎马周褚遂良杜正伦高季辅咸以切谏引居要

职尝谓宰相曰自知者为难如文人巧工自谓己长

若使达者大匠诋诃商略则芜辞拙迹见矣天下万

机一人听断虽甚忧劳不能尽善今魏征随事谏正

多中朕失如明鉴照形善恶毕见当是时有上书益

于政者皆粘寝殿之壁坐望卧观虽狂瞽逆意终不

以为忤故外事必闻刑戮几措礼义大行陛下何不

遵此道与圣祖继美乎夫以一人之意综万方之政

明有所不烛智有所不周上心未谕于下下情未达

于上伏惟以虚受人博览兼听使深者不隐远者不

塞所谓辟四门明四目也其能直言正谏不避死亡

之诛者特加宠荣待以不次则失之东隅冀得之桑

榆矣寻以母丧去官服除自陈修史有绪家贫不能

具纸笔愿得少禄以终余功有诏拜谏议大夫复修

史睿宗崩实录留东都诏兢驰驿取进梓宫以父丧

解宰相张说用赵冬曦代之终丧为太子左庶子开

元十三年帝东封太山道中数驰射为乐兢谏曰方

登岱告成不当逐狡兽使有垂堂之危朽株之殆帝

纳之明年六月大风诏群臣陈得失兢上疏曰自春

以来亢阳不雨乃六月戊午大风拔树坏居人庐舍

传曰敬德不用厥灾旱上下蔽隔庶位逾节阴侵于

囗则旱灾应又曰政悖德隐厥风发屋坏木风阴类

大臣之象恐陛下左右有奸臣擅权怀谋上之心臣

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故曰人主与人权犹倒

持太阿授之以柄夫天降灾异欲人主感悟愿深察

天变杜绝其萌且陛下承天后和帝之乱府库未充

冗员尚繁户口流散法出多门赇谒大行趋竞弥广

此弊未革实陛下庶政之阙也臣不胜惓惓愿斥屏

群小不为慢游出不御之女减不急之马明选举慎

刑罚杜侥幸存至公虽有旱风之变不足累圣德矣

始兢在长安景龙间任史事时武三思张易之等监

领阿贵朋佞酿泽浮辞事多不实兢不得志私撰唐

书唐春秋未就至是丐官笔札冀得成书诏兢就集

贤院论次时张说罢宰相在家修史大臣奏国史不

容在外诏兢等赴馆撰录进封长垣县男久之坐书

事不当贬荆州司马以史草自随萧嵩领国史奏遣

使者就兢取书得六十余篇累迁洪州刺史坐累下

除舒州天宝初入为恒王傅虽年老衰偻甚意犹愿

还史职李林甫嫌其衰不用卒年八十兢叙事核

号良史晚节稍囗牾时人病其太初与刘子元撰

定武后实录叙张昌宗诱张说诬证魏元忠事颇言

说已然可赖宋璟等邀励苦切故转祸为忠不然皇

嗣且殆后说为相读之心不善知兢所为即从容谬

谓曰刘生书魏齐公事不少假借奈何兢曰子元已

亡不可受诬地下兢实书之其草故在闻者叹其直

说屡以请蕲改辞曰徇公之情何名实录卒不改世

谓今董云

崔沔

按唐书本传沔字善冲京兆长安人后周陇州刺史

士约四世孙自博陵徙焉纯谨无二言事亲笃孝有

才章擢进士举贤良方正高第不中者诵訾之武后

敕有司覆试对益工遂为第一再补陆浑主簿入调

吏部侍郎岑羲叹曰君今郄诜也荐为左补阙性舒

迟进止雍如也当官则正言不可得而诎睿宗召授

中书舍人以母病东都不忍去固辞求侍更表陆浑

尉郭邻太乐丞封希颜处士李喜以代己处诏改虞

部郎中俄检校御史中丞请发太仓粟及减苑囿鸟

兽所给以赈贫乏人赖其利监察御史宋宣远与卢

怀慎姻家恃以弄法姚崇子彝留司东都通宾客招

贿赂沔将按劾崇怀慎方执政共荐沔有史才转着

作郎去其权盖惮之也久之为太子左庶子母亡受

吊庐前宾客未尝至柩室语人曰平生非至亲不升

堂入谒岂以存亡变礼耶中书令张说数称之服除

迁中书侍郎元宗以仙州数丧刺史欲废之沔请治

舞阳舞阳故樊哙国也更为樊州帝不纳州卒废沔

既喜论得失或曰今中书宰相承制虽侍郎贰之取

充位而已沔曰百官分职上下相维以成至治岂可

俯首怀禄邪凡诏敕曹事多所异同说不悦出为魏

州刺史雨潦败稼沔弛禁便人召还分掌吏部十铨

以左散骑常侍为集贤修撰历秘书监太子宾客是

时太常议加宗庙豆又欲增丧服于是卿韦绦请

坐增豆至十二外祖服大功舅小功堂姨若舅舅

母袒免沔曰祭祀上矣古者饮食必先严献未有火

化故有毛血之荐未有曲蘗故有元酒之奠后王作

为酒醴牺牲以致馨香故有三牲八簋五齐九献神

道主敬可备而不敢废也虽曰备物而节制存焉钘

俎豆簠簋尊罍之实皆周时馔其用通宴飨宾客

而周公与毛血元酒同荐于先祖晋卢谌家祭礼所

荐皆晋时常食不纯用古此圣贤变文而通其情也

然当时饮食不可阙于祭明矣国家清庙时享礼馔

具设周制也古物存焉园寝上食时膳备列汉法也

它珍极焉职贡来祭致远物也有新必荐顺时令也

苑囿躬稼所收搜狩亲中莫不荐而后食尽诚敬也

若此至矣无以加矣诸珍羞鲜物第敕有司悉使着

于令因宜而荐不必加豆以为嗛也大羹古食也

盛于古器和羹常馔也盛于时器毛血盛于盘元酒

盛于尊未有荐时馔而用古器者古质而今文便事

也故加豆未足天下美物而措诸庙徒近侈耳鲁

丹桓公之楹刻其桷春秋非之班固称墨家出于清

庙是以贵俭然清庙不奢旧矣太常所谓臣所未安

又太常言爵小不及合执持至难沔曰礼有以小为

贵者献以爵是也然今不及制则非礼自有司之陋

也随失制宜不待议而革云又言礼本于家正家正

而天下定家不可以贰故父以尊崇母以厌降是以

内服齐斩外服缌尊名所加不过一等今古不易之

道也昔辛有适伊川见被发而祭知其将戎礼先亡

也比制唐礼推广舅恩故弘道以来国命再移于外

姓本礼验亡可不戒哉时职方郎中韦述户部郎中

杨伯成礼部员外郎杨仲昌监门兵曹参军刘秩等

议与沔合又诏中书门下参裁于是宗庙豆坐各

六姨若舅小功舅母缌麻堂姨袒免余仍旧制每朝

廷有疑议皆咨逮取衷卒年六十七赠礼部尚书谥

曰孝沔俭约自持禄廪随散宗族不治居宅堂作陋

室铭以见志子佑甫至宰相别传

于休烈

按唐书于志宁传志宁曾孙休烈机鉴融敏善文章

与会稽贺朝万齐融延陵包融齐名开元初第进士

又擢制科历秘书省正字吐蕃金城公主请文籍四

种元宗诏秘书写赐休烈上疏曰戎狄国之寇经籍

国之典也戎之生心不可无备昔东平王求史记诸

子汉不与之以史记多兵谋诸子杂诡术也东平汉

之懿戚尚不示征战之书今西戎国之寇雠安可贻

以经典且吐蕃之性慓悍果决善学不回若达于书

则知战深于诗则知武夫有师干之试深于礼则知

月令有废兴之兵深于春秋则知用师诡诈之计深

于文则知往来书檄之制此何异假寇兵资盗粮也

臣闻鲁秉周礼齐不加兵吴获乘车楚屡奔命丧法

危邦可取鉴也公主下嫁异国当用夷礼而反求良

书恐非本意殆有奸人劝导其中若陛下虑失其情

示不得已请去春秋夫春秋当周德既衰诸侯盛强

征伐竞兴情伪于是乎生变诈于是乎起有以臣召

君取威定霸之事诚与之国之患也狄固贪婪贵货

易土正可锡以锦彩厚以金玉无足所求以资其智

疏入诏中书门下议侍中裴光庭曰吐蕃不识礼经

孤背国恩今求哀稽颡许其降附渐以诗书陶以声

教斯可致也休烈但见情伪变诈于是乎生不知忠

信节义亦于是乎在帝曰善遂与之累迁起居郎直

集贤殿学士比部郎中杨国忠为宰相斥不附己者

出为中部郡太守肃宗立休烈奔行在擢给事中迁

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帝谓曰良史者君举

必书朕有过失顾卿何如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

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于时经大盗后史籍燔休

烈奏国史开元实录起居注及余书三千八百余篇

藏兴庆宫兵兴焚炀皆尽请下御史核史馆所由购

府县有得者许上送官一书进官一资一篇绢十匹

凡数月止获一二篇唯韦述以其家藏国史百三十

篇上献中兴文物未完休烈献五代论讨着旧章天

子嘉之转工部侍郎仍修史宰相李揆矜己护前羞

与同史任为等列奏徙休烈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

修撰以卑下之休烈安然无屑意干元初始诏百官

元日冬至于光顺门贺皇后休烈奏周礼有命夫朝

人君命妇朝女君自显庆以来则天皇后甫行此礼

而命妇与百官杂处在礼不经帝罢之代宗嗣位甄

别名品元载称其清谅拜右散骑常侍兼修国史加

礼仪使迁太常卿累进工部尚书封东海郡公虽历

清要不治产性恭俭仁爱无喜愠之容乐贤下善推

毂士甚众年老笃意经籍嗜学不厌妻韦卒天子嘉

休烈父子着儒行诏赠韦国夫人葬给卤簿鼓吹岁

中休烈亦卒年八十一帝为叹息赠尚书左仆射谥

曰元遣谒者就第宣慰为儒者荣二子益肃及休烈

时相继为翰林学士益天宝初及进士第肃终给事

中赠吏部侍郎肃子敖字蹈中擢进士为秘书省校

书郎杨凭李墉吕元膺相继辟幕府元和初拜监察

御史五迁至右司郎中进给事中左拾遗庞严为元

稹李绅所厚与蒋防俱荐为翰林学士李逢吉诬绅

罪逐之而出严为信州刺史防汀州刺史敖封还诏

书缙绅意申严枉及驳奏下乃论贬严太轻众皆嗤

噪逢吉乃厚敖三迁至户部侍郎出为宣歙观察使

敖修谨家世用文学进初为时所称及居官无所建

明不遻物以自容名益减卒赠礼部尚书四子球珪

琮皆清显琮知名庞严者字子肃寿州寿春人第

进士举贤良方正策第一拜拾遗辞章峭丽累迁驾

部郎中知制诰坐累出复入稍迁太常少卿太和五

年权京兆尹强干不阿贵势然贪利溺声色卒于官

蒋乂

按唐书本传乂字德源常州义兴人徙家河南祖

开元中弘文馆学士父将明天宝末辟河中使府安

禄山反以计佐其帅全并潞等州两京陷被拘乃阳

狂以免虢王巨引致幕府历侍御史擢左司郎中国

子司业集贤殿学士乂性锐敏七岁时见庾信哀江

南赋再读辄诵外祖吴兢位史官乂幼从外家学得

其书博览强记逮冠该综群籍有史才司徒杨绾尤

称之将明在集贤值兵兴图籍殽舛白宰相请引乂

入院助力整比宰相张镒亦奇之署集贤小职乂料

次逾年各以部分得善书二万卷再迁王屋尉充太

常礼院修撰贞元十年擢右拾遗史馆修撰德宗重

其职先召见延英乃命之张孝忠子茂宗尚义章公

主母亡遗言丐成礼帝念孝忠功即日召为左卫将

军许主下降乂上疏以为墨缞礼本缘金革未有夺

丧尚主者缪盭典礼违人情不可为法帝令中使者

谕茂宗之母之请乂意殊坚帝曰卿所言古礼也今

俗借吉而婚不为少对曰俚室穷人子旁无至亲乃

有借吉以嫁不闻男冒凶而娶陛下建中诏书郡县

主当婚皆使有司循典故毋用俗仪公主春秋少待

年不为晚请茂宗如礼便帝曰更思之会太常博士

韦彤裴堪谏曰婚礼主人几筵听命称事立文谓之

嘉所以承宗庙继后嗣也丧礼创巨者日久痛甚者

愈迟二十五月而毕谓之凶所以送死报终示有节

也故夫义妇听父慈子孝昔鲁侯改服晋襄墨缞缘

金革事则有权变安有释缞服衣冕裳去垩室行亲

迎以凶渎嘉为朝廷爽法疏入帝迂其言促行前诏

然心嘉又有守十八年迁起居舍人转司勋员外皆

兼史任帝尝登凌烟阁视左壁颓剥题文漫缺行纔

数字命录以问宰相无能知者遽召乂至答曰此圣

历中侍臣图赞帝前口以诵补不失一字帝叹曰虽

虞世南默写列女传不是过会诏问神策军建置本

末中书讨求不获时集贤学士甚众悉亡以对乃访

乂乂条据甚详宰相高郢郑珣瑜叹曰集贤有人哉

明日诏兼判集贤院事父子为学士儒者荥之顺宗

既葬议祧庙有司以中宗中兴之君当百代不迁宰

相问乂乂曰中宗即位春秋已壮而母后篡夺以移

神器赖张东之等国祚再复盖曰反正不得为中兴

凡非我失之自我复之为中兴汉光武晋元是也自

我失之因人复之晋孝惠孝安是也今中宗与惠安

二帝同不可为不迁主有司疑曰五王有安社稷功

若迁中宗则配飨永绝乂曰禘祫功臣乃合食太庙

中宗庙虽毁而禘祫并陈太庙此则五王配食与初

一也由是迁庙遂定迁兵部郎中与许孟容韦贯之

删正制敕三十篇为开元格后敕李锜诛诏宗正削

一房属籍宰相召乂问一房自大功可乎答曰大功

锜之从父昆弟其祖神通有功配飨于庙虽裔孙之

恶而忘其勋不可自囗可乎曰囗者锜昆弟其父若

幽死社稷今以锜连坐不可执政然之故罪止锜及

子息无旁坐者未几改秘书少监复兼史馆修撰与

孤独郁韦处厚修德宗实录以劳迁右谏议大夫裴

囗罢相而李吉甫恶囗以尝监修故授乂太常少卿

久之迁秘书监累封义兴县公卒年七十五赠礼部

尚书谥曰懿乂在朝廷久居史职二十年每有大政

事议论宰相未能决必咨访之乂据经义或旧章以

参时事其对允切该详初以是被遇终亦忤贵近介

介不至显官然资质朴直遇权臣秉政辄数岁不迁

尝疏裴延龄罪恶及拒王叔文当世高之结发志学

老而不厌虽甚寒暑卷不释于前故能通百家学尤

明前世沿革家藏书至万五千卷初名武宪宗时因

进见请曰陛下今日偃武修文群臣当顺承上意请

改名乂帝悦时讨王承宗兵方罢乂恐天子锐于武

亦因以讽他日帝见侍御史唐武曰命名固多何必

曰武乂既改之矣更曰庆群臣乃知帝且猒兵云乂

论撰百余篇五子系伸偕知名仙佶皆位刺史

韦述

按唐书本传述弘机曾孙家厨书二千卷述为儿时

诵忆略遍父景骏景龙中为肥乡令述从到官元行

冲景骏姑子也为时儒宗尝载书数车自随述入其

室观书不知寝食行冲异之试与语前世事孰复详

谛如指掌然使属文受纸辄就行冲曰外家之宝也

举进士时述方少仪质陋侻考功员外郎宋之问曰

童子何业述曰性嗜书所撰唐春秋三十篇恨未毕

他唯命之问曰本求茂才乃得迁固遂上第开元初

为栎阳尉秘书监马怀素奏述与诸儒即秘书续七

志五年而成述好谱学见柳冲所撰姓族系录每私

写怀之还舍则又缮录故于百氏源泒为详乃更撰

开元谱二十篇累除右补阙张说既领集贤院荐述

为直学士迁起居舍人从封泰山奏东封记有诏褒

美先是诏修六典徐坚构意岁余叹曰吾更修七书

而六典历年未有所适及萧嵩引述撰定述始摹周

六官领其属事归于职规制遂定初令德棻吴兢

等撰武德以来国史皆不能成述因二家参以后事

遂分纪传又为例一篇嵩欲蚤就复奏起居舍人贾

登著作佐郎李锐助述绸绩逮成文约事详萧囗士

以为谯周陈寿之流改国子司业充集贤学士累迁

工部侍郎封方城县侯述典掌图书余四十年任史

官二十年淡荣利为人纯厚长者当世宗之接士无

贵贱与均蓄书二万卷皆手校定黄墨精谨内秘书

不逮也古草隶帖秘书古器图谱无不备安禄山乱

剽失皆尽述独抱图史藏南山身陷贼污伪官贼平

流渝州为刺史薛舒所困不食死广德初甥萧直为

李光囗判官诣阙奏事称旨因理述仓卒囗逼能存

国史贼平尽送史官于休烈以功补过宜蒙恩宥有

诏赠散骑常侍韦氏之显者孝友词学则承庆嗣立

邃音乐有万石达礼仪则叔夏史才博识有述所著

书二百余篇行于时弟逌迪学业亦亚述与逌对为

学士与迪并礼官搢绅高之时赵冬曦兄弟亦各有

名张说尝曰韦赵兄弟人之杞梓云

柳芳

按唐书本传芳字仲敷蒲州河东人开元末擢进士

第由永宁尉直史馆肃宗诏与韦述缀辑吴兢所次

国史会述死芳绪戒之兴高祖讫干元凡百三十篇

叙天宝后事弃取不伦史官病之上元中坐事徙黔

中后历左金吾卫骑曹参军史馆修撰然芳笃志论

着不少选忘厌承寇乱史籍沦缺芳始谪时高力士

亦贬巫州因从力士质开元天宝及禁中事具识本

末时国史已送官不可追刊乃推衍义类仿编年法

为唐历四十篇颇有异闻然不立褒贬义例为诸儒

讥讪改右司郎中集贤殿学士卒子登冕

按册府元龟柳芳为右金吾卫骑曹参军史馆修撰

代宗命芳撰皇室系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