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和谷文集
14638000000004

第4章 沉浸

当我读完一篇散文佳作的时候,常常掩卷沉思,那般或浓或淡的情致是怎样感染了我的?其中是一种什么东西使我心绪万端而放它不下呢?

我曾试图透过或朴讷或流利的文字,捕捉作者灵感的羽翼,窥察作者孕育和分娩这篇作品时的心境。可以想见。作者创作意识的冲动,思维与想象,应该说是沉浸在了他所要倾诉的事物中的。

你要写风景,应该沉浸在风景中,好像把脸埋在一堆被雨淋湿的树叶中,感觉到它们的无限的清凉、它们的芬芳、它们的气息一样。只有把自己的人的感情,沉浸到对自然的感觉中去,使你的内心世界,你的爱,你的悲欢完全同自然相适应,风景描写才不是藻饰,而会给你的散文作品添加分量。

风景,是有色彩的。往往,人们赋予各种色彩以特定的情绪和趣味。红、橙、黄的温暖和热烈,青、蓝、紫的沉静和寂冷,绿色的平和与蓬勃,白色的纯净与洁雅,都给作品以某种精彩,某种色调。从而,使意境的主色调产生情景交融、和谐统一的诗意美。

空旷的天空里,流涨着的只是些灰白的云,云层缺处,原也看得出半角的天,和一点两点的星,但看起来最饶风趣的,却仍是欲藏还露,将见仍无的那半规月影。这时候江面上似乎起了风,云脚的迁移,更来得迅速了,而低头向江心一看,几多散乱着的船里灯光,也忽明忽灭地变换了位置。

这是郁达夫的《钓台的春昼》中的一段文字。其中既有对自然风物的精微的感受和描绘,又有作者寂寥、落寞的情怀的隐约抒发。

有的散文习作,不完全懂得这一点。他们笔下的风景,是属于别人作品中的风景,属于别人在特定的环境和情绪里所涵映的色彩,与自己所要描写的内容格格不入,或者不够和谐。有的则堆砌描写辞典里的漂亮的成语,或激昂,或华丽,或低哀,或绮靡,重外表而轻内涵,弄成了没有生命力的塑料花。

这就是通过自己潜心地观察、体验、感受,捕捉富有形象性的东西,从而写出经过自己感情过滤的风景来,使读者亲切地感到你内心的闪光。这样,你的作品,就不是一层镀金的箔纸,而是立体的活鲜鲜的画面了。

散文的意境,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构成的。作者心中起伏的情思。波澜变化,仪态万千,不是一个固定的物事轮廓能够如量表出,只有大自然的全幅生动的山川草木,云烟明晦,才足以表达人们胸襟里的蓬勃无尽的情感气韵。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现出种种色相,如摩尼珠,幻出多样的美。

同是写日本的樱花,冰心的《樱花赞》不施曲笔,没有隐墨,围绕赞字,反复言之,以悦畅的审美感情和隽丽的情思,道出春天在日本就是沉浸在弥漫的樱花气息里!而杨朔的《樱花雨》,从一个细微的易被疏略的生活人物的点上去获取审美体验,探究生活的底蕴,感慨日本人常常把生命比做樱花,悲叹生命的短促。刘白羽的《樱花散记》,则是以炽烈的审美感情,放笔纵书,洋洋洒洒,写出了樱花的那种蕴蓄着日本人民革命精神与革命热情。

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

往事不能追回,它只能在想象中复现。并且,往后它只会越来越远,只有生活中的某些片断有时在记忆中特别鲜明地复现出来。这种折射,多为散文作品所涉猎,成为抒情散文的重要题材。

习作者的散文,不少忆往之作,总是为趋时去虚设往事,给人一种千篇一律的雷同感。似乎,总是为了说明同一种意义,即忆苦思甜,或仅仅歌咏童心的天真。写法上,大都是个人履历表的流水账,昨天、今天、明天的程式。

应该说,同样生活在一个时代,而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童年,自己的生活际遇,自己的快乐与不幸。如同一棵树上的千万片树叶一样,都不可能完全相同,你要抓住往事复现的一瞬,让意念沉浸于具体的事象中,打捞沉淀了的记忆,以小观大,以宏见微,找出其中独特的人生体验来。

鲁迅在《朝花夕拾小引》中写道: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意味留存。它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这其中的屡次忆起,旧来的意味以及时时反顾,是完全沉浸在思乡之情中的。试想,你或被儿时的摇篮所沉醉,或被青春的微风所抚慰,或被某种悲痛的寒意所刺透,应该说是付出了感情的代价,已经成为你精神经验的一部分。那些曾经有过但已消逝了的东西,牢固地保存在有着巨大能量的记忆里,在心上留下自己的标志和刻痕。

在往事复现的一瞬来到的时候,你不要轻易放过它,要牢牢地抓住,让思绪久久地屡次沉浸在那些境况中,反复咀嚼那些时间所储藏的干果。在时时反顾中所寻找到的那种当初的感觉,往往会是你一篇散文的主导旋律。这样,在你的作品必要时,某一个细微的不曾料到的东西,也会突然生动地浮现出来,落到纸上去。

一个人在沿着自己年龄的阶梯往上攀登时,他就会感到流年似水。而沉浸在意念中.会使他对人生有一种艺术性的认识。这种折射的忆念被现时所渗透,形成概括和强化了的各种感觉,用趋于成熟的文字表现出来,当是不错的散文作品,给人以希望,以启迪。

读一些初学写作者的散文,有的文通字顺,书写严整,所要表露的思想和人物、事件、场景都似乎寻不出毛病,却抓不住人,缺乏艺术感染力。相反,有的散文习作尽管有错别字,语句甚至有不通顺的地方,但作品形象生动,有着真情实感,从里面渗透出一种雍雍陶陶的文学气氛和潜在的情味,似一泓幽蓝的蓄潭。

如果说散文外在的诗意因素来自氛围的话,那么其内在的诗意因素必然是情韵所致了。一篇散文佳品,总是善于寻找能够使读者沉浸于某种情绪、某种心境的节奏、词汇和语句,从而创造出扑朔清远、深蕴淡出的情味。

思想像一颗看不见的种子,落在艺术家的心灵上,于是从这丰饶的土壤里,在一定形式内,在充满美和生命的形象中,滋生、发展,终至出现了一个完全特殊的、整个的、自成一体的世界(别林斯基语)。外露只不过是散文意境的外壳,而内向才是它的血肉。仅求得文字流畅,结构完整是不行的,其中必须有一股感情灌注着,流动着。沉浸于这一股感情,如实地去抒写这一股感情,便是散文作品抒情特征的所在。

抒写感情,并不在于堆砌快乐、痛苦之类字眼,要紧的是将引起你的感情的原因和经过,无论外界的事物或是内心的变化,都照当时所感受到的写出来就是了。

对于抒情散文来说,创造氛围是为了艺术抒情,是为了透露和引出作品内在的情韵,以获得捕魂摄魄的抒情魅力。所以,沉浸于特定的心境去构想,去运笔,是至关重要的。

作为构成意境主体的氛围与情韵,则是作者体察生活、提炼诗意、倾吐情思、布局熔裁以及驾驭语言艺术多方面综合的结果,是作者政治思想、艺术修养、美学趣味的具体表现。要写好散文,必须潜心地从这些方面做起。

沉浸!成色十足的散文,之所以具有感染力,就在于它那种内在的情感火焰。

作者先沉浸在你所要描绘的艺术天地里,读者的心绪,才有可能沉浸在你的作品里。

《长安》198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