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明伦汇编官常典兵部部
14636100000002

第2章 汇考(2)

宋兵部设尚书侍郎统兵部职方驾部库部郎中员

外之属

按宋史职官志兵部掌兵卫仪仗卤簿武举民兵厢

军土军蕃军四夷官封承袭之事舆马器械之政天

下地土之图凡仪卫大朝会用黄麾大仗文德殿视

朝及册命王公大臣用黄麾半仗紫宸殿受外国使

朝用黄麾角仗文德殿发册用黄麾细仗卤簿有大

驾法驾小驾皆掌其数及行列先后之仪为图以授

有司凡武选之制仿贡举之法先联其什伍而教之

以战为民兵材不中禁卫而足以执役为厢军就其

乡井募以御盗为土军以老疾而裁其功力之半为

剩员团结以御戎为洞丁为义军弩手属羌分隶边

将为蕃兵籍其名数而颁其禁令大将出征奏捷则

告于庙破贼则露布以闻凡招置厢禁军及州郡屯

营三衙迁补守戍军吏转补文武官白直宣借皆掌

之其属三曰职方曰驾部曰库部旧判部事一人以

两制充掌三驾仪仗卤簿图春秋释奠武成王庙及

武举岁终以义军弓箭手户数上于朝国初掌千牛

备身殿中省进马籍元丰设官十尚书侍郎各一四

司郎中员外郎各一元佑初省驾部郎中一员以职

方兼库部绍兴改元诏职方库部互置郎官一员兼

尚书掌兵卫武选车辇甲械厩牧之政令以天下郡

县之图而周知其地域凡陈卤簿设仗卫饬官吏整

肃蕃夷除授奉行其制命凡军兵以名籍统隶者阅

习按试选募迁补及武举校试之事皆总之侍郎为

之贰郎中员外郎参掌之大礼则尚书充卤簿使大

祀奉鱼牲及俎视朝则侍郎执班簿对立小祀则郎

中员外郎荐囗并彻分案九置吏四十有七凡蕃夷

属户授官封袭之事皆掌之建炎三年并卫尉寺隶

焉分案十曰赏功曰民兵卫曰厢兵曰人从看详曰

帐籍告身曰武举曰蕃官曰开拆曰知杂曰检法干

道裁减吏额共置三十人续诏将下班祗应并进义

校尉守阙进义副尉进武校尉守阙进武副尉并隶

兵部许于殿前司抽差下班祗应文字人吏六名赴

部行遣

侍郎掌贰尚书之事南渡长贰互置续置侍郎二员

绍兴常置一员

郎中 员外郎参掌本部长贰之事建炎三年诏兵

部兼职方驾部兼库部隆兴元年诏驾部兵部郎官

共一员兼领自是四司合为一矣厥后间或并置若

从军或将命于外则假以为宠焉

职方郎中 员外郎掌天下图籍以周知方域之广

袤及郡邑镇寨道里之远近凡土地所产风俗所尚

具古今兴废之因州为之籍遇闰岁造图以进四夷

归附则分隶诸州度田屋钱粮之数以给之分案三

置吏五旧判司事一人以无职事朝官充掌受闰年

图经国初令天下每闰年造图纳仪鸾司淳化四年

令再闰一造咸平四年令上职方转运画本路诸州

图十年一上绍熙三年职方驾部吏额通入兵部库

部并作四十二人

驾部郎中 员外郎掌舆辇车马驿置囗牧之事大

礼戒有司具五辂凡奉使之官赴阙视其职治给马

如格官文书则量其迟速以附步马急递总内外监

牧籍其租入多寡孳产登耗凡市马于四夷者溢岁

额则赏之分案六置吏十有三建炎三年并太仆寺

隶焉

库部郎中 员外郎掌卤簿仪仗戎器供帐之事国

之武库隶焉凡内外甲仗器械造作缮修皆有法式

若御大庆文德殿应用卤簿名数前期以戒有司祭

祀丧葬则给以等差总卫尉寺金吾仗司兵匠之数

考其功罪岁月而以法升降之分案四置吏九

金制征讨大事都元帅府枢密院主之尚书省设兵

部尚书侍郎统郎中员外郎掌兵籍军器城隍镇戍

囗驿仪仗及郡邑障塞之事

按金史百官志六部国初与左右司通署天眷三年

始分治兵部尚书一员正三品侍郎一员正四品郎

中一员从五品员外郎二员从六品掌兵籍军器城

隍镇戍囗牧铺驿车辂仪仗郡邑图志险阻障塞远

方归化之事

凡给马者从一品以上从八人马十匹食钱三

贯十四文从二品以上从五人马七匹食钱二贯

九十八文从三品以上从三人马五匹钱一贯五

百十一文从五品以上从二人马四匹钱九百六

十八文从七品以上从一人马三匹钱六百十七

文从九品以上从一人马二匹钱四百六十文无

从人减七十八文御前差无官者视从五品省差

若有官者人支钱四百五十一文有从人加六十

八文走马人支钱百五十七文赦书日行五百里

此天兴近鉴所载之制也泰和六年置递铺其制

该军马路十里一铺铺设四人内铺头一人铺兵

三人以所辖军射粮军内差充腰铃日行三百里

凡元帅府六部文移以囗递省递牌子入铺转送

主事二员从七品

贞佑五年以承发司管勾兼汉人主事令史二

十七人内女直十二人译史三人通事二人

兵部属司四方馆使正五品副使从六品掌提控诸

路驿舍驿马并陈设器皿等事

都元帅府

掌征讨之事兵罢则省天会二年伐宋始置太

和八年复改为枢密院

都元帅一员从一品左副元帅一员正二品右副元

帅一员正二品元帅左监军一员正三品元帅右监

军一员正三品左都监一员从三品右都监一员从

三品经历一员都事一员知事一员正七品

见兴定三年

检法一员从八品

元帅府女直令史十二人承安二年十六人汉

人令史六人译史三人女直译史一人承安二年

二人通事女直三人后作六人承安二年复作三

人汉人二人

正隆六年海陵南伐立三道都统制府及左右领军

大都督将三十二总管有神策神威神捷神锐神毅

神翼神勇神果神略神锋武胜武定武威武安武捷

武平武成武毅武锐武扬武翼武震威定威信威胜

威捷威烈威毅威震威略威果威勇之号泰和六年

伐宋权设平南抚军上将军正三品至殄寇果毅都

尉从六品凡九阶曰平南抚军上将军平南冠军大

将军平南龙骧将军平南虎威将军平南荡江将军

殄寇中郎将殄寇郎将殄寇折冲都尉殄寇果毅都

尉军还罢

置令译史八十人正三十三人余四十七人从

本府选擢

元光间招义军置总领使从五品副使从六品训练

官从八品正大二年更总领名都尉升秩为四品四

年又升为从三品有建威折冲振武荡寇果毅殄寇

虎贲鹰扬破虏之名

枢密院

天辅七年始置于广宁府天会三年下燕山初

以左企弓为使后以刘彦宗初犹如辽南院之制

后则否

泰和六年尝改为元帅府枢密使一员从一品掌凡

武备机密之事枢密副使一员从二品

泰和四年置二人后不为例

签书枢密院事一员正三品同签枢密院事一员正

四品

大定十七年增一员寻罢明昌初复增一员寻

又省三年九月复增一员

经历一员从五品

兴定三年置

都事一员正七品掌受事付事检勾稽失省署文牍

兼知宿直之事架阁库管勾一员正八品知法二员

从八品掌检断各司取法之事余检法同

枢密院令史女直十二人汉人六人三品官子

弟四人吏员转补二人译史三人通事三人回纥

译史一人曳剌十五人

元制设枢密院掌天下兵甲机密之务而郡邑城池

山川屯牧驿递之政则统于兵部征伐之事则设行

枢密院

按元史百官志枢密院秩从一品掌天下兵甲机密

之务凡宫禁宿卫边庭军翼征讨戍守阅差遣举

功转官节制调度无不由之世祖中统四年置枢密

副使二员佥书枢密事一员至元七年置同知枢密

院事一员院判一员二十八年始置知院一员增院

判一员又以中书平章商量院事大德十年增置知

院二员同知五员副枢五员佥院五员同佥三员院

判二员至大三年知院七员同知二员副枢二员佥

院一员同佥一员院判二员革去议事平章延佑四

年以分镇北边增知院一员五年增同知一员后定

置知院六员从一品同知四员正二品副枢二员从

二品佥院二员正三品同佥二员正四品院判二员

正五品参议二员正五品经历二员从五品都事四

员正七品承发兼照磨二员正八品架阁库管勾一

员正九品同管勾一员从九品掾史二十四人译史

一十四人通事三人司印二人宣使一十九人铨写

二人蒙古书写二人典吏一十七人院医二人

客省使秩从五品大使二员副使二员至元十四年

置大使一员十六年增一员二十一年置副使一员

延佑五年增一员天历元年又增一员寻定置大使

二员从五品副使二员从六品令史二人

断事官秩正三品掌处决军府之狱讼至元元年始

置断事官二员八年增二员十九年又增一员二十

年又增二员大德十一年又增四员皇庆元年断事

官省二员后定置断事官八员正三品经历一员从

七品令史六人译史一人通事知印奏差典吏各一

行枢密院国初有征伐之事则置行枢密院大征伐

则止曰行院为一方一事而设则称某处行枢密院

或与行省代设事已则罢

四川行枢密院中统四年始置设官二员管四川军

民课税交钞打捕鹰房人匠及各投下应管公事节

制官吏诸色人等并军官迁授征进等事始置于成

都至元十年又于重庆别置东川行枢密院设官一

员十三年并为一院寻复分东川行院十六年罢两

川行院二十八年复立四川行院于成都

江南行枢密院至元十年罢河南省统军司汉军都

元帅山东行院置荆湖等路行院设官三员淮西行

院设官二员掌调度军马之事十二年罢行院十九

年诏于扬州岳州俱立行院各设官五员二十一年

立沿江行院二十二年立江西行院马军戍江州步

军戍抚州二十八年徙岳州行院于鄂州徙江淮行

院于建康其后行院悉并归行省

甘肃行枢密院至大四年置行院于甘州为甘肃等

处行枢密院设官四员提调西路军马后以甘肃省

丞相提调遂罢行院

河南行枢密院致和元年分置专管调遣之事天历

元年罢

岭北行枢密院天历二年置知院一员同知二员副

枢一员佥院二员同佥一员院判二员经历一员都

事二员蒙古必阇赤四人掾吏二人怯里马赤一人

知印一人宣使四人掌边庭军务凡大小事宜悉从

裁决

右卫秩正三品中统三年初置武卫至元元年改为

侍卫八年改为左右中三卫掌宿卫扈从兼屯田国

有大事则调度之二十年增都指挥使一员副都指

挥使一员二十一年置佥事二员大德十一年增都

指挥使二员副都指挥使一员至大元年增都指挥

使三员副都指挥使一员四年省都指挥使五员副

都指挥使二员后定置都指挥使三员正三品副都

指挥使二员从三品佥事二员正四品经历二员从

七品知事二员照磨一员俱从八品令史七人译史

通事知印各一人又其属十有五

镇抚所镇抚二员

行军千户所十秩正五品达鲁花赤十员副达鲁花

赤十员千户十员副千户十员弹压二十员百户二

百员知事十员

弩军千户所一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

弹压二员百户十员

屯田左右千户所二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二员千户

二员弹压二员百户四十员

教官二蒙古字教授一员儒学教授一员掌诸屯卫

行伍耕战之暇使之习学国字通晓书记初由枢府

选举后归吏部

兵部尚书三员正三品侍郎二员正四品郎中二员

从五品员外郎二员从六品掌天下郡邑邮驿屯牧

之政令凡城池废置之故山川险易之图兵站屯田

之籍远方归化之人官私刍牧之地囗马牛羊鹰隼

羽毛皮革之征驿乘邮运祗应公廨皂隶之制悉以

任之世祖中统元年以兵刑工为右三部置尚书二

员侍郎二员郎中五员员外郎五员总领三部之事

至元元年别置工部以兵刑自为一部尚书四员侍

郎三员郎中如旧员外郎五员三年并为右三部五

年复为兵刑部尚书二员省侍郎二员郎中如故员

外郎一员七年始列六部尚书一员侍郎仍旧郎中

一员员外郎仍一员明年又合为兵刑部十三年复

析兵部二十三年定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以二员

为额至治三年增尚书一员主事二员蒙古必阇赤

二人令史十四人回回令史一人怯里马赤一人知

印二人奏差八人典吏三人其属附见

大都陆运提举司秩从五品掌两都陆运粮斛之事

至元十六年始置运粮提举司延佑四年改今名提

举二员从五品副提举一员从七品吏目一员司吏

六人委差一十人海王庄七里庄魏家庄腊八庄四

所各设提领一人用从九品印

管领随路打捕鹰房民匠总管府秩从三品达鲁花

赤一员总管一员副总管二员经历知事各一员提

控案牍一员吏属令史六人初太祖以随路打捕鹰

房民户七千余户拨隶旭烈大王位下中统二年始

置至元十二年阿八合大王遣使奏归朝廷隶兵部

管领本投下大都等路打捕鹰房诸色人匠都总管

府秩正三品掌哈赞大王位下事大德八年始置官

吏皆王选用至大四年省并衙门以哈儿班荅大王

远镇一隅别无官属存设不废定置府官达鲁花赤

二员总管一员同知一员副总管一员知事一员提

控案牍一员令史四人译史二人奏差二人典吏一

人其属东局织染提举司秩从五品达鲁花赤一员

提举一员副达鲁花赤一员副提举一员提控案牍

一员司吏二人

随路诸色民匠打捕鹰房等户都总管府秩从三品

达鲁花赤一员总管一员同知一员经历一员知事

一员提控案牍兼照磨一员令史六人译史一人知

印通事一人奏差二人掌别吉大营盘事及管领大

都路打捕鹰房等户至元三十年置延佑四年升正

三品

管领本位下打捕鹰房民匠等户都总管府秩正三

品达鲁花赤一员总管一员副达鲁花赤一员同知

一员副总管一员判官一员经历一员知事一员提

控案牍兼照磨一员令史六人译史通事知印各一

人掌别吉大营盘城池阿哈探马儿一应差发薛彻

干定王位下事泰定元年始置

通政院秩从二品国初置驿以给使传设脱脱木孙

以辨奸伪至元七年初立诸站都统领使司以总之

设官六员十三年改通政院十四年分置大都上都

两院二十九年又置江南分院大德七年罢至大元

年升正二品四年罢以其事归兵部是年两都仍置

止管达达站赤延佑七年复从二品仍兼领汉人站

赤大都院使四员从二品同知二员正三品副使二

员从三品佥院一员正四品同佥一员从四品院判

一员正五品经历一员从五品都事一员从七品照

磨兼管勾承发架阁一员正八品令史十三人通事

一人知印二人宣使十人上都院使同知副使佥院

判官各一员历经都事各一员品秩并同大都令史

四人译史三人通事一人知印一人宣使十人

廪给司秩从七品掌诸王诸蕃各省四方边远使客

饮食供张等事至元十九年置提领司令司丞各一

明兵部设尚书侍郎统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四司又

设协理京营戎政以尚书或都御史领之

按明会典兵部尚书左右侍郎掌天下武卫官军选

授简练镇戍囗牧邮传舆皂之政令其属初曰司马

曰职方曰驾部曰库部后改司马为武选驾部为车

驾库部为武库职方仍旧俱称清吏司

正官尚书一员左右侍郎各一员

隆庆四年添设协理部事侍郎二员寻罢

协理京营戎政一员

正统十四年始设提督团营以兵部尚书或左

都御史兼领之嘉靖二十年添设兵部尚书一员

专督二十九年改设兵部侍郎一员协理京营戎

政万历九年裁革十一年复设或尚书或侍郎或

右都御史任

首领官司务二员

属官武选司郎中员外郎各一员主事五员

内一员清理军职贴黄一员续黄一员管新官

袭替一员管旧官袭替一员管优给优养官舍

职方司郎中一员员外郎二员主事六员

内一员管山海关一员管清解军十四员轮管

验军巡捕点闸京城九门存恤军士编发军犯及

看本部题本

车驾司郎中员外郎各一员主事三员

内一员督理会同馆一员管理太仆寺收放马

价并各关交兑马匹

武库司郎中员外郎各一员主事二员

内一员管理京卫武学官生国初设子部四曰

司马职方驾部库部设郎中员外郎各一员后改

为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四清吏司改首领官主事

为司官司各二员洪武宣德间添设武选司主事

三员职方司主事四员正统十年添设武选职方

二司郎中各一员协管司事武选司员外郎一员

十四年添设车驾武库二司主事各一员成化三

年添设车驾司郎中一员点闸皇城守卫官军弘

治九年添设武库司员外郎一员嘉靖十二年添

设职方司员外郎一员其添设武选武库司员外

郎及车驾主事后俱革隆庆三年革武库司主事

一员万历九年革武选职方车驾协司郎中及主

事各一员武库司主事一员十一年复主事又复

设车驾司主事一员

所属衙门会同馆大使一员副使二员

内一员后设添

大通关大使一员

武选司郎中员外郎主事分掌武官升调袭替优给

诰囗功赏之事

职方司郎中员外郎主事分掌天下地图及城隍镇

戍营操武举巡逻关津之政

车驾司郎中员外郎主事分掌卤簿仪仗禁卫及驿

传囗牧之事

武库司郎中员外郎主事分掌军政武学及戎器仪

仗辨其出入之数并诸杂行囗务

南京兵部尚书一员侍郎一员

万历三年革十一年复

司务一员

武选司郎中主事各一员

职方司郎中员外郎主事各一员

车驾司郎中员外郎各一员主事二员

武库司郎中主事各一员

所属衙门典牧所提领一员会同馆大使一员大胜

关大使一员

武宗正德七年令南京兵部考察南京锦衣等卫屯

按明会典正德七年令南京兵部会同总督粮储都

御史巡屯御史严察南京锦衣等四十二卫管屯官

如有侵费屯粮作弊害军者即行黜退巡屯御史差

满备注贤否揭帖送南京兵部收候会选之期考察

去留

神宗万历十一年令南京兵部参查附近机务

按明会典凡江淮南北附近南京地方军国机务与

南京兵部相关者万历十一年令遵囗旨及时申报

如有延玩该部参查

皇清

大清会典兵部

国初设六部各以贝勒总理部务后俱撤顺治八

年各部复令亲王郡王兼摄九年亦撤 汉衔

初称承政者后改为尚书参政改为侍郎理事

官改为郎中副理事官改为员外郎额者库改

为主事又初设满洲汉军启心郎后俱裁又初

设他赤哈哈番笔帖式哈番后改设六品七品

八品无顶带笔帖式各部院衙门同

兵部尚书左右侍郎掌天下武职官军选授简

练荫袭镇戍军功邮传之政令其属有四清吏

司曰武选曰职方曰车驾曰武库其首领则有

司务

正官

满汉尚书各一员初制增减不一顺治五年定

满汉各一员

满汉左右侍郎各一员初制增减不一顺治元

年定满汉左右各一员

首领官

满汉司务各一员初设汉司务二员顺治四年

裁一员十五年定满汉各一员

属官

满洲蒙古汉军司官笔帖式不论司分悉听堂

官调拨汉司官仍论司分

满郎中十一员初设八员顺治十二年增三员

蒙古郎中四员

汉军郎中二员

满员外郎十三员初设八员顺治十二年增五

蒙古员外郎四员

汉军员外郎六员

满主事八员堂主事满文二员满汉文二员司

主事四员

汉军堂主事一员

武选清吏司汉郎中一员汉员外郎一员汉主

事一员

职方清吏司汉郎中一员汉员外郎一员汉主

事二员

车驾清吏司汉郎中一员汉主事一员

武库清吏司汉郎中一员汉主事一员

车驾武库二司初设员外郎各一员顺治十一

年裁

满笔帖式六十七员内满文四十八员满汉文

十九员

蒙古笔帖式八员

汉军笔帖式十一员

所属衙门

会同馆大使一员

武选清吏司郎中员外郎主事分掌八旗卫所

土司铨选驻防

诰囗荫袭之事

国朝以武选职方两司分掌内外武职凡八旗屯

京师驻防直省及世职官员銮仪卫京卫牺牲所

诸王府属员在外都司卫所土司皆属之武选

职方清吏司郎中员外郎主事分掌天下舆图

及京营镇戍绿旗武职铨选军政武举会试巡

逻关津之政

车驾清吏司郎中员外郎主事分掌天下水陆

驿递夫马车船驿站钱粮及营伍马匹等事

武库清吏司郎中员外郎主事分掌军令功次

恤赏军器田猎京察武举武生及考用员役发

遣戍军等事

兵部督捕顺治十一年设督捕侍郎理事官掌

八旗逃人及考核捕营之政其属有四司曰东

司西司南司北司其首领则有司务又设司狱

等官

正官

满左侍郎一员

汉左侍郎一员

满汉左右理事官各一员

首领官

满汉司务各一员

属官

满郎中一员

汉郎中一员

满员外郎十五员初设七员顺治十二年增设

每旗各一员

汉军员外郎八员

汉员外郎一员

满主事三员堂主事满文一员满汉文一员司

主事一员

汉军堂主事一员

汉主事六员

满笔帖式三十四员内满文十六员满汉文十

八员

汉军笔帖式十六员

所属衙门

司狱司汉司狱司二员

各司职掌郎中员外郎主事审理直省申解逃

人及巡捕三营缉获贼盗奸宄之事东司设满

汉郎中各一员满主事一员其三司止设满汉

员外主事

每年论俸派拨满汉司官各一员与堂主事查

核直省缉逃记功名数呈堂题叙行文各该巡

抚转行知照地方官

每月挨次轮差汉员外或汉主事一员为提牢

官提督司狱官典钤辖狱卒点视狱囚

总查一年内逃人已获未获数目于每年三月

具题

每年遇热审减等查明事件名数十日类题一

东司专理京营捕务兼司夜巡及每月初三十

七日点查番役有无拿获强窃贼盗案件移咨

户工二部支领给发兵丁月粮并囚粮医药等

项兵丁月粮囚粮医药等数分见户工二部

国初德威广被立法详明缉捕逃人特为创典自

定鼎燕京以来悉遵

太宗文皇帝成宪按事分结顺治十一年始置督捕衙

门设官专理渐定科条其后因事裁酌时有损

益至康熙十年题准重修十二年

复奉

谕旨酌议繁简补所未备十五年

特遣内阁部院大臣会同督捕合新旧则例逐一详

定以示遵行

康熙二十六年

上谕大学士明珠学士禅布额尔赫图舜拜今当军

政之年闻敛取兵丁以为定规馈送兵部此等

情事朕不传旨指明然亟应禁绝又闻每年奏

销兵马册亦称定规敛取兵丁馈送该部此皆

勒索于军民者也其弊亦宜永行禁止可传谕

兵部康熙二十六年十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