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风沙漫笔
14626900000004

第4章 大地史书

三秦大地啊,你的宫殿树起了又倒坍了,你的辉煌消散了便积淀了,你的历史终结了也开始了。除去地上地下之外,还有一沖被称为‘思想或糖神的东西,却是弥漫着的,覆盖古今,三秦大地是中华民族始祖的创史之地,无论地上地下,这里有历史的灿烂。

西安是可以怀古的。

西安这一地名的命名力,就足以使怀想汉唐雄风的人坐立不安,秦岭依旧,华山还在,大雁塔、小雁塔、古城墙在林立的高楼大厦间,依然古风扑面。“八水绕长安”已成过去,西安是中国数以百计的缺水城市中最千渴的,有的墙体已经出现了裂缝。一片土地和一座城市在历经3000多年的辉煌之后,你不能指望这辉煌是永远的。它提醒我们:看三秦大地与古长安,要看它的地底下,要用一种可以穿透的目光。真正的文化有时是断砖碎瓦、竹简残片、锈迹斑斑,真正的文化不一定是街上的流行色、流行调。

只要古风犹在,便有文化积淀。

大地的完整性既是生态的也是人文的,使大地稳固的既有生物多样性,也有文化的凝聚力。我们可以把这一切均称之为生存的根本而且相互缠结,有时表现为草木的根蔓,有时表现为文化的传导。后来的人居其上,能脚踏实地有自豪感,那就是家园感觉。如果再拾得一丁点儿汉唐雄风,不必炫耀只是把玩,便足可以笑傲江湖了。

1974年春天,西杨村农民打井抗旱,掘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第一块陶片时,一个尘封地底2000多年的古代宝库的神秘之门被打开了。这一20世纪地球上最重大的考古发现,其深远意义至少可以同米洛岛上掘出古希腊女神维纳斯的大理石雕像相提并论。它最震慑人心的魅力是一种民族体魄的强健,无与伦比的艺术楕美,以及设计者、工匠们的非凡的想像力。

8000名与真人真马等大的兵马俑分列一号坑、二号坑和三号坑中,一号坑有6000余兵马俑、数十辆战车,在近1.5万平方米的面积内,以九路纵队排列。武士俑着秦时战袍,或手持长矛或腰挎弯刀。手执弩机、腰悬长剑的坚甲武士交叉其间,战马奋首做嘶鸣状,马头如斧削。二号坑为弩、骑、车兵的多兵种混合集群。三号坑中有武士拱卫的彩绘战车,上立四俑。

那些埋伏在地底下的兵马俑,他们是在默默回想吗?

烽火连营,金戈铁马,我们今天诅咒战争,一部人类文明史,有多少篇章写的是战争,以及战争制造出来的英雄豪杰?当然这并不是兵马俑的全部话题,它同时还告诉我们,彼时彼地,炼铁技术已到了相当发达的阶段,雕塑艺术臻于完美,人类生活中的田园牧歌正回荡在大地史书黄河流域……

1978年,美国《国家地理》的署名文章说:

我们面临的是本世纪以来最为壮观的发掘。看到这些雄壮有力、全部莫人大小的人、马塑像从粗糙、湿润的土地中出现,令人永生难忘。在那儿,在中国渭河河岸的黄色土壌下,掩埋着千百尊残缺不全但依旧美丽的赤陶雕像……我们站在雨中,激动得流下热泪,如同每一个面对伟大艺术品的人。

这一篇文章的作者进而写道:

如此大的考古发掘展示了历经战争荣耀的中国历史。我们在这里看到的大军只是一个历史的开端,在不到三里远的地方才是坟墓本身的历史和源头。也许就在那个巨大的坟墓下面埋藏着帝国最大的秘密,以及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最为瑰丽辉煌的宝藏。

其实,秦始皇并非是空前绝后的。中国古代文明史的篇章开启于秦之前,极盛于秦之后。

关中最早出现的全国性都城,是西周的丰京、镐京与秦的咸阳,也是中国城市运动最早、最雄伟的里程碑。周人重视农业,曾经做过尧、舜的农师和农官,相传是最甲种麦的人。《诗经》上曾经写到过,周人耕种的今陕西扶风塬上土地,就连长出来的苦菜也是香甜的,其肥美可想而知。

有了五谷杂粮,就有国泰民安。待到姜太公扶助的周文王逐步向东发展,在沣河西岸建王城丰京。公元前1133年左右,武王即位,在沣河东岸又另造镐京。大约在公元前1121年,武王灭商。从此,丰、镐二京便成为全国最大的都城,也揭开了古都长安史的第一页。

丝绸之路开通后,它的起点便是汉代都城长安。

刘邦于垓下大败项羽登基,并建都关中。咸阳宫阙早已被项羽毁之一炬了,便在渭河南岸大致与咸阳隔河相望的一个名叫长安的乡聚处另建新城。

汉时长安城墙高3.5丈,底部宽1.5丈,周围65里。近代实测周长25公里,面积35平方公里。长安城共有12门,最著名的是东都门,为连接东方通道的城门。由此门向东10余里便是秦轵道亭旧址,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之地。由轵道亭再向东4里便是灞河了,汉唐时代长安人折柳送别之地。“年年柳色,灞陵伤别”,“送客添新恨,听莺忆旧游。赠行多折取,哪得到深秋”,这条河畔,这条河畔的柳树下,曾经走过多少诗人,留下了多少别离名句。

一王一朝一都城。隋代的长安建在汉长安城东南的龙首塬下,又名大兴城。而唐代的长安则又在大兴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周长35公里,面积为今西安旧城的7倍。

其时长安绝无缺水之忧。城中有从城南引来的清明渠、永安渠、黄渠,有从城东引来风的龙首渠。所谓“八水绕长安”,是说渭河自、西向东横贯关中平原,两岸支流众多,如同叶脉一样展开。西安附近更是河流密集,分别流经西安城的东境、西境、南境和北埦的,是泾、渭、灞、洋等八水。清明渠、龙首渠等诸多渠道引八水入城集成池沼,曲江池、聚城池、兴庆池、凝碧池、太液池等星罗棋布,既有充足的饮用水,又得水运之便,还能调节气候。

一个城市有了水就有了生机。

长安天下名城也,八水分流,池曲悠悠。有了水,就有树,古长安就在一片浓浓淡淡的绿阴之中。其时长安城内大街两侧种槐树的居多,诗人元稹住靖安坊说是“落叶添薪仰古槐”。承天门街又名天街,两侧青槐成行,如同大小官吏排列如仪,因而天街又被百姓称为槐衙街。皇宫四周也有很多槐树,青枝绿叶不时探出宫墙,卢纶诗云广九重深锁禁城秋,月过南宫渐映楼。紫陌夜深槐露滴,碧空云尽火星流。”大哉,长安;美哉,青槐!长安也不乏别的树种,折柳送别一时成为风气。居民们喜欢在河旁门前遍植柳树,柳枝变得柔软并泛出绿意时,便是一年一度的春消息了,“东风吹雨过南山,却望千门柳色闲”。那时长安人口云集,胡商众多,东市西市名震中外,空气清新、环埦洁净,你看曹松笔下春天的长安景象就知道了广玉殿朝初退,天街一看春。南山初过雨,北阙净无尘。夹道夭桃满,连沟御柳新。”春天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当“桃花红粉碎,柳絮白云狂”之后,便是“牡丹相次发,城里又须忙”了。

唐德宗时,朝廷有关衙门下令砍伐东门通洛阳大道两旁古槐以造战车,然后栽别树。渭南县尉张造上书抗命说:“近奉文牒,令伐官槐,若欲造车,岂无良木?恭惟此树,其来久远。东西列植,南北成行,辉映秦中,光临关外……拔本塞源,虽有一时之利;根深蒂固,须存百代之规……思人爱树,诗有薄言;运斧操斤,情所未忍。”说得好啊,我们的老祖宗:拔本塞源,虽有一时之利;根深蒂固,须存百代之规。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尽是看花人。”古一长安是绿色的长安,是花朵的长安,是流水盈盈的长安。有贞观之治,有丝路花语,有商贾云集,有使者相聚就不足为奇了。有唐一代,集中国古代诗人、诗歌之大成,那字里行间有中华民族不朽的光荣与梦想。

人说“关中自古帝王都”。

我说“长安道上皆是诗”。

三秦大地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这里必定是发祥之地、发展之地。长安山环水抱,是关中平原地形最为开阔平坦之所在,自《禹贡》起就被指为“上上田”,以后又有“裔壤”之称,司马迁说关中财富占天下十分之六。

关中平原三面环山,东临黄河,山川形势险要,只有函谷关一线开向东方。所谓“陕西踞天下之上游,制天下之命者也。是故以陕西发难,虽微必大,虽弱必强”,只因为山川地理的天然格局,中国历史上先后有西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0个王朝在这里建都,历时1000余年。

“城头变幻大王旗”是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全部。

唐时长安的繁华极至,其实就已经包含有衰落的信息了。

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重心开始移往洛阳、开封,但仍然没有离开黄河,没有一河浊水,哪来五谷丰登?哪有宫殿神庙的金碧辉煌?

三秦大地需要休养生息,阿房宫、未央宫、长安的几度扩建,秦岭一带的高大树木已伐光,伐到蜀地了。

三秦大地演示了这样一个历史事实:王朝兴衰,文化不灭。

老子骑牛出函谷关,介于神话和传说之间。在终南山北麓楼观台设坛讲经,留下了“道德五千言”,即传世的不朽经典《道德经》,并由此发端而成为中国文化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广及宇宙、追问终极、溯源求道、以柔克刚、无为而无不为的老庄一脉,却是毋庸置疑的了。秦岭主峄太白山,那一棵老树是否还记得一个隐者?

孙思邈,今陕西耀县人,生活在陏、唐时代,一生采药行医,力主命贵千金,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晚年隐居太白山,人称一苍生大医。

孙思邈认为“天有四时五行”,“人有四肢五体”,“天可及人,人可及天”,“天有可消之灾,人有可愈之疾”,这就是“推步甲下,度量乾坤,测算阴阳,拿捏分寸”。也正是这个大医隐者,从独特的角度指出“天地有危诊”、“天人之所同”。1400多年前,时当中世纪,三秦大地上发出的此种天人关系的思辨与思考,能不叫人拍案叫绝?

三秦大地啊,你的宫殿树起了又倒坍了,你的辉煌消散了便积淀了,你的历史终结了也开始了。除去地上地下之外,还有一种被称为“思想”或“精神”的东西,却是弥漫着的,如风如雾,似云似雨,覆盖古今。作为汉唐雄风的灵魂,它在地下宫殿也在博物馆里,它还流淌在炎黄子孙的血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