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要淡定,生活要从容
14614100000006

第6章 从容的人生,拿得起放得下(1)

放下便是自在

生活中常听人感叹,童年时很开心,成年后却感到越来越郁闷。究其缘由,竟是懂得多了,拥有的多了,经历得多了,于是烦恼也多了,再也找不到小时候那份单纯的心境。原来,“多了”并不见得就是件好事,人生在世,想要过得轻松一些、自在一些,需要学会适时地用用减法,需要将那些不必要随身携带的东西放下。

放下是一种解脱,也是一种心态的选择。佛经上说,“如何向上,唯有放下”。只有当我们把心中的杂念抛在脑后时,心境才会变得愈加澄清空明,自由自在。因为我们心灵的内存空间是有限的,要想放进更多新的美好的东西,就要不断地放下过去,放下多余的负累,以释放出新的空间。否则,心灵会日趋沉重,连头顶上的天空也会变得压抑起来。一念放下,万般自在。一个懂得放下的人,其烦恼、痛苦、压力、敌人都会少很多,这样的人才能总是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之中。

关于放下,很久以前看过一个故事,至今记忆犹新:有一个4岁的小男孩,他的手被卡在花瓶里,怎么也拿不出来,疼得他哇哇大哭。无奈之下,他的妈妈只好小心翼翼地将花瓶砸破,让他的手解放出来。而小男孩的手这时已经被折腾得通红,却仍然紧紧地攥着小拳头不肯松开。妈妈将小男孩的手掰开,看到手心里紧紧攥着的,是一枚5角钱硬币。妈妈又急又气,半是责怪半是讶异地问他:“刚才为什么不把手松开呢?松开了,手就可以拿出来了啊!”小男孩用童稚的声音回答道:“可是妈妈,我要是松开手,硬币就跑掉了啊!”妈妈听了,哭笑不得,为了一枚5角钱的硬币,她砸烂了一个价值3万元的花瓶。

也许我们都会忍不住笑这个小男孩,觉得他很幼稚,然而,反省自身,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只不过,我们紧紧攥在手里的,是变了形的硬币,是另外一些我们担心一松手就会不见的东西而已。对于小男孩来说,一枚 5角钱的硬币要比3万元的花瓶更珍贵,因为那是属于他的珍宝,但他这种本末倒置的不肯放手的执著实在是可笑的。幸好是一个可以砸碎的花瓶,万一花瓶是铜的、铁的,那他又该怎么办呢?他最终还是要放手。

这么浅显的道理,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心知肚明,可是面对我们自己不肯放弃的“硬币”,我们是否也常常犯下和小男孩一样的错误呢?成年人手中的变了形的硬币,可能是金钱、名利,可能是成就、面子,可能是很多东西,当我们攥着它们时,我们常常也忘了是应该松手应该放下的,不然这“硬币”就会成为沉重的包袱,成为前进的障碍。只有及时放下“硬币”,卸下肩头的包袱,我们才能像下面的富翁一样,与快乐常伴左右:

从前,有一个富翁,他有很多的金银财宝,却唯独没有快乐。于是,他背着这些金银财宝四处去寻找快乐。然而富翁找了很久很久都没有得偿所愿,只好万分沮丧地坐在山路旁唉声叹气。这时,有一个农夫背着一大捆柴从山上走下来,一边走一边哼着小调,看上去很快乐的样子。富翁连忙拦住农夫问道:“我有家财万贯,衣食无忧,却总是不快乐。请问这是为什么呢?”农夫闻言,当即放下沉甸甸的柴草,又指了指富翁背着的金银财宝说:“你想要快乐?很简单,放下!”富翁茅塞顿开,他成日背负着那么多贵重的珠宝,老是害怕自己被人谋害而珠宝被人抢走,整日间忧心忡忡,又怎么会快乐呢?从此,富翁将自己的钱财拿来救济有需要的穷人,当他看到那些人受他帮助而欣喜若狂的时候,他也从中感受到了快乐的味道。

生活在纷纷扰扰尘世中的我们,常常不自觉地背上了各种各样的包袱,有时是想放下却不知该如何放下,有时甚至还自以为是地将它们视为生命中的金银财宝,不舍得放下。殊不知,放不下正是心头苦恼的根源,也是世界变得更为纷扰迷乱的根源。放不下金钱富贵,便带来了心头的欲壑难填,催生了盗窃、贪污、受贿等恶劣罪行;放不下功名利禄,就形成了攀比、嫉妒等心理,造成跑官、买官、贪官等种种社会不良现象;放不下情爱纠葛,就有了痴男、怨女、殉情、妒杀……

很多人总是很辛苦地追求快乐,似乎快乐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不用力去追就得不到。其实快乐从来都在自己身边,只要像故事中的富翁一样放下束缚自己的挂碍,就能拨开云雾,看到快乐的身影。当我们觉得生活不堪重荷的时候,要想解脱出来就得学会放下,放下名利虚荣等一切身外之物,放下无止境的欲望与妄念,放下心头的执著,快乐触手可及。是的,快乐的本质从来都是如此简单,它就在我们的心中,而获得快乐的唯一方法,就是卸下心头的枷锁。

放下也是一门哲学

放下是一种智慧,一种心态,更是一种境界。历史上,许由拒绝尧的让位,跑到颍水边去洗耳朵,是一种放下;范蠡在功成身退后选择与心爱的人隐姓埋名,和西施过着泛舟西湖的逍遥生活,是一种放下;陶渊明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宁可归田隐居,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日子,是一种放下……

佛家有个故事说,小和尚与老和尚一同下山去化缘,过河时遇到了一个想过河却过不了河的姑娘,于是老和尚将姑娘背过了河。当时,小和尚瞠目结舌,心想师父怎么犯了色戒,但他不敢吭声,只是双手合十,默念着阿弥陀佛。过了河后,两人足足走了二十多里路,小和尚终于憋不住了,问老和尚说:“师父,我们是出家人啊,你怎么能背那个姑娘过河呢?”老和尚听了,笑道:“我把姑娘背过河就已经放下了,你怎么到现在还一直‘背’着那个姑娘不肯放下呢?”

的确,世界上许多人就像小和尚一样,别人都已经不在乎了、放下了,他却依然为之耿耿于怀、心事重重。这样活着,怎么会不觉得累呢?做人要像老和尚一样,将姑娘背过河就当即放下,不再挂碍。该放下的人,快放下吧,有些人是必须忘记的。该放下的事,快放下吧,生命中很多事是用来积累的。无论是什么,只要它让你感到烦恼和不自由,那么它就是该放下的,请早点放下。要想快乐,其实只需要放下不快乐。

尼尔.唐纳.沃许曾经在《与神为友》一书中写道:“我不会抓紧任何我拥有的东西!我学到的是,当我抓紧什么东西时,我才会失去它。如果我抓紧爱,我也许就完全没有爱。如果我抓紧金钱,它便毫无价值。想要体验拥有任何东西的唯一方法,就是将它放掉!”

在英国伦敦,有一家非常有名的医院——汤普森急救中心。让这家医院闻名于世的不仅仅是高超的医疗技术,还有一道独特的风景。那就是在医院的大楼上,刻着这样一句话:你的身躯很庞大,但你的生命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心脏。这句话是美国好莱坞影星利奥 .罗斯顿的临终遗言。1936年,他因为心力衰竭被送进了这家医院,抢救他的医生虽然使用了最先进的药物和医疗器械,却最终没能救活他,一颗艺术明星就这样陨落了。

利奥.罗斯顿的疾病源于肥胖,在临终时他说出了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让这家医院的院长为之潸然落泪。为了告诫后人,院长将这句话刻在了医院大楼上。利奥.罗斯顿去世30多年后,美国的石油大亨默尔也因为心力衰竭住进了汤普森急救中心。不过他的运气比罗斯顿好,在一个月的治疗后,他出院了。出院后,默尔当即选择放弃自己经营多年的生意,他卖掉了公司,住进苏格兰的一栋乡间别墅享受生活。1998年,默尔参加汤普森医院的建院百年庆典时,记者问及他当初的选择,他指着刻在大楼上的那句话说:是利奥.罗斯顿提醒了我。默尔后来在传记里说,巨富和肥胖并没有什么两样,不过是获得了超过自己需要的东西罢了。

是的,对我们的生命来说,所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心脏。多余的脂肪会压迫它,使它生病;多余的财富会拖累它,使它疲劳;多余的欲望会束缚它,使它厌倦……放下这些多余的东西,为我们的心脏减轻负荷,就是我们对生命的珍惜。放下,表面上好像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动作,做起来却并不那么容易。会放下的人是成熟的,也是清醒的。佛家云:看破,放下,自在。一个人在经历世事纷纭后终将明白,快乐的秘诀不在获得,而在于放下。当我们放下一粒种子,才有可能收获一棵大树。当我们放下一种执著,才有可能收获自在的感觉。放下不良的生活习惯,身体会健康起来。放下心头的烦恼,才知道什么是快乐。放下对人对事的偏见,与人相处会更轻松。放下,不仅仅是放下那些可见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放下自己心中的种种执念:

有一个人拿了两个精美而昂贵的花瓶来献给佛,希望佛能助他解决烦恼,获得快乐的智慧。佛微眯着眼,说了两个字:放下。于是这个人将左手的花瓶放在了佛面前。佛继续说:放下。这个人又把右手的花瓶放在供桌上,然后静等着佛的训示。没想到佛还是说:放下。“可是我已经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的了,请问我现在要放下什么呢?”这个人疑惑地问道。佛叹息一声说:我让你放下的不是你手中的花瓶,而是你在尘世中执著的心。

懂舍得才懂从容

一个人若想活得从容,活得潇洒,舍得的道理不能不懂。能快乐生活的人,必是领悟了舍得智慧的人。舍得,有舍才有得,要得须先舍。诚然,舍与得同世间的万事万物一样,是矛盾的统一体,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调和的,好比一枚硬币的两面,截然相反,却又不可分割。舍与得也犹如一对孪生兄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依相伴,形影不离。

有人曾说,假如把一个人一生中获得的和失去的相加,得到的结果会是零。这个说法告诉我们,人从来到这个世界到离开这个世界,失去了多少,必然也就得到了多少。反之,亦如此。因此,我们实在没有必要太注重得失。

我们可以试想,如果一个人,总是为得到的骄傲自满,沾沾自喜,或为失去的痛苦懊恼,耿耿于怀,那么可想而知,他的心肯定难以获得安宁。患得患失,是焦虑与烦恼的源泉,也是悠然人生的大忌。明白了舍与得之间的道理,便可以从容面对获得与失去。

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兄弟俩,一人从过世的老父亲那里分得一棵梨树,并靠着梨树的收成维持着全家的生活费用,过着并不富裕但还算安定的生活。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年,老二家的梨树忽然生了虫害,用尽各种办法也没有用,最后梨树枯死了。没有了梨树,就意味着家里丧失了经济来源。老大和媳妇对老二家的遭遇深感同情,但心底里也暗暗庆幸自己家的梨树照料得好,没有弟弟家那么倒霉。老大媳妇逢人便说,还是我们家老大命好,要是我们家梨树没了,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老二媳妇对着梨树痛哭流涕,抱怨着自己的命不好。老二也很茫然,但为了安慰媳妇,便劝说道,别哭了,哭也没用,老话说树挪死人挪活,我们可以到城里去看看,说不定能找到好出路呢!老二一家便收拾行装进了城,租了个小房子住下来。老二找到了一家包子铺打工,老二媳妇在家做家务带孩子。老二是个勤奋又有头脑的人,他一边打工一边学做包子,一年后,他离开包子铺,用攒下来的积蓄和老婆一起开了一家小店。半年后,小包子铺变成了大包子铺,又过了几年,他的生意越做越好,已经成了一位成功的商人。当老二一家回老家看望大哥大嫂时,老大一家还是许多年前的老样子,靠着那棵梨树的收成过日子呢。看到老二衣锦回乡,老大媳妇又妒又悔,她叹息着想,要是当初死的是我家那棵梨树,那现在就是我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啦!

这便是生活里舍与得的辩证法。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去并不见得就是不幸。若无失去,我们的思维可能被局限,我们的脚步可能被桎梏,恰恰是失去,令我们重新审视生活,并因此改变命运,改变人生。

当上帝为你关闭一扇门的同时,她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悟出舍与得的道理,人生的每一天都会充满希望和生气。失去时无须懊恼,这也许正是一个机遇,是全新生活的开始。得到时呢?也无须得意,那可能意味着,我们正与一些更为美好的东西擦肩而过。而当我们将舍与得之间的关系看通透后,我们也就能以平和、坦然的心态,面对生活中得失带来的困扰,参透得失背后的另一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