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论语·中庸·大学
14613700000011

第11章 论语泰伯篇第八

【原文】

子曰:“泰伯①,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②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③。”

【注释】

①泰伯:周代始祖古公亶父的长子。

②三:多次的意思。

③民无得而称焉:百姓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赞扬他。

【译文】

孔子说:“泰伯可以说是品德最高尚的人了,几次把王位让给季历,老百姓都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称赞他。”

【原文】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①,慎而无礼则葸②,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③。君子笃④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⑤不遗,则民不偷⑥。”

【注释】

①劳:辛劳,劳苦。

②葸(xǐ):拘谨,畏惧的样子。

③绞:说话尖刻,出口伤人。

④笃:厚待、真诚。

⑤故旧:故交,老朋友。

⑥偷:淡薄。

【译文】

孔子说:“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说话尖刻。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了。”

【原文】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①!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②而今而后,吾知免夫③!小子!”

【注释】

①启:视,看。

②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出自《诗经》。

③免:免于祸害刑戮。

【译文】

曾参生病了,召集自己的弟子,说:“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诗经》说:‘战战兢兢的,就好像面临着深渊一样,就好像踩在薄冰上一样。’从今以后,我才知道可以免于伤害了!学生们呀!”

【原文】

曾子有疾,孟敬子①问②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③,斯远暴慢④矣;正颜色⑤,斯近信矣;出辞气⑥,斯远鄙倍⑦矣。笾豆之事⑧,则有司⑨存。”

【注释】

①孟敬子:鲁国大夫孟孙捷。

②问:探望、探视。

③动容貌:使自己的内心感情表现于面容。

④暴慢:粗暴、放肆。

⑤正颜色:使自己的脸色庄重严肃。

⑥出辞气:出言,说话。指注意说话的言辞和口气。

⑦鄙倍:鄙,粗野。倍同背,背理。

⑧笾(biān)豆之事:笾和豆均是古代祭祀和典礼中的用具。

⑨有司:指主管某一方面事务的官吏,这里指主管祭祀、礼仪事务的官吏。

【译文】

曾子有病,孟敬子去看望他。曾子对他说:“鸟快死了,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快死了,他说的话是善意的。君子所应当重视的道有三个方面:使自己的容貌庄重严肃,这样可以避免粗暴、放肆;使自己的脸色一本正经,这样就接近于诚信;使自己说话的言辞和语气谨慎小心,这样就可以避免粗野和背理。至于祭祀和礼节仪式,自有主管这些事务的官吏来负责。”

【原文】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①——昔者吾友②尝从事于斯矣。”

【注释】

①校(jiào):同“较”,计较。

②吾友:我的朋友。旧注上一般都认为这里指颜渊。

【译文】

曾子说:“自己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己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知识很充实却好像很空虚;被人侵犯却也不计较——从前我的朋友就这样做过了。”

【原文】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①,可以寄百里之命②,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注释】

①托六尺之孤:孤,死去父亲的小孩叫孤,六尺指15岁以下,古人以七尺指成年。托孤,受君主临终前的嘱托辅佐幼君。

②寄百里之命:寄,寄托、委托。百里之命,指掌握国家政权和命运。

【译文】

曾子说:“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政权托付给他,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啊!”

【原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注释】

①弘毅:刚强果断。

【译文】

曾参说:“士人不可以不刚强果断,因为责任重大、路途遥远。以实行仁德为自己的责任,不是担子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停止,不是路途遥远吗?”

【原文】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译文】

孔子说:“开始于《诗》,立身于礼,完成于乐。”

【原文】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译文】

孔子说:“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原文】

子曰:“好勇疾①贫,乱也。人而不仁②,疾之己甚③,乱也。”

【注释】

①疾:恨、憎恨。

②不仁:不符合仁德的人或事。

③已甚:已,太。已甚,即太过分。

【译文】

孔子说:“喜好勇敢而又恨自己太穷困,就会犯上作乱。对于不仁德的人或事逼迫得太厉害,也会出乱子。”

【原文】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①,其余不足观也已。”

【注释】

①使:假使。

【译文】

孔子说:“如果有周公旦那样的才能和美质,假如骄傲而且吝啬,其他的优点也就不值得看了。

【原文】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①,不易得也。”

【注释】

①谷:古代以谷米作为俸禄。

【译文】

孔子说:“读书三年,还没有当官受禄的念头,这是难得的。”

【原文】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①,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注释】

①见(xiàn):同“现”。

【译文】

孔子说:“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原文】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

【原文】

子曰:“师挚之始①,《关雎》之乱②,洋洋乎盈耳哉!”

【注释】

①师挚之始:师挚是鲁国的太师。“始”是乐曲的开端,即序曲。古代奏乐,开端叫“升歌”,一般由太师演奏,师挚是太师,所以这里说是“师挚之始”。

②《关雎》之乱:“始”是乐曲的开端,“乱”是乐曲的终了。“乱”是合奏乐。此时奏《关雎》乐章,所以叫“《关雎》之乱”。

【译文】

孔子说:“从太师挚演奏的序曲开始,到最后演奏《关雎》的结尾,丰富而优美的音乐在我耳边回荡。”

【原文】

子曰:“狂①而不直,侗②而不愿③,悾悾④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注释】

①狂:急躁、急进。

②侗(tónɡ):幼稚无知。

③愿:谨慎、小心、朴实。

④悾悾(kōnɡ):诚恳的样子。

【译文】

孔子说:“狂妄而不正直,无知而不谨慎,表面上诚恳而不守信用,我真不知道有的人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

【原文】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文】

孔子说:“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不上那样,又会担心丢掉什么。”

【原文】

子曰:“巍巍①乎!舜禹②之有天下也,而不与③焉!”

【注释】

①巍巍:崇高、高大的样子。

②舜禹:舜是传说中的圣君明主。禹是夏朝的第一个国君。传说古时代,尧禅位给舜,舜后来又禅位给禹。

③与:参与、相关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多么崇高啊!舜和禹得到天下,不是夺过来的。”

【原文】

子曰:“大哉!尧①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②之。荡荡③乎!民无能名④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⑤乎!其有文章!”

【注释】

①尧: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君。

②则:效法、为准。

③荡荡:广大的样子。

④名:形容、称说、称赞。

⑤焕:光辉。

【译文】

孔子说:“真伟大啊!尧这样的君主。多么崇高啊!只有天最高大,只有尧才能效法天的高大。(他的恩德)多么广大啊,百姓们真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对他的称赞。他的功绩多么崇高,他制定的礼仪制度多么光辉啊!”

【原文】

舜有臣五人①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②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③,于斯④为盛,有妇人焉⑤,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⑥,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注释】

①舜有臣五人:传说是禹、稷、契、皋陶、伯益等人。

②乱臣:据《说文》:“乱,治也。”此处所说的“乱臣”,应为“治国之臣”。

③唐虞之际:传说尧在位的时代叫唐,舜在位的时代叫虞。

④斯:指周武王时期。

⑤有妇人焉:指武王的乱臣十人中有武王之妻邑姜。

⑥三分天下有其二:《逸周书·程典篇》说:“文王令九州之侯,奉勤于商。”相传当时分九州,文王得六州,是三分之二。

【译文】

舜有五位贤臣,就能治理好天下。周武王也说过:“我有十个帮助我治理国家的臣子。”孔子说:“人才难得,难道不是这样吗?唐尧和虞舜之间及周武王这个时期,人才是最盛了。但十个大臣当中有一个是妇女,实际上只有九个人而已。周文王得了天下的三分之二,仍然侍奉殷朝,周朝的德,可以说是最高的了。”

【原文】

子曰:“禹,吾无间①然矣。菲②饮食而致③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④;卑⑤宫室而尽力乎沟洫⑥。禹,吾无间然矣。”

【注释】

①间:空隙的意思。此处用作动词。

②菲:菲薄,不丰厚。

③致:致力、努力。

④黻冕(fúmiǎn):祭祀时穿的礼服叫黻;祭祀时戴的帽子叫冕。

⑤卑:低矮。

⑥沟洫(xù):沟渠。

【译文】

孔子说:“对于禹,我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了。他的饮食很简单而尽力去孝敬鬼神,他平时穿的衣服很简朴,而祭祀时尽量穿得华美;他自己住的宫室很低矮,而致力于修治水利事宜。对于禹,我确实没有什么挑剔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