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哮喘门
14601500000001

第1章 黄帝素问

脏气法时论

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

【注 肺主周身之气,肾为生气之原也。】

调经论

气有余则喘咳上气。

【注 肺主气而司呼吸,故有余则喘咳上逆。】

阴阳别论

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

【注 魄汗,肺之汗也。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皮毛汗出,而精血仍藏于阴,如魄汗未藏,是夺汗而伤其精血矣。肺脏之阴液外泄,则四脏之阴并逆而起,上熏于肺,使人喘急喉鸣。】

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

【注 二阳,阳明胃也。病本于精血两虚,风热交炽,津液愈竭。火铄金而传为喘急息肩,死不治也。】

平人气象论

颈脉动,喘疾咳曰水。

【注 此视而知其病也。】

大奇论

肺之雍,喘而两胠满。

【注 肺主呼吸,故喘而胠满。】

脉解篇

阳明所谓上喘而为水者,阴气下而复上,上则邪客于脏腑间,故为水也。

【注 阴气下而复上者,谓冬至一阳初生,阴气下降,至五月而阴气复上也。阴气下归于水脏,至阴气从上而渐盛,则水邪随气而升,上客于脏腑之间,故喘而为水也。】

少阴所谓呕咳上气喘者,阴气在下,阳气在上,诸阳气浮,无所依从,故呕咳上气喘也。

【注 少阴寒水在下,君火之气在上,上下水火不交,则诸阳之气上浮,而无所依从矣,是以阳热上逆,而为呕咳气喘之病。】

厥论

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呕血。

【注 阳明气厥则喘,上逆则咳也。】

示从容论

喘咳者,是水气并阳明也。

【注 喘咳者,是下焦之水气,并于阳明之经也。】

生气通天论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注 邪热甚则迫及所生,心主脉,故心烦。肺乃心之盖,故烦则喘喝也。如不烦而静,此邪仍在气分,而气伤神,气虚故多言。天之阳邪,伤人阳气,两阳相搏,故体若燔炭。阳热之邪,得吾身之阴液而解,故汗出乃散也。】

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注 味过于甘则土气实矣,土实则心气不能传之于子,故喘满也。肾主水,其色黑,土亢则伤肾,故色黑而肾气不平。】

阴阳应象大论

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

【注 阳胜乃火热用事,故身热。热在表则腠理闭,热在里则喘粗。阴胜在腹则为之俯,阳胜在背则为之仰,阳胜于周身,则汗不出而热也。此阳热偏胜之死证,故能苟延于冬,而不能幸免于夏。】

脉要精微论

肝脉搏坚而长,色不青,当病坠若搏,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

【注 肝脉盛而色不见者,血蓄于下也,当病坠伤,或为手搏所伤。因血凝胁下,则经气上逆而为喘也。】

玉机真脏论

秋脉不及,则令人喘,呼吸少气而咳,上气见血,下闻病音。

【注 经曰:气并于肺则忧,其不及则令人气虚而喘,呼吸少气而欬。虚气上逆,则血随而上行,虚气下逆,则闻呻吟之病音。】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其气动形,期六月死。真脏脉见,乃予之期日。

【注 阳明气厥,故喘息不便。其气动形者,心病而欲传之于肺。肺主气,故气盛而呼吸动形也。真脏脉见,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予之期日者,当死于壬癸日之中夜也。】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期一月死。

【注 内痛者,肺受其伤。肺之俞在肩背,故痛引肩项也。其脏脉见,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予之期日,当死于庚辛日之薄暮也。】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月囷),真脏脉见,十日[十日 《素问》玉机真脏论作「十月」。]之内死。

【注 真脏脉见大而虚,如羽毛中人肤,病传于心,故期以十日之内死。盖心不受邪,故死之速也。】

经脉别论

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病肺。

【注 肾属亥子而气主闭藏,夜行则肾气外泄,故喘出于肾。肾为本,肺为末,肾气上逆,故淫伤于肺也。】

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

【注 堕则伤筋,筋即为肝,故喘出于肝。木胜土,故淫气害脾。】

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

【注 惊则气乱,故喘出肺。肺者心之盖,故淫气伤心。】

度水跌仆,喘出于肾与骨。

【注 跌则伤骨,骨即为肾,故喘出焉。】

太阴阳明篇

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入六腑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

【注 阳明气厥,则上为喘呼。】

阳明脉解篇

阳明厥则喘而惋,惋则恶人。

【注 阳明之热,上逆于少阴,阴阳相薄,则恐而恶人。】

厥逆连脏则死,连经则生。

【注 如热邪厥逆于上,干于心肺之经而为喘惋者生,干于心肺之脏则死矣。】

逆调论

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夫水者循津液而流也,肾者水脏,主津液,主卧与喘也。

【注 胃之水液,从关而下入于肾者顺也。如阳明逆,不得从其道而下入于肾,则肾之水气,反循津液之道路而上乘于胃,是以胃不和而卧不安也。故曰:肾者水脏,主藏津液,又主卧与喘也。】

举痛论

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

【注 劳则肾气伤而喘息于内,阳气张而汗出于外,外内皆越,故气耗散矣。】

痹论

肺痹者,烦满,喘而呕。

【注 肺痹则烦喘而呕。】

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

【注 心主脉,故痹闭而令脉不通。邪薄心下鼓动,而上干心脏则烦,烦则心下鼓也。肺者心之盖,而心脉上通于肺,故逆气暴上则喘。】

肠痹者,数饮而出不得,中气喘争,时发飧泄。

【注 肠痹,兼大小肠而言。小肠为心之腑而主小便,邪痹干小肠,则火热郁于上而为数饮,下为小便不得出也。大肠为肺之腑而主大便,邪痹干大肠,放上则为中气喘争,而下为飧泄也。】

淫气喘息,痹聚在肺。

【注 淫气而致于喘息,则肺气不藏而痹聚在肺。】

刺禁论

刺缺盆中,内陷气泄,令人喘咳逆。

【注 刺之要,气至而有效。若脉内陷而气反下泄,则为咳喘之逆证矣。经云: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病在大肠。盖大肠为肺之腑也。】

刺膺中陷中肺,为喘逆仰息。

【注 足阳明之俞在膺中,肺经之脉亦循膺中之云门、中府而出。若刺膺中之脉,陷而入深,悞中肺脉,令人喘逆仰息,盖因无故而伤之也。】

水热穴论

水病,下为胕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故肺为喘呼,肾为水肿,肺为逆不得卧。

【注 病水则下为胕肿大腹,上则为喘呼不得卧者,此标本俱病。盖肾为本,肺为标。在肺则为喘呼,在肾则为水肿,肺为气逆,故不得卧也。】

气交变大论

岁火太过,炎暑流行,金肺受邪,民病疟,少气咳喘。

【注 诸戊岁,火运太过则克金,肺受火热,故喘咳也。】

岁金太过,燥气流行,甚则喘咳逆气。

【注 诸庚岁,金运太过则燥气流行,若肃杀太甚,则金气自虚,不能生水,火无所畏,而火气来复,故喘咳逆气,皆肺病也。】

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甚则喘咳。

【注 诸丙岁,寒气流行,故邪害心火。若水淫甚而自伤,故水气上逆而喘咳。】

至真要大论

少阴司天,热淫所胜,民病胸中烦热,嗌干,右胠满,皮肤痛,寒热咳喘,甚则腹大满,膨膨而喘咳。

【注 少阴司天,子午岁也。诸证皆肺金之病,盖火淫则金气伤。】

岁少阴在泉,热淫所胜,民病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

【注 喘不能久立者,火淫肺金也。】

少阴司天,客胜甚则胕肿血溢,疮疡,咳喘。

【注 三之气,乃少阴君火。咳喘,君火之气胜也。】

太阴司天,客胜则首面胕肿,呼吸气喘。

【注 首面胕肿,湿淫于上;呼吸气喘,淫及于内也。】

阳明在泉,主胜则寒厥于肠,上冲胸中,甚则喘不能久立。

【注 寒厥于肠,上冲胸中,甚则喘者,寒气逆乘阳明之大肠,而上及于胸中之肺脏也。】

太阴之复,湿变乃举,饮发于中,咳喘有声。

【注 气极则变,阴湿之气盛也。咳喘有声者,饮乘于肺也。】

诸气忿郁,皆属于肺。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五常政大论

金太过曰坚成。坚成之纪,是谓收引,其病喘喝,胸凭仰息。

【注 秋令主收,是谓收引。其病喘喝,胸凭仰息,金气太盛而肺气实也。】

金不及曰从革。从革之纪,是谓折收,其发咳喘。

【注 金运不及则收,政乃折。欬喘,火刑肺也。】

少阴司天,热气下临,肺气上从,喘呕。

【注 肺之病也。】

六元正纪大论

少阴司天之政,终之气,燥令行,余火内格,肿于上,咳喘。

【注 终气乃阳明燥金司令,故燥令行气交之余,热内格而为咳喘血溢诸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