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新型工业化与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
14464600000011

第11章 中国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所取得的丰硕成果(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60年,我国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自立更生、发展创新的道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今天,当我们昂首、挺胸,欣喜若狂地回顾我国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时,当我们满怀壮志豪情,以大无畏的精神和气魄,站在世界历史制高点,回顾60年所取得的一切辉煌业绩时,当我们用世界眼光,高屋建瓴,运筹帷幄,审时度势,决战千里,驾驭时代潮流时,我们感慨万千,我们联想万千!

尽管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期阶段,尽管我国还处在发展中国家的行列,尽管我国还处在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尽管我国的新型工业化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正是我国的传统工业化与近年来进行的新型工业化,所取得的诸如“两弹一星”、遨游太空的神州载人飞船等一系列重大成果,才使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正真地站立起来了!才有祖国的扬眉吐气!才有人民的安居乐业!

如果过去,因我们在近代史上留下的耻辱和伤痛,而深感耻辱与无能时,因我们在计划经济时代,走了一段弯路,犯了许多错误,而深深自责与莫大遗憾时,今天,又会因我们的国家的惊罕发展成果与强大,因实践证明我们选择的道路与发展战略无比正确时,而深感自豪和骄傲!但是,中国人民,在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绝对不能忘记过去!绝对不能妄自菲薄,绝对不能骄傲自满!我们面临的困难、矛盾与各种阻力还很多,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永恒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是硬道理!中国必须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强大自己,为维护好世界和平,为全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知耻而后勇:卧薪尝胆大力发展我国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前奏曲

2009年9月30日由方烨、张晓芳采写整理发表在《经济参考报》上的《胡鞍钢:60年经济发展让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一文,完全可以说分析了知耻而后勇:卧薪尝胆大力发展我国工业化的前奏曲这一问题。由中国经济50人论坛、新浪财经和清华经管学院联合举办的新浪长安讲坛9月26日再次召开。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所作的题为《中国经济发展60年》的主题演讲,进一步说明1949年前我国“东亚病夫”名副其实。

胡鞍钢说,要讲中国60年来的经济变化,就需要先看看60年前到底中国是个什么样。对此,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比如著名的马歇尔将军,他在1948年2月实际上是美国的国务卿。他当时认为美国倾入大量的援助也无法挽救中国的经济危机,并且认为中国缺乏原料资源和工业资源,难以成为一流的强国。

1949年8月,接替马歇尔担任美国国务卿的艾奇逊,也曾经讲到关于中国最难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这是中国历朝累代的政府必然碰到的一个问题。他认为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一个政府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当然他也预言,共产党的政府也不一定能解决,将来在某种意义上还是需要进口美国的粮食。

1959年周恩来总理曾经讲到,1949年中国是一个经济极端落后的国家。他举了一些数据,尽管中国的人口是世界第一,但是当时中国在世界各国中钢产量占世界第26位,发电量占世界的第25位,煤产量高一些,也不过是第9位。就是比较发达的棉纺业,棉纱产量也只占世界的第5位。全国的产业工人,当时只有300万人,不足全国人口的千分之六。老大的中国号称以农业立国,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几十年间,小麦、大米、棉花每年都需要从外国进口。

1949年中国经济增长和西方国家差距巨大,还可以从几个方面说明:

一个是发展工业的时间晚,大约比西方工业化滞后了100年至200年。其实在1949年,如果我们从一个经济学家的角度来看,基本上还没有进入现代经济增长的门槛,至少要接近当时日本的人均收入水平,它才有可能进入现代经济。然而,1950年中国人均GDP不到50美金,日本明治维新之后,人均GNP按照1965年的美元价格,是75美元。

从经济结构角度来看,1949年我们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当时的经济水平,从劳动力的情况来看,英国当时的农业劳动比例是30%多,我们现在还没有完全达到。

此外,还包括工业基础。从固定资产的角度来看,如果从19世纪70、80年代算,有现代工业的因素,到1949年或者1950年,洋务运动有100年了,按照1952年的人民币价格,工业部门大约积累了近100多亿元人民币。如果我们再考虑到交通基础设施等等,估计可能有200多亿元的原始积累。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均的工业资本存量水平极其低下。按胡鞍钢测算,当时中国人均的固定资产,按照1952年的价格,大约是40元左右。

再看基础设施建设。以铁路为代表,中国铁路在19世纪末期才开始建设,印度则因为在英国统治之下,它的基础设施发展很快,特别是铁路。在1890年,中国只有10公里的时候它已经达到2.6万公里。到了1950年,中国也只有2.2万公里,比印度1890年还要低得多。同时也不如当时的日本,日本已经达到2.7万公里。而这2.2万公里,绝大部分还是在东北地区,是在日本侵占时期大规模修建的。当然更不如美国,美国当时已经达到40万公里。

再说人力资本。尽管中国人口多,但是当时中国的人力资本是极其缺乏的。据计算,从有现代大学以来,累计到1949年受过大学教育的只有18.5万人,相当于我们总人口的万分之三点四,全国平均受教育年限算下来大约是1年。中国当时的文盲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80%。这和同年代发达国家,包括日本、韩国,差距是很大的。不仅如此,当时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是真正意义上的东亚病夫。在1950年,全世界的平均预期寿命是49岁,中国人是35岁。

当时中国还面临一个长期的问题——资源短缺。历史上中国的耕地一直在扩大,到1949年其实已经达到极限了,只不过我们又进一步动员开垦,直到1957年达到中国历史最高峰,而后就持续下降。这与1949年的美国是完全不一样的,它可以不断地开垦更多的荒地,保持总的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综上所述,这些都对我们国家发展工业化起着长期的极大的制约作用。

胡鞍钢认为,我国通过60年的经济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完成了从贫困大国到世界强国的历史转变。他说,60年前,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文盲充斥、东亚病夫、生态赤字的人口大国;60年后,中国成为了世界人力资源大国、科技实力大国、经济实力大国和综合国力强国;几十年之后,中国还将成为世界人力资本强国,科技实力强国,经济实力强国,可以说是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和世界上最大的绿色家园。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在《民族振兴的壮丽诗篇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一文中指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整整一个甲子。60年间,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自强不息,奋发图强,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拥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伟大壮举。60年间,我们全面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发展;我们成功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我们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奋勇前进。6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二)我国60年的工业化发展历程才取得了今天的辉煌业绩

完全可以说,如果没有我国的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就没有令世人惊叹的发展结果。

胡鞍钢进一步指出:现在,在60周年这样一个特殊时间点,再看当时艾奇逊预言,却是没有应验。据胡鞍钢介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克尔·斯彭斯对中国的评价讲了这样一段话,他把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称为独一无二。他讲到,虽然许多亚洲国家和地区,或者也曾经历过高速且持续的经济增长,但是从未见过像中国这样规模庞大的经济体,在一段长时间内如此强劲的增长。怎么解释这个话呢?如果从1978年算起到今天已经30年了,GDP年均保持了9.8%的增长,如果从大国的角度来看,在世界的经济史中,基本上已经打破历史记录了。因为在我们之前只有一个国家是有这个历史记录的,就是日本,从1950年到1973年,一共是23年时间,保持了年均9.3%的增长。

斯彭斯还讲到,中国发展的规模和重要性之大,影响人口之多,也都是空前的。这就更是如此了。不管我们是用1978年的人口数据还是用1949年的人口数据来看,中国实际上1950年之后就经济起飞了。为什么这么讲?因为1870年美国经济起飞的时候是4200万人。到1913年长达43年的时间,它曾经保持在4%的经济增长率,可以说是美国的空前繁荣时代。最终它的人口达到了将近9800万人。日本在1950年经济起飞的时候,人口规模是8000多万。从现在来看,尽管我们现在世界上有206个国家和经济体,实际上上亿人口的国家只有11个,中国十几亿人口,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口大国,而是一个人口巨国。因此,从人口规模的角度来看,中国也是空前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9月7日发布的新中国60周年系列报告首篇提供的数据,见证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我们国家的GDP增长,年均达到了8.1%,成长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1952年至2008年,扣除价格因素,我国GDP以年均8.1%的速度增长,经济总量增加77倍,位次跃升至世界第3位。按世界银行标准,我国已经由长期以来的低收入国家,跃升到了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新中国的成立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经济发展不断实现大的飞跃。另据相关资料表明,我国国民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经济发展不断实现大的飞跃。1952年至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679亿元增加到30多万亿元,实际增长76.8倍,年均增长8.1%。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GDP年均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的3倍多。目前,我国粮食、棉花、肉类、禽蛋等主要农产品,以及钢、煤、水泥、化肥等210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并成为电脑、移动电话等新兴电子产品和彩电、冰箱、汽车等现代耐用消费品的生产大国。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迅猛增长,2008年底达到了1946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我们国家的城乡居民储蓄达到了2.5万倍,人民生活由贫困迈上总体小康。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49年的不足100元,提高到2008年的1578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44元提高到4761元。2008年底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21.8万亿元,比1952年底增加2.5万倍。

我们国家的财政收入增长985倍,有效提高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1950年,我国财政收入只有62亿元,2008年达到了61317亿元,增长了985倍。由于我们国家的财政收入迅速增加,政府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调控能力日益增强,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越来越得到充分的发挥。我国的外汇储备迅猛增长,2008年底达到1946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我们国家的粮食产量增长了3.7倍,有效支撑了工业化进程。

2008年我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3.7倍,达到52871万吨;猪牛羊肉类产量达到5337万吨,而1952年只有339万吨。这不仅解决了占世界1/5的人口的吃饭问题,还为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我们国家的对外贸易增长了2266倍,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由1950年的11.3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25616亿美元。由长期以来的外汇短缺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1952年,我国外汇储备仅为1.39亿美元,2008年为19460亿美元。

60年来,我国的工业化,为我国的科学技术与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注入了活力。

我们国家的教育普及程度,接近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3.3%,高中毛入学率74%,初中毛入学率98.5%,小学净入学率达99.5%,文盲率降到了6.67%。教育普及程度已经接近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