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皇朝经世文续编_4
14412000000062

第62章 兵政十七臺防(4)

所以前者臺灣道夏獻綸有改淡水同知為直隸州。改噶瑪蘭為知縣。添一縣於竹塹之請。臣鶴年臣凱泰等正飭議試辦。臺事旋起。因之暫停。臺南騷動之時。即有潛窺臺北之患。經夏獻綸馳往該處。預拔機牙。狡謀乃息。海防洋務。瞬息萬變。恐州牧尚不足以當之。況去年以來。自噶瑪蘭之蘇澳起。經提臣羅大春撫番開路。至新城二百里有奇。至秀姑巒又百里有奇。儻山前之布置。尚未周詳。則山後之經營。何從藉手。故就今日臺北之形勢策之。非區三縣而分治之。則無以專其責成。非設知府以統轄之。則無以挈其綱領。伏查艋舺當雞籠龜崙兩大山之間。沃壤平原。兩溪環抱。村落衢市。蔚成大觀。西至海口三十里。直達八里坌滬尾兩口。並有觀音山大屯山以為屏障。且與省城五虎門遙對。非特淡蘭扼要之區。實全臺北門之管。擬於該處創建府治。名之曰臺北府。自彰化以北直達後山。胥歸控制。仍隸於臺灣兵備道。其附府一縣。南劃中櫪以上至頭重溪為界。計五十里而遙。北劃遠望坑為界。計一百二十五里而近。東西相距五六十里不等。方圍折算。百里有餘。擬名之曰淡水縣。自頭重溪以南。至彰化界之大甲溪止。南北相距百五十里。其間之竹塹。即淡水廳舊治也。擬裁淡水同知。改設一縣。名之曰新竹縣。自遠望坑迤北而東。仍噶瑪蘭廳之舊治疆域。擬設一縣。名之曰宜蘭縣。惟雞籠一區。以建縣治。則其地不足。而通商以後。竟成都會。且煤務方興。末技之民四集。海防既重。訟事尤繁。該處向未設官。亦非佐雜微員所能鎮壓。若事事受成於艋舺。則又官與民交困。應請改噶瑪蘭通判。為臺北府分防通判。移駐雞籠以治之。臣等為外防內治。因時制宜起見。是否有當。伏懇  天恩飭部議覆。俾有遵循。其建設城署。清查田賦。及教佐營汛。應裁應改應增。容俟奉  旨允准後。再由臺灣道議詳核奏。期臻周密。至蘇澳以至岐萊。現恃營堡為固。將來田畝開墾。商民輻輳。應否設官。容臣等隨時察看情形。請  旨定奪。謹先將臺北議建府縣緣由。合詞恭疏具陳。伏乞  聖鑒。

臺地後山請開舊禁疏同治十三年

沈葆楨

竊臣等於十二月初一日。業將南北路開通。及擬將琅旂後等處布置各情形。奏明在案。是日奉到本年十月二十三日  上諭。海防亟須認真講求以期有備無患淮軍應如何分囗要隘著沈葆楨等酌度布置南北開路以及郡城修築囗壘並著該大臣等悉心經理毋得稍形鬆懈琅諸社亟須次第清查北路生番撲犯碉樓傷斃兵丁亟應妥辦著沈葆楨文煜李鶴年王凱泰潘霨派員設法招徠隨時撫恤招墾事宜仍商同羅大春認真籌畫臺郡城工安平囗臺一切工程沈葆楨務當悉心經畫毋得畏難思阻各等因欽此。十二月初四日復奉到本年十一月十三日  上諭。琅一帶善後機宜亟須悉心籌畫妥善所有招撫生番及修城開路各事宜著沈葆楨文煜李鶴年王凱泰潘霨懍遵十月二十八日諭旨妥為布置毋稍因循沈葆楨等惟當於此時力圖自強之策以期未雨綢繆庶幾有備無患各等因欽此。臣等伏讀之下。仰見  聖謨遠大。欽感莫名。因思全臺後山。除番社外。無非曠土。邇者南北各路雖漸開通。而深谷荒埔。人蹤罕到。有可耕之地。而無入耕之民。草木叢雜。瘴霧下垂。兇番得以潛伏狙殺。縱闢蹊徑。終為畏途。久而不用。茅將塞之。日來招集墾戶。應者寥寥。蓋臺灣地廣人稀。山前一帶。雖經蕃息百有餘年。戶口尚未充牣。內地人民。向來不准偷渡。近雖文法稍弛。而開禁未有明文。地方官思設法招徠。每恐與例不合。今欲開山不先招墾。則路雖通而仍塞。欲招墾不先開禁。則民裹足而不前。臣等查舊例。稱臺灣不准內地民人偷渡。拏獲偷渡船隻。將船戶等分別治罪。文武官議處。兵役治罪。又稱如有充作客頭。在沿海地方引誘偷渡之人。為首者充軍。為從者杖一百徒三年。互保之船戶及歇寓知情容隱者。杖一百枷一箇月。偷渡之人杖八十遞回原籍。文武失察者分別議處。又內地商人置貨過臺。由原籍給照。如不及回籍。則由囗防廳查明取保給照。該廳濫給。降三級調用。又沿海村鎮有引誘客民過臺。數至三十人以上者。壯者新疆為奴。老者煙瘴充軍。又內地民人往臺者。地方官給照盤驗出口。濫給者分別次數罰俸降調。又無照民人過臺失察之口岸官。照人數分別降調。隱匿者革職。以上六條。皆嚴禁內地民人渡臺之舊例也。又稱凡民人私入番境者。杖一百。如在近番處所抽藤釣鹿伐木採稯者。杖一百徒三年。又臺灣南勢北勢一帶山口。勒石分為番界。如有偷越運貨者。失察之專管官降調。該管上司罰俸一年。又臺地民人不得與番民結親。違者離異治罪。地方官參處。從前已娶者。毋許往來番社。違者治罪。以上三條。皆嚴禁臺民私入番界之舊例也。

際此開山伊始。招墾方興。臣等揆度時勢。合無仰懇  天恩。將一切舊禁。盡與開豁。以廣招徠。俾無瞻顧。嗣又據臺灣道夏獻綸詳稱。舊例臺灣鼓鑄鍋皿農具之人。向須地方官舉充。由藩司給照。通臺祇二十七家。名曰鑄戶。其鐵由內地漳州采買。私開私販者治罪。邇來海口通商。鐵觔載在進口稅則。昔杜內地之出。今自西洋而來。情形迥異。而不肖兵役人等。往往向民閒藉端訛索。該鑄戶亦恃官舉。任意把持。民甚苦之。又臺產竹竿。向因洋面不靖。恐大竹篷篾。有關濟匪。因禁出口。以致民閒竹竿經過口岸。均須稽查。不知海船蒲布。皆可為帆。無須用竹。立之厲禁。徒為兵役留一索詐之端。民閒多一受害之事。應請毋庸查禁等因。臣等思當茲開闢後山。百凡以便民為急。不得不因時變通。合無再懇  天恩。飭地方官將鐵竹兩項。悉弛舊禁。以斷胥役勒索之路。以濟閭閻日用之需。愚昧之見。是否有當。理合恭摺由輪船內渡付驛六百里馳奏。伏乞  聖鑒。

請改臺地營制疏

沈葆楨

竊臣等欽奉光緒元年四月二十六日  上諭。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奏遵議籌辦海防事宜分別開單呈覽各摺片海防關繫緊要亟宜未雨綢繆以為自強之計陸軍須歸并訓練方能得力著各該督撫各就地方形勢量更舊汛合營并操畫一訓練限一年內辦理就緒奏請派員查閱欽此。并准恭錄原奏內開。所有議准水陸兼練及選練陸軍。尤以醇親王摺內所指酌撤分汛。汰弱練強。合隊合營為要著。應如何歸并合操。扼要駐囗。各就地方形勢辦理。又准部咨。議覆巡撫移囗臺灣摺內。所有該省原設撫標各營。及臺地各營將備員弁。如何布置。是否仍由總督節制。抑徑歸巡撫節制之處。應令該督撫會同該大臣妥議具奏等因。除福建內地練兵事宜。另由臣鶴年等籌議會奏外。查臺灣營伍廢弛。曾經迭次奏陳。上年府城挑練兩營。毫無起色。並將營官林英茂等參革在案。府城如此。外汛可知。其積弊之深。尤所罕見。汛弁則干豫詞訟。勒索陋規。兵丁則巧避差操。雇名頂替。班兵皆由內地而來。本係各分氣類。偶有睚囗之怨。立即聚眾囗毆。且營將利弁兵之規費。弁兵恃營將為護符。兵民涉訟。文員移提。無不曲為庇匿。閒有文員移營會辦案件。又必多方刁難需索。而匪徒早聞風遠颺矣。種種積習。相沿已久。皆由遠隔海外。文員事權較輕。將弁不復顧忌。非大加整頓不可。臣等體察情形。計無逾於裁汛并練者。蓋分汛裁撤。則驕擅詐擾不禁自除。并營操練。則汰弱補強漸歸有用。臺地除澎湖兩營外。尚有十五營。擬仿淮楚軍營制。歸并以五百人為一營。將南淡嘉義三營調至府城。合府城三營安平三營為一支。專顧臺鳳嘉三縣。其北路協副將所轄中右兩營。合鹿港一營為一支。專顧彰化一帶。艋舺滬尾噶瑪蘭三營為一支。專顧淡蘭一帶。均各認真訓練。扼要駐囗。遇地方有事。接准劄調移撥。立時拔隊。不准延宕。其兵丁換班。固多疲弱。而就地招募。亦利弊參半。尚須詳加察看。顧立法惟在得人。而事權尤宜歸一。現既巡撫來臺。營伍似應歸統轄。千總以下。即由巡撫考拔。守備以上。仍會同總督提督揀選題補。臺灣鎮總兵。應請撤去挂印字樣。並歸巡撫節制。如蒙 俞允。伏懇飭部另行頒換該總兵官關防。以昭信守。值此整頓伊始。將弁之營私囗法者。固宜隨時參辦。如有才具出眾。人地相需。亦應立予拔擢。署補各缺。暫請勿拘成例。俾收得人之效。臺地延袤一千餘里。處處濱海。皆可登岸。陸防之重。尤甚於水。而臺城以安平為屏蔽。安平向設臺協水師副將一員。所轄三營。中右兩營都司駐安平。左營游擊駐鹿港。現擬均改為陸路。府城有巡撫董率。且有道員隨同辦事。總兵擬請移囗安平。即將安平協副將裁撤。以鎮標中營游擊隨總兵駐安平。其臺協水師中右兩營都司。改為鎮標陸路左右兩營都司。原設鎮標左營游擊。改為撫標左營游擊。隨巡撫駐臺。其撫標原設兩營。仍行駐省。改左營為中營。即以中軍參將領之。原設臺協水師左營游擊。改為臺灣北路左營游擊。歸北路協副將管轄。守備以下弁兵缺額。均仍照舊。至巡洋艇船。萬不及輪船之便利。應將閩廠現造輪船分撥濟用。臺澎各營。現僅存拖罾艇船八號。俟屆修時。應請裁撤。歸廠變價。以節虛糜。除改設各官關防俟准部覆另行 題請頒換外。臣等愚昧之見。是否有當。謹合詞恭摺具奏。伏乞  聖鑒。

籌議改設臺灣郡縣疏光緒十三年

臺灣巡撫劉銘傳

奏為籌議臺灣郡縣。分別添改裁撤。以資治理而固地方。恭摺仰祈  聖鑒事。竊臣等於光緒十二年六月十三日。會奏臺灣改設事宜摺內。聲明彰化等縣地輿太廣。亟須添官分治。奉  旨該部議奏欽此。旋經部咨。議令酌度情形奏明辦理等因。伏查臺灣疆域。南北相距七百餘里。東西近者二百餘里。遠或三四百里。崇山大溪。鉤聯高下。從前所治。不過山前迤南一線。故僅設三縣而有餘。自後榛莽日開。故屢增廳治而猶不足。光緒元年。沈葆楨請設臺北府縣以固北路。又將同知移治卑南以顧後山。全臺官制。粗有規模。然彼時局勢乍開。擇要修舉。非一勞永逸之計也。臣等公同商酌。竊謂建置之法。恃險與勢。分治之道。貴均而平。臺省治理。視內地為難。而各縣幅員。較多於內地。如彰化嘉義鳳山新竹淡水等縣。縱橫二百餘里三百里不等。倉猝有事。鞭長莫及。且防務為治臺要領。轄境太廣。則耳目難周。控制太寬。則聲氣多阻。至山後中北兩路。延袤三四百里。僅區段所設碉堡。並無專駐治理之員。前密後虛。亦難遙制。現當改設伊始。百廢具興。若不量予變通。何以定責成而垂久遠。臣銘傳於上年九月。親赴中路督勦叛番。沿途察看地勢。並據各地方官將境內扼塞道里。田園山溪。繪圖貼說。呈送前來。又據撫番清賦各員弁。將招墾地所陸續稟報。僅就山前後通局籌畫。有應添設者。應改設者。應裁撤者。查彰化橋孜圖地方。山環水複。中開平原。氣象宏敞。又當全臺適中之地。擬照前撫臣岑毓英議。就該處建立省城。分彰化東北之境。設首府曰臺灣府。附郭首縣曰臺灣縣。將原有之臺灣府縣。改為臺南府。安平縣。嘉義之東。彰化之南。自濁水溪始至石圭溪止。截長補短。方長約百餘里。擬添設一縣曰雲林縣。新竹苗栗街一帶。扼內山之衝。東連大湖。沿山新墾荒地甚多。擬分新竹西南各境。添設一縣曰苗栗縣。合原有之彰化及埔里社通判一廳四縣。均隸臺灣府屬。其鹿港同知一缺。應行裁撤。淡水之北。東控三貂嶺。番社歧出。距縣太遠。基隆為臺北第一門戶。通商建埠。交涉紛繁。現值開採煤礦。修造鐵路。商民囗集。尤賴撫綏。擬分淡水東北四堡之地。撤歸基隆廳管轄。將原設通判。改為撫民理番同知。以重事權。此前路添改之大略也。後山形勢。北以蘇澳為總隘。南以卑南為要區。控扼中權。厥惟水尾。其地與擬設之雲林縣東西相值。現開路一百九十餘里。由丹裕嶺集集街徑達彰化。將來省城建立中路。前後絡。呼吸相通。實為臺東鎖鑰。擬添設直隸州知州一員。曰臺東直隸州。左界宜蘭。右界恆春。計長五百餘里。寬三四十里十餘里不等。統歸該州管轄。仍隸於臺灣兵備道。其卑南廳舊治。擬請改設直隸州同一員。水尾迤南改為花蓮港廳。墾熟田約數千畝。其外海口水深數丈。稽查商船。彈壓民番。擬請添設直隸州判一員。常川駐囗。均隸臺東直隸州屬。此後路添改之大略也。

謹按臺灣疆土賦役。日增月廣。與舊時羈縻僑置情形。迥不相同。因地制宜。似難再緩。況年來生番歸化。狉榛之性。初就範圍。尤須分道拊循。藉收實效。輯遐牖邇。在在需員。臣等身在局中。既不敢遇事紛更。以紊典章之舊。亦不敢因陋就簡。以失富庶之基。損益酌中。期歸妥協。如蒙  俞允。臣等擬先委員前往。作為署任。主辦畫界分治事務。並請 飭部分別換鑄關防印信。先行頒發。俾昭信守。俟全局勘定。再將四至圖冊。及作何項缺分。詳細奏咨。請  旨定奪。至教職暨沿山沿隘佐雜武弁。並屯地等官。應添應改。亦擬於郡縣設定後。分飭各員就近體察詳請奏咨。其餘未盡事宜。統俟陸續會商。隨時具奏辦理。所有籌議添設臺灣郡縣大略情形。謹會同浙閩總督臣楊昌濬合詞恭摺具陳。伏乞  聖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