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皇朝经世文续编_4
14412000000132

第132章 刑部五治獄中(4)

一出票簽差宜確定限期親查號簿也。訟牒既准。即應差傳人證赴審。惟差役承票到手。任意需索。不飽不休。其所以能需索之故。則由於官司之延宕。而官司之延宕。由於立限之不親自稽查。是以此造到案。而彼造未傳。甚至兩造俱到。而捏稱尚有未到之人證。故為捱延。致令訟者官未見面。而家已半傾。皆由不親查限簿。因而不催比原差之故。衡前作牧令時。除命盜案立即出票外。其一切戶婚田土已准之案。簽差出票。總以收呈之次日辰刻為率。斷不稍延。仍計道路之遠近。人數之多寡。案情之難易。親自酌定到案之日期。硃注於票。墨注於簿。近者定以即日及一二三日。各予以餘限一日。遠者定以四五六七八日。各予以餘限二日。每日晨起。親閱限簿。屆期者。即硃書小票。喚某案原差某人到堂問話字樣。催令依限速到。到則記功。逾則重處。決不姑寬。如此。則所立限期並非虛應故事。無不到之案矣。且立限既嚴。棍蠹雖刁。無從下手。諸弊悉除矣。

一承票差役宜聯環保結。以期立法必行也。律設衙役以供差遣。原不能盡除不用。然止應留額設十數名或數十名。即地處衝繁。亦止應額外再酌留數十名。其餘囗役。概行革黜。惟革役大非易事。官雖革役而役不自革。是以有暪上不暪下之說。應將留者姓名。榜示城鄉。榜內注明年貌住處。榜尾大書此榜無名者概行革黜字樣。以期人人共曉。其留用者。給予編號刻字黏貼印花腰牌一件。並令聯環具保。每五人立一總頭。亦令聯保。遇有承行事件。一票止用一差。票內注定限期。依限則記功。逾限則重責。決不姑寬。亦不以功抵過。或該差躲匿。則用連坐之法。窮治該差之總頭。並聯環保狀內之保人。務獲嚴懲而後已。則犯法者無從躲匿。而法行矣。抑更有進焉者。衡愚以為欲除蠹役。先馭門丁。未有信用門丁。而獨能翦除蠹役者。蓋役等雖甚狡獪。其初原不敢公然舞弊。必有所恃以通線索透消息者。則門丁也。州縣官果能馭下以嚴。束縛之而馳驟之。俾知畏法。其亦愛民自愛之一道乎。

一狀不輕准。准則必審。審則斷不許和息也。民閒細故。或兩造關係親鄰。其呈詞原不宜輕准。誠以事經官斷。則曲直判然。負者不無芥蔕。往往有因此搆怨。久而釀禍者。不但耗費民財已也。其有不能不准之案。既經批准。即應喚來審訊。實則究治。虛則坐誣。斷斷不准告息。蓋一准告息。則訟棍逆知狀可息銷。便敢放心告狀。即使憑空結撰。概屬虛詞。但須於臨審之前數刻。一紙調停。事即寢息。其詭秘之情形。鬼蜮之伎倆。官既未訊。無由得知。被誣告者。竟終其身無水落石出之時。訟案之所以日滋。訟師之所以肆毒。未必不由於此。州縣官既准之詞。不許告息。其亦息訟而杜誣告之一道乎。

一審理詞訟寍速毋遲也。民閒詞訟。例限二十日完結。自應即時審理。若稍為延緩。則舊案不結。新案復來。愈積愈多。小民受累。一訟之費。動輒破家。輕則激而上控。甚則釀成命案。其害不可勝言。況訟案毋論遲速。終須審結。在一到即審者。固須用一番心。即拖延緩審者。亦須用一番心。是同一用心也。並不因遲審。便可省卻用心。其速審者。不過用心略早些耳。況停鹽生鹵。遲之日久。則訟師插入。枝節橫生。轉致難於收拾。較之速審者。難易懸殊。是不肯早用其心者。必致多費其心。不但累民。且以自累。其失多矣。州縣官於一切訟案。果能隨到隨審。隨審隨結。則棍等雖巧於播弄。而策未畫定。案已澈底審明。且取有確結。不能再翻。如此。則諸弊悉除。自可無一上控之案。其控案較多者。即其平日不理民事。因而不得民心之確據也。似應以控案之有無多寡。分別功過。至於有控案而能虛心審訊詳銷。則功過尚可相抵。如既有控案。而又不得依限完結。或固執迴護。不肯認錯更正。則是玩僻性成。無可策勵。即照易結不結之例。詳請議處。亦不為過。

一審結一案。必須當堂硃書判語也。民閒命案。及械囗巨案。其起釁之由。往往基於細故。不可不慎也。如些小錢債尋常口角之類。其事微矣。既經控官。不准則已。一經准理。儻審斷不甚明切。或雖已明切。而審後神思偶倦。遽爾退堂。令差人帶兩造在外閒照堂上面斷之語出結。毋論堂斷之言。聽者不甚了了。即甚了了。而兩邊棍蠹。各從而挑撥之。必至兩造之結。各執一詞。與堂斷之言。俱不符合。甚則書役高下其手。竟致供與結亦自兩歧。或故留漏洞。或故示矛盾。以為翻異地步。如此。則未有不翻案及釀成他故者。此硃判之所以必不可少也。每案審斷既畢。毋論事之大小。官且勿遽退食。即於堂皇之上。將面諭之斷語。硃書於點名單年月之內。其日公事稍囗。則備敘全案之由。若十分忙囗。亦應將緊要斷語。明切書之。書畢。令兩造將硃判自讀一囗。如鄉愚不識字。則飭房書大聲宣讀。俾兩造傾聽明白。則是非曲直。訟者各自了然。然後令原差帶兩造入內堂。照硃判各具遵結。照例黏連成卷。鈐印存案。如此。則供與結不至兩歧。而通案人證之結。亦歸一律。書吏無從高下其手。且可杜日後抽換諸弊。即將來或有翻異。而展卷瞭如指掌。可免混爭也。

一審斷設有錯誤。亟宜自行改正也。自理案件。審斷時如果虛衷。何至舛錯。但案情百出。變詐多端。況繁劇之區。牘詞囗雜。地方官縱極聰強。不能保其必無失誤。或事後檢點及之。或訟者陳詞再懇。愛民者均須虛心覆核。果有可商之處。即應立予平反。蓋臨下與事上。並無二理。詳上之件。設或失誤。例有檢舉之文。聽訟亦然。不但失誤當改也。即微有偏倚。未能恰到好處。亦不妨一再推求。若必以為官之於民。體制所在。斷無認錯之理。竟爾迴護前非。恐原審既有不盡之情。則負屈者必有不平之愬。是小民上控之滋多。未必不由於長官自信之太過也。夫牧令官稱父母。可謂親矣。親則無不可白之隱。親則無不可轉之機。但求無負於吾民。何必自諱其小失。若因文過而致上控。是欲自諱而轉以自彰。既累民又自累也。衡作令十餘年。無一上控之案。即本州本府亦未受一詞。非必所斷俱允協詳盡也。特斷後一再思之。但有錯處偏處。即不憚改正耳。總之官果愛民。則聽斷必然公允。即閒有未協之處。但無私心。民亦無不諒之。未有遽行上控者。夫既無私心。又何妨更正乎。

一尋常案件定期放告。隨時切勿濫收也。夫小民錢債田土口角一切細故。一時負氣。旁有匪人聳之。遂爾貿貿來城。忿欲興訟。實則事不要緊。所欲訟者。非親即友。時過氣平。往往悔之。官若隨時收呈。則雖有親鄰。不及勸阻。而訟成矣。一經官為訊斷。曲直分明。勝者所值無多。負者頓失顏面。蓄忿漸深。其害有不可勝言者。且官即清廉。結案即極神速。訟者自田閒來。人地生疏。斷不能一無所費。此長官任事太勇之過也。若官非三八日斷不收呈。則訟者欲告之日。未必適逢放告之期。此數日中有關愛之親鄰。為之勸解。則詞狀未投。欲告者舊情未斷。為所欲告者顏面無傷。不難杯酒釋憾矣。夫如此。則訟端漸少。和氣所蒸。可以兆豐年而釀厚俗。又不僅惜民之財已也。此愛民者。所宜體量及之者也。儻自詡聰強。收呈不以其時。能則能矣。毋亦不恤民隱乎。況更有藉此巧取者。吾烏乎知之。至如命盜囗傷搶親等案。則應各就地方情形。擇其尤要者。酌定十條。或八九條。刊刻宣示。准其隨時喊稟。或於大堂懸鑼。准告者鳴鑼。官聞鑼聲。立即訊辦。則又不必具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