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皇朝经世文续编_4
14412000000130

第130章 刑部五治獄中(2)

請勒限清理積案疏

馬相如

竊以聽訟為政之大端。得民情乃能畏民志。我 國家設立科條。於明罰囗法之中。實寓默化潛移之意。地方各官果能盡心民事。一切詞訟。隨到隨審。隨審隨結。鑑空衡平。無枉無縱。何難使豪強斂跡。頑梗革心。乃近來各省積習。非徇情枉斷。任性刑求。即漫不經心。因循延擱。於命盜重案。或稱人證未齊。或稱供詞未確。百端藉口。至尋常戶婚田土錢債細故。一任胥吏朦蔽。累月經年。不為審理。差役因而嚇詐。訟師因而主唆。更有貪黷之吏。不分黑白。惟揣其肥瘠而搏噬之。以致小民負屈含冤。無從申訴。京控之案。迭見層出。及至發交原省。仍復藉詞延宕。甚至有一省而積至數十案者。有一案而十餘年尚未訊結者。即所結之案。控告得實者。十不獲一。雖挾詐逞私。捏詞誣告。原所不免。然安見非委審各員瞻徇附和。該上司回護彌縫。督撫大臣。且未能悉心民瘼。何以仰對  聖明。臣愚以為現在軍務漸平。以整頓吏治為第一要務。整頓吏治。以清理詞訟為第一要務。應請 飭下各直省督撫嚴飭州縣。審理積案。勒限完結。以案件審結之多寡。定屬員考成之優劣。以審案之有無冤抑。察屬員之能否盡心。至於京控發交之案。本有完結例限。應由原交各衙門隨時核查。其有已逾例限尚未審結者。即行奏參。予以應得處分。各督撫臬司於京控奏交各案。親提研訊。儻實有屈抑等情。務須立為申雪。不得仍蹈瞻徇回護之習。庶幾案無留牘。獄少繫囚。以上副  聖主刑期無刑之意。

監候待質人犯據供先結以清庶獄疏

張道淵

竊查命盜重案。向分首從。定罪輕重不等。如首犯在逃未獲。從犯監候待質。必首犯到案。然後訊供辦結。立法本極詳慎。臣愚以為首從罪名。輕重所關。該犯當獲案之初。大都避重就輕。孰肯自認為首。誣扳妄指。真偽已不可憑。第有一犯在逃。便可以為首推之。是案犯人多。已獲者未必皆為從。在逃者未必皆為首也。至於雜案之中。干證牽連。人犯更多。或私押。或收禁。情弊百端。無非受待質之累。易云。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獄。盍鑒於此。今以犯未全獲。遂令該犯等監候。並長年拘之如此。在逃者早獲。自可於質對後辦結。儻竟無獲。必至重案終懸。而有罪者稽誅。無辜者受累。無枉無縱之謂何。不第此也。監候至於數年。瘐斃則情罪無當。逃越則緝拏更難。即不斃不逃。而案犯日多。恐獄中亦無地可容。近年各省中時有越獄之案。未必非人犯太多之故。伏思朝廷慎重刑章。屢經更定。各衙門按章辦理。原無所枉縱於其閒。惟查監候之案。既係待質。必要犯全獲。乃能訊結。而現在此等案件。聞各省中竟有淹滯數年者。若非變通辦理。不第案多積壓。日久弊生。且輕重緩急之閒。民命實有妨礙。況現值荒旱成災。  皇上虔祈雪澤。尤應清理庶獄。用以恤民隱而感天心。擬請 飭下內外理刑各衙門。除現辦現審案犯。務須按限清結外。其餘一切監候待質者。無論新案舊案。首犯從犯。亟宜酌量情節。按照現供應得罪名。即於擬定後。先為辦結。不必以一犯在逃。再延時日。並請 飭下刑部。分別案件。逐一議定章程。頒發各省。凡係首犯在逃從犯先獲之案。但訊明確供。以一二年為限。令其監候待質。如限滿首犯未獲。即將現獲之犯。擬定罪名。或輕或重。按例先結。將來在逃者獲案。無論首從。均加等重辦。以昭炯戒。如此變通辦理。則罪輕者不至久羈囹圄。而庶獄清。情實者不能倖免科條。而刑罰中。庶幾天時人事。兩相感召。而休徵可驗矣。

各省案件稽壓請嚴定逾限處分疏光緒十二年 刑部

查官司審辦案件。定例以四箇月六箇月為限。即有因事扣展。亦不准過兩箇月。原以杜遲延而省拖累。近來各省積玩成習。於民閒訟獄。並不認真辦理。有遲至二三年者。有遲至五六年者。甚有十餘年延宕不結者。無辜受累。莫此為甚。是以臣部於光緒七年五月閒。奏定稽察章程。令各省將現審命盜等案。按月造冊報部。如有逾限。臣部即可按冊行催。蓋杜新案之積壓也。又如臣部駮審並外省自行展限及京控各案件。其中原審錯誤。不易彌縫者。各省即懸案不結。每至案內人證。全行拖斃。此種積習。近所時有。是以臣部於九年四月閒。奏催部駮展限各案。八月閒。奏催京控未結各案。嗣於十年六月閒。本年六月閒。又兩次具奏嚴催。蓋期舊案之速結也。至如各省逾限之案。該管上司微特不肯隨案題參。反代為支詞掩飾。非曰犯供游移。即曰犯供狡展。始而駮查。繼而委審。無非填補日月。勻派處分。以為承審者輕減地步。州縣官之壓擱案件。無所顧忌者。實恃此為護符。是以臣部於八年十月閒。亦將此層詳細奏明。嗣後扣限。不准捏敘名目。如犯供實有數次歧異。即將所以不符之處。詳細報部。以憑查核。蓋又於督催之中寓稽察之意也。現在數年之久。各省清理案牘。能迅速結案者。固自不乏。而錮習相沿。延玩不結者。仍復不少。於冊報新案。多不及時到部。於京控部駮展限各舊案。尚有八九年未結者。似此積壓。伊于胡底。推原其故。無非因吏部逾限處分。祗有半年及一年以上明文。即遲至二三年或五六年之久。亦不過照一年以上議處。故相率因循。罔知懲戒。相應請 旨飭下吏部會同臣部。將外省審辦命盜等案逾限一年以上處分。從嚴分別議定。俾承審接審各員及督催不力之上司。均自顧考成。不致再蹈玩泄舊習。臣等為嚴杜積壓起見。是否有當。伏乞  聖鑒訓示。

直隸清訟事宜十條

曾國藩

第一條通省大小衙門公文宜速

凡公事遲延。通弊有二。曰支。曰展。支者。推諉他人。如院仰司司仰府府仰縣之類。一經轉行。即算辦畢。但求出門。不求了事。是也。展者。遲延時日。如上月展至下月。春季展至夏季。愈宕則愈鬆。擔遲不擔錯。是也。各省均難免此習氣。而直隸則似更甚。藩司照轉督院之文。有數月未轉行者。總局奉飭核議之件。有終歲不議詳者。上控之案。飭府先查大概。往往經年不報。飭縣錄案詳復。亦或經年不復。催提錢糧。則曰另文批解。催提人證。則曰傳到即解。宕過數次。上司亦遂置之不問。上下相容。疲玩已甚。前此猶有軍務可諉。本部堂當肅清之後。不得不力挽積習。與諸君子舍舊圖新。以公事之勤惰。覘同官之賢否。除尋常文牘外。如催解銀解犯之類。均須酌定限期。分記功過。其四種月報之四柱冊。限期送省。懸榜官廳。至飭道府先查大概之事。飭州縣錄案詳復之件。亦將限期懸牌官廳。違者記過。小過積至六次。大過積至三次者。撤委示懲。司道有積壓之文。本部堂必面加詰責。督署有稽延之牘。亦望僚友立進箴規。通省上下皆以勤字為本。自有一種旭日初升氣象。雖不專為獄訟。而清訟之道必自此始。

第二條保定府發審局宜首先整頓

保定發審局。雖為首府之專司。而實總督衙門之分局。凡京控省控奏交咨交各案。總督獨挈其綱。而兩司與首府分任其責。若不能詳慎速結。則積案日多。弊端百出。聞京控發交到局。委員往提人證。閒有得錢賣放之弊。行賄受託。則以患病外出等詞。捏稟塘塞。此一弊也。案證提到省城。分別保押。聽候審辦。有發交清苑取保者。縣役任意訛索。有發交轅門取保者。府役與門丁任意訛索。有取店保者。店家居奇勒掯。擇肥而噬。此又一弊也。每過堂時。必有差役承帶案證。而承帶之差。往往五日一換。換差一次。講費一次。誅求無厭。此又一弊也。斯三者。全賴首府認真防範。督院及臬司隨時稽查。提犯則刪除閒人。專提要證。愈少愈好。札飭本地方官依限解到。不得輕率委員前往。取保則再三訪察。嚴禁訛索。承帶則一案一差。始終不准更換。吾輩稍盡一分之心。訟者少受一分之苦。及發交局員審訊。每案祗派一員承審。一員副之。凡京控巨案初到時。正副二員。將卷宗細看。過堂一二次。尋出端倪。開一節略。其末即稍判曲直。五日之內。臬司帶同首府及正副承審官上院。本部堂與之商論一番。名曰議獄。其應由藩司主稿者。則兩司帶同首府局員上院議獄。議畢再行審訊。緊要工夫全在議獄一次。及初訊一二堂。而案之是非已明矣。未過堂之先。不妨詳慎訪察。既過堂。則須求速了。愈速則真情易露。愈久則幻態彌多。其業已淹滯者。尤須設法催辦。上司以嚴札催之。首府以婉言催之。局員以仁心自催之。另立限期。分記功過。訊結之後。取保者飭令速歸。管押者立予釋放。即監禁者亦時加檢點。惟恐瘐斃。首府之滯獄一清。通省之風俗立變。造福造囗。祗在吾人寸心一轉移閒耳。

第三條州縣須躬親六事不得盡信幕友丁書

牧令為自古要官。百姓之所託命。非才德俱優。難言稱職。然天下安得許多龔黃卓魯。萃於一方。吾輩與人為善。懸格不可太高。但求中材可勉者。苟能以勤字為本。事事必躬必親。便可造到第一等循吏。直隸怠玩之習。相沿已久。每逢三八告期。或委典史收狀。或由承發房將呈詞送交門丁。門丁積壓數日。送交幕友。幕友擬批挂榜。而本官尚不知呈中所告何事。至判閱稿票時。任聽丁書主政。按照呈內姓名。全數差傳。不敢刪減一名。甚至經年累月。未嘗坐堂訊問。兩造破家蕩產。求息訟而不能。此小民所以困窮。案牘所以叢積也。今與諸君約。有六事宜躬親者。放告之期。必須親自收狀。能斷者立予斷結。不能斷者交幕擬批。必須親自細核。分別准駮。准理者差票傳人。必須親自刪減。命盜案件。以初起供招為重。必須親自勘驗。愈速愈妙。承審限期。何日解勘。何日詳結。必須親自計算。監禁管押之犯。常往看視。每日牌示頭門。每月冊報上司。必須親自經理。六者皆能躬親。則聽訟之道。失者寡矣。如其怠惰偷安。不囗躬親者。記過示懲。如其識字太少。不能躬親者。嚴參不貸。

第四條禁止濫傳濫押頭門懸牌示眾

凡小民初涉訟時。原被告彼此忿爭。任意混寫多人。其中妄扳者居多。且有差役勾串牽入呈內者。票上之傳人愈多。書差之索費愈甚。名曰叫點。所謂堂上一點硃。民閒萬點血也。嗣後自理詞訟。祗准一原一被一干證。或證至二三人為止。不准多傳。傳到人證。非命盜大案。不准輕於管押。祗許當堂取保候訊。萬不得已而羈押。則須隨時親到班館查訪。有無淩虐私押等弊。仍製造大粉牌一面。懸挂頭門之外。將在押人姓名。逐一開載。並註明某月某日。因某案管押。書明牌上。俾眾周知。儻書差舞弊私押。准家屬喊稟嚴究。本部堂常常派人密查。如有並未懸牌。或牌上人數。與在押之數不符。與月報之數不符者。記過重懲。

第五條禁止書差索費

凡一呈詞到案。如有交涉富民及巨商者。則差役句串門丁買此案差票。又或丁書納賄。簽粘原差之名於票尾。朦官標判。又或家丁求明本官。指名簽差。此種弊竇。無處無之。又或原差串通告狀之人。伺該差值日。方來喊控。以為朋比訛索地步。此即江南所謂坐差也。差役持票到門。引類呼朋。叫囂徵逐。婦女出避。雞犬不安。本家之搜索既空。親族或因而受累。及審訊時。有坐堂之費。將結時。有了衙門之費。兩造議和者。又有和息呈詞之費。一字到官。百端需索。瘡痍赤子。其何以堪。自今以後。各屬當除以上積弊。凡簽差皆擇謹愿者。分路酌派。不准丁書粘簽指請。一切規費。酌量核減。視民家有差騷擾。如吾家有差未退。視民家有訟糾纏。如吾家有訟未結。官長設身處地。則民閒受福無窮。此在良有司寸心自儆自修。吾不能一一預懸記過之格。然訪察得實。亦必隨時嚴懲。

第六條四種四柱冊按月呈報懸榜

直隸向來章程。州縣按月呈報上司者。約有五。一曰新舊各案。已結未結。開摺呈報。二曰監禁之犯。開摺呈報。三曰管押之犯。開摺呈報。四曰監管病斃者具稟呈報。五曰竊賊未獲者。具稟呈報。每月報此五事。立法可謂至密至善矣。乃近來不報之縣甚多。呈報之縣甚少。即或偶報一月。又復閒斷數月。以致無可稽查。今欲清釐獄訟。須將此四種章程。認真行之。本閣部堂定一格式。首曰積案上月控者為舊管。本月控者為新收。審結者和息者注銷者為開除。未結者為實在。次曰監禁。次曰管押。皆分舊管新收開除實在為四柱。又次曰逸犯。無論強盜竊賊土匪逃軍凶犯要證。但係逃逸應緝者。概名之曰逸犯。分舊逸新逸已獲在逃為四柱。其逸犯名數未定者。則添注曰又應緝者幾起。每縣每月填寫格式一葉。而四種朗然在目矣。其每種各開人名事宜清單。仍照向例開寫。但宜略不宜詳耳。州縣於每月初一二三等日。辦齊四柱冊四種。由驛遞省。其偏僻之縣。自度驛遞難到者。專差送省。限十日內送齊。院司查對數日。釘成總冊。存於三處官廳。大眾閱看。其未報者報而不實者。立予記過。其已報者。視結案獲犯之遲延。監禁管押之多少。定該員之功過。有過有功者。另寫一榜。懸於三處官廳。此皆本省舊章。前督劉公曾申明之。本閣部堂與諸寮友當力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