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皇朝经世文编_1
14371300000084

第84章 吏政一吏論上(3)

擬請重親民之官疏乾隆十九年朝考

紀昀

臣宗道言。臣聞聖人在上。其智可以周天下之務。其心可以通天下之情。而其勢不能天下之人。家至戶曉以為治。相去者遠不相及也。古帝王知其然。故內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用以寅亮天工。宣布德意。雖封建郡縣。其制屢殊。而臂指相維。事同一致。故生民之命。嘗繫於親民之官。而居是官者。其人乃不可以不擇。臣伏見五季紛爭。民生彫敝。休養生息。莫之或遑。我祖宗誕受天命。混一九州。厚澤深仁。今已三世。陛下即位以後。宵衣旰食。百廢俱興。升中告成。於昭萬。雖唐虞三代。無以加茲也。而獨於親民之官。若未加意。豈以其卑而忽之耶。夫寸轄制輪。尺樞轉關。權之所在。不限大小。封疆大吏。所任不為不重。然銜天子之命。赫然建節鉞以臨之。百姓視之。僅下天子一等耳。其勢愈重。其體愈尊。而於民間休戚之故。愈闊絕而難通。故古之循吏下僚多而大臣少。勢使然也。知州通判。其位卑。易控愬也。其勢近。易察核也。其所治狹。易周覽也。其見民數。易相習也。其資望輕。雖履閭閻問瑣屑而不以為褻也。上達下情。下宣上德。是亦天下之轄與樞矣。陛下輕之。毋乃未深計耶。且夫吏治易弛而難張。官方易淆而難澄。一不經心。其弊百出。方今清公守法約[己](已)愛人者。守令之中。豈曰無人。然南山之竹。不揉自直。器車之材。不規自圓。此千百之一二耳。其橫者毛鷙搏噬。其貪者谿壑不盈。其譎者巧詐售欺。其懦者昏憒敗事。而貴族權門。依勢作威者。又錯出于其中。一二良吏恐不能補千百人之不及。況此一二人者。無所激勸。亦將隨而波靡哉。良由視之太輕。核之不力。勢遂至此也。陛下兢兢業業。日有萬幾。誠不能于銓除之時。一一親見。然臣竊觀周禮之法。論辨官材。掌之大司馬。八柄詔王。掌之大冢宰。源流得失。責在大臣。請慎簡宰執。責以以人事君之道。委以進賢退不肖之任。於遣任之時。以言語觀其才能。以容儀觀其德器。雖未必周知心術。而拔十得五。亦足風厲天下。磨礪漸久。庶乎澄清。至於縣令以下。雖不當細事煩大臣。亦宜以臺諫等官。裁其去取。慎之於始。與治其敗露之時。所得所失。相去萬里。陛下儻意焉。天下幸甚。

條陳用人三法子

李紱

奏為請停揀選分發之例。寬公罪處分之條。專百官職司之守。以收人材之實用事。竊惟為政在人。取人以身。我  皇上嗣統以來。躬行三年之喪。以立百行之原。朝乾夕惕。孜孜圖治。舉用耆舊。廢黜僉壬。取人以身。皇建有極。用人之大本立矣。用人之大綱舉牟。顧封疆大吏。猶有一二積習未去。足以為害於用人之法者。臣敢冒昧陳之。  大行皇帝勵精圖治。闢門籲俊。正途雜途。以至監生生員。無不蒐羅。務期野無遺賢。以圖天下之治。而督撫諸臣。未知  聖主愛惜人材之盛心。私意揣摩。迎合紛紛。疏請揀選人員分發其地。以備任使。而候選之員。亦藉揀選。僥倖躁進。在科甲則後科可以壓前科。在捐納則後班可以壓前班。廣奔競之門。亂銓選之序。及至其地。缺少人多。有候至四五年不得官者。多至羈棲失所。甚無謂也。且人之材質。中人為多。大約聽上司為轉移而已。其上司貪而[己](已)獨廉。上司惰而[己](已)獨勤者。百不得一也。其上司廉而[己](已)獨貪。上司勤而[己](已)獨惰者。亦百不得一焉。而九卿之驗看。又不過取辦於俄頃。宣陳履歷。觀其衣冠應對考驗。夫以衣冠整齊為賢。是謂公西赤賢於曾參也。其後至於租賃衣冠以應揀選。則衣冠亦不足信矣。以應對敏給為賢。是謂嗇夫賢於張釋之也。其後至於演習履歷以應揀選。則應對亦不足信矣。且虞廷之治。臨下以簡。而揀選分發。變簡為煩。臣任吏部時。月選州縣多者五六十人。少亦二三十人。不過月具一疏。而月選之事已畢。至於揀選分發。則一疏變為百疏。每官一員。初至委署試用者有疏。期滿實授有疏。繁簡衝僻。試用不宜。故為改調以示察吏之勤。又有疏。候補者多。嚴加澄汰。或改教職。或送回吏部。又有疏。每官用三四疏。舉從前一月所選數十人一疏可畢者。今百疏猶不止也。君天下者一日萬幾。心餘於事則可以智周萬物。心為事役則叢脞之弊必生。推此一事以例庶政。變少為多。則事為煩。焦勞彌甚。   聖祖皇帝六十餘年。從未揀選分發。天下未嘗不治。此分發人員之法。斷宜停止。以省章奏。以息奔競。而其他庶政煩荷瑣屑者。亦推此意稍為減省。庶幾 九重之上。政簡心清。靜觀其大。而生無不在宥矣。且督撫所以必請揀選分發者。殘忍嚴刻。妄參屬吏。懸缺多而人員不足用也。我   大行皇帝明於庶物。察於人倫。慎憲省成。率作興事。  聖人大智。因物付物。行所無事。而督撫之凶愚者。妄意揣摩。以嚴刻為公。日以參官為事。州縣之吏。或一歲半歲而被參。或數月而即逐。或一疏而參十數員。或一疏而參數十員。求其實情。並多枉抑。朝更夕改。人地不習。官無固志。苟且旦暮。至於吏胥。視官若居傳舍。即有設施。玩不奉行。其弊若此。豈封疆大臣察吏之法哉。  大行皇帝嘗召江撫臣布蘭泰。責其殘刻。乃有仰體要嚴之對。   大行皇帝降旨。謂朕聞此言。不覺為之戰慄。汗流浹背。朕止令臣下秉公。何嘗有要嚴之意。即命接任撫臣。查其所參屬員。逐一申理。  聖心大公。昭如日月。而督撫諸臣。以多參屬吏為秉公者。相習成風。至今未已。夫黜陟幽明。治官之典。官苟有罪。安得不參。惟當辨其過故。察其公私。凡貪贓枉法。實有受賄劣跡者。罪雖小而必不可留。凡因公詿誤。或迫於不得已。或陷於不及知者。罪雖大而不可輒去。故曰宥過無大。刑故無小。六計弊吏。以廉為主。故貪贓之吏。刻不可容。人非聖人。不能無過。故寬其處分。乃可有為。宋臣范仲淹謂當官者私罪不可有。公罪不可無。誠以畏避公罪。則無敢任事者。孔子謂觀過可以知仁。其論政也。以赦小過與舉賢才並稱。非赦小過不能舉賢才也。今誠酌定處分之法。凡因公詿誤。降級革職。俱許留任。三年無過。淮其開復。則居官者勇於任事。而可以收久任之效矣。夫官惟久任。然後事無不習。吏不能欺。初任則敏者亦難周知。久任則拙者亦能自勉。近奉  上諭亦既久任。以虞廷之人守一官。漢世之吏諄諄長子孫。為良法矣。但非立定章程。則秉銓選之職者。不知何以久任。

臣愚以為在京之官。宜令久司一職。在外之官。宜令久任一地。京官任事。莫要於六部。凡主事員外郎中。並由本司陞轉。陞至郎中。果才守兼優。亦加以京堂銜俸。俾令久管本司。他若六科七道。亦由本科本道陞轉。則人習所事。吏不能欺。而部院之務可得而理矣。至於外官親民者。莫過府廳州縣。貪酷者罪之。庸懦者罷之。才品卓異者特拔之。其餘中材。並以九年為考滿。州縣應陞。即陞本府佐貳。府佐貳應陞。即陞本府知府。知府應陞。即陞本道。雖在中材。久於其地。則察於民情。明於土俗。而循良之治亦可冀矣。若謂地有肥瘠。缺有美惡。則外官既已均與養廉之資。京官如現在戶部六科。均其飯食之費。則人無所揀擇。久於其職。亦其所樂居矣。夫治天下之道。知人安民。二者而已。而知人尤先於安民。故曰。聖人養賢以及萬民。賢不可多得。而中材皆可器使。今誠循資格以待中材。赦小過以求後效。專官司以盡職守。則天下多可用之才。天下皆可守之法。即天下無不安之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