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皇朝经世文编_1
14371300000124

第124章 吏政八守令中(5)

夾棍一物。原有不得不用之時。不過欲取確供耳。初審狡展。不妨屢呼要夾。而其難其慎。不肯即夾。三木之下。動關人命。堂上一聲催刑。眾役奮力。受之者魂飛魄散。氣蔽血壅。即有供吐。昏迷之中。隨口強應。亦未確鑿。平日於行刑之人。明白指示。如不得已。必須用夾。不得遽收。先就情理反覆窮詰。此時問者之狼狽急。較受刑之人為更甚。如不從實供吐。催令收刑。一收止二三分。又就案情反覆詰問。有證據者質之證據。使其計窮語塞。自必吐供。此時官府審問。本犯呼號。行刑者暗暗鬆放。再有狡展。仍如初置刑內。再收亦不過二三分。一放一收。痛則有之。傷人則不能也。且其神魂清白。語言不至混亂。此時供吐。方為確切。可以定讞。俗稱夾棍為大刑。示不可輕用。更不可錯用也。然不獨大刑為然。即行杖亦不可忽。罪當杖者。亦視其氣體壯健。足以當之。然後如法責杖。凡行杖時官暫停閱審卷。亦不可別有問答。惟注目凝神以觀受杖之人。一則視其人能受與否。倘不能受。量減數杖。杖雖減而法已盡矣。一則防行杖者有任意重責要害。毒打一處之弊。如專打板頭專打腿灣余歷任二十年。從未因杖責而損傷一人者。率是道也。

牢獄之苦。雜穢疫痢。暑月為最。常遣人灑掃囹圄。洗滌枷杻。不時調取監簿。稽查囚數。以自察其治狀。務使眼前火坑。化作逍遙世界。此只在當官者念頭舌頭筆頭一霎時之間耳。

盜賊未起。防守為要。盜賊既起。擒捕為要。昔李崇刺兗州。令村中建一樓。樓懸一鼓。諸村聞樓鼓聲。各守要路。遇盜輒擒。李肅為宰。不必建樓。比戶置鼓。盜發輒擊。遠近相應。盜遂歛跡。吾以為建樓置鼓猶有所費。止須家置一梆。或竹或木。一處起梆。各處四應。有被竊而不傳梆者。罪坐失主。一家傳梆。而四不應。及應而不出身協拿者。查明責究。亦何盜賊足慮乎。

州縣親民之官。非特貪酷足為民害。即拘謹之流。未嘗不潔清自好。而暗昧不明。優柔不斷。識不足以剔弊。力不足以懲姦。彼雖不貪。有代之而吸民膏者。彼雖不酷。有代之而戕民命者。其與貪酷害民無異。且百為叢脞。諸務廢弛。或反不若貪酷者流。猶能理繁而治劇。所謂廉而無能。不若貪而有幹。古之人誠有慨乎其言之也。為政說寬說嚴皆也。莫如切實講理。理者人心自有之天也。發一言。施一事。以我心之天。感孚乎人心共有之天。非言人所不能言。實言人所必欲言也。非行人所不能行。實行人所必欲行也。寬之可為杜母。嚴之可為召父。寬嚴之跡悉化。以此大畏民志。所謂不賞而勸。不怒而威。此道得也。何寬嚴之足云。

古人云。太上化民以德。其次莫如猛。是說也。非謂猛愈於寬。猛以濟寬。適所以成其寬也。緣民愚無知。彼見上之寬而玩心生。後又從而刑之。則怨毒起矣。為民上者。視事之初。即嚴加整飭。吏役士民。苟有過犯。毫不假借。見之明。行之果。人心震動恪恭。各懷一不敢慢易。不敢欺蔽之心。如此則呼應既靈。法在難犯。而處心積慮。卻時時欲與民休息。事事為愚頑鑒原。準情度理。足以快人聽聞。即盡法處之。身受者不敢怨。觀聽者靡不服。畏威懷德。一時並到。若其始不振。後即整頓。徒招怨耳。

與王春溪書

周鎬

某聞之。愛民者安。得士者榮。又聞凝士以禮。凝民以政。夫邑宰之政。不外乎刑名錢穀也。江南為財賦之區。然士氣浮而不實。民間無數月之蓄。以邑宰之權。處目前之勢。斟酌變通。道在去其太甚而已。即如地丁之銀。兩以兩計。分以分計。固也。然而勢不能也。視鄰邑稍輕焉。節吾之浮費以補之。而民已受一分之賜矣。漕白之糧。斗以斗計。升以升計。固也。然而勢不能也。視鄰邑稍輕焉。節吾之浮費以補之。而民已受一分之賜矣。至於獄者。萬民之命。其道更不容不慎。然在易之賁。則曰無敢折獄。在旅。則又曰明慎用刑而不留獄。獄有大小。自一二重案外。其事多起於微細。雞犬之爭。乾餱之愆。往往至於涉訟。秉筆而判之。責者責。勸者勸。不踰時而兩造平矣。某鄉居。頗悉鄉中事。竊見鄉愚爭訟。候批示數日。候牌者數日。幸而懸牌聽審矣。忽焉而改期者數日。或數十日。此數十日中。原被告若而人。四鄰証佐若而人。牽連失業。典衣買飯。其閒刁猾訟棍。串通役。恐嚇變詐。無所不到。曲直未判。而中人之產破矣。此皆留獄之過也。聽訟者除一二疑案外。清慎而加之以勤。則民已受一分之賜矣。夫以足下之才之識。何難正本清源。而某僅為此得半之說者。誠欲其卑近易行也。然其要則莫如得士。士者民之精華也。聚民之精華以輔一身。則民之甘苦易周。而政之缺失可補。所謂帝與師處。王與友處。邑宰何獨不然。須慎擇其人。甯拘毋濫耳。昔子高好畫龍而真龍至。若某者為足下之畫龍而已。

論吳中吏治書

陳宏謀

牧令之事。煩雜難理。江左較多。蘇常二府尤甚。而訟獄其大端也。大抵人多智巧。好事喜爭。理曲者強詞奪之。尚易辨白。或將無作有。或欲揚先抑。或欲取姑與。官司聽之。急則不暇致詳。輕喜易怒。稍有失平。民得持柄而搖。以聳上司之聽。緩則日久變生。狡計百端。莫可究詰。以致一案化為數案。小事釀成大事。逆料其詞不可信。置之不理。則虛實難明。繁者益見其繁。刁者愈逞其刁矣。惟有先之以鎮靜。繼之以虛公。而又終之以迅速。民知其官不可欺。法不能逃。事入官衙。是是非非。確乎不爽。則身受者折服無言。即聞風者亦知誑詞無益。釜底抽薪。庶幾近之。所謂迅速者只在於勤。吳中風氣。最講打點。又善營求。夜長則夢多。事久必弊生。官司耐一時之煩勞。則小民受無窮之福。向聞赴縣告狀。竟至二三十日尚不批出。所批仍屬含糊。似准不准。應拘不拘。有拘不審。偶審不結。以致鄉民皆以告亦無益。非政簡刑清也。案牘中留一分精神。即可為百姓主持一分公道。矧官衙之是非。即里閈之從違。境內頑惡有所警懼。良善得以保全。其為勸懲者不少矣。能令州縣官時時事事。存一點惟恐冤民累民之心。庶可望風俗移易。古人所謂刑罰得中。即刑罰中教化也。然欲能如此。又在屏省應酬。人之心思物力。祇有此數。於浮文上多一分。即於實事上少一分。居官者能以周旋上官之心力致之於民。地方民生未有不實受其惠者。究竟凡事莫逃乎實。動物不外乎誠。及至政簡刑清。循聲卓越。亦不患無知音也。

與泰安各屬

李文耕

夫教化之最親切者。莫過於放告鞫案之時。官之牖民。原不能家喻戶曉。其親切見面者惟在此時。誠能出以誠心。矢以耐性。深入於案情之中。而曲盡事理。推廣於案情之外。而婉示開譬。審斷之公既足以服人。牖迪之切更足以感人。即或兼用刑威。而慈祥之意。已流貫於桁楊笞扑中矣。現宰官身。說菩提法。非衣冠中大修行處乎。至進求教化之本。則惟在平日正己率物。可以對百姓。而後可以教百姓。尤可以一言以蔽之者也。

居官大戒。第一朦蔽。上下內外。非朦蔽無以行其姦欺也。朦蔽之在內者。有官親家人。朦蔽之在外者。有猾書役。內外句連。鬻情賣法。則為官者孤立無與。而坐聽聲名之敗裂。其亦危險矣哉。獨是官受朦蔽。人以為官之不明也。不知朦蔽之害。中於不明者十之二三。中於不勤者十之七八。人即智識短淺。而事事躬親。則奸欺者不能盡售其術。惟因循積壓。怠玩廢弛。則顯予人以作奸叢獘之地。而欲人之不欺我也難矣。迨乎既受朦蔽。而後以察察之智勝之。一人之智。不足敵眾人之智。而狡黠者或反得迎其私智而巧中之。是皆治之賊也。今欲力祛諸弊。惟有一主於勤。勤省閱而閱牘之壓擱者少矣。勤勾稽而出入之侵欺者遠矣。鞫訊勤而情偽悉。孰能亂我聰明。決判勤而拘繫釋。誰得肆其魚肉。且閭閻之所惡者訟師。勤庶獄而雀鼠息爭。訟師之伎倆無所試。鄉里之所苦者盜賊。勤巡閱而萑苻遠跡。盜賊之根蔓無所滋。一勤而百事治。何朦蔽之足患乎。至於勤之明效大驗。昭人耳目。而人不務於勤者。則自有故。蓋勤即仁也。無恫瘝在抱之隱。必不能孳孳於民事。而性情嗜好之與俱。勤即誠也。無旦明對越之心。必不能凜凜於官箴。而飲食起處之弗遑。然獨不思君上以職司責我。統四境之農桑教化。待治於官。而為官者因循浮沉。莫之綜理也。其可以對  君乎。百姓以父母仰我。合眾人之疾苦訟訴。待命於庭。而為官者詩酒聲色。莫之省顧也。其可以對民乎。某與各寅好同舟泰汶。其聰明各有優絀。不能強同。其材力各有強弱。不能強齊。其學問各有淺深。不能強合。各用所長。事無不集。惟所以仰對乎  君民。而力除其壅蔽者。則非勤莫由。雖不敏。竊願與各寅好共勉之。

泰屬為南北通衢。行旅往來。不絕於道。司土者自應以弭盜為首務。弭盜之法。莫難於用緝捕之人。不熟賊情者。既不能緝捕。而熟於賊情者。又多非善良。苟用之不善。不惟不得其力。而豢賊誣良之弊。將無所不至。是以用捕役者必先籌緝捕之費。能養其身。而後可用其力。復重賞以獎之。嚴法以懲之。引於前而策於後。雖怠者亦知奮勉矣。然此皆治之於已然者耳。夫盜賊非窩家不行。以其善藏聚而售贓物也。春秋之法。治亂賊者先嚴亂賊之黨。緝捕何獨不然。地方官於盜賊隱匿之處。嚴密訪拿。搗其巢穴。俾淵藪肅清。而逋匿失據。而又勤巡查。嚴守望。責成地保。多派更夫。有玩失更者。加以重懲。在我先無隙可乘。在彼自無間可入。治於未然。乃為得力。而其要則尤在於居官者之一心。誠能以愛民為心。主於去強暴而安良善。至誠懇切。洞中達外。遇有公暇不時親巡。即身之所不能到者。精神周之。精神所不能周者。聲名及之。使為捕役者。曉然於官之必不容於怠緝。而倍加奮勉。為盜賊者。亦曉然於官之必不容於盜賊。而聞風遠遁。庶幾捕務日有起色。而豢賊誣良之弊。亦可以不勞而自弭矣。

諭各道府書

陳宏謀

監司原佐兩司所不及。錢穀專任於藩。刑名專任於臬。與聞易至越俎。不聞又覺尸曠然。使勤勤懇懇。體察講求。設誠致行。委曲求濟。則兩司方喜其相助為理。必不以攙越為嫌。況夫巡歷所至。事事可以稽查平反。故兩司所不能親歷者。巡道皆得親歷。官役有所顧忌。士民有所倚賴。此官不同虛設。出巡不同閒遊。今奉新例。每年親歷秋審。則刑名之大者。以身先之。以心入之。不特重囚冤滯。可以平反。凡大小案件。民間利弊。有一番體察。即有一番措施。豈徒為巡歷之具文已哉。太守體統較州縣為崇。境地較州縣更廣。而於百姓則較州縣不免遠。務視州縣之事。皆切己之事。上下文移。悉心核閱。毋以率轉率行。了承上起下之故事。且不時輕騎減從。周歷屬境。得以體訪境內土俗民情。並以察州縣之留心地方與否。詞訟之疑難。積之把持。均可就近提究。闔屬士民。必以太守之惠至為有益。唯恐太守之不常至者。如此乃不愧領郡之職守。在郡一日。即有一日之實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