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皇朝经世文编_1
14371300000121

第121章 吏政八守令中(2)

州縣一官作孽易。造福亦易。天下治權。督撫而下。莫重於牧令。雖藩臬道府。皆弗若也。何者。其權專也。專則一。一則事事身親。身親則見之真知之確。而勢之緩急。情之重輕。皆思慮可以必周。力行可以不惑。求治之上官。非惟不撓其權。抑且重予以權。牧令之所是。上官不能意為非。牧令之所非。上官不能意為是。果盡心奉職。昭昭然造福於民。即冥冥中受福於天。反是則下民可虐。自作之孽矣。三十餘年來。所見所聞牧令多矣。其干陽譴陰禍。親於其身。累及嗣子者。率皆獲上朘民之能吏。而守拙安分。不能造福。亦不肯作孽者。間亦循格遷官。至于勤政愛民。異於常吏之為者。皆親見其子孫食報。榮赫當世。天之報施。捷於響應。每一念及。輒為汗下。吾願居是職者。慎毋忘福孽之見也。造福云者。非曲法求寬之謂。福孽之因其在于勤怠之分乎。怠之禍人甚於貪酷。貪酷有蹟。著在人口。闒冗之害。萬難指數。受者痛切肌膚。見者不關癢。聞者或且代為之解曰。官事殷忙。勢不暇及。官遂習為故常。豈知民以力資生。荒其一日之力。即窘其一日之生。其造孽已無窮乎。余少鄉居。見人赴城投狀。率皆兩日往還。已而候批。已而差傳。倩親覓友。料理差房。勞勞奔走。動輒經旬。至於示審有期。又必邀同證。先期入城。及至臨期示改。或狡者有所牽引。諭俟覆訊。則期無一定。或三五日。或一二十日。差不容離。民須守候。工商曠業。農佃雇替。差房之應酬。城寓之食用。無一可省。迨事結。而兩造力已不支。輾轉匱乏。甚有羈縶公所。饑寒疾病。因而致死者。嗚呼。官若肯勤。何至於是。其負屈不審。抑鬱畢命者。無論已。更有事遭橫逆。不得已告官。候之久而批發。又候之久而傳審。中間數日。橫逆之徒。復從而肆擾。皆怠者滋之害也。故莫善於受牒時詰訊。虛即發還。其准理者。越夕批發。剋期訊結。官止早費數刻心。省差房無限需索。養兩造無限財力。至訟師教唆。往往控一事而牽他事。以為拖累張本。得其本指。立可折斷。為吏者。有常祿。有養廉。居官之日。皆食民之日。乃不以之求治。而博奕飲酒。高臥自娛。民必怨。神必怒。如之何其不畏耶。

官之一身。實叢百務。精神稍不周到。即開左右窺伺之機。宜設粉版一方。將應辦事件。隨手登記。辦一條。抹一條。自無遺忘之患。事須謹慎者。或密書手摺誌之。總不必陽詡精明。授人罅隙。然此謂意中經畫之事。若日行常件。宜各立一簿法最簡易。具列於左。

一稽獄囚簿。記獄囚事由。及收禁年月。其待鞫而暫禁者。尤須加意。應禁應釋。隨時可辦。 一查管押簿。管押之名。律所不著。乃萬不得已而用之。隨押隨記。大概賊盜之待質者最多。審定則重者禁。輕者保。無干者省釋。立予銷除。命案牽連。應即時詰正取保。勢不能速結者。至四五日。斷不可不為完結。若詞訟案件。自可保候覆訊。不宜差押。管押之干係甚重。或賊押而捕縱行竊。或命押而懼累輕生。至訟案押而招搖撞騙。百弊錯出。此外向有班房。夜間官須親驗。以防賄縱。數年前禁革班房名目。令原差押帶私家。更難稽察。似不如仍押公所為妥。又役之貪狡者。命案訟案。及非正盜正賊。藉諭押以恣勒索。每繫諸穢污不堪之處。暑令薰蒸。寒令凍餓。至保釋而病死者不少。故非萬不得已者。斷不可押。既押須親自查驗。不設此簿。或有遺忘。勢且經旬累月。民受大害矣。 一憲批簿。記上官批發詞訟。奉批月日。及易結難結之故。余向幕劇邑。凡到館之初。即飭承彙記此簿。置之案頭。日弔卷查閱。或須審結。或可詳銷。自為注記。其原牽連多人。可以摘除者。一一注明。核時俱行刪去。遇有訟師指告經承弊改舊。即可明白批示。上官提催。亦不難將應急應緩緣由。據實詳覆。以免差擾。次第辦結。不使吏役操權。 一理訟簿。記兩造之住址遠近。及證姓名。邑雖健訟。初到時詞多。然應准新詞。每日總不過十紙。餘皆愬詞催詞而已。有准必審。審不改期。則催者少而誑者懼。不久而新詞亦減矣。手自注記。日不過數行。何至於勞。幕中為之。已有明效。官則受詞時。可以當堂駮還。新詞斷不能多。何憚於記。故欲求無事。先在省事。此方試之歷驗者也。放告須在日中。可以從容閱訊。令代書旁伺。情節不符。即可根問。立究訟師。不致被誣者受累。安民之道。莫善於此。斷不可委佐貳收詞。 右四簿佐幕為之已極利便。若官不憚煩。則事無不治矣。

一客言簿。民情土俗。四境不同。何況民之疾苦。豈能畫一。好問察邇。是為政第一要著。書役之言。各為其私。不可輕信。閽人之說。往往為書役左袒。紳士雖不必盡賢。畢竟自顧顏面。故見客不可不勤。余初到官。見客即問其里居風土。再見則問其里中有無匪類盜賊訟師。如有其人。并其年貌住處皆詳問之。而告以遲遲發覺。必不使聞風歸怨。故紳士無不盡言者。客去一一手記於簿。或問其地某多平原。某多山澤。與某里連界。亦手為詳記。扃之篋中。置之內室。將升堂。逐一檢視。有改名具詞。而與所記年貌相類者。猝然詰之。其真立敗。或爭水利等事。間以所聞正之。觀者驚為不測。不半年而訟師盜賊他徙。匪類匿跡。上官問境內利弊及界址。皆能詳對。勞心者不過半年。而逸以數歲。皆此簿之力也。但勤於見客。則周知外事。非吏役閽人所樂。須先嚴約朿。客來無阻。以示禮士之誠。以收聽言之益。 一堂籤簿。事非急切。斷不可當堂籤提。役齎堂籤。甚於狼虎。往往人未到官。貲已全罄。余里居見堂籤破家。甚於常行。故不可不慎。萬一發籤。須當日訊結。若遷延一日。即民多受一日之累。如路遠人多。須至兩日三日者。立簿登記。恐事冗偶忘。則役操其柄。所關匪細。其籤必須印發行。其他硃單硃諭。事與堂籤一例。總須印登號。以防役地棍詐偽指撞之弊。 右二簿官中必不可少。且須時時檢閱。歷時久則客言簿可省矣。

一正入簿。記銀穀應徵之數。及稅契雜稅耗羡等項。 一正出簿。記銀穀之應解應支應放應墊之數。及廉俸幕修等項。 一雜入簿記。銀之平餘。穀之斛面。及每歲額有之陋規等項。應入己者。可質鬼神。人所共知。不必諱也。若額外婪索。是為贓私。不可以入簿者。不可以對人。即不可以問心。鬼瞰之。神鑒之。悖入悖出。自愛者必不肯為。 一雜出簿。記應捐應贈之斷不可省者。及日用應費各項。 右四簿乃官中理財之道。官事稍暇。隨時考校。正入稍虧。或有借墊。則先以雜入補之。而用自不敢不節。此皆記其總數。或十日一結。或半月一結。其流水細帳。則責之司出入者。而權不任焉。否則雜入者濫用。而正入者有虧。至交代時。或不自知其故矣。

尤有當囑者二。一曰退堂時不可草率。堂事畢後。精神易倦。稍有疏略。則黠役刁民乘隙嘗試。此時尤宜細心檢校。勘結案件。應發文券議照之類。面給兩造領回。倘不及取領狀附卷。即於讞後標明發字。不必令其再經吏役之手。藉端需索。致滋守候。其他遵依甘結等項。並可類推。至兩造供詞起訖鈐縫處。皆須一一過目。硃筆點鉤標識。以免他日猾吏抽換增減之弊。斷不可草率退堂。貽民訟本。二曰堂事簿不可不設。堂事簿者。值堂書登記所理之事也。凡讞斷顛末。及諭辦公務。勾攝保羈。如不逐日摘。一有遺忘。則吏役朦混。百弊叢生。故必於堂事完竣之時。取簿覽察過硃。攜置案頭。隨時檢閱。可與內號參考互稽。叢脞之虞。庶幾可免矣。

論親民學治臆說

汪輝祖

官之所難為者。莫患于上下暌隔。而初任尤甚。風俗不知也。奸良莫辨也。此其要有二。一在禮士。一在稽眾。稽眾如何。入國問禁。為吏亦然。初到官時。師心判事。不協輿情。即滋議論。每聽一事。須於堂下稠眾中。擇老成數人。體問風俗。然後折中剖斷。自然情法兼到。一日解一事。百日可解百事。不數月。諸事了然。不惟理事中肯。亦令下如流水矣。但各處方言。多難猝解。理事之時。如令吏役通白。必至改易輕重。當於到任時。雇十一二歲村童。早晚隨侍。令其專操土音。留心體問。則兩造鄉談。自可明析。不致臨事受朦矣。禮士如何。官與民疏。士與民近。民之信官。不若信士。朝廷之法紀。不能盡喻于民。而士易解析。諭之于士。使轉諭于民。則道易明而教易行。境有良士。所以輔官宣化也。各鄉樹蓺異宜。旱潦異勢。漓異習。某鄉有無地匪。某鄉有無盜賊。吏役之言。不足為據。博採周諮。惟士是賴。故禮士為行政要務。第士之賢否難齊。從優禮。易受欺蔽。自重之士。必不肯僕僕請見。冒昧陳言。愈親之而跡愈遠者。宜敬而信之。若無故晉謁。指揮唯命。非中無定見。即意有干求。甚或交結僕胥。伺探動靜。招搖指撞。弊難枚舉。是士之賊也。又斷斷不容輕假詞色。墮其術中。故能濬知人之明。始可得尊賢之益。

然尤有宜防者二。一則防左右壅蔽也。給事左右之人。利在朦官舞弊。最懼官之耳目四徹。凡接紳士。勤見吏役。皆非左右所樂。必有多其術以相撓制者。須將簡房號房不得阻賓。及吏役事應面稟之故。開誠宣布。示貼大堂。俾人人共見共聞。並於理事時隨便諄諭。庶左右不敢弄權矣。一則須機密不泄也。地棍訟師姓名。雖得自紳耆之口。斷不可使若輩知所由來。則摘發若神。不戒而肅。且紳耆與若輩。井宅毗連。今日使有訐發之名。他日必被遷怒之禍。我方資以為治。而致其因我受累。於義不可。於心何安。故訪察固不可不詳。舉發尤不可不慎。

司牧之道。教養兼資。教非止條告號令具文之謂。有其實焉。其在聽訟時乎。使兩造皆明義理。安得有訟。訟之起。必有一閽於事者持之。不得不受成於官。官為明白剖析。是非判。意氣平矣。顧聽訟者。往往樂居內衙。而不樂升大堂。內衙簡。可以起止自如。大堂則終日危坐。非正衣冠尊瞻視不可。且不可以中局而止。形勞勢苦。皆以為不便。不知內衙聽訟。止能平兩造之爭。無以聳旁觀之聽。大堂。則堂以下立而觀者。不下數百人。止判一事。而事之相類者。為是為非。皆可引伸而旁達焉。未訟者可戒。已訟者可息。故撻一人。須反覆開導。令曉然於受撻之故。則未受撻者。潛感默化。縱所斷之獄。未必事事適愜人隱。亦既共見共聞。可無貝錦蠅玷之虞。且訟之為事。大不離乎倫常日用。即斷訟以申孝友睦之義。其為言易入。其為教易周。余前承乏甯遠。俗素嚚健。動輒上控。兼好肆為揭帖。以誣官長。余唯行此法。竊祿四年。府道未受一辭。各憲因為余功。乃知大堂理事。其利甚溥也。故為政親民。莫切于聽訟。

教民之要。不外勸懲二端。如朔望行香。宣講  聖諭。勸農。課士。鄉飲。賓興。尊禮師儒。採訪節孝之類。皆勸懲之灼然者。近多目為具文。余初甯遠。時方孟夏。示日勸農。皆訝異數。至鄉飲酒禮。吏莫詳其儀注。不揣迂腐。一切典禮。次第行之。三四年中。耳目一新。頑惰革面。士奮科名。婦知貞節。用力無多。收效甚鉅。夫通都大邑。猶曰公務殷繁。不遑兼顧。若簡僻之區。何致夙夜鞅掌。而亦一廢弛乎。故典關勸懲者不可不舉。

吏役鄉氓。均無遠識。凡差遣聽斷。不將所以然之故。詳細諭知。必且懵於遵率。吏役則周折貽誤。鄉氓則含混滋疑。均足累治。故告下之語必須詳細。

論省事學治臆說

汪輝祖

民氣本靖也。縱惡以陵之。縱役以擾之。恩既莫敷。威亦難濟。於是愿樸者。亦鬱極思奮。不得不奔愬於上官。上官憫其情迫而理之。刁民聞風以起。恣意訐告。而地方官不可為矣。使為地方官者。以地方為己任。悉心撫字。與民休養。雪民冤抑。民之於官。無不可白之隱。自無不樂從之令。而民氣尚或不靖者。未之有也。百姓去縣近。去省遠。縣果勤職。百姓何愛乎越愬。民氣宜靖

勤於聽斷。善已。然有不必過分皁白。可歸和睦者。則莫如親友之調處。聽斷以法。而調處以情。法則涇渭不可不分。情則是非不妨稍借。理直者既通親友之情。義曲者可免公庭之法。調人之所以設於周官也。或自矜明察。不准息銷。似非安人之道。斷案不如息案

定例徒罪以上通詳。杖枷等罪。均聽州縣發落。所以歸簡易也。多一重衙門。便多一重費用。百姓何能堪此。故尋常戶婚田土細事。總以速結為美。勿聽書辦簧鼓。輕率詳報。不惟小案不宜申報也。即奉上官准理事件。除牽涉書役必須解勘外。其餘民閒細故。亦不妨錄供詳結。以省跋涉。至兩造籲息。則倫紀贓盜而外。俱可取結詳銷。亦息事甯人之一端也。常案勿輕申報

投牒候批。示期候訊。最費百姓時日。唯期有一定。則民可遵期而至。無守候之苦。凡示審案件。自量才力。斟酌挂牌。如飾耳目之觀。以多為貴。日留一案。即有一案守候之人。愈留愈夥。累者何堪。至勘丈事件。人多費多。守候更復不易。雖風雨寒暑。必不可失信。示期不可失信

兩造訟牒。官為結斷。脫然歸去。可以各治其生。夸大之吏。好以示審之勤。飾為觀美。往往審而不結。或繫或保。宕延時日。訟者多食用之費。家人增懸望之憂。是虐民也。中有富家牽涉。好事者從而妄為揣度。謂官可賂營。則又重自玷矣。故不審不如不示期。不結不如不傳審。案已審即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