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皇朝经世文三编
14370900000179

第179章 兵政六邊防下(3)

新疆隔外部支那西北隅距中國政府頗遠故朝廷之威信政令往往不通繙閱近世史書可知涯略然此邊陲廣漠之野關係俄國軍事原非淺囗是最不可忘者矣試舉近世要事以資畫策焉抑此地方一帶蒙古大汗嘗統治之至千百六年代之季汗部分裂為二國一曰準噶爾一曰東土耳機斯坦中國官書作塔什干準噶爾取天山以北之地東土耳機斯坦領山脈以南至帕米爾西部一帶中國當代開基于此勢力漸增至康熙之世遂興師遠征出長城之外鏖殺噶爾丹兵于烏爾稽塔什干地尋併吞東土耳機斯坦使亡國遺民奉中朝正朔于是欲強固權勢使滿洲蒙古兵士挈眷移駐于新版圖[又](人)遷甘肅陝西之民居于此地且整頓新圖百般事業移民繁殖振興農業或令東土耳機斯坦人民移[於](放)準噶爾以營此土然亦不見有效囗之美也千八百五十六年甘肅陝西肇亂北聯準噶爾勢極猖獗中國威令不行叛徒等據伊犁山中設獨立汗汗猶君主號支丹威風殘暴披靡四鄰漸及俄境俄國不忍旁觀遂出軍隊擊退匪徒取克里雅一帶地方時實千八百七十一年也爾來十易星霜秩序復舊乃還此地于中國矣東土耳機斯坦亦一治一亂我俄假力于中國給餉以平定之後中國出償金九百萬兩于我俄國伊犁一帶之地分附中華而確定俄中境界千八百八十年所訂條約是也中國既恢復斯土欲專立威信而堅固根基努力于商工等業日圖興旺如鹽業養蠶業製絲業皆其所推獎也又欲備內訌不虞之變設屯田之制至千八百八十五年更新就緒合喀什噶爾準噶爾為甘肅新疆省凡農民欲移住此土給與田產貲財非經三歲不收租稅以謀開拓興盛矣查華民移寓此地合前後約二千四百五十旗能納稅者百二十三萬五千五百餘人然以稅貲償其政費頗覺不易中國每年補給款項四百五十萬兩至千八百九十三年減為二百五十萬兩蓋產業漸興而稅政漸舉邊備軍隊逐年加多養給之貲亦漸增益然後綜理之所用乃足亦可謂竭力矣要之中國北疆政務其于養民則至矣然教之則未也華人不能使土民心服如東干薩特爾奇爾稽思喀爾喀等目中人為蛇蝎反目猜疑不肯輕交視如仇敵動輒凌軋時啟爭囗意中國威名未足以服此也是吾人所當三思也熟察新疆之地理此地乃往古鹹海後變為茫漠原野天山之脈起乎其中囗綿東西分別南北烏魯木齊府以西山嶽高峻直連俄國舍尾里天山克非路港天山脈北曰天山北路南曰天山南路自古以來民族遷徙出入每由此二路昔蒙古大軍西征實取道于此勇猛銳進蹂躪歐洲嘗風靡一時矣南路道里險峻至帕米兒山地難行大軍僅可行騎兵縱隊蒙古大軍到此不能前進忽然駐兵蓋為此也此外尚有亞爾泰塔爾巴哈台等山脈一帶之地亦兵家所宜注意耳其餘一望地區皆砂磧之原野地質磽确不可墾拓唯伊犁河之上流及支流為較佳自長城西端嘉峪關入蒙古以通天山南北路有二道于北路之衝有巴里坤烏魯木齊二府為沿道要鎮又西達俄屬賽密城拉廷斯克南路至喀什噶爾則狹小此二路可以行軍烏木齊府位置在蒙古中央當今中國以此為施政蠻境之中樞駐屯此地常備軍兵總員五萬據甘肅新疆總督所報告千八百九十四年有步隊二十四營十八協一哨每營五百人每協三百六十人每哨百人馬隊四十八協各協將校百二十五人又有炮兵以三個騎兵成隊各隊三百七十六人統御者有上長官及兵官總共三百八十人又警察將校百二十九人武裝軍夫千八百十七人[并馬丁車夫囗夫]等屬六百五十五人又塔爾巴哈台縣兵員(并馬丁車夫囗夫)數據北京申報千八百九十四年步隊三個大隊並將校士卒二千五百五十五人馬隊兩個大隊五百八十四人伊犁縣兵員據千八百九十三年稽查書每歲稽攷兵數情形之書合步隊砲隊十三營將校七十八人下士以下四千三百五人馬隊九營將校二十七人下士以下千九十八人也

此處地方尚有滿洲兵及蒙古民兵駐囗焉即屯伊犁千八百二十人屯塔爾巴哈台五百十五人屯甘肅新疆二千五百四十人總計約五萬人然能堪戰囗者不過三萬人甘肅新疆全省兵軍沿北路南路所在都府各有屯勇以備不虞之變西自我俄境內東至嘉峪關千里雲山指呼相應然兵員駐囗兵相距遼遠朝廷監理不能周到其戰力薄弱可察而知也然其備我境上兵力最厚據稱一半兵力在我邊境亦非過言也冥冥之間中國蓋防我萬一侵攻矣但戰力薄弱勢難敵強耳按中國各省屯軍之數唯此處地方駐兵勇最多試以人口比例兵數于餘省人口三百人中兵勇一人而此省人口四十五人中兵勇一人近時中國政府邊備益修增多鎗砲且使徵集兵勇學習戰術往年帕密爾之事興中國告警以克式野砲三十門山砲二十八門那兒的兒費兒的式機砲十六門小鎗一萬五千桿送至此地且選拔監督將校數人由李中堂麾下以簡派調遣矣又在烏木齊設製造鎗炮火藥所在克爾雅塔爾巴哈台等建立軍事會議所專考兵制又架設電線于新疆瞬刻之間能傳帝京消息要之中國備我俄人不吝貲財孜孜不已也我俄豈輕舉掠其邊境哉俄與中國各分境界北自額爾齊斯河沿岸南至烏什地勢東高而西低或依山河為自然之境界或建豎標柱而表識焉延長六百俄里在北部通貝木魯須塔爾巴哈台等之谿間峽路在中部通道伊犁之谿澤間此道稍廣囗未必阻礙行軍中國嚴兵備于此亦有故也喀什噶爾與我賽密坡拉廷斯克兩地接壤峻路羊腸縈迂曲折步履頗難亦能行小軍隊若謂之大軍通路則不可也又自喀什噶爾通我費爾千一路雖非險途而地勢頗高聳拔海面者一萬四千英尺周歲積雪至年半始消融開拓亦未至不足令人傾意也伊犁縣沿伊犁河上流之地有一通路即準噶爾關門除此以外中國之兵即有神術亦不能窺我俄境也蓋新疆地方距中國本部離隔頗遠懸軍萬里其不利可知欲囗雌雄于此一帶地方則此地雖有若無也囗一旦有事則此境為奇貨可無論矣何者新疆俗尚名為郡縣奉中國正朔然一旦外警忽生則疆內匪徒乘機蜂起昭然若揭矣當今之時我俄國假名為彼定亂興兵入境如往年伊犁之舉指西千八百七十一年之事耳若夫在新疆境上徒戒嚴兵備我豈為之哉

蒙古一帶之地荒野蒼茫介于我西伯利亞與中國本部之間土地不毛人煙稀薄苟從軍政上起見此處頗為要地矣然則欲知彼情形宜先審其沿革之故也當第十三世紀之初中國為成吉思汗所攻囗至忽必烈之時自和林格倫即今庫倫也遷都于北京改號曰元國運之興文物隆盛百度均舉如開鑿運河當代之遺跡矣久之宮中風紀大紊國勢凌夷不振至順帝之時黃河氾濫歲不豐稔暴官酷吏恣意收歛匪徒蜂起海內鼎沸卒為明祖所滅而餘孽遺屬奔竄遁逃至大耳喀湖畔復遷至和林格倫然蒙古之族本甚慓悍騷亂相續幾無囗歲明朝帝王起親征之師率五十萬人深入朔北到傲嫩河上當是之時準噶爾獨立為汗其後日益分裂無能統一焉而明朝諸帝蕩逸荒淫耽溺游樂威武漸衰內則官吏放肆外為他國輕侮察哈爾汗林丹者振發暴威憑凌所部于中國本部之北方獨立稱汗且至強使明朝納貢未幾滿人遂代明朝于是大清創興焉滿人本精練兵事攻略四鄰以大擴版圖進兵于蒙古準噶爾汗噶爾丹者能與之反坑屢苦清軍然力不能久支蒙古一帶之地始入中土版圖中國欲馴化蒙古慓悍之習以為游牧之民頗費功夫于此其設施得宜功績大著與我西伯利亞一帶接壤不復有干戈之警而我拓地移民之計亦有進益大矣抑蒙古一帶之地與我接壤者殆二千八百俄里一俄里當日本九町四十五間西自額爾齊斯河起東至黑龍江省終以軍事論之分蒙古地理為二西北為山地東北為平原而首要之處尤映我眼中者則為東部平原地何則我入中國本部此為最近捷之地也中國備兵于蒙古一帶地方是果足顧慮乎意我俄國不必為此備也何則屯在此地兵勇本非我俄人之好敵手彼蒙古部落募兵決非有戰力者也故當有事之秋中國遣兵師于我以入我國境必自東南平原進焉不言俄國進兵于中國而言中國進兵于俄國俄人之機智概如此類蒙古之平野蓋為戈壁高原之一部拔海面者約三千七百五十英尺地質多磽确間見有混粘土及泥土人口約三百萬多以游牧為民常逐水草轉移其能土著者獨為喇嘛教寺院所居之民此高原一帶道路實留大古之原形不見有人工開鑿之囗意此道路常游牧民轉徙時率無數之獸畜又或運搬百種器具故自成蹊徑否則商隊來往通行以印其足跡耳然地本砂礫磽确而踏成蹊路其堅牢往往與囗路等故大軍經行者亦甚便也然行大軍于此高原蹊路試問能得須要諸品不虞困乏乎如泉水也燃料也即薪煤炭等之類秣草也果能收得乎是兵家所不宜忽略也稱之曰軍需品當行軍時運搬最難又蒙古高原頗乏泉水雖有小川湖沼等然亦不甚多在戈壁沙漠中全無此種水源掘井取水沿道所在多多有然井能出若干水而足養若干兵勇是關于行程之遲速進軍之能否兵勇之多寡當豫籌其最大者矣故豫算水量之多寡須要精詳也在此高原之井口徑約一亞兒神當日本二尺三寸五分餘水質不必淡或有鹹水或有硫磺者據行旅言水面在地下約七英尺至二十英尺之間蓋是不必過深也夫自地上至水際不為過深則汲之不銷多時則有快給水之便囗于井數少處行軍之次亦不能掘鑿新井也進軍之遲速兵勢之強弱與水量之多寡其關係如此而次之者餉也凡漠地方有水源處常為游牧民所棲息而四周之地亦為牧畜之場故所在秣草為此等獸畜所蹂躪往往不遺寸蘗矣故當軍隊張野營時宜遠驅馬匹于有秣草之地何則有水源之處多不遺秣草也前隊于有水處能得秣草而後隊或不能如此者往往然矣故當行軍于沙漠中又必攜送秣草以備馬匹之用至于燃料亦然雖漠中非無灌木叢生之地亦決不多有焉倘前隊易得燃料而後列或不能得一草木苟如此則宜深入漠中以收羅之然則當行軍之時又須帶燃料也要之常食品物固應帶而行至若畜肉則蒙古之地所在多有得之不難即牛豚山羊之類沙漠中所到成群可多因敵人之也然則行軍于此漠地果能行若干人乎意者亦可以行十萬人耳考諸昔日華軍征蒙古之例亦必不差又須整備器械以運搬軍需諸品如彼苦路巴多錦將軍即俄將嘗為此種出征之例最足為龜鑑也今夫運搬諸品于蒙古之地宜用馬也無論已餘外宜用駱駝此獸能擔荷至遠一日夜間可行四五十俄里又蒙古之牛體力頗健若用兩匹駕車可以當一駱駝蓋是彼商隊旅行沙漠者所實囗也則行軍之法應由此地故一旦有事進軍于彼地收集馬匹駱駝等固自易易耳嘗見蒙古人運茶于恰克圖市囗之現情實多至七萬五千匹我若行十萬之兵必需二十萬駱駝然聚集此等之數亦囗不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