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冯氏锦囊秘录
14367800000055

第55章

桔梗 甘草(各等分) 每服五钱,水煎服。

龙脑硬毒散

治急慢喉痹,咽喉肿塞不通。

盆硝(四钱) 白僵蚕(微炒,去嘴,为末,八钱) 甘草(生末,八钱) 青黛(八钱) 马勃末(三钱)蒲黄(五钱) 麝香(一钱) 龙脑(一钱) 为末,藏贮瓷盒,每用一钱,新汲水调咽,如是喉痹即破,出血便愈。若非喉痹,自然消散,诸般热肿,用药五分擦在舌上,咽津即愈。

噙化三黄丸

治咽喉痛大效。

田豆根(一两) 硼砂(二钱) 龙脑(少许) 麝香(少许) 为末,用毒鱼胆为丸,绿豆大,每服三五丸,噙化咽津。

七室散

治喉痹。

僵蚕(直者,十个) 牙皂(一挺,去皮、弦) 全蝎(十个,头角全者,去毒) 硼砂雄黄 明矾(各一钱) 胆丸(五分) 为末,每用一字,吹喉中即愈。

一方治乳鹅。用野芥菜捣汁,醋调,以鹅翎探入喉中,吐出涎水即愈。

乳鹅喉癣方

用白矾一块,挖空,入巴豆一粒,火沸过,去豆为末,吹入少许。

通无达地散

治诸喉病, 腮肿毒俱效。

连翘 防风 贝母 荆芥 玄参 枳壳 甘草 白芥子 赤芍 天花粉 桔梗 牛蒡子 黄芩 射干 加灯心,水煎服。

一方治缠喉风,用白矾细末五分,乌鸡子一个,二味调匀,灌喉中立效,活人甚多。

绛雪散

治咽喉肿痛,不能咽物,及口舌生疮。

龙脑(五分) 硼砂(一钱) 朱砂(三钱) 马牙硝(五分) 寒水石( 熟,二钱) 研匀,每用一字掺于舌上,津咽之。

三因蜜附子法

治感寒咽闭不能咽。

大附子一枚,生,去皮、脐,切作大片,蜜涂炙令黄,每用一片,口含咽津,候甘味尽,再换一片含之,以效为度。

方脉口唇病合参(附呵欠)

口者,五脏六腑所贯通也,为脾之窍,脏腑之气,皆由此出入。若门户小,脏腑有偏胜之疾,则口有偏胜之症,故肝热口酸,心热口苦,或口舌生疮,脾热口干,肺热口辛,肾热口咸,胃热口淡或口臭。更有因谋虑不决,肝移热于胆,而口苦者,(盖肝主谋虑,胆主决断。倘事或胆不决则害怒,胆汁上益而口苦。)有脾胃气弱,水乘土位,而口酸者;有膀胱移热于小肠,而口糜溃烂者,然口舌生疮,初起不可便用凉药敷掺,恐寒凝不散,内溃奔走,久而难愈,必先用辛轻升散而后清凉,使郁火达外,再视其所因而治之。更有中气不足,脾胃虚衰,不能敛纳下焦阴火,被逼上炎,以致虚阳口疮。丹溪所谓:劳役过度,虚火上炎,游行无制,舌破口疮者,又当从理中汤加附子治之。若作实热,误投凉药,则所害不止口疮矣。口疮者,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各经传变所致,当分别治之。如发热作渴饮冷,实热也。轻则用补中益气,重则用六君子汤。饮食少思,大便不实,中气虚也,用人参理中汤。手足逆冷,肚腹作痛,中气虚寒,用附子理中汤,晡热内热,不时而热,血虚也,用八物加丹皮、五味、麦冬。发热作渴吐痰,小便频数,肾水虚也,用八味丸。日晡发热,或热从小腹起,阴虚也。用四物参术五味麦冬不应,则用加减八味丸。若热来复去,昼见夜伏,夜见昼伏,不时而动,或无定处,或从脚起,乃无根之火也,亦用前丸及十全大补加麦冬五味,更以附子末,唾津调抹涌泉穴。若概用寒凉,损伤生气,为害匪浅!或问虚寒何以生口疮,而反用附子理中耶?盖因胃虚谷少,则所胜者,肾也。水气之逆而承之,反为寒中,脾胃衰微之火,被迫炎上,作为口疮。《经》曰:岁金不及,炎火乃行,复则寒雨暴至,阴厥乃格,阳反上行,民病口疮是也,故用参术甘草,补其土,姜附散其寒,火得所助,则接引退舍矣。

《折衷》云:脾脏应肾,通口气,脾口为合,足阳明胃之经,其脉挟口环唇,故脾胃受邪,则唇为之病,风则动,寒则紧,燥则干,热则裂,气郁则生疮,血少则涩而无血色。然六腑之华,亦在唇。《经》云:脾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者,仓禀之本,营之居也。其华在唇,且肝脉、督脉、冲脉、任脉皆络于唇,一有受邪,则唇为之病。凡唇白者,主唾涎呕逆,诸失血症也。唇黄者,主脾受积热也。唇红紫者,主虫齿积痛也。唇青者,主血虚,脾寒也。唇红者,主烦躁,渴饮也。又有伤寒狐惑,上唇生疮,虫食其脏,下唇有疮,虫食其肝者。然唇者,肌肉之本也。人中平满者,为唇反,唇反者,肉先死也。

《灵枢》曰: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为经络之海,别而络唇口。血气盛则充肤热肉,血独盛则淡渗皮肤,生毫毛,妇人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故冲任之脉,不荣口唇而须不生,宦者,去其宗筋阴器,伤其冲脉,血泻不复,皮肤内结,唇口不荣,故须不生。其有天宦者,天生阳气不举,不能御妇,未尝被伤,不脱于血,然其须不生,何也?曰:此天之所不足也。其冲任不盛,宗筋不成,有气无血,唇口不荣,故须亦不生。由此观之,唇口不独脾胃也。

呵欠者,脾胃中气不足,精神劳倦所致也。《经》曰:足阳明之脉,是动则病,振寒善伸数欠。欠者,阳引而上阴引而下,乃精与神不相根据,而阴与阳不相守也。

方脉舌病合参

《经》曰:舌乃心之苗。又曰: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又曰:心脉系舌本,脾脉络舌旁,系舌下,故发为病,或生疮,或重舌木舌诸症,皆二经之所致也。然肝脉亦络舌本,故风寒所中,则蜷缩而不言,七情所郁,则热肿满而不消,心热则裂而疮,脾热则滑而苔,而脾闭则白胎如雪,肝壅热则血上涌。

若舌无故自痹者,不可作风热治,盖由心血不足,血虚火烁耳,理中汤合四物汤治之。

昔有人舌上生疮,久蚀成穴,服凉药不效,此下元虚寒,虚火不降,投养正丹遂愈。

龙石散

治上膈壅热,口舌生疮,咽嗌肿塞。

朱砂(一钱五分,研) 寒水石( 通赤,三钱二分) 脑子(二分半,研) 为末,每日三五次,夜卧掺贴。

口疳吹药神方(锦囊秘方)

甚者,加西牛黄一分更好。

冰片(二分) 人中白( ,二钱) 麝香(一分) 铜青(三钱五分) 上研极细,令浓茶净口,吹少许,候痰涎流尽,再吹一二次即煎。

一方治舌肿,用百草霜为末,好醋调敷立

升麻散

治上膈热壅,口舌主疮,先用此升发。

升麻(一两五钱) 赤芍药 人参 桔梗 葛根 薄荷 防风(各一钱) 甘草(五分) 水煎食后服。

三黄丸

治三焦实热。

黄芩(春四两、夏秋六两、冬三两) 大黄(春三两、夏一两、秋二两、冬五两)黄连(春四两、夏五两、秋冬三两) 为末,蜜丸,每服百丸,食后白汤下。

加味龙胆泻肝汤

治胆痹口苦。

柴胡(一钱) 黄芩(七分) 人参 黄连 天冬 麦冬 山栀 生甘草 龙胆草 知母(各五分) 五味子(七粒) 水煎服。

加味甘露饮

治胃经客热口臭,牙宣赤眼口疮,上焦消渴,此心肺胃药也。

熟地 生地 天冬 麦冬 枇杷叶(去毛) 黄芩(各一两) 茵陈 枳壳 石斛 甘草(各一两)犀角(五钱) 为粗末,每服三五钱,水煎,食后临卧温服。

香薷汤

治口臭。用香薷煎浓汤含之。丹溪云:香薷能治口臭如神。

治口疮,用砂仁火 存性为末,掺上即愈。又方用槟榔火 存性为末,入轻粉敷

内府治口臭方

用连翘为末,糊丸,食蒜韭之后,茶吞二三钱,口中浊气,化为清气,甚效。

红芍药散

歌曰:心痛口疮,紫桔红苍,三钱四两,五服安康。上件紫菀、桔梗、红芍药、苍术各等分细末,羊肝四两,批开掺药末三钱,用麻扎定,火内烧令熟,空心食之,白汤送下,大效。

顺气豁痰汤

治舌痹或麻,此因痰气滞于心胞络。

半夏(用白矾生姜皂角煮过,一钱五分) 茯苓 橘红 栝蒌(去油) 贝母 黄连桔梗 香附(便制) 枳壳(各一钱) 甘草(四分) 姜水煎服。

理中汤方见中寒门。

治舌肿胀方

口不能开合以萆麻子,棉纸取去油,将此纸作燃,灯上点着,吹灭将烟熏之,良久则消。

昔人年二十余岁,口臭如登厕。医者曰:肺金本主腥,金为火为乘,火主臭而然也。久则成腐,腐者,肾也。亢极则反兼水化,其病在上,宜涌之,如法果愈。

儿科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