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传授三坛弘戒法仪
14233500000004

第4章 說菩薩戒法

(設座訖。執事鳴磬三下。禪堂開靜接鍾。方丈傳香。大眾俱集。侍者傳爐座上拜畢。開導滾擊子。殿主擂皷。開導領諸子。徐徐至方丈前。長跪合掌。開導入室。展具拜。起身傍立。召諸佛子云。作禮三拜。起身問訊。開導云。轉身末位前行。和尚舉)。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大眾齊和。迎至法堂前。戒子兩邊對面。長跪合掌。和尚遶壇。拜已陞座。開導鳴磬一下。鍾皷肅靜。開導大展三拜。長跪合掌。和尚撫尺問云)。

僧集否。(開導答云)已集。(師云)和合否。(答云)和合。(師云)僧集和合。何所作為。(答云)為諸弟子。說菩薩大戒。(師云)未授菩薩大戒者。出否。(答云)已出。(師云)善哉可爾。(答云)是。

(一拜起身傍立。滾擊子三遍。師拈香云云。畢。開導召戒子云。上香。又云。一齊起身。向上排班。展全具。開導召云。某甲戒子稱名。聞磬聲。至誠頂禮三拜。問訊長跪合掌。開導舉香贊)。

一塵纔爇。藏海圓收。洹沙諸佛現毛頭。觸著便歸休。香靄初浮。心地戒光流。

香雲葢菩薩摩訶薩(三遍。開導云。作禮三拜。又云)。

夫登菩薩位。須憑戒品以高躋。開菩薩心。是仗佛囗而生降。佛子既發無上志。入毗尼壇。我今為汝。一心恭請(某)處(某)堂(上)某(下)某(某)宗師。為汝等作得戒教授菩薩阿闍黎。請師之語。汝合自陳。恐汝未能。當隨我道(開導作梵。戒子隨和)。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今請大德。為得戒教授菩薩阿闍黎。願大德。為我作得戒教授菩薩阿闍黎。我依大德故。得受菩薩心地戒。慈愍故(一拜)。慈愍故(一拜)。大慈愍故。

(一拜。和尚撫尺云)。

諸佛子等。汝既殷勤伸請。我為汝等。作得戒教授菩薩阿闍黎。所有言教。汝當諦聽(師又撫尺云)。

諸善男子等。汝現身不作七逆罪否。(答云)無(師云)。

七逆者。出佛身血。弑父。弑母。弑和尚。弑阿闍黎。破羯磨轉法輪僧。弑聖人。汝無是罪否。(答云)無(師撫尺又云)。

諸善男子等。汝今志心。求受一切菩薩上玅淨戒。我今為汝一心恭請三寶。護法諸天。攝授覆護。方堪進戒。先當為汝一心恭請此方娑婆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世尊。為汝等。作得戒大和尚。次請文殊師利菩薩。為汝等作羯磨阿闍黎。再請彌勒菩薩。為汝等作教授阿闍黎。更請十方諸佛。為汝等作尊證阿闍黎。并請十方諸大菩薩。為汝等作同學伴侶。汝當至誠合掌恭肅歸投。聽我一心至誠奉請。(開導舉云)香花引。(又云)香花請。(師云)我(某甲)一心奉請華藏世界毗盧遮那世尊。圓滿報身盧舍那世尊。西方接引阿彌陀世尊。盡虗空徧法界一切諸佛世尊。惟願不違本誓。慈光攝照。證明受戒。(開導云。作禮三拜。又云)香花引。(又云)香花請。(師云)我(某甲)一心奉請大小二乘毗尼律藏。五篇三聚解脫木叉。三藏十二分經權實教典。離欲真淨甚深法寶。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謹運一心歸命敬禮。(開導云。作禮三拜。又云)香花引。(又云)香花請。(師云)我(某甲)一心奉請娑婆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世尊。為得戒大和尚。惟願不違本誓。慈光攝照。親承授戒(開導云。作禮三拜。又云)。

香花引。(又云)香花請。(師云)我(某甲)一心奉請大智文殊師利菩薩。為羯磨阿闍黎。龍華教主彌勒菩薩。為教授阿闍黎。十方諸佛。為證戒阿闍黎。十方諸大菩薩。為同學伴侶。惟願不違本誓。慈光攝照。證明受戒(開導云。作禮三拜。又云)。

香花引。(又云)香花請。(師云)我(某甲)一心奉請律藏會上優波離尊者。西天東土歷代祖師。終南山中諸大律師。慧山清泉堂上(上)元(下)白大和尚。華山隆昌堂上(上)見(下)月大和尚。浮山華嚴堂上(上)文(下)弱大和尚。本寺開山列代尊僧。周鉢明志二位禪師。惟願不違本誓。慈光攝照。證明受戒(開導云。作禮三拜。又云)。

香花引。(又云)香花請。(師云)我(某甲)一心奉請華嚴會上寄位諸天。梵釋四王。天龍八部。護戒善神。金剛力士。山川大地水陸虗空諸大善神。伽藍土地一切靈祗。惟願不違本誓。臨降戒壇。精嚴擁護。

(開導云。作禮三拜。師云)。

諸善男子等。三寶光臨。萬神侍衛。作大證明。授正戒法。我依瓔珞經中所說。佛告諸佛子。今正說正戒。善男子。善女人。當受戒時。(師云)我(某甲)。

先禮過去世盡過去際一切佛。禮未來世盡未來際一切佛。禮現在世盡現在際一切佛(開導云。作禮三拜)。

(師撫尺云)我(某甲)。

禮過去世盡過去際一切法。禮未來世盡未來際一切法。禮現在世盡現在際一切法(開導云。作禮三拜)。

(師撫尺云)我(某甲)。

禮過去世盡過去際一切僧。禮未來世盡未來際一切僧。禮現在世盡現在際一切僧(以上。一一師舉。子答。每畢。三拜)。

(師撫尺又云)。

諸佛子等。我今授汝四不壞信。我(某甲)從今時盡未來際身。歸依佛。(答云)歸依佛。(師云)歸依法。(答云)歸依法。(師云)歸依贒聖僧。(答云)歸依贒聖僧。(師云)歸依正法戒。(答云)歸依正法戒(三說。戒子三答。師又云)。

從今時盡未來際身。歸依佛已。(答云)歸依佛已。(師云)歸依法已。(答云)歸依法已。(師云)歸依賢聖僧已。(答云)歸依賢聖僧已。(師云)歸依正法戒已。(答云)歸依正法戒已。(三說。戒子三答 師又云)。

諸佛子等。我今教汝悔三世罪(師云)我(某甲)若過去。(答云)若過去。(師云)身囗意。(答云)身囗意。(師云)十惡罪。(答云)十惡罪。(師云)願畢竟不起(答云)願畢竟不起。(師云)盡未來際。(答云)盡未來際。(師云)若未來(答云)若未來。(師云)身囗意。(答云)身囗意。(師云)十惡罪(答云)十惡罪。(師云)願畢竟不起。(答云)願畢竟不起。(師云)盡未來際(答云)盡未來際。(師云)若現在。(答云)若現在。(師云)身囗意。(答云)身囗意。(師云)十惡罪。(答云)十惡罪。(師云)願畢竟不起。(答云)願畢竟不起。(師云)盡未來際。(答云)盡未來際。(三說。三答。開導云。作禮三拜 師云)。

諸佛子等。既悔過已。我今教汝發大誓願。

(開導云。作禮一拜起身。和尚舉云。)。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唱三和拜。開導云。問訊長跪合掌。師云)。

既發願已。廣度不窮。正堪得戒。今更令汝秉心殷重。乞法圓成。虔請文殊師利菩薩。作正羯磨。我今代為汝等三番羯磨。珍重了辨。敬謹受持。我今問汝諸人。是菩薩否。(答云)是。(師云)既是菩薩。汝當眼觀諸佛。耳聽羯磨。心心相續。至誠受戒(開導云。作禮三拜 師即出位。焚香作梵。白云)。

仰白十方無窮無盡一切諸佛諸大菩薩。慈悲垂聽。現前菩薩弟子(某甲)。今於我(某甲)菩薩所。痛念生死。發菩提心。為請現坐道場本師釋迦大和尚獅子座前。求受一切菩薩心地法。一切菩薩心地學。一切菩薩心地戒。所謂攝律儀戒 攝善法戒 饒益有(情戒)此是過去一切菩薩。已受已學已解已行已成。未來一切菩薩。當受當學當解當行當成。現在一切菩薩。今受今學今解今行今成。當來作佛 (師即起身就位。撫尺云)。

諸佛子等。從今受戒。直至成佛。於其中間。不得觸犯。能持否。(答云)能持(以上從仰白十方起。下至此能持。三番俱同。師又云)。

諸佛子等。我今為汝初番羯磨已成。十方諸佛。諸大菩薩。悉皆歡喜。默然許可。從臍輪中。放大寶光。照汝身心。令汝得戒。十方世界妙善戒法。聞羯磨聲。悉皆運動。堪受戒法。令此戒心。孝順奉行。世世生生。堅固不退。此是初番羯磨已竟。至再叮嚀。理取第二番羯磨(師又出位作梵。白云。同前。已畢。復就位。撫尺云。上亦然。又云)。

諸佛子等。我今為汝二番羯磨已成。十方諸佛。諸大菩薩。悉皆歡喜。默然許可。從胸卍字。放大寶光。照汝身心。令汝得戒。十方世界妙善戒法。聞羯磨聲。悉皆舉集虗空之中。如雲如蓋。在汝頂上。盤旋不散。堪受戒法。令此戒心。孝順奉行。世世生生。堅固不退。此是二番羯磨已竟。至再叮嚀。理取第三番羯磨。

(師更出位焚香作梵。白云。亦同前。畢。師更就位。撫尺云。亦同上。師又云)。

諸佛子等。我今為汝三番羯磨已成。十方諸佛。諸大菩薩。悉皆歡喜。默然許可。從肉髻中。放大寶光。照汝身心。令汝得戒。十方世界妙善戒法。聞羯磨聲。如瓶瀉水。從汝頂門。流入汝等八識田中。永為菩提種子。從此修行。直至成佛。永無退轉。堪受戒法。令此戒心孝順奉行。世世生生。堅固不退。此是三番羯磨已竟。

(師撫尺。又云)。

諸佛子等。上來三番羯磨已竟。十方諸佛。諸大菩薩。悉皆歡喜。默然許可。汝等現在心即是佛。當來決定作佛。向去真參實悟。得法相應。恒住性戒。究竟不動。更當攝相護持。我依梵網經中。授汝十種無盡清淨戒法。汝當至誠頂受。(師云)我(某甲)。

第一不得故殺。是菩薩戒。不得犯。能持否。(答云)能持。第二不得故盜。是菩薩戒。不得犯。能持否。(答云)能持。第三不得故婬。是菩薩戒。不得犯。能持否。(答云)能持。第四不得故妄語。是菩薩戒。不得犯。能持否。(答云)能持。第五不得故酤酒。是菩薩戒。不得犯。能持否。(答云)能持。第六不得故說四眾過。是菩薩戒。不得犯。能持否。(答云)能持。第七不得故自讚毀他。是菩薩戒。不得犯。能持否。(答云)能持。第八不得故慳惜加毀。是菩薩戒。不得犯。能持否。(答云)能持。第九不得故嗔心不受誨。是菩薩戒。不得犯。能持否。(答云)能持。第十不得故謗三寶。是菩薩戒。不得犯。能持否。(答云)能持。

(師復撫尺云)。

諸佛子等。從第一不得故殺。乃至第十不得故謗三寶。此是大乘菩薩十重無盡清淨大戒。一一不得犯。能持否。(答云)能持 (師云)。

諸佛子等。既受戒已。應當頂戴受持。不得違犯。菩薩戒經云。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位同大覺已。真是諸佛子(和尚又云)。

諸佛子等。汝稱法名。我為汝說傳授錫杖法。汝當至誠頂受。(師云)我(某甲 師舉錫杖云)。

善男子等。還見麼。(師振杖云)汝還聞麼。(又云)既見既聞。是個什麼。(又振杖云)即此見聞非見聞。無餘聲色可呈君。個中若了原無物。體用何妨分不分。永嘉云。降龍鉢解虎錫。四鈷金環鳴歷歷。不是標形虗自持。如來寶杖親踪跡(師舉杖與羯磨。或教授。一一傳去呪。眾當隨和。待傳畢。方止) (呪云)。

唵那[囗*栗][囗*替]那[囗*栗][囗*替]那[囗*栗]吒鉢底那[囗*栗]帝娜夜鉢儜吽癹吒(開導云。作禮三拜 師云)

諸佛子等。我已說法竟。汝已得戒了。從今下壇已去。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廣化眾生。齊成佛道。既為佛子。當報佛恩。更當記取于(某)年月日時(某)處(某)和尚。圓菩薩大戒。勝事既成。當生慶幸(開導云。作禮一拜起身)。

(師舉回向偈云)。

圓戒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普願沉溺諸有情速往無量廣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密。

(開導云。不勞起具。至誠頂禮壇上諸師。三拜起身。問訊分班。開導大展三拜。畢。又云。末後前行。師舉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迎至方丈前。戒子轉身長跪合掌。候師入室敷座。開導拜畢。起身傍立云。一齊起身。向上排班展全具。開導召云新受菩薩戒弟子某甲。眾齊稱名。聞磬聲。至誠頂禮九拜。訖。起具問訊分班。後前行。至法堂前。鐘鼓齊止。諸戒子。聽開導師教誡。或歸堂。或巡寮。戒子須知開導師勞苦至極。恩過諸師。凡此三壇大戒。始終[仁-二+天]事。須當至誠禮謝。不得慢意。珍重珍重)。

斯戒本者。大約有六。一者。立言之作。誠非細事。山中一時應機。只可宜于山野之間。非聞見于大方者也。凡諸方傳戒諸師。當依三峯古撰為佳。萬一於我同志者。依此傳授亦可。何故聻。法無定相。遇緣即宗。二者。此本乃三壇戒之正文。其餘羯磨教授尊證開導。諸般佛事。俱依弘戒法儀。看眾之多寡。期之短長。院之大小。時之否泰。取而用之。茲不重錄。三者。凡傳戒。當依佛祖心行。為戒定慧之傳。弟子當依佛祖心地。為戒定慧之受。如是授受。是為真受。能令三寶種。永無斷絕。四者。戒期開導之職。非淺薄者所任。須慈愛謙和。方便接物為心。經云。我與眾生。作不請之友者。是也。五者。新戒須知開導恩過諸師。凡此一期。語默定動。諸般法則。莫不皆由開導而成。但凡佛事之後。為首者率眾。稱名禮謝。不得輕易忽慢。當宜珍重。六者。求戒諸子。當依十事。一痛念生死。二生大慚愧。三至心發露。四俱誠懺悔。五發菩提心。六作大誓願。七生難遭想。八生恭敬心。九至誠受戒。十知恩報恩。凡此十條。缺一不可。果如此教。善莫大焉。願世世生生。同為法侶。知我罪我。我無辭焉。

旹大清康熙貳拾漆年。歲次戊辰。結冬制期。侍者海聰。盥沐焚香稽首。謹書于蟠龍紫雲閣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