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美丽山西
14210300000008

第8章 五老峰 人间仙境,道教福地

五老峰,位于山西永济中条山之中。这里层峦叠嶂,怪石险洞,庵、观、寺、院星罗棋布,是一块驰名中外的胜地。这里不仅是河洛文化早期的传播圣地,还是北方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之一。它与佛教圣地五台山齐名,故有“晋北拜佛五台山,晋南问道五老峰”、“北有五台观庙宇,南在五老看风光”之说。

人间仙境五老峰

五老峰,原名五老山,位于山西永济城东16千米的中条山中。其名字的来源最早见于晋代张僧鉴的《浔阳记》。其上记载:“五老峰横隐苍空,其形势如河中府虞乡县五老山。”明代谢琚所著《河东五老传》中记载:“河东有中条山,东接太行,西连华岳,禹贡所为逾于雷首,唐风所为首阳之巅,即此山也。其上耸然持出最高且峻者,为峰有五,因偃骞伛偻之状,故名‘五老峰’焉。”

五老峰可与西岳华山相媲美,历史上曾有“东华山”的美誉。五老峰山势雄奇,奇山林立,大大小小有36座之多,有的如狮如虎,有的似仙女弄姿,每一座都形态各异,造化天然。历史上,曾有不少文人骚客到此,并留下无数名篇佳句。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曾到此,观赏到这里美丽的自然风光,留下了“条山苍,喝水黄,浪波纭纭去,松柏在山岗”的佳句。据现存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重修观音阁碑记》上载:“条山秀甲三晋,五老峰嶙峋萃峻,秀丽更甲中条山。”清代诗人王含光曾赞颂五老峰:“虞乡西南五老峰,一峰一朵玉芙蓉;层城乱插樱桃树,绝顶斜参罗汉松。”

五老峰的主峰为玉柱峰,海拔1809.3米,远看犹如冲破云霄一般,玉柱峰东面是东锦屏峰,西面是西锦屏峰,南有棋盘山峰,北有太乙峰,四峰分别矗立在玉柱峰的四隅,犹如五位老者礼宾列坐。

20世纪50年代,五老峰曾采用飞机播种松林,现已郁郁葱葱,这都为珍稀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优良的自然条件,使得五老峰成为一个天然的绿色宝库。据统计,这里有着门类齐全的动植物,共有3000多个品类的营养价值极高的山材、果野味、食用、药用、油料和经济作物,还有不少珍稀草药和鸟类动物。

五老峰的水资源也非常丰富,最著名的瀑布是陡台天仙瀑布,此外还有十多处山泉:雷公洞内有天井泉,水仙洞前有明眼泉,鞍轿岭有甘露泉,四寨子有玛瑙泉,南寨子有水晶泉,石人谷有芙蓉泉,棋盘山下有黑龙泉,玉柱峰下的黑虎庙旁有黑虎泉……壮观的山峰与秀美的山泉构成了五老峰的山水奇缘,也让这里成为世人眼中的人间仙境。

道教福地五老峰

五老峰是河洛文化早期传播的圣地,也是我国北方道教全真教的发祥地之一。《七鉴道书》记载,五老峰是道家天下第五十二福地。由此可见五老峰与道教的发展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自古以来,五老峰就是人们朝圣之地。据专家考证,五老峰上最早的建筑为北周时期所建的佛教寺院圆通寺和观音阁。此外,还在建筑遗址上发现了唐代的细绳纹砖和宋代的花纹方砖等。雷公洞内南北朝时期的石雕人像,玉柱峰顶上百个明代的木雕人像,锦屏峰药王庙内的明代泥塑彩色人像,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五老峰有1000多年的历史记载,从南北朝时期开始,每年农历七月初一至十五,这里都有繁盛的庙会。庙会期间,山上山下热闹非凡,南北方的香客游人聚集在一起,人流达数万人,兴盛达五百年之久。此外,庙会上还有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和戏剧表演。这样的盛景在明代万历年间木刻的《条山玉柱晴峰图》和民国初年印制的《新绘山西虞乡县西南五老峰胜景全图》都可以看到。

作为中国道教的福地,五老峰必然少不了修道的仙人。倒骑毛驴的道教仙人张果老,全真教五祖之一吕洞宾都曾在此隐居修行。据《唐书》记载:“开元二十年(732),唐玄宗遣使张果老至朝,以玉真公主妻之,并送公主于中条山五老峰张果老隐居处,此后诸王后妃公卿探望公主日夕不绝。”现西锦屏峰上还有张果老洞,并留有驴蹄印迹。

除了这些仙人隐士的传说之外,五老峰还有各种各样的动人故事,如舍身崖的故事、一碗泉的故事等。

时光穿越古今,五老峰正以全新的姿态向人们展示着自己最美好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