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教外别传
14195300000093

第93章

昔高麗國。來錢塘。刻觀音聖像。及舁上船。竟不能動。因請入明州開元寺供養。後有設問。無剎不現身。聖像為甚不去高麗國(長慶稜云。現身雖普。覩相生偏。法眼益別云。識得觀音未)。

泗州塔前。一僧禮拜。有人問。上座日日禮拜。還見大聖麼(法眼益代云。汝道禮拜是甚麼義)。

泗州塔頭侍者。及時鎻門。有人問。既是三界大師。為甚麼被弟子鎻。侍者無對(法眼益代云。弟子鎻。大師鎻 法燈欽代云。還我鎻匙來。又老宿代云。吉州鎻。虔州鎻)。

聖僧像。被屋漏滴。有人問僧。既是聖僧。為甚麼有漏。僧無對(韶國師代云。無漏不是聖僧)。

有人問僧。點甚麼燈。僧曰。長明燈。曰甚麼時點。曰去年點。曰長明何在。僧無語(長慶稜代云。若不如此。知公不受人謾 法眼益別云。利動君子)。

有座主。念彌陀名號次。小師喚和尚。及回顧。小師不對。如是數四。和尚叱曰。三度四度喚。有甚麼事。小師曰。和尚幾年喚他即得。某甲纔喚便發業(法燈欽代云。咄叱)。

有僧。與童子上經了。令持經著函內。童子曰。某甲念底。著向那裏(法燈欽代云汝念甚麼經)。

有僧。入冥見地藏菩薩。地藏問。你平生修何業。僧曰。念法華經。曰止止不須說。我法妙難思。為是說是不說。僧無對(歸宗柔代云。此回歸去。敢為流通)。

鹽官會下。有一主事僧。忽見一鬼使來追。僧告曰。某甲身為主事。未暇修行。乞容七日得否。使曰。待為白王。若許。即七日後來。不然須臾便至。言訖不見。至七日後。復來覓其僧。了不可得。後有人舉問一僧。若被覓著時。如何抵擬他(洞山价代云。被他覓得也)。

台州六通院僧。欲渡船。有人問。既是六通。為甚麼假船。僧無對(天台韶國師代云。不欲驚眾)。

亡名宰官(七則)

洪州太守宋令公。一日大寧寺僧。陳乞請第二座開堂。公曰。何不請第一座。眾無語(法眼益代云不勞如此)。

江南相馮延巳。與數僧。遊鍾山。至一人泉問。一人泉許多人爭得足。一僧對曰。不教欠少。延巳不肯。乃別曰。誰人欠少(法眼益別云。誰是不足者)。

官人問。僧名甚麼。曰無揀。官人曰。忽然將一椀沙與上座。又作麼生。曰謝官人供養(法眼益別云。此猶是揀底)。

廣南有僧住庵。國主出獵。左右報庵主。大王來請起。庵主曰。非但大王來。佛來亦不起。王問。佛豈不是汝師。庵主曰是。王曰。見師為甚麼不起(法眼益代云。未足酬恩)。

福州洪塘橋上有僧列坐。官人問。此中還有佛麼。僧無對(法眼益代云汝是甚麼人)。

昔有官人。入鎮州天王院。覩神像。因問院主曰。此是甚麼功德。曰護國天王。曰祇護此國。徧護餘國。曰在秦為秦。在楚為楚。曰臘月二十九日。打破鎮州城。天王向甚處去。院主無對。

昔有官人。作無鬼論。中夜揮毫次。忽見一鬼出云。汝道無。我聻(五祖演云。老僧當時若見。但以手作鵓鳩觜。向伊道谷呱呱)。

亡名行者(五則)

昔有道流。在佛殿前。背佛而坐。僧曰。道士莫背佛。道流曰。大德本教中道。佛身充滿於法界。向甚麼處坐得。僧無對(法眼益代云。識得汝)。

有一行者。隨法師入佛殿。行者向佛而唾。師曰。行者少去就。何以唾佛。行者曰。將無佛處來。與某甲唾。師無對 (溈山祐云。仁者却不仁者。不仁者却仁者 仰山寂。代法師云。但唾行者。又云。行者若有語。即向伊道。還我無行者處來)。

死魚浮於水上。有人問僧。魚豈不是以水為命。僧曰是。曰為甚麼却向水中死。僧無對(杭州天龍機和尚代云。是伊為甚麼不去岸上死)。

鷂子趂鴿子。飛向佛殿欄干上顫。有人問僧。一切眾生。在佛影中。常安常樂。鴿子見佛。為甚麼却顫。僧無對(法燈欽代云。怕佛)。

昔有一僧。去覆船。路逢一賣鹽翁。僧問。覆船路向甚麼處去。翁良久。僧再問。翁曰。你患聾那。僧曰。你向我道甚麼。翁曰。向你道覆船路。僧曰。翁莫會禪麼。翁曰。莫道會禪。佛法也會盡。僧曰。你試說看。翁挑起鹽籃。僧曰難。翁曰。你喚這箇作甚麼。僧曰鹽。翁曰。有甚麼交涉。僧曰。你喚作甚麼。曰不可更向你道是鹽。

亡名道婆(五則)

昔有婆子。供養一庵主。經二十年。常令一二八女子。送飯給侍。一日令女子抱定曰。正恁麼時如何。庵主曰。枯木倚寒巖。三冬無暖氣。女子舉似婆。婆曰。我二十年。祇供養得箇俗漢。遂遣出燒却庵(徑山信云。冷地看來。遮婆子也不唧[口*留]。何待遣出遮僧方燒却。且道。雙髻意落在甚麼處。具眼者辨看)。

昔有一僧。參米胡。路逢一婆住庵。僧問。婆有眷屬否。曰有。僧曰。在甚麼處。曰山河大地。若草若木。皆是我眷屬。僧曰。婆莫作師姑來否。曰汝見我是甚麼。僧曰俗人。婆曰。汝不可是僧。僧曰。婆莫混濫佛法好。婆曰。我不混濫佛法。僧曰。汝恁麼。豈不是混濫佛法。婆曰。你是男子。我是女人。豈曾混濫。

龐行婆。入鹿門寺設齋。維那請意旨。婆拈梳子。插向髻後曰。回向了也。便出去。

溫州陳道婆。甞徧扣諸方名宿。後於長老山淨和尚語下發明。有偈曰。高坡平頂上。盡是採樵翁。人人盡懷刀斧意。不見山花映水紅。

昔有施主婦人。入院行眾僧隨年錢。僧曰。聖僧前著一分。婦人曰。聖僧年多少。僧無對(法眼益代云。心明滿處即知)。

宋世玉音

宋太宗皇帝

宋太宗皇帝。一日幸相國寺。見僧看經。問曰。是甚麼經。僧曰。仁王經。帝曰。既是寡人經。因甚却在卿手裏。僧無對(雪竇顯代云。皇天無親。唯德是輔)○幸開寶塔。問僧。卿是甚人。對曰塔主。帝曰。朕之塔。為甚麼卿作主。僧無對(雪竇顯代云。合國咸知)○一日因僧朝見。帝問。甚處來。對曰。廬山臥雲庵。帝曰。朕聞臥雲深處不朝天。為甚到此。僧無對(雪竇顯代云難逃至化)○僧入對次。奏曰。陛下還記得麼。帝曰。甚處相見來。奏曰。靈山一別。直至如今。帝曰。卿以何為驗。僧無對(雪竇顯代云。貧道得得而來)○京寺回祿。藏經悉為煨燼。僧欲乞宣賜。召問。昔日摩騰不燒。如今為甚却燒。僧無對(雪竇顯代云。陛下不忘付囑)○帝甞夢神人。報曰。請陛下發菩提心。因早朝宣問左右街。菩提心作麼生發。皆無對(雪竇顯代云。實謂今古罕聞)○智寂大師。進三界圖。帝問。朕在那一界中。智寂無對(保寧勇代云。陛下何處不稱尊)○一日朝罷。帝擎鉢。問丞相王隨曰。既是大庾嶺頭提不起。為甚麼却在朕手裏。隨無對。

徽宗皇帝

徽宗皇帝。政和三年。嘉州巡捕官奏。本部路傍。有大古樹。因風摧折中有。一僧禪定。鬚髮被體。指爪遶身。帝降旨令肩輿入京。命西天總持三藏。以金磬出其定。遂問何代僧。曰我乃東林遠法師之弟。名慧持。因遊峨嵋。入定於樹。遠法師無恙否。三藏曰。遠法師晉人也。化去七百年矣。持不復語。三藏問。師既至此。欲歸何所。持曰。陳留縣。復入定。帝製三偈。令繪像頒行。偈曰。七百年來老古錐。定中消息許誰知。爭如隻履西歸去。生死何勞木作皮。藏山於澤亦藏身。天下無藏道可親。寄語莊周休擬議。樹中不是負趍人。有情身不是無情。彼此人人定裏身。會得菩提本無樹。不須辛苦問盧能。

孝宗皇帝

孝宗皇帝。宣問靈隱佛照光禪師曰。釋迦佛入山修道。六年而成。所成者何事。請師明說。對曰。將謂陛下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