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参禅要义
14149400000004

第4章 念佛禅的教理基础

2009.06.10第一天晚间开示

大多数的人都认为念佛和参禅是截然不同的法门,一个(念佛)是从“有”的层面下手,一个(参禅)是从“实相的空性”来进行,所以很多人往往会主张念佛的人不宜参禅,而参禅的人则不应该念佛。其实,这样的见解并不完全正确。

经典里一再地告诉我们,修行应该是“空”、“有”具足。因为唯有当修行者同时具足了“空”与“有”的修证,才能见到缘起的空慧,也才能见到如幻如假的妙智,如此,一个人的修行才算真正圆满。

所以,在这个念佛禅期里,我将引用《楞严经》来为大家说明念佛禅的理论根据,分析《大势至圆通章》和《观世音圆通章》的修行方法,以及如何借着念佛来达到参禅的实效。

楞严经记载,阿难遇到摩登伽女的诱惑,差点毁了戒体,佛陀于是派文殊菩萨前去持诵楞严大咒,才将阿难从危险的难关中救离,保全了阿难的道体。阿难从困境出离后,内心感到十分惭愧,因为虽然他跟随佛陀修学佛法多年,佛陀说过的话,他都能记诵传达无误,但却一向只在“多闻”上精进,未能在修行的道业上成就,所以,当他遇到了邪术与淫女的诱惑时,几乎让他失掉了清净的戒体。

因此,阿难请求佛陀为他讲解十方如来得成菩提的妙奢摩他、三摩以及禅那的最初方便,也就是说,一切诸佛如何以清净心修行而成就道业。除了《楞严经》之外,佛陀在《圆觉经》也明白教诫修学者,应将妙奢摩他、三摩和禅那这三种法门落实在修行上。

妙奢摩他:从幻假的相上修行,照见诸法空寂

现在,我就来介绍这三个法门,以及探讨如何用念佛来修妙奢摩他、三摩和禅那。

妙奢摩他是“从假入空观”。“观”的意思是观照。妙奢摩他意指修学者应从一切幻假的相上来观照、知晓并确实地体悟,一切诸法当下的实相是究竟寂灭、是究竟缘起空。

我们念佛,就是借由“念佛”的相,来收摄、统一身心所有的相,并且能在到达统一相的当下,观照到即使是这个统一相,都是因缘和合的,这样就是妙奢摩地。

各位可以回想或观照自己念佛的状态。在念佛的时候,你的眼睛虽然没有看到佛或佛像,但因为专注于念佛上,你的眼睛就不会攀缘在所见的各个外相上,也就是说,你的眼睛在念佛的时候,已经统一到“念佛”的这一个相里。

你的耳朵原本也听到许许多多的声音,包括现在听我讲话,各位的脑中也在不断地分析与思维,所以就会产生许多的相。但是当你在念佛的时候,你的耳朵只停留在“阿弥陀佛”的这一个声音相上,也就是说,你的耳朵也已经统一到“念佛”的这一个相里。

你的鼻、舌、身、意也是如此,当你念佛念到全部的身心只有一句佛号的时候,你不会见到自己身心的存在,也不会见到所念之法的存在,整个宇宙世界、山河大地和你的身心,对你来说,只有一句佛号声。你分不出身心、内外所有的一切,但却又了了清楚。

在座大多数的人在修行上,都还没有这种身心统一的体验,但在日常生活从事一些娱乐活动的时候,可能经常会出现很类似的情形。

我小时候爱看西部电影(western films,以美国西部开发时期为主题的电影),每每看到一群坏蛋正在作恶、好人遭受迫害、正当危急的时候,约翰.韦恩(John Wayne,经常扮演西部电影男主角的知名演员)就会突然率众骑马出现。这个时候,电影院里全部的观众都会起立鼓掌大叫:“好吔!好吔!”你们看电影的时候,是不是也会专注到这种程度?

又好比我们去赛马场,当我们看到自己很喜欢的马或骑士跑得很好时,可能也会站起来大喊大叫。这样的表现还算得上是对他人的一种鼓励,因为赛马有一个实际现实的境可以让我们参与,比方说,你对着骑士挥手,他可能会响应你一个飞吻。但是在看电影的时候,你站起来大喊大叫,屏幕会响应你吗?那为什么大家还会站起来鼓掌叫好呢?

这是因为当我们专注投入的时候,我们的心就不会去做现实与否的分别,因而会把电影里的“假境”当成“实有”,所以就会突然忘失自我,站起来鼓掌大叫,或者看到坏蛋被击毙后,心里也会好开心。

当你完全投入到电影情节的时候,你不会意识到自己身处何处,也不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而是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这就是放下了自己的身心与外境,并且全然融入于一境之中的情况,也就是当你全心全意、全神贯注于某件事物时,你所有的知觉就只在那一念之上。

同样地,我们念佛,也是要借着佛号声把我们的身心统摄到只有一心的情况,借着这种如幻假(念佛)的修行,来达到一种身心的安定,同时还要能照见诸法的实相,当下就体会到诸法本自空寂。如果具足了这种智慧,就称为“奢摩他”。

三摩:在不断变换的假有中,万法得成

第二种法门“三摩”,意指用“假观”来修行,就是认知虽然一切诸法皆是因缘和合、不断变化的假有,但是却能观照在因缘和合的当下,万法皆得成就。

以念佛修三摩而言,我们虽然知道这句佛号声,是因缘和合、不断变化的假有,佛号声的本性是空寂的,但我们却能运用佛号声(假有),来远离其他更多的幻相,让我们身心能够集中统一。这句佛号声虽是假有,却有其假有的妙用,我们因此妙用,而能成就修行。

也就是说,一切诸法虽然是毕竟空寂的,但在空寂的当下,以无所得故,所以一切诸法毕竟得成!你们一定要明白,“空”并不是断灭、没有了,反之,正因为“空”,一切万法才得以成立。这是很重要的认知观念,你们一定要牢牢记住。

这不是一个抽象的描述文句,也不是绕口令的理论,从身边很多具体的例子,你可以很容易体认这个道理。例如,虚空就是因为空、有空间,所以山河大地才能立于其中。我们的禅堂也是因为是中空的,所以大家现在才能坐在这里。正是因为禅堂是“空”,所以能容纳“有”,也正是因为容纳了“有”,所以才能显示出“空”。比方说,愈多人坐在这里,我们就愈容易体会到,原来,这个禅堂这么大、可以容纳这么多人——这就是“空”所显示出来的妙用!

我们的身心,也是如此。当我们体认到身心是四大五蕴和合的“假有”时,我们要能认清这个“假有”的不断变换,并且要善于运用这个“假有”身心的万千“妙用”。

我师父圣严长老的一生,就是把假有化成妙用的最佳典范!师父虽然从小多病,但他从来不因身体病痛,而减少一分一毫对佛法的奉献。他一生的时间,都在弘法、建道场、接引更多人修习佛法。在中国台湾、在美国、在世界各地,都有法鼓山的道场。他不会因为毕竟空寂,就少建一处水月道场,更从来不会把法鼓山的整座山,误以为是“自己的”。正因为他善用他假有身心的妙用,所以此时此刻,我们才能坐在这个禅堂里共同修行。

所以,各位要真切地明白,佛法的“空”不是断灭,更不可以把“空”作为你消极人生的借口。在因缘和合的缘起当下,固然本性空寂,但空寂的当下却有种种的缘生。一切假有空幻,也都有其因缘和合时的种种果报和作用,“空”里具足无限的妙相和妙用。你的佛法人生,就是要在身心的假有中,活出最真实、最精彩、最美妙的生命!这样,你就是从“假观”修行,你就是在修“三摩”。

既然如此,你还会说“空”和“有”是绝对的二元对立吗?并不是。你很容易明白,“空”和“有”是一体两面的,是共存共亡的,所以,“色”的当下就是“空”,并不是等到形销骨蚀、离散断灭了以后,才叫做空,而是即一切法的当体是空,却不碍其种种妙有!

同样地,你也会明白,修行要从“空观”和“假观”同时着手,你要证得一切诸法皆是因缘和合本自空寂,也应认知虽然空寂,但在因缘和合之际得成一切。这就是“空”与“假”的智慧,《楞严经》里将这两者称之为“定”,因为当我们能从修行上体验到空和假的智慧时,我们的身心就能安住其中,所以叫做“定”。

禅那:直缘清净本性,本来具足

第三种法门是“禅那”。禅那不落于空观,也不落于假观,而是直透真如的“法尔如是”。“法尔如是”的意思是,一切诸法本自空寂、本自圆成、本来具足,也就是说,“禅那”是不假修证、不假净除,而是直缘我们的清净本性来用功。

那么,念佛要如何成为一种禅那的修行呢?就是在念佛的时候,直缘这句佛号声的真如本性,意即,并不是因为我念出这句佛号声,所以它(佛号声)才存在、才出现,而是本来就具足;反之,这句佛号声也不会因为我没念它,它就不存在或消失。换言之,无论我是否念佛,这个法(佛号)本来就在那里,本自圆满、本自具足。

因此,当我们在念佛号的时候,心就不要着力在佛号的生灭。若是落于生灭,就如同凡夫,就不是修行,若是落于不生灭,又会误以为有一个不生灭的、永恒存在的实有。而无论落于生灭或不生灭,你的心都是有所造作取舍(都偏落于某一边),那就不是抖落掉所有的认知、分别,不是缘着你的清净本性修行,那就不是称性而修、不是禅那。

那么,该如何将念佛的修行进一步地变成禅呢?也就要能真正放下这些相。放下并不是代表这些相不存在,只是自己的心不去执著它。但更重要的是,要即这个相的当下,去参究它“究竟是什么”。

例如,在念这句佛号的时候,不掉落在“我在念佛”或“我没在念佛”的认知上,也就是不在“我是否在念佛”上做取舍,也不是落在声音上起心动念的造作,而是要参究其真正的根源。我师父教我们念佛时,要去参“念佛的是谁?”这就是其中的一个方法。或者,你也可以去参究“这句佛号声,并不是有,也不是无,那它究竟是什么?”其实这个问题,也等于是在问“念佛的是谁”。

我们从空观、假观的论述里,可以知道这个“我”是假有的,所以,当各位在问“念佛的是谁?”的时候,就不要落到“我在念佛”的层面,不是以“念佛的是我”去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要进一步去问“这个我是假有的,那究竟它是什么”。或者去问“为什么要把念和不念都放下,才算是真正的真实?究竟为什么会这样”。

又例如,当你的耳朵听到自己或大众在念佛的时候,你不是只听到“阿弥陀佛”这句佛号声的起灭,你要去问“是谁在听啊?”或者去问“这声音、这佛号声究竟是什么”。如果你在念佛的时候,可以这样提问,那就跟参话头很接近了。

以上所讲的妙奢摩地、三摩和禅那,就是我们念佛禅的教理依据和理论基础。从空观和假观下手,称之为“念佛”。我们先借着念佛,去观照并感受一切诸法本空,虽“空”却不碍“有”;接着,再从心地上去参究我们的清净本性“究竟是什么”。用我们的生命,去真实体悟自己的清净本性,这就叫做“禅”。

现在,各位知道为什么我们这次的共修活动叫做“念佛禅”了吗?在这次的禅期里,我会带领各位,把这三种法门,归纳成“念佛禅”一种法门,就在一句佛号声上,我们专心念,念到身心没有其他妄想杂念时,就去参究一切诸法的究竟实相“到底是什么”。在接下来的几天,我还会继续深入地向大家说明一些念佛的教理和方法。

现在,不管你听懂了,还是不懂,已经听过的东西就让它过去,不要再去思索其中的内容、意义,最好是“我没有讲,你们没听”。放下所有的一切,只要跟随法师的起念和木鱼声,专心一意地把这句佛号声念好,专心念、用心念、大声念,把自己的身心全部统摄起来。我们就是要借着这样一心一意地念佛,来达到无念可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