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总政委频频地向大家招手,示意大家坐下。
等大家坐好后,周恩来主持会议:“战友们,欢迎你们的到来,现在请毛泽东同志给大家讲话。”
虽然早就听过朱毛红军的许多传说,今日有幸目睹红军最高领导人的风采,孙毅心中自然十分高兴,他和大家一样,屏气凝神,倾耳注目。
毛泽东高兴地环顾一周后,亲切地说:“听说同志们来瑞金参观,我感到非常高兴!你们到了瑞金,就等于到了自己的家,大家有什么问题,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提出来,因为瑞金驻有党中央、苏维埃政府。党中央是咱们自己的党中央,苏维埃政府是咱们自己的政府。我欢迎你们到这里来参观、学习。第26路军光荣起义走向人民这边来,为工农红军增添了新生力量!”
毛泽东的讲话,使孙毅等人感到很亲切,很受鼓舞。特别是毛泽东讲的自己的党中央、自己的政府,欢迎大家提意见,帮助大家解决困难,使大家感到确实像回到了自己的家。大家联想到国民党政府欺压百姓,鱼肉百姓,那确实不是自己的政府。大家在参观中看到的一切,说明了苏区政府确实是关心人民生活,为人民办事的政府。大家庆幸以后有了自己的党中央,有了自己的政府。
周恩来重点讲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在本质上的区别。周恩来的讲话,使大家对共产党有了了解,对国民党有了深刻认识。
经过走南闯北的孙毅,在返回部队的路上,仍然心情难以平静地对战友们说:“我生平第一次听到这么生动富有启迪的讲话。让我看清了国民党政府与苏区政府本质上的不一样,国民党军队与红军也完全不一样。”
26路军虽然起义加入了红军,但部队内部派系和小集团活动仍然存在,为了有利于把部队改造成新型的人民军队,上级决定对红五军团进行整编。这一决定公布后,大多数官兵表示欢迎,但也有少数人想不通,认为当红军没什么前途,不能升官发财。个别人还故意造谣说:“某某部队要来缴我们手中的枪了。”
军团萧劲光政委,根据部队暴露出来的问题,亲自向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汇报。
不久,毛泽东听了王稼祥的报告后说:“对于起义部队,只能用教育、改造的办法争取他们走上革命正路。要用剥笋子的方法,决不能用割韭菜的办法。你们回去,对大家说是我说的,宁都暴动,参加革命是大家自觉自愿来的,我们表示欢迎;如果有人认为这里不好,愿意回去,我们表示欢送!”
红五军团在整编中传达毛泽东指示后,一些原来要求走的人,也决定不走了。少数坚持走的人,发给了路费,让他们走了。
孙毅由于听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的讲话,又亲自参观了红军,认为旧军队与新军队完全不一样,便下决心留下来当红军。不久,他被调入红41师任参谋长。
1932年3月,孙毅调任第13军38师参谋长,协助师长程子华指挥部队在闽境作战。
水口战斗后,孙毅调回第14军,任军司令部谍报科科长。9月中旬,他又被调到红军学校任军事教员。
1933年5月,孙毅在红军学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工作更积极、学习更努力了,又先后担任连长、营长、俱乐部主任等职。
1934年初,孙毅调粤赣军区第22师任参谋长。在22师,他遇见了前来22师搞调查研究的毛泽东,并有幸与毛泽东一起生活了整整10天。
孙毅永远也忘不了那夏风微吹、给赣南带来几分凉意的一个傍晚,毛泽东主席骑着一匹马,带着五名随行人员,从文昌的文武坝,沿着山路来到红22师驻地站塘搞调查研究。
这一天,孙毅早就和师长周子昆、政委黄开湘站在师部门口迎接毛委员了。
毛泽东在距师部几米远的地方下了马,和上前迎接他的师领导一一握手。随后,由师领导陪同进入师作战室。
落座后,毛泽东对周子昆说:“子昆同志,你是老井冈山了,我这次到前线来看看你,看看同志们。”
周子昆把师里几位领导一个个向毛泽东作了介绍。
这时,师里领导只知道毛泽东没有担任红军最高领导职务,并不知道他关于中国革命的战略思想和指挥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由于受到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产生的执行“左”倾冒险主义的中央领导人的反对,1932年10月,在中央苏区中央局宁都会议上,毛泽东受到了不公正的批评,会后被免去了红军领导职务。毛泽东虽在红军中没有职务,但在红军中的崇高威望并没有变。
红22师作战室设在师驻地靠山坡边的一座二层小楼上。一个里外间,里间一张小桌子上放着一盏有三个稔的小油灯,靠里墙边用门板临时支了一张铺,是安排给毛泽东休息的。外间,摆了一张方桌,桌上放一部电话,一盏油灯。拐角处支了一张床,是给值班参谋睡的。为了安全起见,师领导研究决定,由师参谋长孙毅住外间,亲自负责毛泽东的安全警卫。五名随行人员则被安排在楼上走廊里休息。
毛泽东每天晚上八九点开始工作,不是看书,就是写东西,一工作起来,全神贯注,精力充沛,一直工作到第二天早上太阳升起来后才躺下,休息几个钟头后,又起来工作。
对于毛泽东夜间办公、白天休息的生活习惯,几个师领导都不适应。前三个晚上,师长、政委曾和孙毅三人一起陪毛泽东,到了深夜,周子昆、黄开湘就困乏难忍了。
头一天晚饭后,毛泽东了解全师近期的战斗情况。周子昆师长拿出反映近期打过的六次战斗情况的简报。毛泽东接过简报后,一期一期地和师领导一起研究。
在研究简报的过程中,孙毅插话说:“这些战斗中,其中有两次是我带一个团去打的,每一次周师长都向团长交代说,由孙参谋长协助你指挥。”
孙毅的发言,毛泽东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便笑了笑对周子昆说:“叫师参谋长协助团长指挥,作为团长来说,可以听,也可以不听嘛!你们这样使用参谋长不妥,有缺陷。问题就出在这‘协助’二字上,因为这叫参谋长不好办。”
毛泽东吸了一口烟,又语重心长地对师长和政委说:“你们两次派参谋长带部队执行战斗任务,他是刚从红校出来的,对敌我情况还不甚了解。你们当师长政委的为什么不亲自去指挥?仗没有打好,回来你们还批评他,这就不公道了嘛。”
毛泽东开宗明义地说完后,又问了一句:“你们说对吗?”
“您批评得很对,以后我们一定改正!”师长、政委连连点头,表示接受毛泽东的批评。
毛泽东以听汇报和看《战斗详报》的方式,同师里的指挥员一起分析研究工作和战斗情况,帮助总结工作和战斗中的经验教训。
周子昆、黄开湘和孙毅等人,在与毛泽东相处的10天时间中,对毛泽东博古通今、真知灼见的谈话,对他废寝忘食、志坚行苦的学习精神,对他善于“解剖麻雀”的工作方法,感佩不已。尤其是对毛泽东总揽全局、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非常佩服和敬重!
毛泽东在红22师虽然只有短短的10天,但却给孙毅留下了永远难忘的印象,从此以后,他总是按照毛泽东教导的精神,努力工作和学习。
毛泽东每次吃完饭后喜欢点一支烟,到作战室外间,有时来回踱步,有时则坐在孙毅的床上,或靠在他的被子上,边抽烟边与孙毅聊天儿。
“哦,我们早就见过面。你是什么地方人,多大了?”这是毛泽东来22师后,第一次同孙毅拉家常时提出的问题。
宁都起义后,孙毅带队到瑞金参观学习,毛泽东见过他。那时,因为人多又是正式场合,时间仓促,毛泽东只和孙毅握了握手,没有具体说过什么。
“我是河北大城县的,今年30岁了。”仍有点儿拘谨的孙毅,望着毛泽东,毕恭毕敬地回答。
“河北,河北是个好地方啊!平原宽阔,山川粗犷,出了不少人杰。全省地理位置优越,东临渤海,南有平原,西有太行山,北有长城。历史上曾把你们河北称为燕赵大地,有人说燕赵多豪杰。你出生在这块土地上,是你的自豪啊!”毛泽东赞美着河北的山川和黎民。
孙毅虽出生在河北,但对整个河北,尤其是河北的历史了解不是很多,只是专心听毛泽东说,一时难以插上话。
毛泽东谈兴正浓时,又点了一支烟,吸了一口后,说:“有一出叫《荆轲刺秦王》的戏,有一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听起来使人感到悲壮,感慨万分。易水这个地方,你去过吗?”
“没有去过。我是冀东大城县的,那里是个穷地方。”面带愧色的孙毅回答。
“哦?大城,为什么叫大城?有大城必有小城呀,这才对称嘛!”毛泽东幽默地说。
“记得我上小学时,国文先生说大城古称平舒,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以城防坚固之寓意改名为大城。”孙毅边回忆边说。
“你们大城出什么名人了吗?”
“据我所知道的,清代大太监李莲英是大城人。”
“李莲英这个人我没有研究,不过他受宠于慈禧太后,那还是有一定手腕的。据说他只活了60岁,是在晚上回家的路上被人暗害的。他的家人找到他时只剩下一个脑壳了,四肢和身躯不知哪里去了……”
毛泽东觉得话题扯远了,便话锋一转问道:“你是哪一年参加革命的?”
“我是宁都暴动过来的”。孙毅接着说,“加入红军后,我带领红五军团200多人到瑞金参观、学习,还听过您给我们的讲话。”
“难怪一见到你有点面熟啊。你这么一说,使我想起来了,那个领队的就是你啊!”毛泽东越说越高兴。
经过几天接触后,孙毅在毛泽东面前不拘束了,在闲谈中,他想起了黄开湘交待的一件事:师里有一位姓陈的营长(共产党员),是定南县人,组织上派他回家乡白区做地下工作,政委和师政治部主任刘道生都找他谈过话,但他不愿意去白区工作,他每次都是气呼呼地表示说:“我没有地下工作经验,打死我也不去!”为了解决问题,黄开湘告诉孙毅:有机会,把营长的事跟主席汇报一下,请他帮助做做营长的思想工作。
孙毅想起这件事后,便恳切地对毛泽东说:“主席,有件难办的事,想请您帮帮忙。”
“哦?你遇到什么难事了,我能解决吗?你说我听听”。毛泽东边点烟边问孙毅。
孙毅趁机把决定派营长去做地下工作的事说了一遍。
毛泽东听后:“哦!就是这事呀。明天我找时间同他谈谈。”
第二天下午,毛泽东叫孙毅把陈营长叫来。毛泽东同陈营长谈了很长时间,把他的思想做通了。他表示很快就到白区去,并圆满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
又工作了一整夜的毛泽东起床后,洗漱完点了一支烟,走到外间,见了孙毅说:“昨天我跟陈营长谈了,他虽然有点固执,但把道理讲通了,他表示坚决服从。”
孙毅听主席讲已做通了陈营长的思想工作,便高兴地说:“主席,谢谢您,帮了我们的大忙了!”
战斗中,敌情变化频仍。根据敌情的变化,红22师很快要转移。参谋长孙毅起草了一份部队转移命令,周子昆师长看了后指示孙毅说:“你呈给主席,请他审示。”
毛泽东接过孙毅呈上的战斗文书,便让孙毅坐下。毛泽东一口气看完后说:“敌情说得不够。”说完,他拿起笔,根据自己掌握的敌情,进行修改补充。
战斗文书中有一部分是写行动中的部队的任务区分,原稿写得比较啰嗦,次序不清,毛泽东作了修改并进行了一些调整。
毛泽东将修改后的稿交给了孙毅,说:“参谋长,你看改的行不行?”
孙毅一字一句地看完了毛泽东修改过的战斗文书,高兴地连声说:“改得很好,改得很好!”
毛泽东还对孙毅讲了军用文书的分类、写作形式、格式、叙述方法、行文关系和说明等有关知识,使孙毅学到了不少东西。
毛泽东在红22师工作了九天,因敌情不断变化,他准备再过一天就离开红22师,师领导请毛泽东在离开前对干部做一次报告。
毛泽东高兴地答应了。他做了一下准备,一天下午,他对红22师营以上干部作了一次重要讲话。
那情景,50年以后,孙毅仍然记忆犹新,那是毛泽东帮他修改战斗文书后的第二天下午,毛泽东身穿军装,头戴红五星帽,脚穿一双布鞋,坐在一条木凳上,向干部们询问敌情,近几次战斗经过,部队生活情况以及地方群众工作情况,一问一答,气氛活跃。
毛泽东指出:红22师所处的位置很重要。他对干部们说:“你们是南方战线的一支主力部队,任务十分艰巨,如果南大门被打开,那就会直接威胁红色首都瑞金的安全。”
毛泽东的几句话,使全师营以上干部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
最后,毛泽东又将在孙毅战斗文书中增加的内容,在干部中作了强调,主要是对当前的敌情作了正确的判断,制定了下一步部队行动的方针和对战局的认识。毛泽东明确指出:“目前的情势严重,我们同敌人力量比较悬殊,不能同敌人硬拼消耗,要保持自己的实力,实行游击战和游击性的运动战,迂回到敌人力量弱的地方打击敌人,那种堡垒政策是要失败的。”
孙毅听了毛泽东的讲话后认识到:由于主席对于敌我情况很熟悉,所以修改出来的战斗命令针对性很强,他暗下决心,要好好向主席学习。
毛泽东在红22师工作了10天,在他离开时,师里干部依依不舍地与他告别,并盼他再次来部队指导工作。
1934年上半年,孙毅在红22师工作了半年多时间,7月份又调回红军学校任军事教员。8月份,他又持校领导写给总参谋长刘伯承的介绍信,调任中央军委教导师参谋长,与师长张经武、政治委员何长工一起工作。
战场形势越来越紧张,敌人步步为营,四面围攻,战局对红军极为不利。
孙毅所在的教导师由中革军委直接领导,近一万人,下辖三个团。
一天,师长张经武从部队领受任务一回到师部,立即找到师参谋长孙毅,一起研究落实军委关于部队下一步行动的作战方案。
张经武传达完上级会议精神后,面带难色地对孙毅说:“老孙呀,告诉一个你不可能预料到的不好的消息。”张师长说这话时,表现出一副局促不安,但又有话不得不说的神态。
孙毅见师长似乎有难言之隐,急不可待地催问:“有什么事,你快说呀!”
“你听了后,千万别生气啊!”张师长事情没有说出,先做孙毅的思想工作,更引得孙毅着急。
“难道不让我参加转移?”孙毅有点儿憋不住了:“到底什么事呀?你就快说了吧!”
在孙毅再三催促下,张经武不得不把事情说明:“在总部研究领导干部配备乘骑的会上,‘洋太上皇’李德说你是从白军起义过来的,顺手拿起笔不假思索地就把你名下的马勾掉了,还嘟囔地说像你这种人不能有马。我与他争辩了几句,也不顶用。看来,你要吃苦了。”
孙毅听了张师长说的情况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幽默地说:“他不让我有四条腿的,我自己有两条腿嘛!我这两条腿他是要不走的,请放心好了,我绝不会掉队的。”
李德耍权威,无故地取消了孙毅应该享受的待遇。孙毅失去了乘骑,身体又不太好,但他以顽强的意志,背着行装,靠自己的两条腿,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孙毅是师级干部,洋顾问李德一笔勾掉了他使用乘骑的权利,他靠自己的两条腿,和战士们一样征战在大转移的路上。
12月初,中央红军通过越城岭后,教导师被撤销,孙毅被分配到红校干部团任作战科科长。一个月后,他又被调回到国家政治保卫团,任职不明确。
1935年1月7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进占遵义城。9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进驻遵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