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精忠报国
14095200000008

第8章 李广誓死捍卫边关

汉代儒家学者以“仁”为最高道德,而儒家伦理中的“报国”思想,同样被人们视为行为准则,并体现在各阶层之中。汉代军事领域的李广就是典型的一例。

李广是汉代陇西成纪人。他的先祖名李信,是秦时著名将军。他们老家在槐里,后迁徙到成纪,就是现在的甘肃天水秦安。李家世代传习射箭。

李广生活的汉代初年,北方的匈奴屡次进犯大汉边境。公元前166年,匈奴又一次大规模入侵边疆,李广以良家子的身份从军攻打匈奴。因为他精通骑马射箭,消灭和俘虏了很多敌人,因功被选拔出来做汉文帝刘恒的卫兵。

在此期间,李广多次跟随汉文帝射猎。有一次出门打猎时,看见草丛中的一块大石,以为是老虎,李广手持弯弓,舒展长臂,“嗖”的一声,一箭射去。待走到近前,发现石头吞没了箭头,箭杆还在微微震颤着,在场的人既惊且佩。

李广以前住过的郡里曾经有老虎,他亲自射杀了它。在右北平住时,李广射过老虎,老虎跳起来伤了李广,李广最终也射杀了它。汉文帝曾慨叹:“可惜李广生不遇时,假如生在汉高祖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至汉景帝刘启即位时,派李广做陇西都尉,后来调做骑郎将。吴楚等七国叛乱的时候,李广担任骑都尉,跟随太尉周亚夫去讨平叛乱。在平叛过程中,李广于昌邑城下冲入敌人军阵,夺得了敌军的帅旗,立了大功,以勇名扬天下。

七国叛乱平定后,李广任上谷太守。后又在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地做太守,以打硬仗而闻名。参加过平叛任务的将军公孙昆邪给汉景帝上书时说:“李广才气,天下无双。”

有一次,匈奴又大规模地侵入上郡,汉景帝派亲信宦官到李广部下接受军事训练,参加抗击匈奴的战争。

一天,这名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去刺探军情,忽然遇见3个匈奴人,就与他们打起来。那几个匈奴人射伤了宦官,把几十名骑兵也全射杀了。这名宦官跑回来告诉李广,李广说:“这匈奴人一定是射雕手。”说完立刻带领100多名骑兵追过去。

李广命令手下骑兵散开分两翼包围过去,自己搭弓射箭射死了两个,活捉了一个。一问,果然是匈奴的射雕手。他们刚把这位匈奴射雕猎手捆好,上马准备回军营,远远望见有几千名匈奴骑兵冲过来。

匈奴兵望见汉军这100多名骑兵,以为是汉军派来诱骗他们中计的疑兵,都大吃一惊,立刻上山摆开阵势,准备迎战。

李广手下的骑兵,不少人胆战心惊,想要飞快逃回汉营。李广对他们说:“我们离开汉营几十里,现在这100多人马往回跑不远,匈奴兵就会马上追过来。现在我们停下来,匈奴兵一定认为我们是主力部队派来诱骗他们中计的,一定不敢来攻击我们。”

接着,李广向手下骑兵发令说:“前进!”一直前进到了离开匈奴阵地约有两里路的地方才停下来。然后又发令一齐下马,把马鞍全卸掉。

这时,骑兵们发急了,说:“敌人这么多,而且距离我们这么近,万一情况紧急,又怎么办呢?”

李广说:“敌人以为我们会逃走,现在我们下了马,卸了鞍,表示不走,摆出让他们追的架势,他们更加相信我们是疑兵。”

果然,匈奴兵一动也不动地观望着。

匈奴阵地上,有一个骑白马的军官,走出来监护他们的队伍。李广看见了,立刻上马同10多名骑兵飞奔过去,一箭把他射死。然后再回到自己队伍中卸下马鞍,叫士兵们都把马放了,躺下来休息。

这时,恰巧天快黑了,匈奴兵始终捉摸不定,不敢前来攻击。到了半夜,匈奴兵认为汉军就埋伏在附近不敢前进,连夜撤走了。天亮后,李广才带着100多名骑兵安全地撤回汉营。

在这次遭遇战中,李广体现了其临危不乱而且善于应变的良好品质。士兵们都传颂李广的冷静、机智。

至汉武帝刘彻即位,众臣认为李广是名勇将,汉武帝于是调任李广任未央宫的卫尉。这时大将程不识任长乐宫卫尉,他俩从前都以边郡太守的身份统领军队,却有截然不同的带兵方法。

程不识以严格治军而闻名,他注重部队的编制、队列和阵式,晚上敲刁斗巡逻,军中事务繁琐。可是士兵们苦于程不识太严,都喜欢跟随李广作战。

公元前129年,匈奴又一次兴兵南下,前锋直指上谷。汉军四路出击:车骑将军卫青直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出兵;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出兵;李广任骁骑将军,率军出雁门关。四路将领各率10000名骑兵。

这一次,由于匈奴兵多势盛,汉军出师不利。李广终因寡不敌众,在受伤的情况下被俘。

匈奴主一直就听说李广本领高,是个人才,命令部下说:“捉到李广,一定要活的给我送来。”匈奴兵把李广射成重伤,就让他躺在一张网里,挂在并排的两匹马中间抬着走。

李广一路装死,走了10多里,偷眼看见旁边有个年轻的胡人骑着一匹好马,马上要从身边走过。这时,只见李广纵身一跳,跳到那青年的马上夺了弓箭,把那青年推下马去,快马加鞭,向南飞跑。

匈奴反应过来后,派了几百名骑兵追李广一个人。李广一面忍着伤痛飞跑,一面取出那青年的弓箭,转身射杀快追上来的匈奴兵,最后终于脱险,收集余部回到了京师。

李广展现出的惊人骑射技术,给匈奴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正是匈奴称其为“汉之飞将军”的由来。

李广单骑脱险后,匈奴仍然屡屡进犯,这一次他们攻入辽西,击败了屯兵渔阳的韩安国。于是汉武帝召李广,封他为右北平太守。匈奴听说“飞将军”李广在那里驻守,好几年不敢入侵右北平那一带地区。

公元前121年,李广以郎中令身份率4000名骑兵从右北平出塞,与博望侯张骞的部队一起出征匈奴。李广部队前进了数百里,突然被匈奴左贤王带领的40000名骑兵包围。李广的士兵们都非常害怕,李广就派自己的儿子李敢先入敌阵探察敌情。

李广率几十名骑兵,冲入敌阵,直贯匈奴的重围,抄出敌人的两翼而回。回来后向李广报告说:“匈奴兵很容易对付。”李广的军士听了才安定下来。

李广布成圆形阵势面向四外抗敌。匈奴猛攻汉军,箭如雨下,汉兵死伤过半,箭也快射光了。李广就命令士兵把弓拉满不要发射,他手持强弩“大黄”射杀匈奴裨将多人,匈奴兵将大为惊恐,渐渐散开。

这时天色已晚,汉官兵都很害怕,但李广却意气自如,更加致力于整饬军队。军中官兵从此都非常佩服李广的勇气。

第二天,李广又和敌兵奋战。正在这时,博望侯张骞的救兵赶到,解了匈奴之围。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命令大将军卫青与骠骑将军霍去病深入漠北打击匈奴,以彻底根除匈奴若干年来的侵扰。这是汉代朝廷对匈奴采取的最大一次军事行动,规模空前。

李广多次请求随军出征,汉武帝认为他年老未被启用。后来汉武帝终于任命其为前将军,随卫青出征,但暗地里嘱咐卫青不要让李广与匈奴单于正面对阵。

汉军出塞后,李广希望作为先锋正面对抗单于,卫青不接受他的请求,命令长史下道文书,让李广赶快到所在部队去,照文书说的办。

李广内心极其恼怒地回到营中,他没有向卫青告辞,就领兵与右将军会合从东路出发了。结果部队因无向导而迷失了道路落在大将军后面,耽误了约定的军期。

在这次大规模的漠北之战中,卫青创造性地运用车骑协同的新战术,命令部队以武刚车“自环为营”,以防止匈奴骑兵的突然袭击,而令5000名骑兵出击匈奴。最后取得辉煌战果,从根本上打击了匈奴的军事力量。

部队胜利会师后,由于要向汉武帝汇报此战的经过,卫青派长史拿了干粮酒食送给李广,顺便问起李广等迷路的情况。李广误了军期,要被上报,一时羞愧难当,当着长史的面拔刀自刎。

李广部下从将军到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论认识与不认识他的男女老幼,皆为之流泪。

李广爱兵如子,凡事能身先士卒。行军遇到缺水断食之时,见水,见食,士兵不全喝到水,他不近水边;士兵不全吃遍,他不尝饭食。对士兵宽缓不苛,这就使得士兵甘愿为他出死力。

李广为抗击匈奴,英勇杀敌,报效国家,为保卫边疆安全,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机智勇敢,与士兵同甘共苦。他几乎一生都奔驰在北国边疆战场上,不愧是一位充满报国热情的名将。

[旁注]

良家子 汉代良家子是个特定阶层,他们拥有一定资产,遵循伦理纲常,是从事正当职业的人。六郡良家子因地理位置和个人素质的原因,是国家选兵择将的重要来源,朝廷给予他们特别的优待。除六郡外,其他地方的良家子也有到官府为吏、免除赋税等政策优惠。

陇西 古代是从地理方位指称陇山,即六盘山以西的地方。古人以西为右,故又称“陇右”,陇右在很多情况下也指甘肃。秦穆公用由余之谋称霸西戎,今天甘肃省天水、甘谷、武山、岷县、陇西、临洮等地在当时纳入秦国版图,公元前280年,在以上地区设陇西郡,后为天下三十六郡之一。

未央宫 西汉时期皇家宫殿,如今位于今陕西西安西北,当年位于西汉都城长安城的西南部。因在长乐宫之西,汉代称“西宫”。为汉高祖刘邦于公元前200年在秦章台基础上修建,同年自栎阳迁都长安。

刁斗 古代军队中用的一种器具,又名“金柝”、“焦斗”。铜质,有柄,能容一斗。体呈盆形,下有三足细柄向上曲,柄首常做成兽头型。军中白天可供一人烧饭,夜间敲击以巡更。

长史 古代官名,秦代置。汉代相国、丞相、太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以及建三公后的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皆置,边郡太守也有长史,掌兵马,助太守掌兵,西域长史后代都护成为护理西域之长。

武刚车 古代战车名。最先用它的是汉大将军卫青。武刚车可以运送士兵、粮草、武器。也可以用来作战,作战用的武刚车,车身要蒙上牛皮犀甲,捆上长矛,立上坚固的盾牌。有的武刚车开上射击孔,弓箭手可以在车内,通过射击孔射箭。用武刚车环扣在一起,成为坚固的堡垒。

[阅读链接]

李广墓位于天水市城南石马坪。此是衣冠冢墓,墓冢高约两米,周长26米,墓地有高达6米的碑塔一座,塔前有祭亭3间,均为后世建造,垣墙大门额题“飞将佳城”。墓地中央是一高约10米,周长25米左右的半球形坟堆,四周砌以青砖,青草盖顶,庄严肃穆。

李广墓地祭亭门前有两匹汉代石雕骏马,造型粗犷,风格古朴,但现已磨损残缺,略具形式了,石马坪也因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