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一生要快读的中外地理
14091800000014

第14章 江苏省(苏)

【行政简介】江苏省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简称“苏”,省会南京市,面积10万多平方公里,人口7438万。下辖13个地级市,54个市辖区,25个县级市,25个县。其中13个地级市包括:南京市、徐州市、连云港市、淮安市、宿迁市、盐城市、扬州市、泰州市、南通市、镇江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

【地理概况】江苏位居长江、淮河下游,东濒黄海,东南与浙江和上海毗邻,西连安徽,北接山东。跨江滨海,平原辽阔,水网密布,湖泊众多。海岸线954公里,长江横穿东西425公里,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718公里。有淮、沂、沭、泗、秦淮河、苏北灌溉总渠等大小河流2900多条。全国五大淡水湖,江苏得其二,太湖2420平方公里,居第三,洪泽湖2069平方公里,居第四,此外还有大小湖泊290多个。平原、水域面积分别占69%和17%,比例之高居全国首位。低山丘陵面积占14%,集中分布在西南和北部。连云港云台山玉女峰是全省最高峰,海拔625米。东部临黄海有近千公里的海岸线,海涂面积达60多万公顷。

【气候特点】江苏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3-16oC,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

江苏位于中纬度亚洲大陆东岸,属东亚季风区,又属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度区。通常,苏北灌溉总渠(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以北地区为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江苏省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热同季,冬冷夏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光能充足,热量富裕。江苏优越的气候资源为江苏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此外,气候灾害比较频繁,经常发生暴雨、台风、洪涝、干旱、寒潮、霜冻、连阴雨、冰雹、龙卷风等。

【交通运输】江苏是京沪铁路的重要节点,1968年建成的南京长江大桥使那里的货运量有很大增长。目前,江苏公路里程已达6万多公里,内河航运里程达23000多公里,以南京、镇江、无锡为中心,航道总长和密度均居全国第一位;其中,南京辟有航空线通往北京、郑州、武汉、西安、成都等地。而连云港作为江苏省的主要海港,承担着重要的海运任务。

【重要城市】

南京南京位于中国东南部,简称“宁”,江苏省省会,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南京地处长江下游的宁镇丘陵地区,东临长江三角洲,西靠皖南丘陵,南连太湖水网,北接江淮平原。全市总面积659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4623平方公里,总人口623.8万。南京市现辖13个区、县,其中城区和郊区11个、县2个。境内山地、河流、平原交错,城东有钟山屏障,城南有十里秦淮。流经南京段的长江约95公里,江宽水深,万吨海轮可终年通航,秦淮河和滁河的河谷平原是全市的重要农业区。南京地理优越,风景秀丽,历来赢得人们的广泛赞誉。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赞美南京:“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正因为南京的山、水、城、林相映成趣,所以它成为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

无锡无锡被称为“太湖明珠”,是一座具有3000年历史的江南名城。它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长江三角洲,东邻上海市128公里,西接省会南京市183公里。总面积4650平方公里,下辖江阴、宜兴3市及崇安、南长、北塘、滨湖、锡山、惠山6个行政区,总人口518万。无锡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年主导风为东南风,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5.4,年平均降水量1048毫米。无锡境内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资源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充满神奇色彩的古运河、明代园林精品寄畅园、唐代茶圣陆羽品定的“天下第二泉”等,这使它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苏州苏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江苏省南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傍无锡,北依长江。全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现辖6个区和5个县级市,总人口578万。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京杭运河贯通南北,望虞河、娄江、太浦河等连接东西,太湖、阳澄湖、昆承湖、淀山湖镶嵌其间。苏州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农业特产有大米、棉花、油菜籽、香粳米、鸭血糯和太仓白蒜;特产柑桔、枇杷、板粟、梅子、桂花、茶花、碧螺春茶;太湖银鱼、莼菜、珍珠和阳澄湖大闸蟹闻名遐迩。苏州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古城座落在水网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

【文化习俗】江苏人口以汉族为主,占全省的99.64%。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不多,共有26万人,但55个少数民族齐全,其中回族人口最多,约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52%,其他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苗族、蒙古族、满族、土家族。

【主要名胜】

中山陵中山陵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坐落在南京市紫金山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中山陵坐北朝南,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陵墓墓室为圆形,直径18米,高11米。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墓穴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陵坐北朝南,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依次为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南京解放后,刘伯承任市长时,特地从湖南运来2万株杉树和梧桐树,种植在这里。30多年来,中山陵园不断整修拓新,整个园林面积达3000多公顷。

苏州园林苏州古典园林有l00多处,主要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各代造园艺术,其他还有虎丘、寒山寺等名胜古迹。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到18世纪,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在造园艺术上,苏州园林深受中国文学与绘画艺术的影响,成为私家园林艺术的典范。以拙政园为例,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份,是典型的苏州民居。东部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中部为拙政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三分之一,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西部主体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

【地理档案】江苏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农作物、林木、畜禽种类繁多。粮食、棉花、油料等农作物几乎遍布全省。种植利用的林果、茶桑、花卉等品种260多个,蔬菜80多个种类、1000多个品种,江苏蚕桑闻名全国,名茶有“碧螺春”等。鸟类主要是野鸡、野鸭,沿海有丹顶鹤、白鹤、天鹅等珍稀飞禽。此外,江苏地跨华北地和扬子准台两大地质构造单元,有色金属类、粘土类、建材和稀有金属类、特种非金属类矿产资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