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荷名之源
荷花
又名莲花。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云:“莲茎上负荷叶,叶上负荷花,故名。”亦称“菡萏”、“芙蓉”、“芙蕖”。按《说文解字》的解释:“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本草纲目》谓芙蓉,即“敷布容艳之意”。
荷花系多年生宿根水生植物,古人又多以“水”字起头命名,如“水花”、“水芸”、“水旦”、“水目”等。又别名“水芝”、“泽芝”,源于三国时文学家曹植之《芙蓉赋》:“览百卉之英茂,无斯华之独灵”,将荷花赞誉为水中灵芝。
荷花气质圣洁高雅,又有君子之花、凌波仙子、水宫仙子之别名。亦别称“玉环”。据《北梦琐言》载:唐元和(806—820)年间,书生苏昌远居吴中(今苏州),邂逅一素衣粉面女郎,心生爱慕之情,遂以一枚玉环相赠。一日,他发现自家院内水池中有一朵荷花开放,十分艳丽,花蕊中有一枚玉环。经仔细端详,正是其所赠女郎者。大惊之下,他折断了那枝荷花。“折之乃绝”,从此再未见到那位女郎。故人们又称荷花为“玉环”。
莲子
荷之实,别名“玉蛹”,因莲肉色白如玉,形似虫蛹。古代无名氏《莲子》诗云:“不是荷花窠里蜜,方成玉蛹未成蜂。”故莲子又有“白玉蛹”的雅称。
莲子又别名“湖目”,因藕生湖中而莲子似目,故名。唐皮日休《夏景冲澹诗》云:“天台尽得千回春,湖目芳来白渡游。”宋苏轼在《忆江南寄纯如》诗中也提到:“湖目也堪供眼,木奴自足为生。”
藕
荷之地下茎,别名“玉节”,因色白如玉,故名。又别称“玉玲珑”,因其白嫩如腕,故名。
藕又别名“玉臂龙”。相传唐末崔远家别墅在长安城南,中有一楔池,曾从池中掘出一特大巨藕,形如长龙,故名“玉臂龙”,又称“楔宝”。
第二节 荷名之流
荷花在我国广泛分布。自古以来为人们提供了重要的食物来源,其艳丽的形象、绰约的风姿与高洁的品质,为广大群众所敬重与比德。因之,许多事物以荷、莲来命名或附丽。莲与荷在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表明了人们对它的喜爱。如:
山名:我国各地山峰不少以莲花命名。最著名的有:江西庐山莲花峰,安徽黄山莲花峰(三十六峰之一),陕西华山莲花峰(五峰之一),湖南衡山莲花峰(七十二峰之一),等等。
水名:福建瓯江别名芙蓉江,江苏无锡有芙蓉湖。
地名:江西省有莲花县,台湾有花莲市,四川成都别称芙蓉城。小地名:北京有莲花桥、莲花胡同。济南市有条古街名芙蓉街。江西萍乡有以生产烟花爆竹闻名的小镇——莲花塘。湖南张家界机场名荷花机场。
特别是澳门,因其地势、地貌酷似荷花与莲茎,历来有“莲花宝地”、“莲花福地”之称,故其一些地名、街名、村名、庙名多与荷花有关。
人名:古今女性以荷、莲取名,不计其数。《红楼梦》中的香菱,原名英莲。少数男性亦不完全排斥用“莲”字,如大诗人李白号“青莲居士”。
寺名:安徽九华山有“莲花庵”。
剧目名:京剧有《秦香莲》,神话剧有《宝莲灯》,电影有《芙蓉镇》,秦腔剧目中有《荷塘训子》等。曲艺剧目中有广东“弹词”《二荷花史》。民间歌曲有“莲花落”。
书集名:五代释齐已撰《白莲集》十卷。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有“莲花公主”、“寒月芙蓉”等篇。
器物名:唐时铜镜因形似莲花而称“芙蓉镜”。古时宫中烛台多为莲花状称“金莲炬”。古代用铜叶所制计时器名“莲花漏”。
衣饰名:秦汉时宫中妇女之头冠称“芙蓉冠”。用芙蓉花染缯所制之帐称“芙蓉帐”。唐白居易《长恨歌》中有“芙蓉帐暖度春宵”之句。
府第名:旧时在朝或地方长官的幕府称“芙蓉府”,又称“莲幕”。
用品名:古时保养纸张的一种色粉称“芙蓉粉”。
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第三节 荷花之语
花语
古人以花卉互赠,形成一定寓意。荷花作为一种花语,用来表示友情。由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征洁身自好,故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之俗。
并蒂莲寓夫妻恩爱。
莲、连谐音。年画中胖娃持莲花手舞足蹈寓“连(莲)生贵子”;莲叶下面护藏金鱼或童子手持莲花骑在一条大鲤鱼上寓“连(莲)年有余(鱼)”。
成语
“藕断丝连”:藕已断开,丝还连着。喻表面上断绝关系,实际上仍有牵连。多指男女间情思难断。唐孟郊《去妇》诗:“妾心藕中丝,虽断犹连牵。”
“芙蓉出水”:比喻清新秀丽。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将其妻卓文君比作出水芙蓉。又,南朝梁钟嵘《诗品》载:汤惠休评论谢灵运诗曰:“谢诗如芙蓉出水。”
歇后语
“荷花塘里点火”:偶(藕)然(燃)。
“荷叶包钉子”:个个想出头。
“藕丝炒韭菜”:青(清)青(清)白白。
“熟透的藕”:心眼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