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缱绻与决绝
14083600000003

第3章

庄户人的日子就像个大车轮子一般,慢悠悠地转呵,转呵,转到“年”这个地方变得格外艰涩。过这个坎儿的时候,所有的人都瞪起了眼咬紧了牙。终于,“咯噔”一下,那轮子碾过去了,人们都松一口气,张着眼睛打量一下:呀,又到了新的一年啦!

大脚觉出了今年的不同寻常。这不同寻常就在于:他已经十八岁,而且是有老婆的人了。没有老婆的时候自己还是个孩子,有了老婆就是大人啦。变成大人,就不能再像往年那样,家里的大事小事都由爹拿主意,自己只是学磨道里的驴听喝声。在年前年后悠闲着的日子里,尽管每天夜里他都在绣绣身上忙活几回,但一到白天,站在院中望望南岭上的土地,他总是坐立不安,觉得愧对了天上的日头佬儿。他想,男人是应该把力气用在白天用在土地上的,而不能把力气用在女人身上。尽管夜里的绣绣是多么温存多么可人,在她身上的滋味是多么美妙,但说到底那事儿不顶吃不顶喝。吃的喝的要向地里要。而且,绣绣是个大家主的闺女,是在蜜罐里泡大的,咱不把日子过得熨贴一点,能叫她也像咱这样吃糠咽菜?还有,娶了老婆是要生孩子的,添了人口就得向你要吃要喝。还有,你娶了老婆就是一个真正的庄户汉子了,你当庄户汉子这辈子总要有点出息。出息体现在哪里?就看你能不能再置上几亩地。而要置地,你就必须攒钱。爹拼了半辈子,至今还没攒足置一亩地的钱,我大脚可不能这样。等我的儿子娶媳妇的时候,家里绝不能还是十八亩薄地。我要有二十亩,三十亩,或者更多!

不过,谱儿打得再好,也要一点点地干出来,光跟老婆睡觉是睡不出地来的。想到这里,大脚便感到了一股深深的愧意。再往后,他就自觉地减少了与绣绣的房事。夜晚很晚才上床,多是在堂屋里跟爹娘讨论今年的打算。绣绣不愿自己一人呆在小东屋里,也去堂屋一边做着针线活儿一边参与封家人的讨论。

封二见儿子变得这般懂事感到无比的高兴。他一高兴便喜欢摸他的红鼻子,于是正月十五左右的几天里他的鼻子活赛刚从菜园里拔来的红萝卜。听儿子说今年要好好干,让家里厚实一些,他便指出了具体的途径:多揽些地种。除了前几年种了绣绣家的七亩,如果能再揽到手十亩就好了。

说到这里,封二瞅着绣绣的脸道:“大脚家的,你看能不能跟你爹说说,叫他再租给咱几亩?”

绣绣听了停住手里的活儿,将脸偏向一边生气地说:“俺没有爹!”

这时,封二老婆便暗暗用脚踩了男人一下。大脚也觉得爹说话没有数:宁家给绣绣十五亩地陪嫁她都没要,你能再叫她回去租地?

封二知错改错,讪讪地道:“那就不揽他家的,到别人家看看。去文典家行不?”说着又拿眼瞅绣绣。

哪知这回绣绣挺干脆:“中。我找俺妹妹,叫她跟她老嫂子说。”

正月十八这天,绣绣便去了苏苏家。对姐姐的到来苏苏感到十分惊讶。她曾想姐姐对于本来应由她当新媳妇而又没当成的费家,是一辈子也不会踏足的。但今天她竟来了。但苏苏也发现,尽管绣绣脸上保持着平淡神色,却掩饰不住内心的一些慌乱。她一进门就朝堂屋里瞅,分明是瞅费左氏费文典在没在家。苏苏说:“你看啥?老寡妇不在。”绣绣说:“你看你,怎能那么叫她?”苏苏撅着因长着“地包天”牙齿便显得格外突出的下巴道:“我背后里就这样叫她!她老管着我,这这那那的嘟囔个没完,真气人!”她告诉姐姐,“老寡妇”因为娘家爹有病,回左家庄了。绣绣问:“他呢?”苏苏知道姐姐是说费文典,就冲东厢房一歪嘴:“正看书呢。”绣绣的神色便愈发不自然,两脚便向门外退。苏苏说:“姐你第一回来,再怎么也得到屋里坐坐呀。”绣绣说:“不啦,我把话跟你说了就行啦。”就站在那里说了婆家想揽地的事,苏苏立马点头道:“行!我跟老寡妇说说,地给谁种不是种?”绣绣说:“你让她放心,到秋后粮草一点不少她的。”苏苏说:“那么认真呀?看在咱亲姊妹的份上,她能不给点面子?”绣绣道:“还是不欠的好。”

就在这时,只听东厢房门一响,费文典出来了。他显然已听见来人是谁,一出门就眼神定定地瞅绣绣。绣绣也去瞅他。但只是片刻的四目一对,她那眼中的泪水便簌簌而下挂满两腮。她将头一扭,就转身匆匆走出了费家。苏苏站在那里看看她的背影,再看看旁边还呆立着的费文典,也抬手把脸一蒙无声地哭了。

绣绣去了这趟之后,大脚全家都等着苏苏回讯儿。三天后苏苏来了,她说,她老嫂子已经答应了这事。封二高兴地咧着嘴道:“那就快指地写文书吧!”苏苏说:“还得等几天。一是还没定下抽谁的地;二是她这会儿正忙着跟俺爹争地呢。”绣绣问:“争啥地?”苏苏说:“你还不知道呀?咱叔家的可璧玩鹌鹑玩出祸来了,咱叔只好卖地堵窟窿。这地,老寡妇要买,咱爹也要买。”

宁可璧是两年前迷上玩鹌鹑的。那年秋天他十九岁,刚刚娶过媳妇。有一天他到县城玩,看见一堆人围得密不透风,还一阵阵发出呐喊声,便好奇地过去瞅。踮了几踮脚、转了几圈也没看见,便改变途径弯腰往人腿缝里钻。这一回看清了。只见地上用秫秸踅子围起的一个圆圈里,有一对鹌鹑斗得正凶。宁可璧便觉得好玩,也情不自禁地呐喊助战。一会儿,那战斗便看出了胜负,其中的一只缩起脖子回身就跑,让另一只追得无处藏身。这时候,旁边蹲着的一个胖子红头涨脸,急忙将那只败鸟捉到手中放进笼子,然后从腰里摸出了两块大洋递给对面的一人。就在这一霎,一个念头在宁可璧的脑里迅速形成:我也要弄个鹌鹑斗斗,我也要用它赢钱!他痴痴地想着,直到那些走散的人腿将他的头拨来拨去才把他拨醒。

于是整整一个秋天,宁可璧都陷入捉鹌鹑的忙碌之中,连新婚妻子每天夜里高涨的热情都无心顾及。他每天早早起床早早下地,在挂满凉凉的露水的荒草坡与庄稼地里走呀走呀,眼睛和耳朵全力搜索着那种棕黑色小鸟的信息。一旦惊起一只,他看准它再次落下的地方,蹑手蹑脚靠过去,看清这鸟,便开始了一次艰难的捕捉行动。因为鹌鹑是无法直扑的,人一靠近它它就一飞了之,所以只能智取。其办法,是绕着它走圆圈。先是走得很大很大,让鸟儿感觉不到威胁,它便在原地打着转转瞅人。这时,人便一点一点地缩小圆圈的半径。鸟忽视了这一点,照旧瞅着人打转转。当人越走越近越走越急,那鸟就转晕了。如果从它的眼里望出去,那人就在那它的四周飞转了。这时候人扑上去,鸟儿自然束爪待擒。但这种把戏并不是每次都能成功,因为那鹌鹑也有聪颖愚钝之分。有那些精明的,你转半天累得腿酸气短也转不晕它。所以干这事有两三个人一块儿最好,几个人一起转圈,那鸟就不知瞅谁好了,往往提前晕倒。因此,宁可璧常常要找助手。待在他家干活的觅汉下了地,便让他们出一两个人跟他抓鸟去。觅汉得罪不起少爷,只好从命。但活儿干得少了,时间长了,就让老爷生疑,认为这些觅汉懒惰,应该辞退,他们只好和宁学瑞说了实话。宁学瑞大为光火,狠狠将儿子训斥一番,责令再不许拉觅汉捉鸟。以后,宁可璧只好在村里找一些闲人帮忙。

这个秋天里宁可璧收获不大。许多时候是转个半天,最后捉到手的却是个母的,气得他将其狠狠摔死,然后回家拿油炸了吃。公的也捉到过十来个,但一旦拿到村里与人家试斗,多是些窝囊废。有两三只还行,他把它们训练了一段,最后选定一只为主将,整天装在笼子里拴在腰上,一有机会就与人比试,结果是有胜有负。因为在本村比试,输赢也就是几个铜板的事,宁可璧觉得实在没有意思。

没有想到,就在去年夏天,王家台的一个佃户送来了一只,让宁可璧一下子扬眉吐气如愿以偿。那个佃户说这鸟是他自己捉的,养了一段看它还行,但他自己没有功夫玩,听说少爷爱玩就送来了。宁可璧收下,立马在村里比试,这鸟果然表现出色所向披靡。宁可璧大喜,从媳妇那里讨了几块私房钱赏给那佃户,然后将鸟精心饲养和调教了一段时间,便带着它杀出了村子。这鸟也真是可人意,战遍周围几村,竟没有败过一场,让主人先后赢得了几十块钱。这么一来,宁可璧便拿这鸟当成了命根子,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黄犍”,须臾不离了。有一回他在家把“黄犍”放出喂食,中间去院角撒尿,回来见邻居一个大黑猫正在一边觊觎着,立马吓得差一点瘫倒。轰走猫后对媳妇连骂带打,说她瞎了眼,不给好好看着,让媳妇委屈得要死要活。

宁可璧在周围几村都斗遍,便把目标瞄准了一个劲敌。那是十六里外杨家夼杨家一只叫“丫头”的鹌鹑。那只已经养了两年的鸟战无不胜远近闻名。整整一个冬天,宁可璧将自己的“黄犍”好好喂养,严格训练,并拿小刀仔细地将其喙爪刮得尖锐无比。过了年正月初六这天,他便带着它去了杨家夼。杨家大少爷听了他的来意微微一笑,立即命人摆下战场。杨大少爷问玩多少钱的,宁可璧带了二十块钱,哗啦啦全押了出去。这时,杨大少爷将他的“丫头”放了出来。

宁可璧一看,那“丫头”果然非同寻常。它个头奇大,一身的白斑点是点条是条。一入场,它就高高挺起褐红色的小脯子,“咕咕”叫着寻找对手,一股杀气森森然透出来。宁可璧心里生出几分怯,但已经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了,只好硬着头皮将“黄犍”放了出去。“丫头”一见来了对手,腾地跳起身扑上去,将“黄犍”啄得打一个趔趄。但“黄犍”还是有几分勇气,很快回身反扑。于是两只鸟就一伏一跳、一接一厉斗了起来。宁可璧蹲在旁边紧张得牙关“得得”作响,还有一种要撒尿的感觉。偷眼看看杨大少爷,他脸上也是不甚平静。再斗几个回合,两只鸟都见了血,斗得越发凶狠,扑扑楞楞难解难分。正在这时,忽见“丫头”闪开对手一嘴,“嗖”地逃走,引得“黄犍”奋起直追。宁可璧心花怒放,高声叫道:“好!”不料这一声刚出口,只见那“丫头”在前头正跑着,突然间腾地跳起一尺多高,竟在半空里掉转身子,冲追过来的“黄犍”扑地一啄,“黄犍”便一下子滚了个跟头,再起来时则是满脸带血,只有逃窜的份儿了。宁可璧大惊,急忙将自己的鸟拢在手中,气急败坏地认输走掉。

走到半路他解下笼子看,这才发现“黄犍”已经成了废物:它的左眼瞎了。宁可璧如丧考妣,坐在野地里大哭一场,然后瞅着杨家夼的方向发誓:此仇不报,誓不为人!十天后,杨家大少爷又接到了宁可璧捎去的信,约定正月十六到两村之间的馒头岭上再战。杨家大少爷当然应战,按时携“丫头”去了那里。这天宁可璧穿了件肥肥的棉袍。杨家大少爷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在他将“丫头”放进踅子圈中等待着再次取胜的时候,宁可璧竟从棉袍里拽出一只雏鹰来!眨眼间,那只不可一世的“丫头”便成了鹰爪中的死物。杨家大少爷气疯了,冲上去就要揍宁可璧,宁可璧却仗着人瘦腿快逃之夭夭。

杨家对这事当然不肯罢休,立即告到了县上。县里将宁学瑞父子传去,当堂宣判让宁家赔杨家五百块钱。宁学瑞无法争辩,只好回来筹款。

宁学瑞算来算去,家中可以拿出三百现钱,另外二百没有着落。要去借也行,但借了总是要连本加利还的,所以宁学瑞决定卖地。他将自己现有的一百三十亩地逐块掂量了一遍,最后打算把东岭上的十四亩薄地卖掉。他把这决定告诉了“土蝼蛄”宁学诗,让他给打听买主。宁学诗连忙去一些富户跑,跑了一圈回来讲,费左氏想买,而且出的价最高,一亩十八。宁学瑞便说行,就这么着吧。于是把费左氏找来,又叫来邻边种地的做中人,想写契点钱。

不料在宁学诗刚刚动笔的时候,宁学祥闯进来了,他说:“先甭写,这地我买!”费左氏立马不愿意了:“你看俺都讲妥了,你又来插杠子!”宁学祥不理她,径直冲着弟弟瞪眼:“小的不懂事踢蹬家业,老的也不懂事呀?”宁学瑞知道他兄弟的秉性,说:“懂事不懂事的,用不着你教训。我跟人家已经讲妥了,再说论起苏苏她也是亲戚,咱能拉出屎来再坐回去?”宁学祥说:“坐回去!不坐回去我跟你没完!你看你,老的留下的家业到你手里就跟淌水一样,都到了旁门外姓手里去了,今天我给往回买你还不许!”宁学瑞面红耳赤道:“谁叫我摊了那么个败家的杂种呢,我不急等用钱我能卖地吗?”宁学祥说:“用钱我给你。一准不比旁人给的少!”这时,宁学瑞便为难地拿眼去瞅费左氏。费左氏见这模样,叹口气道:“唉,俺不跟你哥争了。”说完就起身走了。

宁学瑞用目光送走费左氏的背影,扭头对哥哥说:“你要就拿钱来吧,县衙门里正等着。”宁学祥问:“一亩多少?”宁学瑞朝宁学诗扬扬脸:“你问他。”宁学诗实话实说:“一亩十八。”宁学瑞看着二人冷笑:“你们甭合伙蒙我,那地连兔子都不屑拉屎,还要十八!”宁学瑞问:“你说多少?”宁学祥低头寻思片刻,说:“看你也急等用钱,就算十二吧。”宁学瑞叫起来:“十二?那我还凑不够那个钱呢!”这时,宁学诗与几个中人在一边也说这价太低。宁学祥道:“那就加一块。”宁学瑞说:“一块怎么能行?”宁学祥坚决地道:“那就加两块,再多一点也不行了!”宁学瑞听了,两手捂脸连叹几口气,然后道:“写契吧。”

于是,“土蝼蛄”宁学诗当着喜哀不同的兄弟俩,龙飞凤舞地立即写就一张文书:

立地契人宁学瑞,因急用钱款,今将自己村东祖遗岭地一段,计十四亩一分叁厘,其地东至费左氏,西至封家聪,南至宁学武,北至道路,上至青天,下至黄泉,六至分明,出入依旧,立契卖与胞兄宁学祥名下永远为业,同中作时价款一百九十六元整,本日款业两清,并无短欠。日后如有一切违碍,卖主一面承当。空口无凭,立卖契永远存照。

中华民国十六年正月二十日

立地契人:宁学瑞(押)

中人:宁学诗

封家聪

宁学武

写完,原地主宁学瑞与几个中人一一摁上指印,新地主宁学祥便将文书拿到了手里。宁学瑞说:“这文书得换成红契才是,我到县里办办吧。”宁学祥说:“这事还用你去?明天我就叫你侄去!他叔,到我家拿钱去吧!”

宁学瑞便走出堂屋,到西边厢房里找儿子。见儿子还坐在那里瞅着鹌鹑笼子发呆,他冲上去就是一脚:“杂种!还不跟你大爷收尸去!”

自从绣绣进门之后,封二家的取火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以前,他们家是用石头取火的。这种石头学名叫“石英石”,在鲁东南丘陵地区随处可见。拣来拇指大小有角有棱的一块,用铁铸的猫舌大的火镰一击,便有火星迸出。让这火星落到火媒上,就形成了火。火媒多用三种:一是草纸卷儿;一是苘杆儿;再就是栗花瓣儿。这三种东西只要烧过半截,那个黑痕便是见火星就燃的。当然这只是死火并非活火,要放在一把细草上反复吹、使劲吹才能让草冒出火苗。尽管取之不易,但毕竟能生出火来。在四十余岁的生命里,封二曾无数次面对岭上的火石发出感叹:“老天爷真能呵,他能把火放在石头里给咱!”既然老天爷给了人这种恩赐,岂有不用的道理?所以尽管洋火已经从城里传到乡下多年,但封二一直拒绝用它。他说:“那是叫人变懒的买卖!”及至听说那买卖太容易出火,在什么地方都能划着,一踩就着,一挤就着,某处甚至还发生了一个小伙揣有一盒那买卖,在抱新媳妇时火从怀中起将棉袄烧坏人烧伤的故事,封二更觉自己的看法正确:“看看,到底出事了不是?弄那些洋景景没有好事!”于是,他抽烟多年,一直用火石。家中用火更不例外。

不过,他家的火媒多用栗花瓣儿。因为草纸要花钱买,苘要用地种,而那点地又实在不舍得种不是庄稼的东西。这样,每当初夏时节,山上栗树那细细长长散发着香味的花芯落下的时候,他便让老婆专门去拾。他有时也亲自动手。因为村里与他见解相同的人太多,一不抓紧就叫别人拾光了。拾回一大堆,晒个两三天,待其变得柔软听话了,封二两口子就在晚上把它们一根续一根,编成尺把长的辫子。等干透,就可以用了。每当这栗花瓣儿晒了半院子的时候,封二觉得又办成了一年之中的一件大事,情绪十分高涨,便在满院子浓浓重重的花香里与老婆又说又笑。有时候,他还拿起一根往老婆的脑后挂:“嘿,俺又娶了个大闺女呀!”老婆这时候也不恼,她一边温温地笑着,一边等待男人给她的任何指令。

然而,这传统持续到绣绣进门,封二便觉出了不妥。绣绣嫁来后人家不摆小姐架子,整天帮婆婆干活,那一回她在锅屋里生火让封二看见了,封二觉出了心疼:就那么小小嫩嫩的人儿,拿一把草包住栗花瓣子一口口地吹,腮帮子鼓得老高,吹了半天那草欲燃未燃,冒出一股浓烟将她呛得双泪直流咳嗽连声。到了晚间封二跟老婆说:“不行,得去买洋火。”老婆道:“俺早就有这想法,又怕你嫌乎,就没敢说。”

第二天一早,封二就揣了几个铜板,去村子杂货铺里买回了两包。拿回家,老两口子都不敢划,叫绣绣示范了一番才敢下手。

然而,封二不管在家还是下地,烟袋里仍是装着火石与火镰,手边还是捏着一截栗花瓣儿。

封二家的这项改革是重大的,很快让左邻右舍都知道了。西院的铁头娘,东院宁可财家的,都曾来参观过封家生火的便捷,出了门两个女人交流感想:“钱真是好东西呵!”

这话说过去,东院没见有什么行动,这天傍晚封二家的烟囱刚冒烟,铁头娘便隔着墙头问:“他婶子,俺家苘杆子使完了,叫铁头家的去包点火行不?”封二家说:“行呵。”于是一阵拖拖沓沓的鞋响,便有一个蓬头垢面拖着鼻涕的年轻女人来了。这是铁头的媳妇,小名叫傻挑。她的腚后,还紧紧追随着她的儿子——一个两三岁的黑丑小子。铁头家的一进门就举着手中的一把草傻笑,说:“二婶子,俺包火。”绣绣在锅屋里道:“来吧。”就扯一根着火的木棒,将她手里的草引着。傻挑便带了一把火往家走。走到门口那火烧到了手,她扔下余草便甩着手哭。封二老婆说:“挑,你得快走呀!”又到锅屋拿了一把给她。傻挑擦擦眼泪接过,这一回是飞跑了,把一只破鞋都跑掉了,让封二老婆在后边捂着嘴直笑。

从这天起,每天三次做饭时,一旦封二家烟囱冒烟,傻挑必来包火。一天看三回傻挑那副手忙脚乱的样子,封二老婆觉得十分开心。

让她更开心的事来了:这天,苏苏上门告诉:他家要揽地种的事,费左氏已经答应了。不是他们要的十亩,是十三亩!

苏苏走后,封二一家人欢欣鼓舞。封二摸着红鼻子夸奖儿媳道:“还是大脚家的面子大!”绣绣仍是那句话:“地给谁不是种?”封二将头一摇:“不不,能争这地可不容易,你没看一些人家为了这事打破头?噢,也忘了问问这地抽了谁家的。”封二老婆道:“叫你种你就种,打听那事干啥?”

封二接着开始了他的盘算:多了这些地种,如果年景好,交上了东家的,自己总是要剩余一些的。只要有地种,家里指望就大啦。不过,租了二十亩,加上自己的十八亩,就不能光靠那一头驴了,要再买一头牛才是。这样,就不用跟人家搭犋,想啥时耕就啥时耕、想啥时种就啥时种了。听了这,大脚连忙说:“是,是得去买牛!”

这个家庭会议,直到鸡叫头遍才散。走出堂屋后,大脚到墙角撒了一泡尿,束腰带时深深吸了一口气,感到浑身都鼓胀着一股激情。回到东厢房,他将绣绣一下子返倒横托起来,用力抛了几次高,然后将她放在床上,拿脑袋直往她小腹上拱,拱得绣绣咯咯作笑:“死大脚,你要干啥呀?”

第二天一早,封二便找费左氏去了。他要当面问清到底是给他哪一块地种,再就是把秋后分粮草的事一并说清。

封二老婆便与绣绣在家里做饭。把一锅地瓜干煮熟,封二老婆忽然想起今天早晨傻挑没来包火。她有些奇怪,于是走到西墙边热情地喊:“嫂子,怎么不来包火呀?”

西边铁头娘答腔了,话音却冷冰冰的:“断了粮路了,一家人等死了,还包火干啥?包火煮小孩吃?”

封二老婆听话头不对,急忙问:“出了啥事啦嫂子?”

铁头娘又开口了:“还能是啥事?谁叫俺没福,不能到财主家的捡个烂货当儿媳妇呢?俺要捡那么一个,也去多揽地种,也叫旁人家的锅底朝天!”

封二老婆一听明白了,原来自家多揽的地竟是费家抽了铁头家的!

绣绣和大脚也听见了。这时,绣绣往灶门口一蹲就哭开了。大脚六神无主,看看她,看看娘,又看看墙西,心里如乱麻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