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教育的逻辑
14083000000007

第7章 认识生命意义,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

价值教育:塑造“有尊严的现代人”

南怀瑾在他的《论语别裁》中有这么一段精彩的话:唐宋以后的中国文化,要讲儒、释、道三家,也就变成三个大店。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样俱全,有钱有时间,就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不买东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以,但是社会需要它。道家则像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则非去不可。生病就好比变乱时期,要想拨乱反正,就非研究道家不可。道家思想,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等等无所不包,所以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儒家的孔孟思想则是粮食店,是天天要吃的,“五四运动”的时候,药店不打,百货店也不打,偏要把粮食店打倒。打倒了粮食店,我们中国人不吃饭,只吃洋面包,这是我们不习惯的,吃久了胃会出毛病的。要深切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演变,不但要了解何以今天会如此,还要知道将来怎么办,这都是当前很重要的问题,因此我们要研究四书。

这段文字不难理解,它要告诉我们的是:价值取向的重要性。这个思想对我们讨论以“三生教育”为主体的现代教育不无启示。我们知道,教育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是一切教育活动的灵魂。那么,从价值取向的视角看,“三生教育”的价值观有哪些基本的要求,又为什么符合现代教育的需要呢?

以“三生教育”为主体的现代教育,从价值取向角度看,是生命教育价值、生存教育价值和生活教育价值的整合。其中,生命教育是基础,生存教育是核心,生活教育是目标,三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最终目标是:塑造“有尊严的现代人”。

一、认识生命教育的价值

所谓生命教育,指对受教育者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关怀的教育,帮助和引导受教育者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使受教育者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激活与生成对自身、对他人和对其他生命的尊重、敬畏与热爱之情,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引导与提升自我生命价值与人生态度,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通过生命教育,使受教育者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过程,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生命教育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

根据这一认识,我们把生命教育的价值取向,归纳为三句话:认识生命意义,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

“认识生命意义”,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在了解生命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认识生命的唯一性,从而树立起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

“提升生命质量”,就是要使受教育者认识生命的成长发展规律,了解有质量的“生命”的特点,懂得如何保持生命的乐观态度,过好充实、愉快的每一天。

“实现生命价值”,就是使受教育者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的关系,学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创造自我、他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关系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总之,使人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知道自己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知道生命是一个短暂的过程;使人领悟到生命是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统一,人活在世界上就是要追求更高的生命目标。认识这些,是作为一个“有尊严的现代人”必不可少的基础。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孩子,从小就被灌输“考个好学校就能出人头地”的思想,为此,不少家长不惜剥夺了孩子们童年应该有的欢乐。这样的后果是,在孩子们的意识里,“自主的、生成的、完整的、独特的”生命特征,完全被笼罩在竞争的阴影里。他们的“生命”,他们的“成长”,似乎都不是自己的事,在他们看来,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只是在为别人、为分数“撑门面”。这种把“人”不当“人”的教育模式,怎么让孩子们能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呢?更不要说生命的快乐、幸福了。因此,当因种种原因无法满足家长们的希望时,他们陷入迷茫和痛苦,甚至做出放弃生命的决定,是不难理解的。我们提出生命教育,从价值取向上说,就是要从教育的本质出发,在尊重人生命的价值、尊严的基础上,探索生命价值教育的理念与方法,教会学生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生活调适、人际互动、社会适应能力以及道德、责任、良心、尊重等德性的养成,让学生通过对生命的深层感受,深刻体会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各种关系以及人的自由、自主、尊严、价值、理想,形成“生命的智慧”。

二、实施生命教育的途径

1形成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使人成其为“人”,成其为全面发展的人,成其为有价值的人,成其为幸福的人。为此,要让学生明白:

——保全生命,悦纳自己。生存是生命的底线,只有生命的存在,才能谈得上人的其他问题。活着,本身就具有意义。人一旦放弃生命,也就放弃了一切。要形成这样的认识:不珍惜生命,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是滥用生命的体现,是一种恶的行为;好好活着,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庭、社会负责。

——发展生命,实现价值。人的生命的本真意义在于谋求发展,发展是人类生命存在的自觉意识和永恒追求。要形成这样的认识:人要想有意义地活着,就必须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生命的永恒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理想,从而珍惜和敬畏生命,主动创造自身的生命价值。

——认识“死亡”,敬畏生命。人的生命的完整过程包括生与死,死亡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形成这样的认识:死亡是人的正常生理过程,死亡对亲人、朋友的可能的伤害,认识生命的脆弱和宝贵,从而更加珍惜生命。

2掌握系统生命发展的知识

在终身教育背景下,学生接受教育的途径是多样的,但学校依然是他们最重要的途径。学校教育通过系统的生命价值知识的学习和传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价值,提升生命意识和生命能力。为此,主要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开好独立的生命价值教育课程。系统讲授生命价值教育的学科规律,生命知识、生命安全技能、生命智慧、生命超越和人生价值实现等常识,让孩子们从生存、安全、法制、健康、理想、信念、人格、情感等广义的生命领域去领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联系平时教学让学生学会多视角地认识生命。通过挖掘各门学科中蕴含的生命意识、生命价值,让学生在增长知识中体验和感悟生命的社会属性,领悟珍惜生命、善待人生、积极进取的真谛。

3优化学校专职咨询辅导力量,解决学生生命发展的多元性

要积极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尽管学校可以通过上述途径和渠道对学生群体进行正面的教育,但毕竟学生是存在差异的,在个体学生需要的时候,应该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使学生的生命成长得更美好。为此,我们要做的是:

——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中,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健全心理咨询、危机干预机制,通过提供多样化的优质服务及系统跟踪,进行自我心理调适,保持心理平衡,增进自身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

4丰富校园文化和拓展社会实践领域,为学生生命价值教育创设“体验”情境“体验”是一种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在体验中,能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真谛和意义,感悟自身生命存在的价值。为此,要做好以下几点:

——丰富校园文化。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内容的校园文化,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教育和发展的良好空间,可以大大丰富和活跃他们的生活,满足他们归属和交往的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生存感受体验环境。

——拓展社会实践领域。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为学生才能的施展提供广阔舞台,并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生生命价值能力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参与多种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广泛接触社会,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我,找到个人与社会的结合点,增强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