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表现出众的能力
14078200000002

第2章 社交中的语言艺术

第一节 用语言表达本领

科学技术加快了人们的生活的节奏,也使人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遥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冷漠,但是人需要被自己的同类认同,仅仅是为了这一点,都能使他们要与他人发生关系,迫使他们走出自己窄小的天地与他人为交往而交往,不管是什么形式的交往都必须借助语言这种工具,成功的交往,大概都少不了成功的语言。语言不是有效地帮助你,就是无形地阻碍着你,因而语言显得越来越重要。怎样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本领?将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

1.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语言

睿智的语言可以为你增加一道美丽的光环,让你的形象更加光彩夺目,人做任何事都可以贪图省力、简单、不动脑筋,惟独说话不可“偷懒”,否则将会得不偿失,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是话要想着说,不可抢着说,最容易说的话,你费了最大的劲才讲出来,那一定会使你增色不少,相反,最难说的问题,你用最简单的话回答了,那也会让他人对你刮目相看,把复杂化为简单,变简单为复杂,都要你动一下脑筋,这并非简单的玩语言,而是智慧的结晶,是追求语言的魅力。这些语言,可能反映了你的个性,或反映了你的睿智,或你的品质,所以语言的魅力就是你的魅力,这样的语言往往为你增添了不少的光彩,最起码不会让人失望。

法国画家奥拉斯·韦尔纳在勒芸湖边速写,有两个外国女青年在离他不远的地方也在速写。其中一个女青年走过来看着他画,并谈了些自己的看法,老画家认真地听着,彬彬有礼地向她致谢。

第二天,在一艘船上他又碰到了这位女青年。这位姑娘对他说:“先生,你是个法国人,你肯定认识伟大的画家奥拉斯·韦尔纳,听说他就在这艘船上,请你指给我看看。”“小姐,你想见见他吗?”“喔!我想见他。”“呃,小姐,您已经认识他了,因为昨天上午你给他上了一堂绘画课。”

2.做任何事都有个“道理”

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关系和不平等的关系,都是有其“道理”的,就是因为这个“道理”的存在,人们对一些歧视、特权或不公正,往往都是默许了,所以这个道理在很多时候都是至关重要的,有了“道理”可以畅通无阻,没有“道理”大概寸步难行,路就是“道”,依靠的就是一个“理”,所以有理走遍天下,不善言理的人往往视说话为畏途,会说理的人,都是呱呱叫的人,那些办事能力强的人,也就是那些会说话会讲理的人。其实这个“道理”就是行得通的依据,会找依据的人才能行得通。

以前有个国王,他向全国颁布了一条法令,不管谁犯了罪,只要他说出三条驳不倒的真理,就可以获得宽恕。

有一天,一个士兵犯了罪,该当处死。武士抓住他,把他押到法庭上。

“你知道新颁布的法令吗?”法官问。

“知道”士兵回答。

“你能说出三条驳不倒的真理吗?”法官问。

“能”士兵回答。

“那你就说吧!”法官命令道。

于是士兵说道:

“如果有人对你说我生来就坏,你不要相信”。

“对,是这样。”法官表示同意,“一个人不会生来就坏的”。

接着士兵说出第二条真理:

“如果有人对你说我现在很高兴,你不要相信。”

“确实没有哪个人处在你这种境地会很高兴的。”法官同意道。

接着士兵又说;

“如果有人对你说,我现在跑了还会自动返回来,你不要相信”。

“你说得对,”法官肯定说,“没有哪个人刚刚逃出虎口,又会重新投进去的,你的这三条真理无法驳倒。”

结果,士兵被释放了。

3.现代哲人

我们在介绍语言学的时候,非常强调观念的转变和更新,这是有道理可讲的,也是完全不用讲道理的。希望讲道理的人就认认真真地读,不需要讲道理的人,你就一笑了之,让新观念冲击你的大脑,激活你的思维,为游戏人生而游戏一番,自知乐趣是什么,我们不主张有什么深刻的意义,只期望有良好的感觉和实际的效果,这里讲的往往不是真理,而是谬误,也无意让读者发现真理得到真理,只是为了给你一种说法,表示对没有掌握“真理”的人,表达能力较差的人,没有“语感”的人的关心,希望人人都有一种“说法”,人人能受欢迎。或者受每一个人的欢迎,就像人们曾经问朱哈:“真理的位置在哪儿?”朱哈说:“难道还要确定真理的位置吗?真理无所不在!”

爱因斯坦常到大学去讲授相对论。有一次,在去讲课途中,司机对他说:“博士,我听过你的课大概有30次了,我已经记得很清楚了,我敢说,这课我也能上哩!”

“那么,好吧,我给你一个机会。”爱因斯坦说:“现在我们要去的学校,那里的人都不认识我,到了学校,我就戴上你的帽子充当司机,你就可以自称爱因斯坦去讲课了。”

司机准确无误地讲完了课。正当他准备离开时,一位教授请他解答一个复杂的问题,司机想了一下说道:

“这个问题简直太简单了,我很奇怪你竟然要问我,好吧,为了让你明白它是多么容易,我现在就请我的司机来给你解答!”

第二节 善用魅力语言

在社交活动时,时常用一些带有吸引人的语言——魅力语言处理事情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时,你会知道,语言是为何变得如此“诱人”、如此“美丽”的。“语言”是一种生活,又是一种工具,现代社会讲的是“法律”而不相信“自律”,现代人越来越被动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习惯了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观念在人们的意识中相当深刻,严重伤害了自由的人性。我们必需很好地调整这种状况。

“语言”没有固定的角色。不要因为你是教师或所谓的知识分子说话就要流露出酸味来,也不因为你是工人、农民老大粗,就一定要讲粗话,在“语言”的层面上,人是绝对自由的,它没有年龄、性别、高低、贵贱之分;文明社会保证你的自由就是“语言”的自由,你在“语言”上的存在空间将比你在“现实”生活中大得多,你的理想,你的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一定能实现,或者在生活中根本没有什么幸福快乐所言,那么在语言上一定会有,也一定能通过语言得到补偿。因为幸福没有“量”可言,幸福的“质”体现在快乐上,语言的快乐和其他的快乐方式,没有本质的区别,且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快感。为了获得这种快感,女人往往愿意为此付出很高的代价,政客却正好与此相反,他就操着美丽的谎言是没有半点快乐的,但是却可以帮助他们达到目的,尽管他们在编造美丽的谎言时,挖空心思绞尽了脑汁,但对于他们的目的来说,是非常合算的,如果说职业政客们也是“企业家”的话,那么他们成功的“投资”就是最美丽的谎言。

所以说,要开口讲话,就要想一想政客和女人,不要像很多有“开口欲”的女人,为了说话的快乐最终付出许多东西(男人在这一点上不如女人明显,因为男人都有吹牛的毛病,没有强烈地要求兑现的期待,也不在意对方是否认真倾听),要学政客,把说话当做一种投资,少讲“真心”话,多讲漂亮的话,只有那些中听的话或美好的许诺,听者才会有受益的感觉,甚至认为已经“得到”了许多东西,这就是政客的本领,与其为讲“真心”话而让人厌烦(在这里仍然举女人事例)不如学政客讲漂亮话,更受欢迎,更容易受益。

女人之所以爱讲话,家长里短,拨弄是非,聊天谈心,因为说话、演讲是符合快乐原则的,这种宣泄的快乐,是生理的自然属性。有目的地讲话(并不直接表现出生理的快感)迎合他人口味的人表白,是要有一点功底的。没有功底的人,开口漫无边际,离题太远(大多数人是越讲越远),有时绕了一个圈讲到了目的的对立面,才知道说漏了嘴,太糊涂。所以练一练嘴上功夫很有必要,不管是多么高水平的人,如果讲话信马由缰,肯定都会出现这种结果。因为“真理再往前迈出一步就成了谬误”,并且还有“言多必败”之说,它们都很好地说明了语言的特征。如果你能换一个角度,就像政客那样讲最讨人喜欢的话,把语言当做一种投资,那你就会提醒自己,只要能达到目的“投资”越少越好,绝对不会讲错话,自然会节约语言,当然,为了达到目的,政客也是不惜浪费最美丽最动听的辞藻的。

为达到目的而操作的语言,虽然不直接表现为生理的快感(如一些好谈女人色情、性爱等话题的人,在潜意识中是一种“口交”),但最终实现的仍然是一种快乐,在第一个层面上是通过操作语言为达到了目的而快乐,第二个层面上是操着一流的语言,因语言的高质量高效率,而欲望更高,为此带来了更多的实现快乐的机会,当然也有可能带来的是“野心”,在这我们不打算讨论“野心”的问题。我们只强调,语言的本质是快乐的,并且可以带来更多的快乐,要讲话就必须问一问自己,是准备像年轻成熟的女性那样为一时的快感而开口,还是像政客一样,为达到目的而开口,或是为达到目的的快乐而开口。

无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向政客讨教这一手,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即使你在师范学校教授的就是演讲与口才,或者是某营销机构的讲师,都应该明白政客“口技”的优势和独到的功能。因为他们最清楚没有什么“真理”可言,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他们就是为理想为真理奋斗的人,他达到了目的就是“真理”战胜了谎言;如果没有达到目的,就是谎言战胜了真理,这种思维方式是政客式的思维方式,它让政客们百家争鸣,奔走呼号,也使政客们骇人听闻,大吹大擂,对此你不必有太多的担忧。

(1)你讲的话无论怎么动听多么迷人,税务官也不会要求你们纳税,能雄辩滔滔是二十世纪末的艺术,噤若寒蝉是受迫害受压迫的标志,无论你有多大的收获,也不会有人认为这是属于非法收入,只有“语言”的投资,才可以称得上有投入一定就会有产出。对现在的企业家、金融家来说,有投入就会有产出已成了谬误。

(2)你也不要担心不能兑现甜言蜜语,其实,没有多少语言是需要兑现的,越是美丽的语言越难兑现,这个难字并非是你做不到。是他找不到要求兑现的机会,你愿意为别人摘下满天的星星,谁会因为你的许诺而提出摘星星的要求。所以你不必害怕自己落个“口惠而实不至”的坏名声,因为只有口惠没有实,华丽的语言,浮夸的语言,并不存在可能的“实”。“语言”的魅力就在“难”字上,它“难”倒的人不是夸大其辞的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难倒的是所有的人,相信政客都是最好的投资商,相信滔滔不绝的好听的话,将为你赚得很多的实惠,决不会让你赔本。政客有大成功或小成功,都是凭哗众取宠的嘴赚来的。没有一个亏了本,都是赢家。

以世界人民最信赖的、伟大的民主主义者亚伯拉罕·林肯为例,这个1809年诞生在肯塔基州霍金维尔附近山林中一所圆木盖成的简陋木屋里的男孩,虽然出身贫寒,但最终成了美国第16位总统,成了伟大的民主主义政治家。并签署了著名的《解放宣言》,被人们称赞为“新时代国家统治者的楷模”,他的生平第一次政治演说就是为了当选伊利诺斯州制宪会议的议员,为了实现愿望他对自己的同胞说:“我是贫民亚伯拉罕·林肯。我主张像一支古老歌曲一样简短。我拥护建立国家银行,赞成改良内政制度和实行保护关税”。在他当上总统后实际上他并没有做到这些,也没人要求他去做。人们仍然喜欢他称他是“诚实的亚伯”、“我的最善良的朋友”等等,而且是“最有学问、最有智慧的朋友”。

这个一再谦虚的表示自己是出身贫寒的总统的林肯,也遇到过贫民的挑衅,一次在前往华盛顿的路上,当专车途经匹兹堡时,弗里敦镇的一个挑煤工人在人群中大声喊道:“亚伯!人家说你是全国最高的人,但是我不相信你比我高。”林肯回答说:“你到这儿来,让我们比比看”这个穿着劳动服,满身灰垢的工人穿过人群走上前来,和总统背对背地站在一起——他们正好一样高,群众立即欢呼起来。林肯用比身高的办法巧妙地化解了一些普通人对他的不满,让这些群众得到了某种心理上的满足。他能体会出把这个机会给一个挑煤工人的意义。

1863年7月1日,联邦军在葛底斯堡大会战中击败南军,扭转了战局。同年11月19日葛底斯堡举行国家烈士公墓落成典礼。林肯应邀发表演说。全文只有十句话、用了三分钟时间。当一个摄影记者手忙脚乱地做好准备时,林肯正讲到“民有、民治、民享”,演说到此结束,这位记者没有来得及摄下这个有意义的镜头。这篇号召为自由而献身的演说引起了轰动。美国报纸说他过去演讲时语病百出,这次完全出人意料,称演说“感情深厚,措辞精练、朴实、优雅,行文完美无缺”,堪称演说的典范,是一篇誉满全球的演说词,将“永垂青史”。

美国前任总统比尔·克林顿,生于阿肯色州,耶鲁大学法学院毕业,曾在英国牛津大学进修,当过律师。原先属民主党自由派,曾是民主党自由派领袖富尔布赖特的“信徒”,从政后,长期担任阿肯色州州长。80年代初竞选州长投入后,感到原先一套过激的政策主张不合潮流,逐步由自由派转向温和派,并于1990年担任温和派主宰的“民主党领导委员会”主席,1992年大选,他趁美国经济衰退,人民要求改变经济现状之机,打着要“变革美国社会”的旗帜,提出了“重建美国”和“人民第一”的口号,以温和的中间路线赢得了选民的支持,而坐上总统宝座,结束了共和党连续12年垄断白宫的局面。

他的两大主要社会改革目标——医疗保健计划和福利改革,却因涉及各方利益,而受到共和党保守派和各处利益集团的反对,迄今仍在国会搁浅,尽管美国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但克林顿并未履行其竞选中对中产阶级许下的诺言。反而使他们的收入下降。

美国早期的总统亨利·哈里森,在竞选时,也是不谈政策,只提出蛊惑人心的口号,如“选上哈里森,一天就有两块钱,还有烤牛肉”等等,结果是在就职典礼时感受风寒,后转为肺炎,一病不起,在职仅一月即病故,成了第一位在白宫去世、死于住所的总统;没人指责他们是骗子,因为此一时,彼一时,政治家们都精于此道,只担心功夫不到家。

美国年龄最大的总统罗纳德·威尔逊·里根,靠半工半读完成大学学业;爱好体育和戏剧,在学生中有一点口才被同学选为新生代表,在一次与校方发生的冲突中,他起草请愿书,并递交学校董事会,迫使院长辞职,大出风头。

1932年,整个西方世界已陷入经济危机的深渊,美国所受的打击最严重,刚走出校门的里根想找工作真是难上加难,当时他很想进入戏剧和电影界,但又苦于无门路,只好暂时在洛厄尔公园当水上救生员,挣些路费,再到别处找工作,挣到一些钱后,他先到芝加哥一些大电台求职,都没有成功。后来他父亲建议他到附近的一些小电台碰碰运气。真幸运,衣阿华州达文波特市的WOZ电台要招聘一名播音员,由于里根在大学读书期间当过体育播音员,很快被录用,月薪100美元,在此工作一段时间后,被调往梅得因市的WHO电台(属全国广播公司网的一个电台),除播音外,还进行采访为报纸撰稿。由于他的音色雄浑而宏亮,并善于在麦克风前绘声绘色地转播比赛实况,很快就成为中西部有名的体育新闻广播员,四年的电台广播工作,使里根的口才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里根认为,总统的职务主要是掌管大政方针,不须事必躬亲,他只抓重大决策,避免介入问题的细节,他处事机智,思想敏锐,但并非才智出众,据报道,他的知识面较窄,消息也不太灵通,处理国内外事务缺乏应有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十分倚重智囊,在作出决定之前,通常都要与顾问和部长们商量,听取他们的意见,有时也能听取部下的意见,包括反对意见。处理问题时喜欢先由助手提供一页简明的“微型备忘录”,内容分四段:问题焦点,事实,分析,结论或建议,然后由他作出决定。他有时也很固执,对于助手的意见往往听不进去,甚至心血来潮,在外交谈判中突然提出事先未曾讨论过的问题,助手们提心吊胆,怕他会捅出漏子,闹出笑话来。

他思想保守,有时言词激烈,但行动较谨慎,处理问题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必要时能与反对者进行妥协,有人称他为“现实主义的保守主义。”例如,他在竞选总统时批评卡特政府同苏联签订的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有“严重缺点”,但他担任总统后,却谨慎地遵守该条约;上台前,他攻击卡特政府同中国建交是“出卖台湾老朋友”,扬言要恢复同台湾的“官方关系”,但就任以后说“我肯定不是一个僵硬的教条主义者。我忠实地信仰某些重大的原则。”但是“如果以温和的方式行事意味着更为明智和有效,我肯定是个温和的人。”

里根能言善辩,讲话很有煽动性和感染力。据说还在众人场合中,把股票上涨“18点”念成“18元”。1988年大选时,在向全国转播的记者招待会上,里根脱口把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杜卡基斯称为“一个病人”,他说错话有多种原因,有的是由于疏忽,有的是心血来潮忘乎所以,多数情况是由于缺乏知识,考虑欠周,1985年8月,他竟说南非“已经消除种族歧视”,引起许多国家的抨击。所以第一夫人南希,针对里根时常讲错话的毛病,经常提醒他按讲稿发言,不要随便脱离讲稿。

无论美国的哪位政治家,要想爬上总统的宝座,往往都是在“和平与繁荣”的口号下,对选民作出种种许诺,如向妇女许诺当选后要给幼儿保育拨款,对老人答应取消社会保险金收入的限制,加强环保,改善医疗条件,不增税,平衡预算,提高教育质量等,总之一条,让他做总统就有幸福美好的明天,专拣好听的说,要搞政治必须学会这一套,否则行不通,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第三节 善用“时髦”的语言

在一般情况下,女人比其他人说话都在理,办事也容易,这是因为他们运用了自己的“嘴劲”——时髦语言。所以,“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作家都有一点“嘴劲”,是社交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本领,作为一种传统,只要进了文人的圈子,他们对自己舞文弄墨都有着良好的小感觉,更喜欢标新立异,没有一个作家,真正做到了知雄守雌,与人无争,或是屈一伸万。然而他们给别人留下的印象却完全不是这样,在世人的心目中,他们好像是云中白鹤,笑骂由汝,他们不是扮演着冷嘲热讽的角色,就是装出雅量高致的样子,其实他们最大的特征就是哗众取宠,溢美掩恶,他的美名与他们市惠驾驭的品质,太不相称,之所以会如此,那是因为他们大多懂得夫子自道,喜爱信而有证的缘故。

耍笔杆子的人都是不甘寂寞的人,他们喜欢跟人打交道,决不愿和物打交道。你若让他们像地质从业人员那样,与各种各样的石头、各种化学仪器打交道,他们宁愿自杀或者去流浪,都不愿采集标本,分析数据。他们相信与人打交道其乐无穷,或者是阳春白雪,灯红酒绿,或者是愤世嫉俗,坐而论道,即使是与人斗也是其乐无穷。在这个方面,哪怕是身经百战的将军,只怕也不能与粗通文字的“作家”比,尤其是当代文人绝对找不出一个唾面自干的人。

平心而论,那些作家文人有什么真本领那是不敢恭维,即使作品中能做出一点气韵,那也是只懂得一点皮毛,更多的人是从其他一些学科里拈来一些时髦的新名词,连意思都没看懂,就大谈特谈的,俨然一副专家的胃口,他们也是从中得“利”非浅,是以美名曰“半个专家”或学者。短视的人还认为,这是文人的堕落或没落,这是新文人的开始,是“作家”的大趋势,世俗生活对纯文学纯学术的需求,是少得可怜,几乎等于零,对“通俗”学者之需求,市场会越来越大,日后还有可能形成一个新学科,那就是专事“市”别人的语词,“篡”别人的理论。

总结文人的“得”和“失”,和“作家”的效应,确有许多可取之处:

(1)不需要作出多少牺牲,可以换来巨大的声誉,可以说是投资小,见效大。如果愿意大投入,一定会成绩斐然。这一点应该理解为,说话事实上要选择有“效应”的话题,敢冒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拿出胜出将军的胆量。人们常说风险越大,利润越高,就说话而言,你冒的险,不过是说错话,得罪人,其实这是有惊无险,投资一百万做期货可能会血本无归,再也没有经济能力修正投资方案,进行第二轮投资,想想看,就算是一句话捅破了天,也不会有人剥夺你说话的权力,你也冒险,可以无限制的“投资”,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你不必修正投资方案,无限的投入作保证是以使你大获全胜。你可有无数的修正机会,拿民主的观念来说,“我坚决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捍卫你说话的权力”,这是一条基本原则。任何场合里对任何人都是如此。

(2)学会用法律、道德、良心、正义的名义说话:以“侠客”或“最正直、最高尚”的人的身份出现,把自己当做正义的化身,这都是文人最擅长的伎俩。我不等于法律和道德,不一定是最有德行的人,但我相信法律相信道德为准绳,话最好听,又不存在错误,同样,我不等于是良心或正义,但我相信良心的裁决,有足够的良知;谁也不能反对我代表良心发言,更不能反对我以正义的名义裁定是非。在这个前提下,你是可以旁征博引,没有几个作家能做到,言之成理,妙语解颐,但是他们“语言”的定位,定得好,并且早成气候,所以你的语言定格,也要有相当的品位,使之成为想当然。

(3)新名词不一定真懂,不要求完全明白,只要可以使用。理由很简单没有什么“真理”可言,只有懂得多和少,丰富的新名词说明了一个人的素质,某些时候你因为语言俏皮而秀,某些时候你因为语言流利或素质好,素质高而秀,大量的新名词脱口而出,素质自然显得高,语言自然美,这也算得上是总结成功的经验,地毯似的陈词轰炸,必然使你“声名显赫”。很多时候你面对的是老朋友,大多他完全清楚你有“几斤几两”,他也不能不为你的敏捷的反应和高度的适应能力赞叹。

大批现代的作家玩文字游戏,这是形势使然,是对当代文学大彻大悟的结果,他们清楚地看到了,文字“玩”的本质,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玩”生活才是英雄本色,是强者的表现,过去有一段时间时兴玩“深沉”,最聪明的还是作家,故作深沉状,吸引大家的关注,然后一语惊人,表演效果极佳,称得上是高人也。

活到老,学到老,此话一点不假,学一点成功人的经验,说得更潇洒更自在,现在人们流行讲“状态”,在语言上更容易出“状态”,进“状态”,人们欣赏你的正是这一进一出的“素质”,并非因为他们缺少“真理”,没有头脸。越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越是人人相信自己有的别人无。只有语言的“状态”能使他们自愧不如,所以我要积极表现,不要被动应付,在参加某某单位组织的行业辩论会中,有人会因为“运气不好”抽签做了“反方”,而你在生活中,却不需要有运气不好的感觉,只要人有心,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做“正方”,当仁不让。

在这里,我们对文人的妙语、俏皮话进行分析,使大家对文人的硬功夫有个大致的认识,也可以从中窥视作家大人的“高妙”的门径,看一看他们究竟是何以博得喝彩的。

第四节 语言靠积累

让我们先来讨论谈话的题材,关于这一点,一般人都有很深的误解。

如果你常常觉得与人谈话很吃力,恐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你对应该讲什么话这个问题有很深的误解。

一个最普通的误解是:以为只有那些最不平凡的事件才是值得谈的。

当你见到熟人的时候,你在脑子里苦苦地搜索,想找一些怪诞的奇闻,惊心动魄的事件,或是令人神经错乱的经验,以及令人兴奋刺激的事情。

自然,这一类事情是一般人听起来最有兴趣的了。能够在谈话的时候,讲出这样动听的事情,无论对听的人,还是对讲的人,都是一种满足。

但是,这一类小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毕竟不多,有些轰动社会的新闻,是用不着你来说别人就已经听过了。即使是你亲身经历过的比较特殊的事情,你也不能把它到处一讲再讲。此外,你在某一个场合讲很受欢迎的故事,在另外一些人面前就不一定受欢迎。因此,你若认为只有那些最不平凡的事情才值得谈,那你就会经常觉得无话可谈了。

文革中,有个造反派把花园里的一盆花拿回家去,但不知道这盆花好不好,就去问赵树理。

赵树理说:“我是黑帮,我说是香花,你们说是毒草,我说是毒草,你们会说是香花。”

一次,赵树理被批斗后受了伤,去门诊治疗,医生惊诧地问道:“你就是作家赵树理?”

赵树理淡淡一笑说:“这个时候,谁还敢冒名顶替我呢?”

其实,人们除了爱听一些奇闻轶事以外,也很愿意和朋友们谈一些有关日常生活的普通话题。比如,小孩子长大了,要进哪一所学校比较好啦,花木被虫子咬了应该买哪一种虫药啦,这个周末有什么好电影看啦,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谈话题材,也都能使谈话双方感到有兴趣。在日常的谈话和听话中无形中积累了知识。

有一个笑话:某君以口齿伶俐而见长,有人向他求教有什么诀窍,他说:“很简单,看他是什么人,就跟他说什么话。例如同屠夫就谈猪肉,对厨师就谈菜肴。”那位求教的人又问:“如果屠夫和厨师都在座,你谈些什么?”他说:“我就谈红烧肉”。由上面的事故中可以看出,要应付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就是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

自己不可能称赞自己,但对于别人,你却不可吝啬你的称赞。称赞是欣赏,是感谢,是对别人表示敬意。称赞给人的喜悦是无可比拟的。

一副冷漠的面孔和一张缺乏热情的嘴是最使人失望的。

怎样称赞别人呢?说话的时候最要紧的还是热诚,一两句敷衍的话,立刻被人发觉你的虚伪。所以每当你称赞别人的时候,要从小处发挥,缺乏热诚的人是不会注意到小节的。

“你的文章写得好极了”,光这样说是不够的,确实有点马虎敷衍。如果你加上一句:“能够使年轻人读了更加奋发”,那么效果就完全两样了。同样地,仅说:“你的衣服真漂亮”,也是不够的,为了博得对方更大的欢心,你必须再具体说出这衣服怎么漂亮。例如具体说这衣服色彩配得好,图案很好看,或式样大方美观等等均无不可。

聪明而热诚的人对于说一句赞美话,必定是最深的欣赏情绪说出来。“你的琴弹得太动人了,使我想起了我的家乡那黄昏归牧时微风吹落叶的情景”。要是你听到这样的一句话,你将会如何地感动呢?诚然,这样的话也许你觉得不容易说,因为这需要想象力,更需要真诚的热情。但你只要能够对别人的事情有充分的诚意去欣赏,则这样的一句赞美话是任何人都会说出来的。最美丽动听的赞美辞,应该发自内心的深处,当人们充满了热情的时候,即使一个农夫也必定会说出最动人的话。

1982年秋天,在美国洛杉矶召开的中美作家会议上,美国诗人艾伦·金斯伯格请中国作家蒋子龙解个怪谜:“把一只2500克重的鸡放进一个只能装500克水的瓶子里,您用什么办法把它拿出来?”

“您怎么放进去,我就怎么拿出来。”蒋子龙微笑道,“您显然是凭嘴一说就把鸡放进了瓶子,那么我就用语言这个工具再把鸡拿出来。”

金斯伯格赞赏道:“您是第一个猜中这个怪谜的人。”

每个人都喜欢受到别人的称赞,无论6岁的小孩或60岁的老叟都是如此。人们尤其喜欢将自己和别人比较,希望比别人好一点。所以有比较性的赞美话也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赞美也要讲究方式和技巧。比如说:甲和乙两人以不同的价钱买了两件完全一样的游泳衣,而乙所买的比甲买的价钱便宜,因此,乙一定觉得很得意。当着他一个人的面,你提起两件游泳衣的事,如果你说:“甲是吃亏了,他花的钱比你花的钱贵得多”,那倒不如说:“你买的比他买的便宜多了”。为什么呢?因为前者只不过是表示出甲的愚蠢,而后者则表示对方精明。所以,下一次你称赞一个人时,你要说“你比某某做得好”,而不要说“某某比你做得差”。

张勋生日,大学者辜鸿铭送给他一副对子,说:“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后来,辜鸿铭和胡适说到这件事,说“擎雨盖”指的是清朝的大帽子,而“傲霜枝”指的是他和张勋都留着的长辫子。

辜鸿铭当北大教授时,有一天,他和两个美国女士讲解“妾”字,说:“妾”字,即立女,男人疲倦时,手靠其女也。

这两个美国女士一听,反驳道:“那女子疲倦时,为什么不可将手靠男人呢?”

辜鸿铭从容申辩:“你见过1个茶壶配4个茶杯,哪有一个茶杯配4个茶壶呢,其理相同。”

法学家王宠惠在伦敦时,有一次参加外交界的宴席,席间有位英国贵妇人问王宠惠:“听说贵国的男女都是凭媒妁之言,双方没经过恋爱就结成夫妻,那多不对劲啊!像我们,都是经过长期的恋爱,彼此有深刻的了解后才结婚,这样多美满啊!”

王宠惠笑着回答:“这好比两壶水,我们的一壶是冷水,放在炉子上逐渐热起来,到后来沸腾了,所以中国夫妻间的感情,起初很冷淡,而后慢慢就好起来,因此很少有离婚的事件。而你们就像一壶沸腾的水,结婚后就逐渐冷却下来。听说英国的离婚案件比较多,莫非就是这个原因吗?”

有些人以为说话方法好,完全因为词藻修饰得美的关系,但是光用词藻,就可使对方感动吗?

上面二例却没有华丽的词藻,说话的能力每个人都有,关键在于如何巧妙的利用它,使之为我所用,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地将这些好的语言进行积累,分类;丰富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常的社交生活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本领。

第五节 择言,是社交活动的需要

在社交活动中,择言时的表情可以直接影响别人对你的感观,不信你可以试一试。

无论你是冷漠无情或是快活乐观、是自暴自弃或是诚实向上、是漫不经心或是小心谨慎等,皆能从你说话时的态度中做出判断。

应该注意的是,说话时态度骄傲容易激起别人的愤怒,低三下四又会被认为懦弱,没有骨气。

只有在说话时与对方保持平等,用平和的口气,真诚的态度来交流彼此间的认识与观点,才能达到思想上的统一。

不过话又说回来,一个拥有语言技巧的人是不在乎什么形式的,他既不会采取说教的形式,也不会搞什么炫耀自己的名堂,他的说话技巧就是他在与人交谈的时候,态度始终是那么开朗坦然,语言始终是那么温和和谦虚,一方面他能够接受别人的忠告,另一方面又能够给予别人提示。这种人在任何场合下都会受到欢迎且能获得很好的评价。

如果这种人还具有很强的工作能力的话,那么,他的成功肯定是指日可待的。

有些人往往不经过大脑考虑就随意发表言论,从而产生不良后果。简单明了而具有说服力的言谈,才能达到交谈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该说则说,不该说则不说,对不了解的事情更不要轻易开口。

即使是傻子,也能开口说话,但只有聪明的人,才能完美地使用语言表达。

在社交应酬上,若能做到以坦然、开朗的态度与人交谈,并能把握住该说的话和不该说的话,那么,其人缘关系自然是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