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救了小孩中状元
14076900000002

第2章 和尚状元

明嘉靖年间,陕州有个寒门秀士姓李名文正,妻子赵氏名素月,夫妻俩恩恩爱爱,情同鱼水。李文正寒窗苦读,盼望有朝一日蟾宫折桂。赵素月勤劳贤惠,为供丈夫读书日夜织布纺线又省吃俭用。这年正逢京城大开考场,赵素月把簪环首饰变卖加上平时积攒的银钱全都拿了出来,打发丈夫进京赴考。

当时正是奸臣严嵩任主考,考生们若不送礼休想龙虎榜上标名。李文正在考场上文思泉涌,试卷答得出类拔萃,因无钱送礼,竟被严嵩批落。李文正落榜后,心情格外沉重,贤妻为自己求取功名,日夜劳作,费尽千辛万苦,心血汗水全打了水漂,自觉无颜回家去见妻子。况且水远山长又身无分文,回家路上也难免死于沟壑,山穷水尽的李文正便决意了此残生。为了不给店家找麻烦,一个人悄悄地出了京城来到东郊,在一棵柳树前解下腰带在树桠上结了个扣,把心一横便一头钻进套儿里……

也是李文正命不该死,此时恰好白云山永福寺主持洞明长老云游路过此地,便将气息未绝的李文正救了过来。洞明长老问道:“秀才姓甚名谁家乡何处?有什么想不开的事如此轻生?”

李文正跪倒在老和尚面前,把姓名家乡和科考不第无颜回家见贫寒妻子之事如实讲给了洞明长老。然后苦苦哀求道:“老禅师既然救下小生性命,小生已绝了尘念,恳请老禅师将小生收在门下吧……”

老和尚叹道:“今日巧遇也是你我的缘分,看你如此诚心,老衲收下就是。”

李文正跟随洞明长老来到京东白云山永福寺后,老禅师为李文正剃度受戒,取法号法正。法正从此一心向佛,每日虔诚诵念经文或为寺内抄写经卷。洞明长老见他天资聪慧,十分厚爱,除了教授他佛事还经常与他谈古论今,师徒之间宛若挚友。

这永福寺已有百年历史,庙宇残破亟待修缮,洞明长老也早有此夙愿。于是,长老提出要众弟们化缘筹集维修寺庙之资,众徒弟们遵师之命个个捧着钵盂各奔东西,法正当然也在其中。众徒弟们历经五年时间募化的资金已足够庙宇修缮之用。洞明长老便请来精工巧匠,经过两年的时间将山门、大雄宝殿、两厢偏殿、诵经堂、钟鼓楼全部修整一新,又重新铸造了一口大铜钟,将原来那口缺耳掉牙的老钟换下。修缮事毕,洞明长老便主持举行盛大庆典做法事。庆典的第一件事就是撞钟,奏佛乐。谁想,那口新铸的大钟却连撞数次不响!众僧徒和铸造工匠面面相觑,惊诧不已,又不敢嘘声。洞明长老双手合十口诵“阿弥陀佛”,然后对众僧徒道:“钟成不响,因尚有施主善缘未了,还须徒儿们辛苦一回再去募化,铜板不在多少,以响为足……”

于是,众僧又二次下山化缘。法正下山后一个人走村串乡,手捧钵盂沿村庄乞求布施。这天,法正来到一个村庄,低头行走间猛然听到手中钵盂“当啷”一声响,一枚铜板落入钵盂之中。法正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位衣衫褴褛的女施主。女施两眼怔怔地望着法正然后惊愕地呼叫道:“李文正!可把你找到了……”法正一愣——原来这位女施主竟是他的妻子赵素月!法正心里一颤,突然想到了师父的话:难道说师父说的大钟不响因尚有施主“善缘未了”就应在素月的身上?方才赵素月将那铜板扔进钵盂中声音格外响亮,岂不是应了师父所说“以响为足”吗?两件事都被自己遇上,莫非是佛祖有意安排……赵素月见法正沉默不语,两眼的泪水如泉水般地涌了出来,一边哭一边哀哀地倾诉离别之苦。丈夫进京赴考数年不归又音讯皆无,赵素月不知丈夫在外出了什么事,日夜心神不宁,后来便决意离家寻夫。一个从未出过家门的女人背井离乡,像大海捞针一般找寻丈夫,实在是件不可思议的事。赵素月靠讨吃要吃走过千山万水,寻了五六年却未查访到丈夫的踪影,受了多少饥寒之苦流了多少眼泪只有她自已知道。今天遇上一个好人家,不但管她吃了一顿饱饭,临走时又给了她一枚铜板。刚刚走出那户人家的门口却遇见了化缘的和尚,赵素月便想到何不将两枚铜板施舍给和尚结个佛缘保佑丈夫平安?没想到这位和尚正是她苦苦寻找五六年的丈夫……悲喜交加的赵素月,此时此刻哪里还顾得面前的丈夫是什么和尚,拉住丈夫的手哭哭啼啼地说:“官人,你我夫妻离散多年,蒙佛祖保佑在此奇逢巧遇,咱们回家吧……”法正急忙抽出手后退两步,哽咽着说:“素月,我实在对不起你呀……可是,我既入空门,再也不想还俗了,你回去找个老实人家安心过日子吧……”赵素月一听心中又气又难过,声音颤颤地说:“你不顾我费尽千辛万苦如此无情无义,你的心也太狠了!你若不肯回家我死活也要跟你去,你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就这样,赵素月便跟随法正去了白云山。

洞明长老见法正带着一个女人回来,便问道:“命你下山化缘,为何带来一位女菩萨?”法正只好如实对师父说明原委,洞明长老微笑道:“既然如此,女施主来了不可慢待,但我寺院佛规女施主也当明白。就请到寺外村庄暂住几日,待铸好铜钟,老衲自有道理。”说罢便命法正将赵素月安排到山下村庄一居士家中。

次日,洞明长老便派徒弟请来铸造工匠重新铸造铜钟。经过数日精心作模,然后升炉火化铜,先将原来铸造的铜钟砸碎投入熔化炉内。铜水熔化后,洞明长老亲手将法正带回来的一枚铜板掷进铜水中,那枚铜板落入铜水中后,铜水立刻腾起一股耀眼的红光!洞明长老口诵“阿弥陀佛”然后挥手道:“浇铸!”

大铜钟一次熔铸成功!悬挂在钟楼上,洞明长老亲自撞钟三下,只听“咚——嗡”、“咚——嗡”、“咚——嗡”,响声浑厚、绵长、悠远,连五十里外都听得见!

大铜钟铸造成功后,洞明长老命法正将赵素月接进寺中。长老对法正说:“法正,现在你的佛缘己满,你的妻子如此贤良,忠贞之心苍天可鉴。你还俗回乡夫妻团圆吧,日后必有善果……”

师徒临别时洞明长老又赠李文正夫妻文银五十两,以备安家之用。李文正与妻子赵素月回到故乡陕州后,将破败房屋修整一番,生活也安定下来。李文正决意与妻子安心地过男耕女织的日子,但赵素月却一定要李文正重新温习学业,将来再进京求取功名。李文正因前次科举受挫加上几年佛门清音洗涤,对功名利禄已视若浮云。赵素月却认为丈夫才气不凡,不可心灰意冷,他日定会功成名就。在妻子苦苦劝导下,李文正也觉得不能辜负妻子一片苦心,于是便又开始潜心读书。一晃,三年过去了,又逢大比之年。赵素月为丈夫打点行囊,择吉日起身奔赴京城。时奸臣严嵩已倒台,考场整肃严明。大考后月余开榜,李文正独点鳌头名列榜首!在金殿皇上御批亲点头名状元时,一位大臣出班奏道:“万岁,查李文正本系还俗和尚,点和尚为头名状元从古至今尚无先例,望万岁斟酌……”嘉靖皇帝道:“国家选拔人才当无论出身唯才是举,况且太祖当初亦曾入寺庙为僧,点和尚出身的李文正头名状元有何不可?”

众臣听了齐称皇上不愧圣明天子,皇恩浩荡,天下景仰,国运必然大兴……

因李文正是还俗和尚,世人便称其为“和尚状元”。后李文正出任知府、巡抚,为官清正,颇有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