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新关系学
14072700000008

第8章 邻里关系

第一节 神奇的邻里效应

在因与果,努力和收获之间,普遍存在着不平衡的关系,如果能灵活应变、屈伸自如,找出最关键的20%,然后善用这20%,事物的矛盾的双方就可以转化,就能少做多赚。

——(意)维弗雷多帕累托

美国有三位社会心理学家曾对麻省理工学院17栋已婚学生的住宅楼进行了调查。这是些二层楼房,每层有5个单元住房。住户住到哪一个单元,纯属偶然,哪个单元的老住户搬走了,新住户就搬进去,因此具有随机性。调查时,所有住户的主人都被问道:在这个居住区中,和你经常打交道的最亲近的邻居是谁?统计结果表明,居住距离越近的人,交往次数越多,关系越亲密。在同一层楼中,和紧隔壁的邻居交往的机率是41%,和隔一户的邻居交往的机率是22%,和隔三户的邻居交往的机率只有10%。多隔几户,实际距离增加不了多少,但是亲密程度却有很大不同。

另有一名社会心理学家在警察专科学校也作了十分有趣的研究。他把学生们的名字按其字母顺序排列起来,然后再按这个顺序安排教室座位和宿舍房间。六个月后,要求学生说出三个最亲近伙伴的名字。他竟然发现,学生的朋友都是在名字字母顺序上和自己相近的人,确切的数据是平均相差4.5个字母。

这些实验和研究表明:在关系学领域,存在着一种“邻里效应”。那么“邻里效应”得以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因为人们普遍存在一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期望,要努力和邻近者友好相处,所以会尽量避免让近邻感到不愉快;同时,人们看待对方,也倾向于多看积极的方面,忽视消极的方面,这样,各自便为“邻里效应”的产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前提。

第二,人们在互动过程中,总是不由自主地力图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报酬。和邻近者交往,比和距离远的人交往所付出的代价小。这主要是了解对方容易,只花相对小的功夫,就能获得关于对方的某些信息,容易预测对方的行为。能够预测对方的行为,就可以在和他交往时产生一种安全感。人们愿意和使他感到安全的人打交道。此外,和近邻者打交道时,往往付出较小的努力就能够达到目的,比如向近邻借东西,最起码可以少走几步路。

邻近的人群中发生的“邻里效应”也总是在非强迫性、无压力感的条件下产生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情感和行为变化。但是,能不能说,在邻近的人群中就一定能发生正常的“邻里效应”呢?你自然会想到一个最简单的事实是:自己所喜欢的人,往往是邻近的人;而自已所厌恶的人,也往往是邻近的人。

处理邻里关系的过程中,“邻里效应”就会自动进入“循环反映”的轨道。一方面,良好的情绪和高尚的行为进入这种“循环反应”的轨道,会引起良性循环,给邻近人群间的角色扮演者带来有益的“邻里效应”,导致情绪和行为的升华;另一方面,不良的情绪和错误的行为,一旦进入“循环反应”的轨道,则会引起恶性循环,给邻近人群间的角色扮演者增添有害的“邻里效应”,导致情绪和行为的堕落。如果你的理智水平判断出你所在群体的“邻里”与自己很不合拍,与健康向上的要求不大吻合,那么,你自然应当谨慎小心些为妙,不要盲目地把自己的大脑拱手出送,轻率地使自己的头脑成为这种“邻里”随意影响、踩踏的“跑马场”。

搞好邻里关系的5个忠告

积爱成福,积怨成祸。

——刘安

家庭间的各种交往中,交往最频繁的就是邻里了。从主观来说,绝大多数人都想搞好邻里关系。但客观上不知怎么搞好邻里关系以及搞不好的为数并不少。

(1)关于自己的习惯。

自觉爱护公共卫生,自觉参与社区公共活动,为维护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尽一份力。

要相互帮助和讲信用。邻里之间能办到的事情要尽量帮忙,别人有了困难,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帮一把,万不可幸灾乐祸,在一旁看笑话;同时邻里之间还要讲信用,做不到的事情千万不要对别人夸海口,以免误了别人的大事。借邻居的东西一定要及时归还,如果因一时疏忽而延误了归还时间,应当面向人家表示歉意。

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会不会给别人带来打扰。比如,是否有喜欢晚上唱卡拉OK,而且一唱就超过晚上12点的习惯;你是否老把洗衣服的水或别的不干净的污水一出家门就泼在邻里共用的路面上;你是不是有半夜才回家,而且走路、说话声音很大的习惯等等。这些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小事是最容易伤了邻居之间的和气的。

学会礼让与宽容。对邻居要以礼相待,平易近人,不要视若路人。见面后要主动和别人打招呼,平时对邻居不要苛求,谈得来的就多交往;谈不来的维持一种有距离的友好态度就行。指桑骂槐是没教养的坏习惯。对于邻居不合理的要求和做法,采取“有理、有节”的态度,合理地、妥善地解决处理。

(2)关于占楼道等公共场所。

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占用楼道空间临时放些物品,必须先和相关楼层的邻居做好沟通。要说清原因以及占用时间,得到他们的体谅,也可以在物品旁贴一张“安民告示”说明情况。其次要注意什么能放什么不能放,比如不要放易碎、易燃、易腐蚀、易腐烂和气味难闻的物品,体积太大影响上下楼的也不要放。最后,绝对不要长时间占用楼道公共空间,这不符合邻里礼仪规范,也不利于防火防盗。

(3)关于养宠物。

养宠物的时候,要注意两个细节问题:一要注意卫生。一些宠物,特别是猫、狗等时常随地大小便,主人带上塑料袋或者旧报纸等,将宠物的排泄物包好扔到垃圾箱,保持公共场所的卫生和美观。二要注意安全。出门遛狗,要给狗拴上绳索,不要任它狂吠乱叫,追逐扑咬。遇到老人和小孩,要特别小心,别让他们受到惊吓。

(4)关于小孩。

小孩活泼好动,可能喜欢又蹦又跳或者玩玩具,不会意识到激情“表演”的声响会给楼下邻居造成多大的影响。

作为家长必须有意识地提前“防范”,就避免了给左右邻居造成不必要的干扰:选择轻便软底的室内拖鞋;在地上铺上泡沫或者毛巾毯,避免孩子在蹦跳或者是玩玩具时弄出太大的声响;如果孩子想拍皮球、玩乒乓球,则应该带他们到室外去玩儿;平时多教育孩子养成在家中轻放东西,轻声走路的好习惯。

(5)关于邻里串门。

如果应邀去串门,那么可要选择好适当的时间。如果约好具体时间,那当然好。如果没说具体时间的话,就要避开人家的吃饭时间和休息时间。如果是周六、周日的话,上午10点之前是不宜打扰的。

进门前有门铃的要按门铃,没门铃的要轻轻叩门,即使门已经为你开了。这样做的目的是告诉对方,你来了,以让对方有个心理准备,而不要冒冒失失闯进去,让人家吓一跳。

如果是带小孩做客,一定要教育好小孩不要在人家里调皮、乱动别人东西。

如果对方是长辈或是第一次进人家做客的话,主人没坐你就不能先坐。如果家里有长辈,要主动和长辈打招呼。

主人端茶、拿糖果招待的时候,一定要表示感谢。如果有长辈在说话,不但要用心听,还不可以插话。

如果是主人看表、打呵欠等谢客表示,或者快到了吃饭时间,作为客人就要起身告辞了。

如果是请人吃饭的话,那就要提前准备,而不要到了吃饭时间才匆匆忙忙去做准备,使人家尴尬。

第二节 不要得理不饶人

经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与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

——洪应明《菜根潭》

每个人的智慧、经验、价值观、生活背景都不尽相同,因此,邻里之间难免发生不愉快的小事情。本来这是很正常的,两家都退一步,把话说开了也就过去了。但是,有时候人的本性又把事情推向了另一个极端,一方面为了面子,一方面为了利益,因此一得了理,便不饶人,非逼得对方鸣金收兵不可。

然而,“得理不饶人”虽然让你吹着胜利的号角,但这却是下次争斗的前奏。“得理不饶人”伤了对方,有时也连带伤了他的家人,甚至影响了你在其他邻居中的印象。

“有理走遍天下。”其实,“有理”与“无理”仅有一步之遥。

得理不饶人,不仅没有人情味,有理也会变得无理。用这种方式处世的人,当然不可能有好人缘。何况,你得理时不饶人,以后有机会别人也不会轻易放过你。“得理不饶人”,让对方走投无路,有可能激起对方“求生”的意志,从而“不择手段”,这对你自己将造成伤害。给对方留有余地,见好就收,结果就不同了。由此可见,得理不饶人是既害人最终也害己。冤家宜解不宜结,一个懂得宽容别人过错而不记仇的人,“仇人”就会良心发现反过来以诚相报。这样,就能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就会少有羁绊,无负重而轻松前行。

因为邻居家庭环境、性格脾气、社会阅历、文化素养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对其显露的缺点或不当之处应加以宽容和谦让,这样才能保持邻居相处长久和睦!

清代张宰相与叶侍郎是邻居,叶家建房占了张家一墙,为此事张夫人写信到京城。张宰相阅后作答:“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夫人接此信后,心生愧意,立即令家丁将自家的墙后退三尺。叶侍郎家见此情景,也感惭愧,跟着把院墙后移三尺。这样一来,张、叶两家院墙之间多了一条六尺多宽的巷道。

邻里相处的重要一条就是要有宽容心,古人都能做到“让一让,三尺巷”,如今的我们就要珍惜以和为贵,切不可“得理不饶人”,更不能“无理搅三分”。

第三节 保持一定距离

人与人天天密切地接触,要互相付出代价的。要仅仅欣赏对方的优点,而不刺痛对方的缺点,也不被对方刺痛缺点,双方都需要有多方面的生活经验、理智和适当的距离。

——(俄)冈察洛夫

在处理邻里关系时,既不能太疏远,也不能过于亲密,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亲而有间,疏而有密。因为每家都希望有一个没有外人、独立自由的空间,所以邻里间的交往必须有一定的分寸,也就是保持一定的距离。

保持距离也省去了由于交往过密而带来的副作用,交往愈深,需要付出的经历和时间愈多。现代人的生活时间非常有限,一天的时间安排好之后,便不能被别人打乱,与邻居聊天虽然可以放松一下,交流交流感情,可一天的计划也全泡汤了。有些人,如记者、作家、画家,他们都认为时间很宝贵,所以不要无故找他们聊天。

另外,邻里间不要对别人的家庭私事说三道四,邻里关系再亲密也只有分享友情的便利而没有“干涉内政”的权利。如果你不小心得知了邻居的某些隐私,此时只有三缄其口,沉默是金,千万不要为一时的嘴头痛快,让那些长舌妇们听到成为搬弄是非的材料。所以,邻里间都不互相打听别人家的私事,也不传播这一类的信息,大家才会相处的更加和睦。

保持距离也可以使邻里关系富于弹性,说得来便可多谈一会儿,说不来彼此客气也不失为一种礼貌。这种亲疏有别、进退自如的邻里关系倒正好给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交往天地。

保持距离并不是态度冷漠,而是在理解别人的基础上给人的一份尊重,在淡泊的关系中完成自我的人格。

第四节 礼节不能少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孔子

我国古代有一个“以礼问路”的故事,说的是有位从开封到苏州去做生意的人,在去苏州的路上迷失了方向,在三岔路口上犹豫不定。忽然,他看见附近水塘旁边有一位放牛的老人,就急忙跑过去问路:“喂,老头!从这里到苏州走哪一条路对呀?还有多少路程?”老人抬头见问路的是一位三十多岁的人,因为他没有礼貌,心里头很反感,就说:“走中间的那条路对,到苏州大约还有六七千丈远的路程。”那人听了奇怪地问:“哎!老头,你们这个地方走路怎么论丈而不论里呀?”老人说:“这地方一向都是讲礼(里)的,自从这里来了不讲礼(里)的人以后,就不再讲礼(里)了!”这个故事是对不讲礼貌的人的嘲讽,也说明中华民族具有讲文明礼貌的传统美德。

邻里间的交往不像在生意场合或其他正式场合,并不需要处心积虑地注意许多问题。人们在一种自然、淡泊的交往中感受到轻松隽永的生活情趣。那么,是不是在邻居的交往中就不用讲“礼”了呢?在许多时候,人们对自己很熟悉的人,往往不注重礼节。其实有心人会认为适当的礼节是非常必要的。不但能使别人认为自己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

这样的“礼”并非见面鞠躬等正统大礼,只须融入一点关心,诚心诚意地说上一两句就足够了。你会发现,这点很容易做,也有很好的效果。

邻居见面彬彬有礼地打个招呼或大家点头微笑一下,可以有效地消除陌生感。大家共同出入一个院门,如果碰到邻居昂头而过,旁若无人,相信邻居心里未必舒服。你不理别人,别人也不会去巴结你,谁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呢?遇到这种情况时,只要有一方稍微主动点,说上一句“上班啦”或“回来啦”就可以打破这种局面。一旦打破了,双方的交往就会从此开始,关系就会从此好起来。

邻居交往不需要考虑财势、地位。大家既然居住在一起,见面都是好邻居,谁也不比谁低。只有平等相处、互相礼让、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关于“礼”学,还有另外的说法。在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今天,何不与邻家共同分享一些快乐?送给邻家的东西不必是稀世古玩,也无须是鹿茸人参,只要一些地方土特产或自己烹调的美味食品就足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太贵重的东西,邻家通常会认为是有求于他,不敢接受,而家常小菜就要单纯得多,邻居会认为,你很热心待客,与你的接触容易也自然的多,和美的邻里关系就不难形成了。

第五节 应付野蛮邻居

说话做事伤害别人的人无处不在,如不讲理的老板、同事、售货员、邻居甚至家庭成员。他们总是想给别人带来痛苦。

——(俄)盖利夫

房子是可以选择的,而邻居常常不可选择。良好的邻里关系无疑是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每个人对搞好邻里关系的重要性都会有相当一致的共识。

可是,面对不好缠的邻居,我们往往束手无策。套用一句名言,好邻居大体相似,野蛮邻居各有不同。大千世界种种色色的人构成了我们生活的波澜和精彩。下面是应付野蛮邻居的几种方法。

(1)态度果断严肃。假如一个野蛮邻居对你不讲理,你必须采取行动。被动挨打只能使不讲理的人气焰更嚣张。不讲理的人总是寻找软弱可欺的受气包。态度果断严肃会让他的行为立刻刹车。

(2)幽默。如果用得很合适的话,幽默甚至可以使最不讲理的人从其恶毒的行迹上出轨。有一次,我和一个邻居因停车发生争执。这个邻居马上对我污言秽语。社会学家卡尔说,“我打断这个脏话连篇的人,问:‘你知道你这样和谁说话吗?我是总统秘书。’这个看样子已60多岁的男人住口了,他甚至还勉强笑了一下。”卡尔最终还是得到了这个停车场地。

(3)轻松点评。讽刺永远不会奏效,但是,对眼前情况的轻松点评有时倒可以化解一下火药味。有一个朋友就非常擅长用幽默处理这类事情。当邻居口无遮拦时,她总是跳到一张椅子上,说:“好了,至少现在我们有时间大吵一架了!”这个办法在平息与凶悍邻居的矛盾时从未失效。

(4)退出。当任何办法都行不通时,只有退出。这是最后一招,但是也是你应该常记心中的。

有了以上几种策略,无论何时何地遇到他们,你就能战胜野蛮邻居。

第六节 当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有冲突时

以恨还恨,恨永远存在;以爱还恨,恨自然消失。

——(尼泊尔)乔达摩·释迦牟尼

当自己的孩子与邻居的孩子有冲突时,应采取不掺和的态度。因为往往两个家长在为孩子的暂时冲突吵得不可开交时,孩子们已经跟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又和好如初了,孩子的心里不会有隔夜仇的。没有大人的介入,事情往往更简单。如果孩子们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父母不妨为他们提出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供他们选择,从小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为自己的孩子与邻居的孩子有冲突而你推我搡、争吵、严禁互相往来,直至大打出手,实属没有必要。孰不知这边大人们关系因此而很紧张,那边孩子们却友好如初,弄得邻居之间很尴尬。

“男子气”恐怕并不等于会打架。如果一味鼓励孩子去打斗,恐怕是强中更有强中手,盲目的“勇敢”迟早会让孩子碰到大钉子。

当你的孩子与邻居小孩吵架时,应先看看别人的的孩子有否受伤,并主动带孩子去邻居家问个究竟、道个歉。

当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有冲突时,不可以护着自己的孩子,但也不可以一味地批评自己的孩子。一个孩子在街头和小朋友打了起来,被狠狠地欺负了一顿。男孩子哭着回家向爸爸告状,要爸爸去找对方的父母说理。爸爸听完儿子的哭诉,二话不说,把自己受到委屈的孩子责打了一顿,并义正词严地说:不管是谁先动手,只要和邻居孩子打架,都是你的错,我就打你!这样做不仅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而且让邻居看到了,反而会认为是有意做给他们看。

因为自己的孩子与邻居的孩子有冲突而取消孩子活动的权利也是非常不明智的。小飞与几个孩子不知在吵吵什么,小飞妈妈冲过去揪住出儿子,并瞪了其他孩子几眼。其中一个男孩嚷道:“你瞪我干吗,谁让他不跟我们换变形金刚!”小飞妈妈更加生气:“真野蛮,不准你们和小飞玩了!”被妈妈领上楼的小飞被警告再不准和那帮孩子玩,不准再打架,否则妈妈就不喜欢他了。从此小飞从幼儿园放学后的自由活动被取消了。一个月后,小飞的老师向小飞妈妈反映孩子最近很沉闷,总是一个人呆着,怕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小飞妈妈陷入了沉思——难道制止这种“野蛮游戏”,她错了吗?

父母看到的冲突,通常只是孩子们交往过程中的片段,还有许多东西我们并没有看到:合作中,孩子会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得到欣赏;自己的友善被人接纳。冲撞中,孩子会体会到什么是由于自己太过分受到别人抗议;什么是别人太无理。

也许,小飞妈妈如果先听听小飞说说他们在玩什么,问问小飞冲突缘由,帮小飞分析一下如何避免冲突或避免在冲突中受到伤害的办法,小飞的收获会更大。

第七节 “红眼病”邻居相处大法

不与居积人争富,不与进取人争贵,不与矜饰人争名,不与简傲者争礼节,不与盛气人争是非。

——吕坤《呻吟语》

“红眼病”是在自己不如别人优越而有了失落感时才会产生的;“红眼病”是对某些方面超越自己的人的一种忌恨,是对无意或有意竞争者的一种仇恨心理。

得“红眼病”的人总是拿别人的优点来折磨自己。别人年轻他眼红,另人长相好他眼红,别人身材高他眼红,别人风度潇洒他眼红,别人有才学他眼红,别人富有他眼红,别人的妻子漂亮他眼红,别人学历高他眼红……

所以,好眼红的人总是40岁的脸上就写满50岁的沧桑。

如果遇到这样的邻居,是很不幸的。但邻里之间又总是抬头不见低头见,不能有很深的交往,但也绝对不能视而不见,甚至成为敌人。所以,搞好邻里关系,还必须学会与“红眼病”邻居的相处大法。

(1)采取妥协和退让的必要策略。

①见怪不怪。与“红眼病”邻居相处时,最好不要特意采取一些方式方法。因“红眼病”心理本身就是多疑的、爱猜忌的。所以,倒不如将“红眼病”邻居当作普通邻居来看待,俗话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与其说费尽心思去琢磨,不如来个“无为而治”,落得个“无为而无不为”的效果。

②大智若愚,难得糊涂。孔子曾说:聪明圣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情;富有四海,守之以谦。这不仅是一种单纯的策略,事实是,当一个人在鲜花与掌声中时,更需谦虚、谨慎,这不仅为防备被邻居眼红,而且能从根本上调整自己。

③以爱化恨,以让抑争。以爱化恨法主要是以真诚的爱心去感化“红眼病”邻居,从而消除和化解嫉妒。老百姓常说,“恨是离心药,爱是胶合剂”。因此,当你与“红眼病”邻居相处时,如果能够以德报怨,用爱心去感化,恩怨也就自然会化解了。

以有原则的忍让来抑制无原则的争斗,这是根治“红眼病”的关键之举。如果“红眼病”邻居向你发出挑战,你不但不迎战,反而退避三舍,以不失原则的适度忍让来求大同存小异,或是求大同存大异,都不失为化解与“红眼病”邻居矛盾的好方式。

(2)说服、鼓励的对策。

有些“红眼病”邻居是因误会而得的这种病,就需要进行说服和交流。否则,误会越来越深,以至严重干扰和破坏邻居关系的正常交往。在说服时要注意心平气和,也要做好多次才能说服的准备。

对“红眼病”邻居还要采取鼓励的态度。因为“红眼病”邻居是在处于劣势时产生的心理失落和不平衡,虽表面气壮如牛,但内心是空虚的,且隐含着一种悲观情绪。所以对“红眼病”邻居采取鼓励的态度十分必要,主要是客观地分析他的长处,强化他的信心,转变他的错误想法,而且还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红眼病”邻居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帮助,使眼红转向公平竞争。

第八节 该糊涂时就糊涂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不为。静不露机,之雷屯也。

——《三十六计》

“难得糊涂”是郑板桥老先生的名言。老先生解释说“聪明难,糊涂亦难,由聪明转糊涂更难。”难得糊涂不是糊里糊涂,而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因为聪明,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的规律,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

“难得糊涂”的人明白处事的道理。清楚利害关系,懂得是非曲直,才能理解在处理与邻居关系的很多问题时都是没必要较真,该糊涂则糊涂,何苦累自己呢?“宁可人负我,我绝不负人”,“吃亏是福”,“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己所不欲、勿施与人”,“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都是一种“难得糊涂”的境界。有了这种境界,邻里矛盾就少,人际关系就和谐。

有一位局长的邻居喜欢计较些小事,一日,她发现局长夫人手提的小筐与自家的相似,而自己的小筐又于几日前不见了,就问局长夫人是否错拿了自己的筐。局长夫人虽知真相并非如此,但也了解邻居的脾气,什么也没有说,只是笑眯眯地把筐送给了邻居。也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后来,邻居又发现自己的那个筐,十分抱歉地将筐还给局长夫人,而她仍是笑嘻嘻地说了句:“不是你的,那我就拿走了。”

这位局长夫人把握关系的分寸是十分合适的,关键不在于那个筐到底是谁的,而在于多用一份心思,多体谅别人,做到恰到好处,邻居自然而然地会接受自己。和美的邻里关系是靠自己点滴用心积累而成,何不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让自己多为他们想一些。在争夺小利小惠时,难免伤了邻居和气,而我们更应该放宽眼光,多一点“揣着明白装糊涂”的精神,远望才能有更多收获。古语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为了有和美的邻里关系,更不必凡事认真,有时候该糊涂则糊涂,多为邻居想一点,你会拥有灿烂而愉快的生活。

邻里之间,哪来那些是非、真理?善于处理好各种关系的人,都是大事临危不乱,小事从不计较的“糊涂”人,谁能说他们不是聪明人?

第九节 寻求邻居帮助的方法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微妙的,不容易相处好的。有时小小的关心照顾成了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相反,有时由于一时出言不慎,也会伤了对方的感情。

——(日)德田虎雄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家人之外,相处最近、接触最多的就是邻居。俗话说“金乡邻、银亲眷”,“远亲不如近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邻居关系处理好,可以愉快相处,互相关照,互相帮助。

那么当有好邻居做伴时,该如何来取得他们的帮助呢?这点也是要讲究技巧的。

首先是要让邻居知道自己的困难。

我们不必直接告诉邻居“我现在想请你帮个忙。”如果邻居是个热心肠的人,会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如果邻居是个有心计的人,他会考虑自己有没有必要帮这个忙。我们可以在与邻居的闲聊之中告诉邻居,现在自己正处于困难之中,面对的这个困难是自己无法解决的,需要有人帮助。

有这样一个事例。有一个家庭原来生活比较富裕,但是三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现在学费比以前高出许多,因此家里生活就紧张起来。这家人就想向邻居家借些钱。但她并没有直接向邻居家借钱,她只是在闲聊中,告诉邻家自从孩子们都考上了大学,日子就比较辛苦,工资不是很高,又没有别的生财之道,最近又没钱了等等。邻居家自然知道他所遇到的困难,那么后面再提出借钱的事就,借顺理成章了。

其次,是暗示邻居帮助解决这个困难,依邻居的能力来说,是很方便的事,先扣一个大帽子给他,邻居也会认为这点事对自己来说并不算什么,这样就容易帮自己的忙。

在我们做任何事时,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例如,资金周转不灵,联系客户不够,或是自己缺乏信心,缺少经验等等,如果自己求助于邻居,也许会发现邻居给予自己许多有价值、有建设性的意见。

有一个人和商人为邻,这个人特别想自己做一凡事业,就从银行贷款投资做生意,可他毕竟年轻,涉世太浅,没多久就陷入资金周转不灵的困境,这时,他想起了平日和自己关系不错的那个商人。他就找了个合适的时间来到商人家,告诉他自己的难处。商人听后,笑着说:“无奸不为商,你还很年轻,有许多事还没有看透。不过,我会给你谈谈这些年来在商场摸爬滚打的经验,也许对你还有些用。”青年人听后,似乎觉得自己明白了不少事理,也似乎从中摸出了一些经商门道。后来,他告诉商人,自己现在资金周转不灵。商人说:“我可以帮你渡过这个难关,但这些钱必须用你赚了的钱来还我。”年轻人听后深表感谢。年轻人在自己身处困难的情况下,在邻居有能力帮自己渡过难关的情况下,请求邻居的帮助,是十分正确的方法。

邻居之间本应该互助互利,但我们必须努力去争取,才能够得到帮助。否则,坐在家中等着钱从天上掉下来,只能是白白浪费时间。